《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合杨侗的心意。

    相对于人才济济的武将,行政人才却一个都没有。

    河北道治二十郡,有县166个!忠于朝廷的地方官吏死得所剩无几,一些人早就逃跑了,剩下的都是些明是隋臣,实为贼官的两面派。对于这些人,杨侗肯定要清洗。清洗确实容易,但安缺下来的位子得有人去填充,否则,无官的各地会乱上加乱。

    至于人口,也一样严重缺少。河北道兵荒马乱,大小土匪多如牛毛,百姓背井离乡,逃到河南郡的就有几百万人口。虽然杨侗没有去过河北道,但只要一想,就知道那是一个民生凋敝、十室九空的景象。

    没人,就没有军队;没人,就没有粮食养军。

    如果不解决地方官员和人口问题,河北道根本恢复不了生机,成不了大气候,成就霸业,就更是一种奢望!

    “殿下!”杨恭仁见杨侗离开皇宫后,一直神思不属,到了王府还往前走,连忙出场提醒道:“殿下,到王府了。”

    杨侗抬头一看,富丽堂皇的府邸那张匾额,龙飞凤舞的写着“越王府”字样,顿时笑道:“这匾额应该换成‘秦王府’了,先生那一手书法令人叹为观止,就由先生题字吧。”

    对于秦王这封号,杨侗忒满意、忒有感觉。

    “说到书法,我大隋首推虞世基,其次是虞世南、太常博士欧阳询。微臣这手字,连幼弟师道都不如,委实羞于见人!”杨恭仁惭愧道。

    “杨师道是你弟弟?”

    “对啊!”杨恭仁不解的看着杨侗,大家都是皇室宗亲,居然不知道?

    “他现在在哪里?”

    杨恭仁道:“就在洛阳!”

    “他担任什么职务?”

    “无官无职!”

    “立刻派人请他过来!”

    “喏!”杨恭仁派出随从请人。

    杨侗哈哈大笑:“入府议事!”

    杨师道也是史上留名的名相,现在不仅在洛阳,还无官无职,对于严重缺少的人杨侗来说,又是一个美妙的喜讯。

    一行人到了府中偏殿不久,杨师道便大步而来。

    杨师道容貌英俊,今年三十岁不到,有着良好的修养和气质。

    寒暄过后,杨侗直接宣布了任命:“你是皇族中的佼佼者,而河北道肯定有大量流民需要安置,我任命你为民部侍郎,主管百姓这一块,如何?”

    杨师道呆了一呆,想不到一来竟然直接就让杨侗提拔任用为从四品下的行台民部侍郎。

    “谢殿下!师道决不辜负殿下厚爱!”碌碌无为、度过年华的杨师道想着自己被如此器重,一改胸中苦闷,神采飞扬

    杨恭仁望着握拳激动的弟弟,欣慰的笑了笑,站出抱拳道:“殿下,河北道经过杨太仆多年努力,大部叛乱已平,小股流寇已经不足道哉,愚以为治理地方为要!”

    杨侗点了点头:“先生可有方案?”

    “河北道的官吏除了极少一些人,都很不干净…愚以为殿下可以行使‘黜陟郡县文官之权’,全盘任用清廉公正的实干官吏!”

    “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杨侗拍掌大笑,而后又担心道:“但是人才又在哪里呢?如果没有人及时填空,各地就会陷入无政府的状态,结果会比现在更乱!现在有这些问题官吏在,至少乱不起来。”

    “殿下考虑周全!不过人才方面殿下不用担心!”杨恭仁笑着说道:“我大隋执行科举考试已经有二十多年,每年都产生了许多官员,但因为职位有限,逐年积累下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目,有门路者,都通过关系就任各地,现在的预备官员,都是些一些寒门子弟!”

    杨侗怦然心动。

    寒门和后世的寒门不同,如今的寒门指的是地主、富农等不必为生计担忧,却又够不上世家大族门槛、得不到世家大族承认的富裕家庭,并不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而穷文富武是在纸质书籍泛滥、不再昂贵后才有的说法,在纸张严重不足隋朝,书籍多寡是一个家庭富裕与否的象征。因此,‘富文穷武’才符合当下。

    朝廷和地方官府都是世家的天下,哪怕大隋通过科举得到了许多寒门人才,但由于任免权被世家把持,使得这些寒门人才得不到任用。

    河北道现在纯如一张白纸,正是杜绝世家势力重新蔓延的大好时机!寒门子弟遍布河北道官场以后,再兴教育,培养寒门人才,等这一代寒门官员老死,成才的新一代寒门子弟已经遍布天下!

    寒门人才来历单纯,背后没有可以动摇国家的大势力支撑,所以他们效忠的是国家,即使有一些人不满足,也顶多是贪污受贿,对于国家的破坏不如世家的亿万分之一。

    “论真才实干,寒门人才并不逊色于世家子弟,之所得不到任用,其实是没有门路、找不到门路。”杨恭仁曾经是吏部侍郎,对于大隋的官场规则非常清楚,见杨侗脸色忽晴忽阴,以为他瞧不起寒门人士,便说了句公道话。

    “这样的预备官员洛阳有多少?”杨侗笑问。

    杨恭仁估算了下,道:“不少于五千人。”

    杨侗大喜:“这么多?”

    杨恭仁点头道:“洛阳是事实上的国都,地位远高于长安,各种人才都在这里寻找机会,说五千人之数,只少不多。”

    “河北行台尚书省治下166个县。按照县令、县丞、县尉、功曹、主簿来算,光是县级文武官吏就要830人!若是连郡级官吏也全盘更换,少说也要一千五百人!你明天选出三千个候用,年纪要在四十以下。”

    “会不会太多了?”杨恭仁吓了一跳!

    “人数虽然多了一些,并不表示每一个人都胜任!”杨侗笑着说道:“三千人员到位以后,由杨侍郎带去汲郡、武阳郡安置流民…是千里驹还是驽马,拿出来蹓蹓才知道…”

    杨恭仁、杨师道眼睛一亮,露出了动容之色。

    “殿下这办法绝了!”杨师道大为赞叹:“这法子既然可以挑选到真正的良才,又锻炼了预备官员,免得上任后错误百出。”

    杨侗有些汗颜,但还是说道:“时间要快,最好在这几天选好。”

    二杨应命。

    ……

    (寒门,指寒微的门第,庶族亦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后来寒门泛指家境贫寒的家庭。)
………………………………

第012章:策划

    杨侗对秦琼说道:“东都南大营有五万禁兵,这些兵员素质不错,由于没有良将,所以士气缺乏训练、军纪废弛!叔宝,你从中选出强悍之士,加上现有一万将士,组建两万强兵。”

    “队正以上的武官一律不要,补充人选就从现有一万将士中诞生。”

    “喏!”秦琼应命。

    “至于你们人!”杨侗向裴行俨、牛进达笑着说道:“喜不喜欢骁果军?”

    骁果军是皇家禁卫军,共有十五万人,战力相当惊人,能够在百万军中将生生撕出一道巨大的创伤,但如果没有一个强悍的将军来领导,战力减半。杨广南下江都之际,给杨侗两万骁果坐镇洛阳。

    裴行俨、牛进达这三万人敌,现在还不具备名将之才,但绝对是最适合骁果军的统领。

    “当然喜欢!”二将双眼发亮,一脸兴奋之色。

    “我有两万骁果,现在一分为二,你们各掌一营”

    “多谢殿下厚爱!”裴行俨、牛进达大喜过望。

    “殿下,那我呢?”罗士信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从骁果军和叔宝麾下挑出三千强兵,组建人马俱甲的亲卫军,凡是入选者待遇翻倍!若是都争着加入,你就让他们决出输赢。我希望人人都有校尉级别的实力,人数不够也不要紧,以后慢慢补充!”

    作为茂守一方的秦王,麾下没有一支超越骁果军的亲卫队怎么行?

    不论骁果军还是张须陀麾下将士,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盖世强兵,只要选出最强悍之士,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战斗力必将再次提升,成为一支能够如虎豹骑、玄甲军、背嵬军一样扭转乾坤的强兵。

    四将倒吸一口气,

    三千名校尉级战斗的军队,将是何等强大的怪物?

    “干不干?”杨侗朝着目瞪口呆的罗士信问道。

    “干!”罗士信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激动,

    亲卫军首领的统兵数量或许比不了其他人,但也是一个实权要职,而且常伴杨侗左右,也最容易得到晋升的机会,绝对是人人眼红的职位。更让他感动的是:杨侗地位崇高、身份尊贵,认识不久就将生命安全托付于己,这是一个重如泰山般的信任:“还请殿下赐名!”

    “玄甲军!”杨侗神色有些古怪,‘秦王’怎么能少得了玄甲军?

    安排完毕,杨侗将一些选强兵、练强兵的方法告诉了四将。

    秦琼听得是目瞪口呆,奇道:“这负重奔跑、负重爬山末将明白,这是训练大家的耐力。可蛙跳是什么训练,还有这俯卧撑,又是什么?”一系列生僻词搅得他们头昏脑胀。

    杨侗先后示范“蛙跳”和“俯卧撑”动作,然后解释道:“学青蛙跳时,腿部、腰部、腹部肌肉处于绷紧状态,可以锻炼大腿的爆发力,让兵卒拥有瞬间置敌人于死地的本领。俯卧撑是对力量的训练,提高手臂、胸部、腰背和腹部肌肉力量!”

    秦琼眼中一亮,由衷赞叹:“殿下这训练方法,前无古人,末将佩服。这几种训练,确实比一般的锻炼更加高明!”

    得到秦琼的赞许,杨侗逐一的将引体向上、单杠、仰卧起坐、爬竿、压腿等等运动项目一并说了出来。

    四将彻底的给杨侗震慑住了,裴行俨赞道:“殿下当得起练兵大家!”

    杨侗大汗。

    接着将几个不需器械的体育项目通通告诉了四将,让他们以此选兵、练兵!

    ***********

    四将走后,杨侗开始思考河北道的施政纲领。

    本来,他毫无头绪!

    但是数目庞大的寒门预备官员,令他豁然开朗。

    现在,大隋官员主要是世家门阀人士。

    杨坚在世之日,一边执行科举制,一边依旧保留由地方推荐人才的九品中正制,这就保证了世家子弟的推荐权,也算是一种妥协。

    但是到了杨广执政时,他将有利于世家门阀九品中正制强行取消了,无论是世家门阀还是寒门平庶都只能通过考试录取,这当然严重侵犯了世家门阀的利益,这些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阻拦改革、阻挠科举的烈度甚至不惜推翻大隋。

    在杨侗看来,大隋动乱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的诞生,三征高句丽只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当下的农民起义背后,一定有世家门阀在暗中支持,不然,瓦岗军哪来那么多精良的装备?世家门阀为了动摇大隋统治,等形势到了无法收拾的时候,他们再从幕后走向前台,图谋天下。

    当下,大隋和世家门阀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即便有世家门阀子弟投入自己麾下,那也是世家门阀不把鸡蛋放在同篮的一惯作风而已,最后不管哪一方势力赢了,自己的家族利益都得到保障,然后继续把持朝政,一代代的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历史上的李唐王朝依靠关陇权贵、关东士族立国,但最后也和这两大利益集团斗了好几代人,到头来也是大伤元气。

    隋朝为什么那么短暂?

    都是妥协害的。

    杨坚为了和平代周,把关陇权贵养成了猛虎。

    杨广为了搞掉关陇权贵,又扶持了关东世家去打压关陇权贵,结果,这两大集团却联合推出了李渊,取代大隋

    如果在和平年代,杨侗或许对世家门阀进行妥协,但乱世已经注定,正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倒不如以河北道开始,从根本本上提升寒门的地位!巩固了河北道的成绩后,再夺一地治一地,当天下太平,这种制度已经深入全国了。

    寒门无人才?

    这是骗人的鬼话,如果寒门无人,洛阳的几大千预备官员是什么?由此可见,寒门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公平!如果任免权继续在世家门阀手中,那么,寒门中哪怕出了张良、韩信也不会有用武之地。

    心念至此,一个计划在杨侗心头浮现:用更加成熟的明代官制取代大隋尚未成熟的官制,再在其基础上做出一点修改,总的来说,一要做到收大权于朝廷、于皇帝;二要文武兼备,三要创造公平的晋升平台,四要兴教育,五要加强监督,六要防止大世家门阀滋生……

    这彻底改革,看似繁琐,但其实明代官制也不过是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罢了,工作量其实并不大。

    杨侗找出大隋官制,然后提笔勾圈点画,将上上下下各部门的脉络细细梳理一遍,先把三省六部、十一寺、御史台理清楚,接下来对地方动手就会容易许多……从朝廷,到亲王和仪同三司,再到地方郡县,一级一级一点点……

    大致理清后,杨侗方才落笔,将自己的决定一项一项的罗列:“设学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主管教育…改御史台为御部,最高长官为尚书、侍郎二人、郎中三人……设郡御、县御,主要职能:对太守、县令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对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提出抗议;接纳民告官案件、监督地方行政,无处决权、无行政权…设刑部司于郡……”

    “撤上中下三级郡县之分,各级官员品级、待遇以中级论……”

    隋朝有一百九十多个郡、一千二百多个县,依人口分为上、中、下三等。也就是说同样是太守、县令,但官阶的却有大小之别。就拿下郡郡丞来说,品级仅仅是从八品上,面对当地正八品下县县令的时候,郡丞还要行礼,并道上一声“大人”。

    这种上、中、下的划分自然是出自杨坚之手,一是在俸禄上减轻朝廷负担,二是降低郡级官员的权威,以免地方山头主义滋生。

    如果出于节省的目的,堂堂一个皇帝太过小气;如果防止朋党出现就更没必要了,因为官员回避本郡上任、期满不得在本地连任的制度就足够了

    这种三等之分使责任不明确,一旦出了事,谁也命令不了谁,郡级怪县级不配合、县级怪郡级不作为……事情不了了之,最后受伤的是朝廷和百姓。

    废除了上、中、下之分,既能够让郡级官员明确使命,又能让居多的下郡、下县官员满意,还能增加大家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三得。至于上郡、上县官员的利益确实损失了,但这部分官员占极少数,能有什么意见?敢有什么意见?

    即便是投票决定,哪怕中级郡县全部中立,上级郡县官员也斗不过,因为下级郡县多!

    灯下,杨侗下笔若飞,气势恢弘、庄严雄伟的颜体书法在纸面上渲染开来。到了涨河北道上任,这份新的大隋官制就会问世,会有许许多多官职被裁撤,会有许多官职失去自由、失去圭皇帝般的权力……而河北道的所有孩子也因此得到读书的机会。

    ……

    (注:官制是延续,不是凭空而来。‘官员回避本郡、期满不得在本地连任’——本身就是隋朝所创。吐嘈前,请搜索下隋朝官制——不要用自己的无知,诬蔑古人的伟大……

    注:章节名目叫‘策划’,不叫执行。两个词的词义区别很大,不理解词义?搜索就可以了,只要认识字,应该可以解理

    ……11月18日回敬)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