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喏!”众人心头尽皆一凛。

    房玄龄见有些将军不太心服,便故意说道:“圣上这样灭自己威风长敌人之志,会不会影响军心?尤其大战来临之前。”

    杨侗目光扫视大家一眼,微微叹息一声,“不是朕严厉,主要是军队上下十分傲慢,认为我大隋军队天下第一,其他势力都是不堪一击的流民草寇,这种傲慢之心随着强者留、弱者走的军改完全,迅速蔓延全军,令朕忧心忡忡。玄龄,骄兵必败啊!在这一场角逐中,我大隋精锐尽出,若是惨败而归,我大隋的绝对优势将会荡然无存,这也意味着群雄割据的局面还要持续十年、几十年。到时候我大隋即使一统天下,那么异族肯定又已经崛起了。试问,一个破残的叛乱不断的大隋王朝又何以应对?我们败不起啊。”

    “前不久我们从伪唐和李密那里得到的情报,从前我们隋军最大的优势独一无二、纵横天下骑兵,但现在不是了,伪唐从吐谷浑、党项西南诸部获得了大量战马,组建起了人数六万的赤甲骑军,他们一人双马,并在加强骑战训练,这是一支极为精锐之军,是从唐军、民间武士、萧铣降军中抽取精锐组成,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南方可供十万骑兵纵横驰骋的地方并不多,我们有再多骑兵也没有多少发挥的地方,所以伪唐这六万赤甲军,是一支足以改变一场大战的精悍力量;还有李密的五万魏武卒,实力都不比我军弱,他们同样身经百战,如此一来,我军还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地方?”

    杨善会道:“圣上说得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争霸天下从来不是横扫一切,再强大的军队也不见得可以长胜不败,关键是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必先知己,方能知彼。圣上的深谋远虑让微臣十分敬佩。”

    杨侗呵呵一笑,“连你都拍我马屁了?”

    杨善会肃然道:“并不是微臣奉承圣上,圣上组建的海军就极为精妙,不仅是为牵制高句丽、新罗、百济,而且也是为将来争夺南方布下了先手。”

    杨侗点了点头,“现在伪唐和伪魏都着重向南方发展,争夺富庶的荆襄,而我们先后被并州、雍州、凉州两千多万百姓拖累,所以我们国力并不比拥有巴蜀和荆襄这两大产粮重地的伪唐强多少,但伪唐也有致命弱点,它们内部不稳,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致命弱点,那么伪唐迟早会败在内部不靖。”

    “正是如此。”杨恭仁赞同道:“我大隋接下该如何?”

    “既然伪唐打算进军洛阳,那我们就默默备战,坐山观虎斗,等到中原大战陷入僵持之时,以雷霆之势南渡。”杨侗想了想,又说道:“为了防止伪唐声东击西,进军关中、汉中、凉州、令上洛薛万均、汉川尉迟恭、汉阳王伏宝、临洮薛万彻严密监视伪唐动向。同时令礼部纵横司秘密游说杜伏威、萧铣。”

    “喏!”众人轰然应是。

    顶点


………………………………

第426章:李渊谋洛阳

    襄阳是李唐的都城,也是李唐治下最繁华的城市,但是随着四方商旅的涌入,襄阳便显得相当狭小,尤其是皇宫太小,显得十分寒酸,完全不符合皇城的气度,更不要说拥护不堪的都城一下雨,全城都会充满泥泞,更重要的是狭小的襄阳也发挥不出商业的潜力。

    在此立足的关陇世家、关东世家、南方世家众多,稀少店铺和供不应求的需求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收入,故而李唐立足于此不久,向外扩城的呼吁就不断在朝野中提出。

    都城扩大和修缮是大势所趋,李渊最终批准了扩城扩宫的方案,襄阳向东西各扩十里,皇宫同样北扩十里,其中皇城占地十里,宫城则占三里。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急兴建,新的襄阳城拔地而起,城池高大宽阔,人口众多,是一座可以和大兴、洛阳、邺城、太原、涿郡、江都相媲美的大城。

    名为太极宫的皇宫规模宏大、雄伟庄严、气势磅礴,完全不逊大兴宫、紫微宫、神武宫。

    襄阳太极宫武德殿,一场极其重要会议刚刚结束,李渊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做出了夺取洛阳的决定,这是大势所趋。

    李唐欲争天下就不可能回避中原,欲夺中原就不是回避洛阳。杨侗的下一步必然是南下中原,与其跟实力强劲的大隋王朝争夺中原,还不如主动出兵,抢在大隋出兵之前拿下洛阳。

    然后以黄河拒河北隋军,以函谷关、外武关(李唐于武关之外修的一座关塞)拒关中隋军,以西城郡石泉城和安康城拒汉中隋军,以巴蜀地形拒雍凉隋军,再以虎牢关和运河拒李密之兵。

    这也是本次军国会议上,李唐君臣达成一致共识,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李唐不能被动等待隋军先下手。

    关键是李唐拖不起。

    因为如今的大隋王朝军队强大、官吏廉洁、百姓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又与西域、东西突厥、辽东三国有商业往来,使得整个大隋王朝生机勃勃、潜力无穷,如果夺取中原的战争越拖下去,形势对只有巴蜀和半个荆州李唐越不利。

    李渊从大殿回到了御书房,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太子李建成,以及刚升为内史侍郎的封伦。

    封伦字德彝,智识过人,初为杨素幕僚,为他出谋划策,杨素对他十分欣赏信任,不仅推荐他入朝为官,还将自己的堂妹嫁给封德彝,结为姻亲,到了武帝时期,投入到内史侍郎虞世基体系之中,让他谄媚奉承皇帝、扣押违背圣意的奏章、抑制贤能,并将各种反王的兵力模糊化。从此,虞世基受到的恩宠逐日加深,而隋朝的国政日渐败坏,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江都之变后,封伦追随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败亡后,又归顺曾经好友李密,渐得李密信任。

    半年前,他从彭城前来投靠李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不愿辱身事贼,愿为正统王朝效力。

    李渊从前和封伦的关系也很不错,加上封伦有丰富的执笔圣旨经验,所以他的到来深得李渊器重,封为内史侍郎,和几名内史舍人一起主管圣旨草拟。

    李渊今天有些话要问他,所以把封伦也叫来御书房。

    走进御书房,李建成躬身一礼,神情凝重的说道:“父皇,这次攻打洛阳之大战,隋军极有可能应王世充之求而南渡,亦或是从关中、雍凉等地行围魏救赵之计,甚至有可能演变成隋唐之间的灭国大战。儿臣建议父皇派得力干将坚守各处险关要塞,以免隋军趁机从雍凉侵略巴蜀,巴蜀若失,我大唐后方不宁,继而影响到前方战事。故而此战不仅要攻,还要在后勤上做好与隋朝全面作战、长期坚守的充分准备,既然已经做出攻伐洛阳的决定,儿臣建议父皇结交一两个战略同盟,这其中,李密又是首选。”

    李渊点点头,认同道:“朕也明白要夺取洛阳,和李密结盟乃是势在必行之事,但朕担心是我们一厢情愿,李密未必会按我们意愿走。毕竟我们这两年为了荆州和他打得不可开交。”

    李建成笑了一笑,道:“父皇多虑了。这不是李密想不想结盟的问题。而是他必须要跟我们结盟。”

    “理由呢?”李渊坐下之后,示意李建成、封伦入座。

    李建成道谢入座,接着说道:“理由有二:一、李密得罪杨侗,惨遭血腥报复,李密的基层官吏遭到血腥屠杀,整个基层官员体系彻底瘫痪,治下人心慌慌,无人敢任职,不仅影响了李密两年的粮食收成,更令李密去年一年无法扩大战争,导致我大唐无顾虑的夺取了荆襄七郡,此之七郡,本来有很多地方是李密可以拿到的,然则因为杨侗,使他错失了扩大地盘良机,说他不恨杨侗谁都不信。”

    “继续说。”李渊呵呵一笑,恐怖的刺杀行动虽然没办法证明是杨侗所为,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都已经不需要证据来证明了,如果说刺杀行动令李密损失惨重,那么李唐则是最大获利者。

    “喏!”李建成接着说道:“其二、如果杨侗拿下了洛阳,那么李密就会处于隋军西北夹攻的窘境,接下来倒霉的就会他,抛开我大唐不说,他也要自己的生存考虑,儿臣以为他会和我们结盟的,联合对付隋军,儿臣对此很有信心。”

    “圣上!”一旁的封伦毫不吝啬赞美之辞:“太子殿下言之极是,李密不止一次说杨侗是他头号大敌。他之所以容忍窦建德在青州生存,其实就是让窦建德成为隋魏之间的缓冲势力,代他防御隋军,他不进军青州也是免得刺激杨侗。如我大唐主动和他结盟对付隋军,他一定求之不得。太子殿下的两个理由,便将李密的处境分析透了。”

    李渊把封伦找来,就是想通过他了解李密。以便他如何说服李密与大唐结盟,李渊略略沉思,又问他。“封侍郎,依你对李密的了解,你认为我大唐攻打洛阳的话,李密会是什么态度?”

    封伦仔细想了想,拱手道:“圣上,这个问题委实不好回答,据臣所知,李密其实对王世充占领洛口城一事始终耿耿于怀,他一直想歼灭王世充,夺回洛阳作为魏国的都城,但他为了那些被王世充擒获的将军和全军上下的家眷着想,不得不与王世充达成和解,这才放弃了荥阳,而他定都于彭城,则说明他不想再打洛阳了。但如果有轻易夺取虎牢关的天赐良机,那么他肯定会卷土重来。其实在是否夺取洛阳的态度上,李密主要是受三大派别影响,他自己也相当矛盾。”

    李渊饶有兴趣的问道:“李密有哪三大派别?”

    封伦捋须笑道:“以单雄信、徐世绩和房玄藻为首的,是瓦岗元勋派,这一派认为洛阳,让他们失去太多精力、兵马、钱粮、时间和统一南方的机会,一致主张向南发展。”

    “哈哈!”李渊开怀大笑道:“当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时,身为军师的李密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出兵河北,占据临渝关,截断隋武帝退路;中策是西行长安、占据关中,然后结四塞之险,徐图天下;下策是围攻东都洛阳。杨玄感采取了李密的下策,结果两个月失败。然而,在瓦岗快速崛起的时间里,李密自己却老老实实地执行着下策,结果就是,李密坐拥数十万大军,却屡攻洛阳不下,损失惨重、错失大好良机。”

    “正是如此!”封伦笑了一笑。

    李渊笑问:“第二派呢?”

    封伦笑道:“第二派是以王伯当和邴元真为首,由于洛口城是王伯当丢失的,所以他极力主张攻打虎牢关,重新夺回洛口城,这一派反对南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明智。”李渊示意封伦继续。

    封伦会意道:“第三派则是关东士族,这些人在洛阳拥有多利益关系,因此他们支持王伯当那一派。”

    封伦从骨子里的奉承,使李建成对封伦感观极好,觉得对方是有心和自己结交,而且封伦的中书侍郎极为重要,是皇帝的近臣,李建成觉得他对自己很重要,也有心交好,在一旁笑着说道:“这么说来,应该是元勋派占据上风了。”

    封伦道:“确实如此,翟让战死以后,李密就张罗着去除‘瓦岗’这个草莽气息浓厚的字号,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这一步也异常凶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内乱、分裂。在这个问题上,得到了单雄信等元勋派的全力支持,李密才胜利度过了改国号这个难关,所以在是否继续攻打洛阳问题上,李密接受元勋派的建议,当然了,或许是他本人也意识到攻打洛阳确实是下下策,所以放弃荥阳,并以重金赎回将士家眷,让全军上下感激于心。最终不仅胜利改瓦岗为魏,还毫不动荡的定都彭城。”

    李渊听懂封伦的分析,稍微思索了一下,询问道:“听了封爱卿的分析,朕得出了这样一上结论:我大唐要和李密结盟的话,应该先去和单雄信及房玄藻沟通,然后再跟李密谈,这样就万无一失。是不是这样?”

    封伦却是摇了摇头:“圣上,魏国元勋派反对攻打洛阳之心相当坚决,和他们谈不谈都不重要,关键还是邴元真,他是王伯当这一派的智囊,地位相当高。我们只要说服了他,那么反攻洛阳一派不足为虑。而且此人相当贪婪,只要收买他,不要说让李密对付杨侗,就算将来要对付李密,他也可以成为我大唐的内应。”

    “朕得封爱卿,李密将再无秘密矣。”李渊大喜而赞。继而向李建成吩咐道:“朕会派使者和李密商谈,皇儿可让人先一步收买邴元真,只要能够收买此人,花天大的本钱都值,皇儿千万不要小气吝啬。”

    “儿臣遵命!”李建成起身一礼、

    “圣上,微臣有一个想法,也不知行是不行。”封伦忽然的说道。

    李渊欣然道:“爱卿请说。”

    封伦躬身道:“圣上!我大唐不仅在淅阳郡集结大军,与隋朝接壤的边郡皆有调兵行动,隋朝必然在边境有所反应。”

    “那又如何?”

    “此举可以让所有人都认为我大唐要与隋朝决战,恐怕王世充也有这等想法。所以,臣建议圣上派人与王世充接触,明确的告诉他:就说我大唐集结大军乃是反攻关中,与他王世充没有丝毫关系。若是王世充因此麻痹大意,我军或许获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效。即使是游说失败,也没什么损失。”

    “妙计,妙计。封爱卿此计确实值得一试。”李渊双眼发亮,兴奋的在房间内走了几圈,向李建成吩咐道:“这事儿一并交给皇儿了。”

    “儿臣遵命,但儿臣需要父皇给我一样宝物。”

    “说吧。”

    “儿臣听说萧相国珍藏王右军《乐毅论》真本,儿臣希望父皇能把它要过来。”李建成笑着说道。

    “你是说附庸风雅的王世恽?”李渊笑着问

    “正是此人!”李建成肯定的点了点头。

    李渊哈哈一笑:“那朕就试一试,相信萧相国会顾全大局的。”

    “儿臣也是这么认为的。”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427章:王世充之困惑

    邺城以东的的官道上,一队骑兵正风驰电掣般向邺城疾奔而来,为首大将正是大隋第三军团主将裴行俨,副将贾务本、高雅贤。

    他们在渤海收到了进军中原的消息,奉命前来邺城商议军情。这道命令,意味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淀,大隋王朝终于决定逐鹿中原了,这是统一天下的第一步,使三将十分振奋,他们嫌弃水路慢,索性一人双马、昼夜狂奔,虽然都跑得风尘仆仆,但面露喜色,精神亢奋。

    “三位将军,邺城到了。”一名亲卫指着远处巨大城池,大喊道。

    裴行俨下令道:“换马,加快速度。”

    “喏!”

    一行人迅速换乘坐骑加速进发,马蹄激起滚滚尘土,向邺城疾驰而去。

    ……

    朝阳殿军机室内,二十几名文武重臣会聚一堂,第二军主将秦琼和副将王辩、左天成;第五军主将邓暠和副将谢映登、何潘仁,海军主帅张镇周等将……皆已到位。

    在众人的座位中间则是一方凹陷下去的一块长方形,凹地之中摆放着一架巨大的沙盘,中原地形图栩栩如生的呈现在众人眼前,哪怕坐在位子上,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黑冰台襄阳部发来紧急情报,十八万唐军和大量辎重物资尽皆运往了外武关,主帅已经明确是伪唐晋王李世民,刘文静、萧瑀为军师,高士廉、宇文士及、段志玄、高士廉为行军司马,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