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撤离西平?我们还能去哪?”冯端一脸茫然的看向了梁师都,西平郡是他们最后一块生存的土壤了,离开西平郡,下一步该去哪儿?又能去哪儿?

    “通过大斗拔谷去张掖投奔李轨,若他不接纳,借道去西域。”

    “西域?”冯端闻言大惊,不可思议的看着梁师都道:“大王,两万大军的粮草从何而来?”

    “两万大军自然不能全带走,你挑选五千名忠诚的精锐之师,将城中所有战马集中,然后一人三骑,多负些粮草!我明天会让大将军率领大军去营救化隆城。等他们走了,我们快速向西飞驰,至于其他的都不管。”

    梁师都是要断臂求生!

    以他现在的粮草,根本供养不起两万大军,与其大家都饿死,倒不如挑选五千忠诚锐士,带上所有粮草,趁着大家不在之时逃离,为了实现逃出生天的目的,连自己的弟弟梁洛仁也不要了。

    “喏!末将这就去办!”冯端应了下来,这的确是梁师都唯一的生路了。

    不久过后,梁洛仁到了“王宫”,得到了支援化隆县的命令。

    原本梁洛仁与梁师都关系不错,梁师都能够杀害朔方郡丞唐世宗,占据朔方全郡,梁洛仁居功至伟,堪称是第一功臣。

    但是梁师都称帝架子大了,皇帝威风十足,梁洛仁心中纵有诸多不满,却也认了君臣之间的鸿沟,自那时起,兄弟之间的情意已经茫然无存了。

    也因此,每当兄弟二人相会,梁洛仁也是以臣子而居,并无丝毫逾越之处,深得梁师都的“器重”,官拜大将军一职,名义上掌管着大梁的兵权,但实际上,大梁上下都清楚,兵权自始至始都在梁师都的手中,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一人都调不出了一个兵。

    但梁洛仁也无不满,乱世之中,军队是一名君王立世之本,梁师都如此决定,他也理解,唯一能做的只是从旁协助。

    但此时!

    梁洛仁那一双目光中充满悲伤、伤心。

    对于梁师都的打算,他心中有数。当一个人懦弱久了,就会形成习惯!

    梁师都这个曾经的大梁皇帝也是如此。

    他要逃,又怕没有人为他断后,才让自己率领剩余将士去支援化隆,即是说,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万多将士的价值,就是为梁师都创造生机。

    他们,被梁师都卖了。

    梁洛仁看了看阴霾的天空,心头的阴霾更重,叹了一口气,点齐了一万多名士兵,离开临湟水朝化隆方向开进。

    梁洛仁走后不久,五千锐士便拥触着梁师都向西狂奔,随行一万战马的马背上驮满了一个个粮袋,里面除了粮食,还有一些是梁师都多年搜刮而来的财宝。

    仅只半天时间就到了琵琶峡,这里是西平郡进入河西走廊最狭窄之处。

    再过不了多久,就是大斗拔谷这一个重要的战略通道,这是祁连山的一个大缺口,通过这条长达百余里的山谷,可以抵达祁连山的南面,也就到了西平郡的最北端,往南便是梁师都现在所在的琵琶峡,再进入长宁谷,最后才抵达湟水北岸,而对岸便是今天西宁。

    大斗拔谷由于它的重要战略意义,属于武威郡的北部,有三千隋军把守,这也意味着梁师都要想胜利进入张掖,却不能惊动到隋军。但是他有战马一万五千匹,隋军又不是聋子,怎么可能听不到呢?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晚上突然冲过去。

    然则,梁师都全军刚进入琵琶峡不到三里,就被一万名突然冒出来的隋军前段后堵。

    为首的大将正是武威郡守段德操,他一直关注着李唐和薛梁联军的战事,并派遣了大量细作带着信鹰进入了西平,当梁师都向西行军的时候,信鹰已经在第一时间把他们的动向传到了段德操之手,段德操料到梁师都是要去投奔李轨,便率领一万骑兵扑向了琵琶峡谷,这果然阻到了梁师都。

    望着前方的赫赫军队,梁师都却是倒抽了一口冷气,他不知道隋军有信鹰传讯,直以为是冯端出卖了自己,恶狠狠的瞪向了冯端,道:“你出卖了我?”

    “大王,我没有……”冯端几乎是下意识的低头行礼,眼角处却见一抹寒光亮起,惊回头时,冰冷的宝剑已经刺入他胸口。

    “大王,你……”冯端愕然的看着梁师都,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只有你知道我的计划,不是你出卖了我,还能有谁。”梁师都冷哼一声,在冯端痛苦的表情中,将剑柄狠力一搅。

    “啊~”冯端惨叫一声,瞪着不甘的目光仰天栽倒。

    “梁师都,现在连神仙也救不了你这个汉奸了。”对面的段德操纵马出列,望向惊恐万状的梁师都军,高声大笑道:“你们已经被我大隋层层包围,插翅难飞!只拿梁师都等贼首,降者不杀!”

    “只拿梁师都等贼首,降者不杀!”

    全军心领神会,步调一致地放声大喝,好象半空中又打了个焦雷。

    四周兵卒见敌军已经到了眼前,本能的要上前战斗,只是听到“只拿贼首梁师都,降者不杀!”的号召,梁军步子明显放慢,动作也变的迟疑。

    瞧着对方旌旗之下的那寒光闪闪的强弩大箭,梁师都的心脏几乎跳出口腔子,那是追魂夺魄箭矢,仿佛白森森的獠牙一般,瞧着他们缓缓逼近,又听到针对他的呼喊,终于受不住压力,拨马便逃。

    梁师都这一后跑,让本来就毫无战心,士气低落的梁军崩溃了,响应着隋军的号召,蜂拥而上,扭着梁师都和他的亲属一并降了。

    就这样,一万名隋军连个冲锋都没发动,连一支箭矢都没有发射,把梁师都给生擒活捉掉了,梁军方面除了些倒霉鬼被疯了的梁师都砍死,也基本没啥损失。

    一个个配合着隋军的吩咐,丢下兵器,跑下了马,然后老老实实的抱头蹲在山谷两边。

    “将军,我等怎么办?”隋军集体傻眼,目光从乱成一团的梁军转向了段德操。

    “身为一个汉人,为了一己之私、一家之私卖国求荣,百死莫赎其罪。”段德操目光森然的看着不断挣扎的梁师都,冷冷的说道:

    大声说道:“拿着梁师都的人头招降西平郡各城!并向李都督发急信,说明我们这边的情况。”

    顶点


………………………………

第277章:路在何方

    西平郡只有化隆、湟水两个县,化隆县位于黄河北岸,县城周长约三十里,占地面积虽大,但县城人口却只有两万余人了,这也是自薛举起兵以后带来的严重后果,河湟地区被战争蹂躏,十室九空,社会凋敝,大量人口逃往关中和雍北。

    由于大灾来袭,黄河几近断流,这给唐军的强攻给予了便利,有了梁洛仁的万多名援军,浑不知梁师都逃跑了的梁军士气大振!

    “咚!咚!咚!。

    进攻鼓声在城外敲响,发了几轮巨石的唐军携带攻城梯向化隆城潮水般涌来,箭矢在空中织成箭网,分不清城头和城下,喊杀声此起彼伏,唐军顶着盾牌,疯狂地攻城梯攀爬。

    城头上死尸遍地,近两万名梁军依旧在拼死抵抗,经过三天的血腥战斗,他们已经渐渐摸到了一点对付唐军的门道。

    唐军轮番进攻,保持体力,梁军也轮番防御,以保持体力;唐军投入两万军队进攻,他们就投入一万军队防御。唐军的箭雨使他们无法靠近城墙反击,他们就离开张弓向下抛射,而且唐军人数虽多,但除了攻城梯和那些准头不足的投石机,拿不出其他攻城器械,而对攻城梯,梁军也找到破解办法……

    “轰!”地一声巨响,一架巨大攻城梯搭上城头,粗大的铁钩钩住城墙,数百唐军疯狂地向上攀爬。

    梁军举起木头和石头向下砸去,唐军惨叫着跟着木头和巨石一起翻滚下去。

    两名身材魁梧的梁军抡起大锤对着攻城梯两边猛砸,随着攻城梯变宽,上面梯档的楔子从梯架中脱落,这样便使得攻城梯少了几级而无法登城,在梁军猛烈的反击下,唐军纷纷从城梯上滚落。

    但唐军很快就想出了对策,他们用生铁将梯子横档固定,使梁军的锤砸办法没效果,但梁军又搞出了大叉子,他们砸断攻城梯上的铁钩以后,几十人合力用大叉子向外猛推梯子,梯子脱离了城头便向外翻倒了下去。

    双方的攻防战,在不停用各种攻城手段和各种反制中进行。

    唐军大营前,李世民在数百名将领的簇拥下远远观战,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怒火,原本一天便可以攻破的化隆城,竟然又来了援军,如果攻不下化隆城,对他而言那就是惨败。因为隋军已经有所异动,在弘化郡集结。虽然还没有进攻关中,但他知道这不过是暴雨来临前的节奏罢了,若是他无法短时间内攻克化隆,进行极有可能在他将胜之际调军还朝,坐镇关中。

    对于朝中文武大臣来说,西平郡微不足道,为了一个关中,不说一个西平郡,连大震关外的河西数郡也可以放弃,他们根本不知道河西这个马源对李唐所起到的价值,亦或者说是,他们根本不在乎、不在意,因为只要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那些关陇贵族就满意了!至于李唐的利益和死活,他们一点都不在意。

    “梁师都居然将最后的本钱都押上来了。”远远看着指挥梁军作战的梁洛仁,李世民身边的刘弘基缓缓的说道。

    “梁师都不过是临死前的反扑罢了!”在李世民身后的是一个姜黄肤色。身形高瘦,手足颀长,长着四方脸的年轻汉子。

    “何以见得?”李世民问了一句。

    此人名叫侯君集,是李世民非常器重的人才之一,从收下他开始,就看中了他那惊人的军事天赋。一直带在身旁培养。侯君集也没辜负李世民器重,各项本事都有了大幅上升,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了得人物。文可成为李世民谋士团中的一员,武能领兵打仗、能冲锋陷阵。

    侯君集道:“梁师都兵不满四五万,地不过西平一郡,自从薛氏兄弟逃西海,他已经成了一支供给不足的孤军,他除了决死反击,再也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刘弘其皱眉道:“那梁师都之前不投入大军?”

    “很简单!”侯君集信心十足道:“梁师都或是知道杨侗胜利归来的消息,认为隋军会对我大唐发动攻击,所以,他索性投入重兵与我对决于此,只要坚守到隋军犯我大唐,他就赢了。”

    李世民默然点头,这也是他之所想,至于梁师都如何知道杨侗获胜并不重要,因为他一直怀疑暗中资助梁师都,之前也是这么支持薛举与李唐作战的,借敌人的敌人消耗敌人的力量,不只是李唐会玩。

    侯君集又说道:“不过这也给我们全歼的机会。”

    “哦?怎么全歼?”李世民饶有兴致的问道。

    “用投石车没日没夜的轰击,轰得他们士气涣散,军无斗志。”

    “如果有大量的投石车,需要用人命去填吗?”李世民无语的看着侯君集,摇摇头,在李世民的印象中,侯君集应该成为开疆扩土的一方统帅。但侯君集的进步却有点不尽如人意。

    还是太嫩了一点,还需要强加磨砺。

    ……

    在血腥的攻防战中,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夜晚到来之际,梁洛仁、李正宝、赵飞扬、牛童等将聚在县衙中议事。

    大家看着坐在首位上的梁洛仁,都没有说话,气氛有些压抑。将士得到他们的鼓励才英勇血战、奋不顾身。而却没有人能够鼓励他们,湟水城只剩下几千名士兵可堪一战,再也没有人了,甚至连援军都没有,梁师都创建的梁国断无获胜希望。在李唐大军没日没夜的攻击之下,让明知必死的所有人都有犹豫了。

    梁洛仁面色黯淡地叹了口气,一字一顿道:“在我引军来临前,大王已经做好投奔的准备!”

    “什么?”

    众人顿时浑身一颤,人人面无血色,脑袋一阵眩晕,他们在这时打生打死的,自己效忠的对象居然逃了?

    沉默半晌,李正宝霍然道:“大将军,我们败了,不能再打了!那李世民兵多将广,带兵又如此厉害,我们根本不是对手。再打下去,兄弟们全没了。”

    梁洛仁苦笑一声,道:“大王逃到琵琶峡,被隋军打了一个伏击,五千大军全部投降,大王被诛杀。”

    众人闻言,一阵默然,虽说梁师都弃军逃跑之举非常可耻,但他对众将其实是不错的,听到他死于隋军之手,尽皆流露出了丝丝伤感。

    “我也不想打了。都到了这个内忧外患的地步,打下去就是死路一条。我们降隋还是降唐,需要统一看法。”梁洛仁看着众人,问道。

    “降隋吧!”

    李正宝站起来说道:“李唐与我们交战这么久,早已结下了仇怨,我们降唐即便不死,恐怕也没有立功的机会;而且隋朝再次一统是大势所趋,李唐也不会存在太久了,与其当寄人篱下、摇尾乞怜的三姓家奴,倒不如献城降了隋朝。隋朝唯才是用,我们完全可以借隋唐大战,用忠诚和实力洗清罪名,建功立业。”

    “我附议!”

    “我附议!”

    众将纷纷表态。

    “看来大家意见统一了。”梁洛仁缓缓点头,然后向外面吩咐道:“有请刘先生。”

    不一会儿,一名文质彬彬的书生走了进来,向众人行礼道:“大隋武威郡长史刘旻见过诸位将军。”

    众将均是一愣,似乎没想到梁洛仁早与隋朝有了联系一般。

    梁洛仁明白大家的想法,苦笑道:“昨天刘长史便与我取得了联系。之所以隐瞒到现在,本是希望大家为大王拖延一点时间,毕竟,大王生前待我等不错!可谁想……”

    众将闻言均是一叹。

    刘旻笑道:“诸位将军,今日之后,大家便是一家人,只要诸位以后立下战功,出将入相也不在话下。”

    “刘长史,恕我直言。”看了刘旻一眼,李正宝站起来说道:“秦王殿下对异族大开杀戒,最是痛恨汉奸,而我我们曾与突厥为祸雍州过!秦王殿下愿意原谅我们么?”

    其他众人也看向刘旻,这也是大家之所担心,所以,这种生家性命之事必须先说个清楚。

    “梁师都已经死了,过往之后已经不重要了!”刘旻见众人神色一缓,嘴角一扬,笑着说道:“诸位当知平凉郡守王伏宝吧?”

    “知道!”众将点头

    “大家不知道的是,王将军曾是窦建德手下第一号大将,被秦琼将军在大战中生擒,他归降大隋以后,因功提升为郡守。”

    “我等愿意将功折罪。”

    诸将闻言,不禁大喜。

    “诸位可以放心,大隋唯才是用,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诸位将军不用担心没有立功的机会。”

    “在下此次前来,除了让大家归附之外!还给大家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希望大家尽心尽力,把李世民的大军拖在化隆城!”刘旻看向众人道:“诸位将军若无异议,就请各位回去,继续以梁军之名,发动将士守城,只要拖住半个月,那便是大功一件。大家也不用担心,我军会予以大力支援的。”

    “我等遵命!”众将心知大隋是要向李唐用兵,躬身答应之后,精神焕发的离去

    直到众人离开,梁洛仁苦笑道:“刘长史,罪将此番不负所托,希望能够遵守诺言。”

    “梁将军放心!李都督必定会上报殿下,为将军求情。”刘旻微笑道。

    “但愿吧。”梁洛仁想到那霸道的英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