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杨广第一次远征高句丽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就是渊子游这位执掌军国大权的莫离支。他亲自领兵与隋军对决于辽东第一线,牵制住隋军主力,从而确保了辽东不失。

    但当时,隋军久攻辽东城不下以后,兵多将广的杨广索性兵分三路,他留几十万主力在辽东围攻辽东城,成功的牵制住敌人以后,令大将军来护儿和周法尚统领水师从海路进攻高句丽国都平壤城;又令大将军宇文述统帅三十万大军越过辽东诸城,直接向鸭渌水进军,与来护儿的水军南北夹击平壤。

    当时高句丽的主力精锐都聚集在辽东前线,平壤哪有实力抵挡隋朝水陆大军?高句丽上下震动不已。

    在这时候,乙支文德横空出世,他看破隋军后勤不济的缺点,与高建武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连送隋朝十场大胜,从而拉长了隋军补给线。然后以诈降之计逼退隋军,紧接着一把大水,将三十万多名隋兵冲的七零八落,淹死无数。高句丽军的平壤守军,趁机向隋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饥寒交迫的隋军一触即溃,落荒而逃。直到鸭渌水边才摆脱了高句丽军追击,渡过鸭渌江的三十万大军只剩两千七百人逃回辽东,军械物资损失殆尽。

    故而整个高句丽对于主导了萨水之战,一举扭转战局的乙支文德敬若神明,以至于有高句丽军神之称号。

    乙支文德出身贫寒,却官居太大兄也就即是副宰相,在高句丽可谓两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了得。除了高句丽平原王高元,在他上面也只有渊氏家族的族长渊子游。但是他的威望严重威胁到了高句丽第一世家渊氏的地位,引起了渊子游的严重不满。

    乙支文德争不过渊子游,不得不选择退让,如今高元和渊子游相继死去,继承王位的高建武也算是一个有为之君,只是生不逢时正好生在了权臣当政的时代,他虽然掌握了高句丽的政权,然而军权却至始至终都握在渊子游的儿子渊大祚手中。他为了制约日益强大的渊氏,启用了与自己一道发动萨水之战的乙支文德。

    如今的高句丽虽是一个国家,但国内势力一分为二,萨水以北是渊氏的地盘,如今渊氏在国内城一带部署了七万重兵,另外在萨水北部也部署了五万重兵,这十二万大军都掌握在渊太祚手上。

    荣留王高建武的势力则在萨水以南,除了在前线与新罗对峙的四万军队以外,国都平壤尚有四万军队,既是守御国都,也是防止渊氏发动政变。

    正因为平壤控制在高建武的手中,所以渊太祚为首的渊氏几乎无人住在平壤,即使有事处理也是来去匆匆,防止被高建武暗害。所以连平壤小儿都知道,高丽君臣之间有着极深的矛盾。

    但近来,高句丽君臣难得的达成了共识,那即是趁中原内乱,边境不平之际,双方各出七万大军,以渊太祚为主帅,乙支文德为副帅,大军在萨水边用隋军尸首堆积起来的京观盟誓,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收复失陷于大隋的辽东故土,消息传出,海东三国上下为之震动。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250章:归来者(求月票全订)

    旅顺郡乌骨城、南扶余城位于后世辽省的丹东、东港一带,由高句丽战俘修长城连成一体,前者更名为丹阳城、后者更名为丹凤城。

    丹凤城每一块夯土、每一块青石城砖都淌着热血,城墙下每一寸土地都是暗红色,地下,更有数不尽的血洼。

    尸骸更是一层叠着一层,如小山一般,令人触目惊心,断肢残臂随处皆是,巨石檑木不停地向下倾泻着,不停地高句丽军被从云梯上砸落下去,血肉横飞,凄厉的惨叫声络绎不绝。

    一波攻击退下以后,不低于五千的高句丽士兵如脱缰野马,踩着地上同伴尸体,向丹凤城凶狠的冲杀了过来,口中喊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话话。

    渊太祚和乙支文德坐镇在中军,两人的脸色十分难看,从发动攻击至今,已经整整十三天了,损失了三万多人了,竟然还是攻不破面前这坐坚城,隋军将领守城之力,让二人感到心惊,更让他们牢牢记住左天成这个名字了。

    在那城头之上,只见左天成那挺拔如松的身影浮现出来,目光灼灼望着城下蜂拥而来的高句丽军,面色沉稳的高举起了右臂,顿时千名弓箭手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的右臂之上。

    丹凤城建造在海岸线上,是高句丽进入旅顺郡最平坦的道路,与比相比,丹阳城和和麦谷城要困难多得多,因为后两者均是居高临下的山城,高句丽纵有百万雄师,也没有展开的地形,所以敌方没日没夜的对丹凤城发动猛烈的攻势,企图用人命打开西进的通道。

    此城乃是大隋门户,太守邓暠给了左天成两万大军,由旅顺郡丞孟仲才从旁协助。

    左天成是萨水之战的幸存者,率领一支残余隋军游斗在丛中之中,先后收拢了几千名失散的隋军,他们为了生存聚在一起,亲如一家人,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只是高句丽人仇视中原,视他们这伙人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的挤压打压镇压他们。但最终虽有损失,主力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当他们听说大隋收复了辽东失地,毫不犹豫的下山来投。消息传回邺城之后,左天成被杨侗册封为旅顺通守,地位仅在邓暠之下。

    左天成年约四十,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弓马娴熟,原先只是隋朝的校尉,但相当勇猛,以孟仲才的眼光来看,正值全盛的左天成到了国内,一身武艺至少处于第二阶段!更难得的是在山中游斗多年后,对高句丽的战术相当捻熟,丹凤城能够坚守这么久,左天成当居首功。

    当高句丽大军来到城外大约两百步的时候,左天成眼眸当中寒光一闪,高举的右臂狠狠挥落.顿时一声炸雷般的大吼响彻城头:“放箭。”

    守军奋力的弯弓射出,漫天箭雨立刻一簇簇地攒落在高句丽军上空,缺少防御工具,装备极差的高句丽士兵瞬间倒下一大批,随便往下一射,便能射中目标。

    “啊!!”

    绵绵不绝地哀嚎声霎时间冲霄而起,不断有高句丽兵倒在了冰冷的冻土之上,后方的渊太祚眼中满是心疼,这一战他们就算赢了,高句丽也得不到什么,反而损失惨重,这就是国小民寡的小国悲哀之处。

    当损失几百人之后,士兵们终于艰难的把数十架云梯竖了起来。

    左天成抽出了自己横刀,煞气腾腾、有条不紊的下令道:

    “弓箭手退后,攒射杀敌!长枪兵前进,阻敌登城!刀盾刀负责!”

    一千弓箭手开始以攒射的方式向城外的高句丽士兵继续放箭.刀盾兵举盾挡着飞上城头的箭矢,掩护着一千余名长枪兵突前,进退有序的站满整个城头。好不容易才攀上城头的高句丽士兵还没来得及拔剑,数十枝锋利的长枪已经凌空而至.顷刻间便将他们刺成了刺猬。

    “噗噗!!”

    长枪闪电般突刺又如毒吐信般迅速缩回,失去了支撑的尸体顿时从空中颓然跌落。

    下一刻!数十架云梯被叉子推了出来,堪堪竖直之后继续往外倾斜,最终轰然倒下,攀爬在云梯上的数十名高句丽士兵就像落水的溺者.从半空中摔落下来,顷刻间筋断骨折发出一阵阵凄厉惨叫。

    “废物,废物”

    后方的渊太祚看到这一幕瞬间愤怒的咆哮道,已近半个月了,将近十四万大军竟然丝毫撼动不了面前这座城。

    旁边的乙支文德听到这话,眼中亦是闪过一丝恨意,但还是立刻命令道:“继续攻城。”

    “杀!”大军再次发动冲锋。

    左天成冷冷一笑:“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将冷水浇下去!”

    “诺!”

    只见一盆盆冰冷的冷水立刻向着高句丽兵浇了下来,以后世的计量单位来计算,如今的温度绝对处于零下摄氏度,这一盆盆冷水淋下去,那彻骨的冰寒足以令意志最为勇敢的士兵暴走。

    这冰冷的天气里,给冰冷的冷水淋个通透,高句丽兵感到格外酸爽,一个个凄厉地哀嚎、拼命的四下逃跑。

    如此‘惨烈’的一幕,让渊太祚再也坚持不住了,大喊道:“撤军,撤军”

    “莫离支,这才刚刚开始呢!”乙支文德不满的说道。

    “太大兄难道没发现,士兵已经没有斗志了吗?”渊太祚没好气的回了一句,拉着马匹直接走了。

    乙支文德眼中亦闪过一丝无奈,这时节的冷水的威力的确比箭矢还厉害,虽然搞不死人,但十多天下来,勇猛的高句丽将士不怕艏矢,却全败给了冰冷的冷水,好些人都生病冻死了。

    城头隋军看到这一幕,顿时发出一阵欢呼,左天成也微微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了一抹冷笑。

    麦仲才一脸的无语:“我军箭矢不足!幸亏左将军想到了这一招!左将军,你这一招跟谁学的?”

    左天成笑道:“你父亲,麦铁杖大将军。”

    “……”孟仲才。

    ……

    在丹凤城血战半个月后,杨侗领着嫡系五军,日夜行军来到了此次攻伐丹凤城。

    丹凤城军营建在板桥河入海口,东傍乌湖海(黄海),除去守军,大隋水陆大军共计七万名,另外还有四万突厥奴兵。

    十几万大军绵延十数里,营盘浩大。海湾内千多艘海船在远处密集排列,船体如山,桅杆如林,遮天蔽日,蔚为壮观。

    杨侗在远处远远眺望,这个军营就如一栋城堡,气势雄伟。

    想着十几万精兵猛将都归他指挥,胸中豪气自生,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统御十五万大军,只是想想就豪气万丈。

    “殿下,邓将军、左将军、孟将军前来迎接了!”罗士信大声禀报。

    杨侗高声道:“有请!”

    军政其实本该分离开来,部下才不会因为权利过重而生出一些不好的想法,只是这年头的人才全是上马治军、下马治国的文武全才,很难划分文武,所以如今的郡守、通守、郡丞几乎都是军政俱兼,这也是为了避免贻误战机,而产生的特殊制度。

    不过随着大量人才的加入,这一混乱的局面正在慢慢发生改变,除了时刻备战的边郡以外,身在腹心的内郡已经完成了军政分离。以后,各边郡和将军的军权也会慢慢受到限制,并非是对大家不信任,而是大隋想要健康发展,部下权利就不能太过膨胀,军权必须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才稳妥,说起来,这其实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事情。

    这时,巨大的马蹄声骤然响起,震动着大地,只见一位穿着黑甲,身材高大,眼神锐利的大将带着一群骑兵疾驰而来,骑兵大约有三十人之数。

    “末将邓暠,拜见殿下!”邓暠远远看到杨侗之后,连忙从马上跳了下来,恭敬的施了一礼。

    “无须多礼,”看着增添了几缕白发的邓暠,杨侗叹了一口气道:“两年离别,如在昨天一般,将军却是憔悴了许多。!”

    “殿下却是越发威武了。”邓暠大声笑道。

    杨侗由衷赞叹道:“邓将军设立的这个营盘水陆相通、井然有序、攻守兼备,只看如同堡垒一般的营盘,便知邓将军胸中韬略着实不凡,让你镇守旅顺这么久实在屈才了,将军应该在邺城,为我大隋培养更多优秀的将帅之才。”

    “殿下过奖了。”邓暠面色喜意的作揖,指着一边的一员猛将,介绍道:“殿下,这位便是旅顺通过左天成将军。”

    “末将左天成拜见秦王殿下!”左天成一躬到地,显得十分激动。

    杨侗一把将他扶了起来,肃然起敬道:“左将军,大隋的勇士人人都有军功,大隋不会忘记你们,我杨侗也不会忘记你们。”

    这些失陷于高句丽的大隋勇士回到了大隋的地盘之后,没有一人愿意回家,他们觉得自己败军之将,连自己都无法安心,更无颜面对家乡父老,所以全都呆在襄平、旅顺二郡,打算有朝一日能够立功赎罪,立了大功才回去。

    左天成双眼通红,咬牙切齿道:“请殿下务必打进高句丽国都,拆掉同袍们的京观,让同袍们入土为安。”

    杨侗心中酸楚,郑重道:“我杨侗在此发誓,不拆京观誓不班师……”

    京观是什么?

    京观乃是砍下俘虏人头,然后一层一层用泥土堆砌成为高塔,用以彰显高句丽人的武勇,一座京观起码几千个人头,而这些都是大隋的勇士的头颅。

    当年收复辽东的时候,隋军已经拆了几十处京观。但是在鸭渌水东西两岸还有很多很多。

    “多谢殿下!”左天成这条雄壮异常、死也不怕的汉子,此时却是泪水横流。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251章:旗开得胜(求全订月票)

    一一见面之后,杨侗率领一群文武走向了丹凤城城头,整个城墙一片紫黑色,尽是鲜血染成,有大隋守军将士的,但更多却是高句丽人的。

    城下,尸首已经尽被高句丽人收走,但一片片大雪掩盖不掉的紫黑大地,无不说明战争的激烈程度。

    城阙外,已经汇聚了一支人数五千左右的步卒,为首的是一名顶盔贯甲的高句丽武将,背后迎风招展的大旗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渊’字。

    “隋军听着,限你们一个时辰,放下兵器出城投降,我们还可以留你们一命,送你去平壤听候发落,否则……”

    三军阵前,一名高句丽小将站在一箭之地开外喋喋不休的用生硬难听的汉语劝降,不过杨侗根本没心思去听他说什么。

    招了招手,一名亲卫将杨侗的五石强弓送来!弓箭说的一石是使用者的力量,一石约为一百二十斤,五斗以下为普通弓,五斗到一石为上等弓,一石以上为强弓。

    一般来说,五斗骑弓是骑兵标配,五斗以为上等弓、一石以上为强弓。一些猛将都是使用两到三石强弓,大隋最名将鱼俱罗用的就是一把三石强弓。

    杨侗这张强弓为五石骑弓,骑弓比步弓稍小,为防止下弓臂影响战马,骑弓设计成上弓臂略长,下弓臂圆短,但做工更加复杂,短小而韧劲强大。一把上好的骑弓要四五年时间才完成,十分难得昂贵。

    这一把雷霆弓比所有骑弓都要大上一号不止,它造型独特:弓体漆黑光亮鉴人、弧线流畅,无论是视觉还是触手感觉都十分舒服,在上下弓臂两侧,清晰显现出两个红黑相间,极似眼眸的轮圈,纵使经过岁月浸蚀,依旧清晰可辨。弓背内壁篆刻着“雷霆”二字。委实是杀人放火必备神兵。

    杨侗接过雷霆弓,也不细看,张弓搭箭,一支箭矢带着一股低啸声掠空而过,那名高句丽正说的起劲,突然感觉周围空气一寒,眼角处似乎有寒光掠过,一支箭矢已经灌入他的嘴巴。

    “噗!”

    寒光带着一蓬鲜血穿颅而过,箭矢深深的倒插在距离那渊姓将领不足十步远的地方,箭尾犹自颤动不休,直到此时那名喊话的小校失去生机的尸体,才直挺挺的倒下来,看得周围众人心底发寒。

    杨侗站在城头之上,手扶城墙跺,森然的目光如同刀子一般扫向对面,即便隔着一箭之地,杨侗目光所过,依旧让那些士兵心底发寒。

    “我今天心情好,懒得理会你们这些杂种。”杨侗吐气开声,声如惊雷:“现在,给你们一炷香时间,滚出我的视线,否则,杀无赦!”

    “杀!杀!杀!”

    杨侗身后便是千名玄甲军,众人闻声齐齐呐喊,一股萧杀之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