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中。

    除非李渊现在就灭了杨侗,否则时间越久,双方的差距越大,但这根本不可能,因为李渊现在怕杨侗怕得要死,杨侗不去打他,他已经万幸了,哪敢主动招惹?如此下来,杜如晦选择杨侗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个问题!”杨侗看着杜如晦,笑问道:“克明是京兆杜氏子弟,而我恰恰是杜氏之大敌。”

    杜如晦苦笑道:“杜氏家主是臣下叔父杜淹,但家父病故以后,我大哥因为说了些不忿之言,被家主处置而死,我与三弟不容于家族,终身剥夺族祭资格,让我们兄弟成了四处飘荡的孤魂野鬼。”

    杨侗却不知道,在历史上,杜淹效力于王世充麾下,他虽是杜如晦的叔叔,但向来与杜如晦兄弟不和,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致使杜如晦的兄长被杀,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也被打下死囚。后来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定为死罪。杜楚客请杜如晦加以营救,杜如晦不干,杜楚客说同族中人相互残杀,太过残忍。于是杜如晦向李世民求情,饶过杜淹。

    说起来,杜如晦的情况跟韦云起差不多,韦云起虽出身京兆名门韦氏,但他却是旁支,尤其和家主一系关系恶劣,因为才华过人,惨遭妒忌,最终也被革出族籍。

    顶点


………………………………

第239章:悲剧(求月票全订)

    时光如流水悠悠而过,夜晚无声无息的袭来!

    夜已深!

    杨侗带着一身酒气回房之后,便倒在床上,动也懒得多动一下。默默地回响着杜如晦那篇雄文,杜如晦的许多建议精辟独道,让他获益良多,不自觉的就沉浸在了其中。同时,自己和杜如晦的三问三答也让他想到了很多很多!

    他首先想到的是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有败类不假,但如果满门都是败类的话,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长久传承的秘诀除了两边倒、两边投资,更关键的是诗书名声。

    读书明理,名声传家!

    历代君王不敢动世家大族,是因为只要动了世家大族,便会引起动荡,无数百姓心生异心!为何百姓会如此?是因为世家名声好,他们富年不增税、灾年捐粮钱施善粥!只要有世家在,百姓遇到三灾五难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乞讨求助的门路,就会有一条生存下去的活路!

    但名声这玩意,积累艰难,要臭容易,就像现代的女明星一样,辛辛苦苦经营一个玉女形象,一个某某门,就毁于一旦。玉女的形象有多么深入人心,当人设坍塌以后,她的臭名就会在那么臭!

    同理!世家大族也是如此。

    杨侗以前处死并州家族的时候,不仅公布了跟着李渊谋反的证据,还有大量为恶乡里的罪证,经过放大宣传!杨侗治下的百姓对世家大族十分痛恨,从而形成了一个假象,在如今百姓的心目中,世家大族就是满门败类!世家大族就是败类的代号。

    世家没有好人?

    这个观点,杨侗自己都不信。正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世家大族,在德这方面其实不需要验证,因为时间就是最好验证,土地兼并、垄断教育是国之毒瘤,对于一个个家族来说,却是立世之根。

    从宏观上说,杨侗其实也在为自己的家族奋斗、积累,只不过他的家族,已经放大到了整个天下,而其他的世家大族则是依附在他家之内的小小部落罢了。

    如认到了他这地位,如果没有登凌绝顶,那他的家、他的势力也长远不了,所以,‘杨侗家族’相比于世家大族而言,代表着一国利益,主宰着宏观发展方向。

    世家去掉‘世’字,同样也是家,只不过他们的家人实在太多太多,已经动摇到了‘大势之家’的皇室,才被历朝历代的帝王视为眼中钉。

    ‘杨侗家’由千千万万个家族构成,财富地位上,杨侗必须容许阶层的存在,消灭阶层之说是反人类、反进步的不当举措!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无数生命证明——平等分配不可行!

    但是在核心问题上,杨侗一定要尽量做到均等,这个核心除了土地还有机遇

    寒门、百姓、奴仆等弱势群体没有机遇!

    杨侗就努力为他们创造机遇,均田到户、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义务教育、完善科举都是杨侗为弱势群集创造的机遇……

    不准世家大族参与科举的道理,其实跟后世建国初期,国家打压地主富农、扶植贫农一个样。为的就是弥补强弱之间的差距,让两者同处一个起跑线上!当大家在官场上的资源平等,足以推翻国家的利益网络就会少了、小了!

    要做这些自然触及世家大族的根本,别说杨侗还没有一统天下,就算真正大一统了,这种触及世家大族根本的东西,仍旧会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阻力。

    别说隋唐王朝了,纵观整个地球历史,就没有一个王朝、一个国家能解决这问题,因为它牵扯到了‘特权’问题。

    特权这东西!

    不管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还是社会社会都一直存在着,因为这是新社会代替旧社会的标志、是新社会代替旧社会的力量之源。

    麾下文武为什么会登上杨侗的船?

    为的就是特权。

    如果杨侗不给,谁会帮他打天下?谁会替他卖命?

    所以,杨侗表面上一视同仁,但实际上,大隋之所以强大而稳定,根子还是特权取到的作用。

    拥军戴属是特权、日常抚恤是特权,甚至官员的日常俸禄也是特权!

    分田、税制、教育、科考、律法是杨侗的根,任何人触之必死。但可以从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忠臣良将。比如说,他不能给文武百官大量的田产,但他就用钱财代替。

    勋、爵、文武散官这些,其实都是补偿,这些玩意每个月拿到的工资比田产所获,高得多了,而且还不需要打理。

    但日后,这些拥有特权的人经过大浪淘沙后,还是会发展成为新兴的世家大族,只不过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垄断教育权罢了。

    所以,杨侗从来就没有想过世家大族永不滋生这种荒唐的念头,他喊叫这个口号,就跟‘闯王来了不纳粮’一样,麻醉着麾下百姓罢了。

    当然了,百姓也确确实实的获得了好处。

    “夫君,好重的酒味!”悦耳动听的声音在耳边骤然响起,却是小舞和长孙无垢走了进来。

    “怎么喝了这么多酒?”小舞皱着可爱的鼻子,嗔怪的看他一眼,接着又心疼道:“醉了,也不说一声。”

    杨侗也不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政务了,侧身看着他的小管家婆,道:“这么晚了一个个都还不睡啊?把小宝宝累到了咋办?”

    “真的么?”小舞一惊之下,险些将手中物件抛了出去

    杨侗好笑道:“当然了,你跑来跑去的!小宝宝怎么睡?”

    “那咋办啊?”小舞一听,一张小脸上紧张兮兮的,尤其那双大眼睛,像一个可怜的小奶猫一般。

    “早睡早起!”其实以杨侗的标准来说,这所谓的深夜不算晚,顶多十二点左右。

    “那我走了!”小舞风风火火的走了,一点没有孕妇小心翼翼的模样。

    小舞本性纯良率真,也很懂事,在亲人面前始终释放着自己的真性情,这也是杨侗最满意、最喜欢的一点。

    “夫君,我帮你按按吧。”

    长孙无垢将参汤放在一边,悠然坐到床边,将他的脑袋移到腿上,两只雪白细腻的手掌按在他的肩膀之上,轻轻的揉捏起来。

    杨侗微笑着枕着无垢,闭目享受。男人酒后,通常会想到自己关系密切的女人。

    杨侗亦然。

    小舞纯美问善良、优雅高贵;长孙无垢端庄贤惠,身上有股书香气息;水天姬和李秀宁英姿飒爽,充满着野性美。若是说起感情深浅的话,恐怕要数小舞这个明媒正娶的患难夫妻。

    余者三人!

    水天姬一人追随他的时间最长,且因为她没有什么顾虑,很容易敞开心扉,两人在一起无拘无束。

    长孙无垢温柔体贴,斯文娴静,像一杯清香四溢的清茶,与她一起,灵魂仿佛得到洗涤。

    李秀宁一举一动都洋溢着迷人的风度,热情似火,是床上的恩物,对她,有点欲大于情,这也或是时间短的缘故。

    长孙无垢看着怀中棱角分明的脸庞,目光有些悠远。

    随着杨侗虎步关中,事业蓬勃发展,悠闲的日子开始一去不返了,虽然对杨侗和大隋,以及家族是好事,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不得不经常独守空房。

    有时候长孙无垢就想!如果杨侗只是自己的师弟这么单纯,她应该可以和他快快乐乐的生活吧。

    只是这念头很快就一闪而没,他知道夫君是做大事的人,不可能把过多的时间留恋在温柔乡中,否则,给予皇室和大隋带来的,必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长孙无垢觉得自己已经很幸福了,虽说杨侗到了床第之上有些荒唐,但他却又好像对女色不是很上心,因为他再怎么荒唐,也只是针对她们姐妹四个,而不会伸手向别的女人。

    作为侧妃,长孙无垢很清楚,以杨侗的身份地位,别说四个女人了,就算四十个都不过分。但杨侗却从来没有提过一句,更别说找同房丫鬟之类的事情了,虽然先有小舞、水天姬,后有李秀宁,但对嫁过一回的自己,却从未失去宠爱。

    杨侗闭着眼睛问道:“那所谓的诗集,是你想出来的吧!”

    出书。

    是件神圣的事情,几乎是官方的专利。

    出书的成本太贵,一般人出不起,也没有几个人买得起。

    但是随着杨侗的出现,出书的成本已经降到了跳楼价。

    他的造纸理论,经过‘开天院’良匠的一一测试,已经化为现实,一张纸除去人工成本,几乎是无本生意,而且经过良匠们的改进之后,产量惊人。至于印刷术就更简单了,无非是改成活字而已,这也使得书本大量的普及开来。随着纸张价格的下降,书籍不再是奢侈之物,以后出书的人肯定也会日益增加。

    只是他万万想不到这几个老婆,居然把自己练字的草稿拿了去,然后集结成册。她们四个还以此为引,蛊惑着贵妇们放下了竞奢之风,一个个都改走文艺风。这些贵妇都打算当丈夫作品的编写者,学起治国治军知识来了!

    以他对小舞的了解,她道行浅,想不出这点子,水天姬、李秀宁也一样。所以,肯定是这个长孙贤妃的主意。

    长孙无垢娇羞一笑:“我最喜欢夫君的诗词文章,有忧国忧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寓教于文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豪放大气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又有婉约的‘身无彩凤一起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特地了一本册子,将夫君的诗词载录下来,打算写一本专属夫君的诗集。有一天我见皇祖母抄录佛经,又见大姐有扭转竞奢风气之心,于是便产生了这个想法。”

    杨侗暗笑:“盗版诗人确实是知性美女的杀手!以前小舞被秒杀,如今,连长孙无垢也不能免俗”

    不过他早主不拿脸皮当脸了。而且总体来说这也是好事!这年头的兵书稀少,而将军们的经历,其实就是一本本活兵书,若是真由他们的夫人各写一册,那绝对丰富这个民族的兵法。

    但一想到怕老婆的房玄龄,杨侗不得不替老房默哀――这老婆都学兵法了,老房这辈子注定不能翻身了……

    ……

    (每天煎到大半夜,恳请兄弟们支持正版,对您来说只是几毛几分钱,对我却是天大的动力……有月票、推荐票的兄弟来几张安慰安慰,推荐票、收藏也好啊)

    顶点


………………………………

第240章:百家(求月票订阅)

    朝阳殿里!

    除了大隋文武,还有杜如晦等十名青年男子在等候,一个个风华正茂、气宇轩昂,仪表堂堂,一身布衣难掩其英才之气。

    十人各有春秋,不分伯仲。

    他们是本届科举前十名!排名第二的许敬宗写出了以德治心的精髓、排名第三的韩术写出了‘求同存异’的律法主张、排名第四的马绩写的是器械对民生的重要、张宣主张以纵横学行远交近攻之术、排行第五的盖文达主张开启民智……

    “拜见殿下!”

    随着杨侗的到来,十人恭敬行礼。

    杨侗笑着点了点头,等大家都坐下之后,开口道:“我是个俗人、粗人。”

    众人听了此话,心中生出了一阵无语,心说:你要是俗人,天下之间就再也没有雅人了。

    杨侗的诗文集已经面市,不管目的是溜须拍马还是发自内心尊重,反正邺城百姓都买了,哪怕是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都买一两本回家珍藏,使得诗文集成为最畅销的书籍,百万册才刚刚投入市场,便被抢购一空,大有洛阳纸贵之势,这还只是邺城,若是放到大隋全境,恐怕千万册都不够。

    百姓出于感激、尊敬,买着也是图个热闹,但是许敬宗他们这些内外看门道,以他们见识来看,当然知道诗文集中的任何一首诗、一篇文章都是传世经典,他们若是写出一首一篇同等质量的诗词文章,哪怕是死了也是笑着死的。

    可这位殿下倒是好,一下子就写了三百多篇传世诗文,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个‘文人中的帝王’还说自己是‘俗人粗人’,如果他是‘俗人粗人’,那自己成什么了?

    杨侗不会读心术,自然不知这些才子心中之所想,接着说道:“有些话,我就直说直问了。”

    “殿下但说无妨,我等洗耳恭听。”杜如晦面色一肃,点头道。

    “大家肯从五湖四海来大隋,并参与大隋科考,想必本身对我乃至大隋,都抱有一定的认同,觉得我大隋能够一统天下。”

    杜如晦是关中人、许敬宗是江南人、韩术是冀州人、马绩是并州人、张宣是幽州人、盖文达是冀州人……

    十甲之内,有一半以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是他们之前都没有参与科举。

    原因何在?

    无他!没有看好杨侗为首的大隋。

    但这几年中,与世家大族为敌的大隋蒸蒸日上,反倒是与关陇集团打成一片的李唐王朝受制处处,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看穿了两种制度下的隋唐之间的优劣,人人都坚定了仕隋之心!

    “我说得可对?”杨侗问道。

    “不错。”众人坦然点头。

    似杜如晦、许敬宗、韩术这些顶尖智者,主观性很强,绝不会因为情义、忠义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情义忠义最多是一个参考,否则他们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我大隋外部危机暂时解除,即使有战事发生,规模也不会太大!接下来大隋会专注于内治,休息生养、恢复民生、发展国力。”

    杨侗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胸前,看着众人道:“你们十人是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培训期满,朝廷会根据你们的文武特长,直接升任通守、郡丞。这是我主政后设立的惯例!想必你们都知道吧?”

    “殿下,我等明白!”

    “但我……不希望你们入仕!”杨侗的话,让众人愕然。

    杨侗笑道:“我不想你们太早入仕,是因为我看好你们,觉得你们理应是大隋的中流砥柱,而不是郡县之才!所以,我不希望把你们的辉煌的未来扼杀于繁忙的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