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李唐几时有这么强大的骑兵了?看他们没打什么旗号,莫不是父皇秘密组建的精锐力量?

    如果由自己统帅……

    李元吉神色大动,丑陋的面容刹时间都红了起来,心中萌生出了此军在手天下我有的无敌豪情。他策马近前,生生挡在了这支大军之前,傲然道:“我乃是大唐齐王李元吉!主将出来答话!”

    乔装一番的杨侗和罗士信看见了李元吉,也惊得呆住了,两人相顾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句话:不会这么巧吧?

    “末将卧草尼良参与齐王殿下!”在杨侗的示意下,粘了一把大胡子的罗士信上前向李元吉行礼。

    “好古怪的名儿!”

    李元吉看了‘卧草尼良’一眼,目光又转向了这支气势磅礴的精锐骑兵,他的眼神犹如骄阳一般灼热,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一人敢与之对视,纷纷低下了脑袋。

    大家都被他的丑吓得要吐了,哪敢和李元吉对视啊。

    但李元吉却以为对方怕了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十分满意的向‘卧草尼良’问道:“卧草将军,你们是哪支军队?番号叫什么?又是谁的麾下?”

    “这……”罗士信真不好回答,因为‘卧草尼妹’没有交待。

    “说!”李元吉面色一沉,他见对方吞吞吐吐的,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认定了这是父皇秘密部队,这也坚定了他将之统御之念。

    罗士信看了李元吉身后的几十名侍卫一眼,道:“殿下能否借一步说话,实因我们身份特殊,且怀有重大任务,不能让其他人知晓。”

    “都退开!”李元吉一挥手,等到侍卫们退了十多丈,不满的向罗士信道:“现在总可以说了吧?”

    罗士信神秘兮兮的策马上前,作出一副耳语之态,等到李元吉凑过头来,乘势逼上,一记手刀狠狠的打在了李元吉颈部动脉处,将他直接打晕劫走!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元吉的侍卫魂飞胆丧,正莫名其妙之际,已被一波箭雨射杀在地。

    连番变化快的出奇,让人无法预料。

    顷刻之间,几十名齐王侍卫被杀得干干净净。

    顶点


………………………………

第222章:李渊厚黑

    长安大兴宫,早朝早已结束!

    但李渊还在甘露殿与心腹商议大事,今天的议题是李唐在隋朝和突厥之战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在朕看来,在隋突对峙中,朕以为隋朝处于弱势地位,一是隋朝和突厥边境线过长,隋军防无可防;二是颉利可汗刚刚登基,急于在突厥树立威信,所以剿灭阿史那思摩、顺势南下是他最好的选择,但颉利可汗覆灭对手不成,反被秦琼歼灭十万大军,这绝对是颉利可汗无法接受、不能承受的惨败,为了找回失去的荣耀和威信,他一定整军再战,如今阿史那思摩折扣了五万兵力,实力十分虚弱,如果颉利再次南下,他只能南下避难,隋军和突厥一场大战难以避免!朕想知道,我大唐应当如何?”

    “父皇!”李建成尽管知道自己的父皇不喜,可还是一咬牙,拱手道:“游牧民族自古入侵中原,都会给百姓和天下带来深重灾难,再怎么说,隋朝也是我们的同族,如今我们在隋军抵抗突厥入侵之时从背后插刀,会激起天下人的愤怒,也坐实我大唐勾结突厥的传闻。父皇,儿臣以为要树立正统形象,就不能失去大义。儿臣不赞成利用隋突大战来谋取利益……”

    “迂腐!”

    李建成话没说完,李世民尖刻的打断了他的话,如今西边天寒无战事,于是把军队交给麾下大将掌管,自己入京来谋取一定的利益。

    他言辞激烈的说道:“自古成王败寇,史书向来是胜利者书写,只要我大唐一统天下,谁说我大唐趁火打劫?谁敢说我大唐没有大义?到时候,史书可以说我们北上是为了抵御突厥、可以说隋朝请求我们助战,也可以说隋唐联合抵抗突厥,更可以说我们不计前嫌、大仁大义的帮助隋朝……甚至还能说杨侗引阿史那思摩入寇中原,我大唐北上是歼灭民族败类。如果我们将来失败了,皇兄以为杨侗会说我大唐是仁义之邦吗?”

    瞪着脸色难看的李建成道:“我也把话挑明了说。仁义道德是对于自家百姓而言的;对于异族和敌人,讲仁义道德有个屁用!仁义道德能够让杨侗归顺我大唐?仁义道德能让我大唐四方来贺?我大唐要想一统天下,只能用拳头说话,只能靠将士用命,而不是什么狗屁仁义道德。”

    李世民的强盗逻辑和不客气的指责,也激起了李建成的愤怒:“跟你这种人讲仁义,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好,我现在不提民族大义,只跟你就事论事……并州惨败的教训你忘记吗?当初就是你口口声声说隋军被突厥牵制,无力东顾并州!我大唐才同时向梁师都、薛举、朱粲和巴蜀进兵。结果呢?并州被隋军一战而下!接着你为了遥不及的马源,一意孤行的要去打西秦薛举,而不是更软弱的梁师都,结果又如何?错失收复雍州全境之机,从而落到了刀悬头顶的地步……你打了多年的仗,你哪次赢过?浅水原一役你败给了薛举,最后说却自己生病,从而让殷开山、刘弘基扛了你失败的罪名。最后父皇说服李轨攻击薛举大后方,总算让你赢了一回,结果你倒好,不仅丢失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几个郡,十几万大军还被你消耗得干干净净!你不但没有担起失败的责任,反倒指责满朝文武没骨气、指责大家资敌,还说和亲是耻辱!是,和亲杨侗的确是耻辱,但如果不是你被人家打得眉灰土脸,我大唐需要和亲吗?我大唐需要把大量钱财粮食送给杨侗吗…我大唐陷入重重危机,一切都是你无能所致,你要担负全部责任!隋朝和突厥的大决战还是没影儿的事情,你就匆匆忙忙的发疯,这又有什么意思?就算突厥胜利南下,他们也没有攻城器械,最多抢掠一番便走,然后呢?我们如何面对隋朝数十万精兵?你别说隋朝几十万精兵,都被突厥歼灭干净,在坐的没有谁是白痴!”

    “若不把握机会?难道引颈待戮!”李世民愤怒道:“你惧怕隋朝不敢开战,不如投降算了。”

    一旁的萧瑀看得皱眉不已,这一会儿,他又想到了杨侗说的‘李渊七败’,而从这里又想到立足于邺城的袁绍。

    袁绍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大位,反目成仇,同室操戈,才被曹操给逐一消灭掉,否则曹操再用兵如神,袁氏也可以坚持很久,甚至还能拖死曹操!

    如今天下还未统一,君臣上下的目光应当集中到大业之上,可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却已经勾心斗角、离心离德。但是李渊不仅没有制止,反而有推波助澜之兆,这让萧瑀极为不喜,再这么走下去,他担心大唐内耗过渡,会走向灭亡。

    “全都闭嘴!”

    终于,李渊被两个儿子吵烦了,他重重拍着桌子,大怒道:“混账东西,你们哪像太子、晋王。跟泼妇骂街一无二样,统统朕闭嘴。”

    兄弟见父皇发怒,都吓得不敢再争吵,两人不经意的看了对方一眼,几乎不约而同地重哼一声。

    两个儿子的当面争执让李渊恼怒万分。

    自从萧瑀当朝说了派系之祸,建议收回李世民的兵权以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已渐渐公开,这种矛盾目前还不是夺嫡之争,而只是政见不同,李渊并没有过多干涉。帝王有帝王的考虑,只要两个儿子的矛盾不危害社稷,那么反而有利于他李渊对帝位的控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渊很希望他的两个儿子有派系之争。

    只是他们兄弟当着自己和一干大臣的面吵,李渊在感情上又难以接受,因为他除了皇帝这个角色,还是子女的父亲。

    当皇帝的时候,太子是李渊最大的威胁,这时候没父子亲情可说。为了巩固皇权,他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的对付儿子,不惜把李世民提到不亚于太子的地位之上,让他们二人为了储君之位而斗,自己乐得逍遥。

    但李渊偶然也回归到父亲这一个角色。当他以这重身份出来的时候,儿子不和令他震怒,可他却没有意识到两个儿子的矛盾是他一手促成的。因为他提拔李世民的理由冠冕堂皇,以父亲的身份讲一视同仁,以皇帝的身份说唯才是用。

    当然了,李渊的烦恼还在于他对隋朝和突厥之事上的举旗不定。在这件事上,他和李世民的看法是一样的,根本没有把仁义道德放在心上,他知道仁义只是件外衣,利益才是根本。否则也不会在起事之初,怂恿始毕对付杨侗了。

    他赞同李世民的投机主义。因为突厥攻隋,确实是夺取关内道的机会,自从隋朝势力进入以来,关内十一郡是他最大心病,如同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刃,让他寝室不安。

    原本这把刀是插在鞘内,可随着平凉、弘化二群落入大隋之手,隋军对关中已经有了全面的压制,如今冯翊、上郡、北地、安定、天水、陇西全部处于大隋的兵锋之下,这种困境让李渊多次从睡梦中惊醒。

    但李建成说的也没错,突厥不是鲜卑,他们知道中原并不适合他们突厥生存,中原的富饶是因为农耕文化,农耕是中原的基本。而突厥是根本是游牧,而中原的土地盛产粮食不是马草。突厥人要是看上中原土地,早在始毕时期就可以南下,那个时候,突厥有百万铁骑,又有哪个诸侯能够抵挡得住?所以,颉利可汗即使真的南下了,顶多抢掠人口财物后便撤回草原,而且地方也顶多是关内十一郡,因为并州、冀州、幽州不仅有险关要塞,还有高大坚固的新长城,没有攻城器械的突厥人根本攻不进去。这样一来,隋军当然不可能被突厥消灭干净。

    当突厥心满意足的拍拍屁股走人,作为盟友的李唐又该怎么面对隋军疯狂反扑?并州战役的瞬间惨败,和关内道战役被李靖打到凉京兆的两大事件,已在李渊心中留下了极深重阴影,使李渊骨子里害怕杨侗。

    李渊处于两难境地……

    就在这时,只得远处传来‘轰’的一声巨响,四周传来一片惨叫声。

    声音是玄武门而后的传来的。

    “怎么回事?”李渊等人心中惊疑不已,就在这时,一名侍卫狂奔而至,“圣上!大事不好,杨侗亲率五千骑兵,从玄武门杀进宫里来了!请圣上赶快撤离皇宫!”

    这话令满堂震惊,李渊吓得面如土色,瘫坐在榻上说不出一句话,他头脑一片空白,心中恐惧得如同坠入了地狱。

    李建成反应极快,厉声追问:“隋军怎么可能打得了玄武门?”

    “这已经不重要了!赶快撤离皇宫!”李世民冷静的背起吓瘫了的李渊就往外面跑。

    众人这也反应了过来,一窝蜂似的往南边的甘露门窜向两仪殿,一路上只见很多宫女、宦官惊慌失措地四散奔逃,身后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顶点


………………………………

第223章:求援

    大兴宫宫城火光冲天,整个长安城都清晰可见。

    杨侗他们是怎么混进来的?

    这得感谢齐王李元吉了!

    他们在开远门外拿下李元吉后,留下一地尸体,便往北边逃窜,沿着城墙迅速包到了龙长安后面的龙首原。

    龙首原是森林密布的禁苑,它和皇宫之间,还隔着一片森林和草场,是养珍禽异兽之处,同时也是羽林军驻地。

    御苑外围是一段高两丈,与大兴宫同宽的城墙,东西两面与长安城墙紧紧相连,在正北的位置有一座气势壮观的重玄门,这里平时有四百名羽林军驻守,但羽林军都是混资历的勋贵子弟,并没有什么实力,而且关中四面皆为关隘,关内防御严密,很少有军队能打到长安来,所以羽林军十分懈怠。

    当他们看到杨侗生死不明的李元吉,立马就开了门,等他们被诈下城以后,被玄甲军瞬间秒杀,之后,又用李元吉诈开了玄武门。

    玄武门是进入皇宫最关键的一道门户,城门由生铁铸造,需要几十人在门楼上推动铰链才能打开,而门楼高达四丈,极其雄伟壮观。杨侗他们没什么攻城器械,怎么也不可能打得开,可谁让他们手中有李元吉这个丑得人人认识的丑八怪呢!

    玄武门一开,斩断掉铰链,谁都关不了,杨侗让水天姬率领两千名士兵驻守重玄门和玄武门,负责看管坐骑,然后和罗士信各领一千五百人杀进了宫城!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放火,见宫烧宫、逢殿便烧,火焰便吞噬窗纱宫幔,火势燃烧迅猛。

    除非遇到抵抗,根本没有理会混乱一片的宫女、太监。

    杨侗主要负责皇宫西部,仅只半个多钟头,皇宫后苑的临照殿—薰风殿—就日殿—寿嘉殿—鹤羽殿—凝阴阁—相思殿—承香殿—延嘉殿—太殿—临湖殿—紫微殿—淑景殿—彩丝院—归真院—安仁殿—甘露殿…都开始燃烧起来,火势越烧越大,熊熊大火直冲天际,浓烟滚滚,宫中一片混乱。

    杨侗让士兵继续放火,自己从嘉猷门进入陈放粮食、油盐、钱财、布帛的太仓,浇上火油焚烧起来,大火吞没了放有不计其数钱粮的太仓,数十名娘军来不及逃走而被大火吞噬。

    有了火油,大家又把两仪殿点了起来,然后冲向了太极殿,却见罗士信他们正在放火,杨侗毫不客气的指挥士兵把火油砸向了大兴宫的第一殿,冲天火焰腾起来足有几十丈高。

    等左藏库也点了大火以后,杨侗知道宫城已经大多毁灭,再烧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撤退!”

    命令下达,三千隋军抓住一群衣着华贵的男女老少调转头,在玄武门汇合水天姬,队伍离开长安北城,又向冯翊郡方向杀去。

    此时站在春明门城楼之上的李渊,正呆呆地望着化作一片火海的宫城,心中惊骇欲绝,直到注视着隋军骑兵的远去,他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李渊毕竟是身经百战的人,只是突如其来的威胁使他本能地陷入惊慌,但很快他便冷静下来,急令道:“所有宫廷侍卫夺回玄武门,调一万禁军全力扑火、救人,再传朕的旨意:紧闭长安城门。晋王接手长安防备,动用城中所有军队搜捕可疑之人。同时,令潼关、蒲津守军拦下杨侗。”

    “喏!”

    各道命令下达,李建成在一旁道:“父皇切不可大意,杨侗极为狡猾,我担心他不仅只有这五千人,如果我们稍有松懈,会有城破危险。”

    萧瑀忧心忡忡道:“太子殿下所虑极是,隋军都打到长安了,我们居然没有得到丝毫警示,对方到底来了多少人真不好说,我甚至怀疑关中很多地方失守了。”

    李渊脸色惨白,隋军这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着实吓破了他的胆,他急忙问道:“那依大家之见,如何是好啊?”

    窦威躬身道:“圣上,招募五万青壮,发给兵甲,协助守城,另外让赵郡王李孝恭立刻回来,清剿关中隋军!若是关中失守,就全完了。”

    李渊犹豫半晌,咬牙道:“传朕手谕,命李孝恭率领十万精锐火速回援关中,胆敢耽误,朕严惩不殆…同时派侦骑调查关中各郡,是否有失…”

    李渊望着涛天火光,以及生死不知的子孙和后宫妃嫔,心中愤懑难当、恐惧难当,大吼着一拳砸向城砖,手上顿时鲜血淋漓,吓得众人纷纷相劝。

    李渊咬牙切齿道:“该死的魔头。”

    萧瑀叹息一声,上前施礼道:“圣上,杨侗必定不会远去,微臣请命去和他谈谈。”

    李渊渐渐恢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