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
“还有!”突地稽一咬牙,道:“我部和白山部,屡遭高句丽欺压,希望能够得到殿下庇护!”
这些杨侗早就知道,高句丽军事最强大之时,一直对外扩张,西进失败以后,便将目光瞄向了靺鞨诸部,各自为政的靺鞨各部远远不如强大的高句丽,离它较近的粟末靺鞨、白山靺鞨常常被迫向高句丽缴纳赋税、充兵役!打仗的时候成为高句丽“敢死队”。杨侗当年发动了辽东战役,高句丽不仅被夺走了辽东大地,还被掠夺了近百万人口,这让粟末靺鞨吃惊不小,又闻大隋灭了契丹、奚族,重创突厥,并将高大的长城修到了他们的边境,于是动了心思…企图投靠大隋,获得庇护…
杨侗又问道:“当初本王与高句丽作战时,见过不少靺鞨人,可有你们在内?”
突地稽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解释道:“启禀殿下,此事绝非我部所为,即使有部众参与,那也是被高句丽虏去的人。而且靺鞨一族衣饰、发型一样,除我部之外,还有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白山、黑水等部……这很难分辨的。”
杨侗略略一思量,便道:“你不用担心,本王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对于你的请求,本王也准了。当初先帝册封你为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这个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有效,不过辽西郡和辽东郡并成了双辽郡,辽西太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本王现在封你为大隋四品镇北将军,受襄平郡守管辖,军政从于襄平。”
突地稽听得杨侗这么好说话,连忙千恩万谢了起来。
杨侗接道:“本王在小辽水源头长城关隘,开设一个通商口,以作为互市之地……”
突地稽一脸懵,“这,敢问互市是何意?”
杨侗解释道:“这互市就是贸易往来,让我朝百姓商人与南朝人加强交流、互通有无的所在。”
见突地稽面上仍有疑惑之色,杨侗接着解释道:“我朝的百姓商人可以携带货物在这里贩卖。同样,你们也可以拿出多余的货物、财物来我采买、贩卖!这样便可以极大的促进民生!比如大隋的美酒、丝绸、稻米、油盐可以拿到边境贩卖,你们也可以将马匹牛羊贩卖、皮具等特产到这里卖。既可以消除将双方多余且不需要的物品更换为自己之所需,又使两国都富裕起来,合作则两利,这是共赢之策!”
靺鞨苦寒,生活物资十分紧缺,往往需要靠劫掠方才可以满足族群需求,可开放互市之后,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与邻国多了一份利益纠缠,从某种角度来说,便相当于将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粟末部一旦尝到甜头,从此对于大隋只会更加支持,而不是选择对立。即使是大隋与高句丽发动战争,粟末部也要考量自己的利益而会站在大隋这边。
突地稽双眼一亮:“殿下这是答应与我们贸易了?”
杨侗点头道:“这是自然,只不过你们向来是以物易物,若是遇到狡猾的商人,你们珍贵的物品往往拿不到十分之一的价值,所以本王先派商部官员跟你去你们的部落,根据大隋的物价对你们的特产进行估价,以后双方就以我大隋钱币充当钱币互相交易,有个几十、上百钱的差价,也不算吃大亏,这样还能避免两族百姓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你们有了钱,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了。在边市上,本王会设有官员监督,若是你们的人遇到不公正待遇、或者危险,可以去寻求官员的庇护。”
突地稽大喜过望,感激万分道:“殿下为我族如此考虑。小臣代表全族上下致以万分感激。”
杨侗嘴角多了一抹笑意,“我们先开放一个关口试点,等成熟了,就会开放多个关口!以后你们一应需求都可以在边市满足。”
突地稽连连点头,“殿下处处为我部考虑,小臣没齿难忘,一定全力配合天朝官员。”
杨侗语声更加柔和了,“若是市官处理不公,你可以代表你的族人到郡守那里告状,郡守不管,可以直接来找本王,本王为你们做主!”
“是是是!”突地稽感动得眼圈都红了,都不知该说什么为好。
杨侗望着突地稽道:“你们驯鹰之术天下无双,能不能给本王几百只鹰和百余驯鹰高手?”
突地稽为难道:“启禀殿下,我族世代以渔猎畜牧为生,全族上下多的是精通驯鹰术的人,只不过海东青太为罕见,十万只神鹰中才出一只就非常难得了!不敢欺瞒殿下,我部上贡这三只雏鹰之后,只剩下五只了!”
“本王不是都要海东青,只要识路往返的老鹰即可。”这个时代通讯非常落后,发生大事时,等八百里加急到手,黄花菜都凉了,有了往返的信鹰,将会大大的提高办事效率,利用时间差,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突地稽松气道:“这种鹰非常普通!小臣回去以后,先派人送来五百只上好猎鹰,两百名鹰奴,殿下以为如何?”
杨侗点头道:“这个可以,将鹰奴的家眷也送来吧。免得他们骨肉分离!你告诉大家,他们的孩子可以在我大隋上学,和中原的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长大以后,有本事的人还可以考试当官!”
“谢殿下!”突地稽心说:回去后,一定要挑选亲近的人,让他们的孩子授受天朝文化的熏陶,当大隋的官!
接着,突地稽又尝试着道:“殿下,小臣的子民子弟在辽西郡时一直接受汉家文化的教育,回了故土以后就再也学不到汉学了。为了更好的加强交流,为了更好的学习汉家文化,小臣恳请大隋为我们派一批先生。”
正想着怎么样来推广汉化教育的杨侗大喜,这真是天上掉下个枕头,“在我大隋治下各县大城都有食宿全免义学,不过襄平、旅顺、飞马三郡地广人稀,学子较少,并没有义学,所以三郡孩子都统一到柳城学习。你们粟末部生存环境恶劣,不仅有天灾还有人祸,为了你们下一代的安全,不妨让孩子们集中到柳城学习,这样你们也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发展。你看如何?”
“多谢殿下,小臣回去以后就组织孩子们到柳城就学。”突地稽没有半分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顶点
………………………………
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订阅)
突地稽是个实干家,得到杨侗各项允诺,用过早饭就带着几名商部走了。
朝阳殿内,只剩下杨侗和凌敬两人。
“殿下打算扶植粟末部?”凌敬问道:
“应该说是文帝就扶植粟末靺鞨了,这个突地稽还是非常忠诚的,让他们参与防范黑水靺鞨和高句丽也不错。”
飞马郡和襄平郡更北的地方冷得出奇,不适合中原人生存,而且中原王朝连江南这个宝地都没开发,杨侗哪有兴致去这苦寒之地?
直接统治的话根本不实现,这样安排一是将粟末部纳入大隋的势力范围,在靺鞨内部钉入一颗钉子,从而减轻辽东地区守军的压力;二是给粟末靺鞨加上一道枷锁,听从襄平政令,他们就无法扛起大隋旗号吞并四邻,因为他知道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都是这么起家的。
靺鞨虽分八部,但主要还是以南方的粟末部和北方的黑水靺鞨,余者实不足论。
历史上。
靺鞨人由于政治取向不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粟末靺鞨深受汉家文化影响,先后在隋唐时期内附过,他们十分积极的接受中原文明,最终建立了文明发达的渤海郡国,但由于唐末大乱,渤海郡国失去了中原王朝的支持,最终被契丹歼灭。
黑水靺鞨排斥中原文明,他们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渔猎生活和农奴社会,他们最后演变成了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和后来的清朝
杨侗很了解这一点,所以他也十分重视愿意依附汉文明的粟末靺鞨。
而且粟末部酋长突地稽,与大隋并不是第一次往来。
早在开皇年间,高句丽大举进犯粟末靺鞨,粟末靺鞨交战不胜,突地稽与当时的首领瞒咄率领所属的厥稽、忽赐来、窟突始、悦稽蒙、越羽、步护赖、破奚、步步括利八部,部众数万人,从扶余城西北举部南下辽东,请求内附隋朝。
隋文帝将他们安置在辽西郡居住,杨广继位后瞒咄去世,突地稽升为粟末部首领,领其部众,杨广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
大业八年,突地稽率部跟随杨广东征高句丽,每战有功,赏赐优厚。不久,隋炀帝设置辽西郡,授任突地稽为辽西太守、封扶余侯。
大业九年、大业十年,杨广再次东征高句丽,突地稽亦率部随征。到了雁门之围时,突地稽奉诏勤王,不久归还柳城。只是隋末之乱让他和部族没有了安全感,又怕被高句丽报复,部族才又回了故土。唐朝势力延伸到幽州的时候,突地稽奉遣间使朝贡。后来刘黑闼叛唐,突地稽率部跟随李世民在洛水之畔击败刘黑闼,以战功进封蓍国公,并迁徙其部落到幽州居住,在高开道引突厥攻幽州时,突地稽率兵大破高开道。贞观初官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
他的儿子李谨行更是了得,是李治时期著名蕃将,镇压高句丽将领剑牟岑的反叛,又大胜支持高句丽复国的新罗。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进攻湟中,李谨行以空城计退敌,并在青海大破吐蕃数万众,被李治授为镇军大将军、右卫大将军、燕国公。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将领,他在唐朝东西两面战场上立下卓著战功,为唐朝的边防巩固做出卓越贡献,死后赠幽州都督,陪葬乾陵,是陪葬乾陵的十七位宗亲、功臣中唯一的蕃将。
总的来说,突地稽家族自隋开皇年开始,为中原王朝作战数百仗,可谓是有功于隋唐、有功于中原!
对于这样一个忠诚的异族,杨侗非常乐意接受,更让他满意的是当自己说到让粟米靺鞨孩子全部到双辽郡柳城时,突地稽表现出来的态度,而且粟末在中原生存了近二十多年,也为彻底汉化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比同化突厥容易多了。
虽然暂时无法将手伸到辽东长城以外更广阔的东北领域,实现真正的占据,但并不代表杨侗没办法对其进行控制,什么都护府之类的衙门只是在军事上的威慑,实际上这所谓的‘都护府’,有点类似大使馆的性质,并没办法插手当地军政之事。
而将粟末靺鞨孩子统一集中教学,只是杨侗逐步汉化粟末靺鞨的一部分,真正的杀招却是将会涌入辽东的商贩。
这些人能够用美酒、瓷器、丝绸等货物,将粟末靺鞨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大隋,当粟末全部使用炎黄通宝后,大隋在经济上,对粟末靺鞨形成掌控,若是粟末靺鞨不听话,把长城关口一关闭,让他们抱着一堆炎黄通宝哭泣。
凌敬担心道:“就怕粟末靺鞨,成为第二个突厥。”
杨侗说道:“我并没有让靺鞨人坐大,也不想把它扶植为辽东霸主,只是让粟末靺鞨防范高句丽和黑水靺鞨,当然,如果他们内附,接受十户一村的安排的制度,我也会接受。”
凌敬见杨侗主意已定,也不再多劝,只是提醒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看突地稽与启民很像,殿下用他,但也要防他,从长远考虑方是稳妥之道。”
“所以要在文化和经济上对其进行控制!”
“文化我懂,是对粟末靺鞨进行汉化;这经济又如何解释?”凌敬有点迷糊。
“我让商部官员对粟末靺鞨的物品进行估价、定价,名义上是便于交易,实际上不安好心!当粟末靺鞨上下将炎黄通宝当作财富象征收藏时,我们只需换一种钱币,就可以让粟末靺鞨赚到的财富掠夺一空,让他们一个个都变成穷光蛋。这种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战术,我称之为经济战……”
看着杨侗灿烂的笑容,凌敬激灵灵的打个冷颤:这个秦王,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眨眼之间,就对粟末靺鞨施行了这种绝户计。
“你是商部尚书,应该知道这个经济战,玩得好了,比白刃战更恐怖!”杨侗将后世的经济战介绍了一遍,然后将各种手段逐一说明,划时代的战争听得凌敬连连点头,就如受教的娃儿一样。
凌敬也是当世智谋之士,对于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并不逊于其他人。杨侗那些后世才有的生僻词,让他有些迷茫,可只要联系上下也能猜出个十之八九,大体上也明白了杨侗的意思,神色带着浓浓的震撼,忍不住拍案叫绝道:“原来战争还能这样打!殿下奇思妙想,微臣心服口服!”
他站了起来,眼泛奇光道:“殿下,我想管商部一辈子,将这种经济掠夺战执行到周边各族。!”
“你想管商部一辈子?”杨侗脸上闪过一丝意外,经济可以说是最枯燥的,他原本以为凌敬会喜欢军队一些,毕竟他擅长奇谋军略,在历史上窦建德的谋主呢。
“殿下这经济战让微臣深受启民,商部如果建设得好,必然成为万世基业,微臣愿用毕生之力,为殿下千秋大业奠定基础,铸就超越强汉的伟大王朝。”凌敬此话一出,一股浓浓傲气扩散了开来,如凤飞九天、傲视山巅。
“没想到敬之也这么看重经济战争啊!”杨侗很是欣赏的笑道。
凌敬眼神中露出丝丝崇拜:“殿下目光长远,能够从钱币中看出掌控周边异族的命脉,这令以后的战争会变得更加复杂,只要我大隋钱币所到之处,异族受制于我大隋,这绝对是一个不朽的创举,微臣委实获益匪浅。”
杨侗点头道:“战争多样化,是世道发展的必然,但这些目前只是一想预想,若我不能一统天下,经济战毫无意义。”
凌敬道:“殿下知人善用、体恤下臣、爱护百姓,麾下精兵强将多不胜数,布局天下广远深厚,只要夯实三个半州,必能横扫中原大地,结束乱世,完成天下一统。”
“我们君臣上下一心,我不惧怕任何挑战!为了伟大的事业,大家当共勉之!”杨侗无比自信的说道。
顶点
………………………………
第203章:杨侗赎将(求月票)
匆匆一晚过后,天边彩霞,把巨大的邺城渲染得瑰丽多彩,美不胜收。
在神武宫朝晖宫一处内宅中,有些暧昧的声音,不断从主卧中响起,经久不消。
终于渐渐低沉下去,如同一缕细细的丝线在风中摇曳,终至不闻。
良久后房门打开,只见卧房当中,李秀宁玉腮泛红,细心的为杨侗打理衣裳,黑亮的发丝如绸缎一般,闪烁着亮丽的光泽,将雪白的肌肤映衬的更加晶莹与富有光泽,窗外的晨曦渲染得如朝阳中的仙子一般,纯美而出尘。
“夫君,你已经在我这里住好几天了,按理,不应该这样…”李秀宁轻声说道。
杨侗一愣后,道:“你们姐妹四人豁达大度,没人会讲究这么多!别用世家那一套礼仪困住自己,我还是喜欢神采飞扬、风采自信让我叫‘哥哥’的假小子!”
“你还记得啊!”李秀宁笑靥如花,这是多年前在涿郡重逢的经历。
“当然!我的记忆向来很好。”杨侗温和一笑,“对了,天姬去军营了,你也去散散心!”
“谢夫君”
杨侗看着李秀宁高兴的神情,温柔道:“以后别压抑着,苦了自己,不值得。”
“嗯!”
李渊那封冰冷无情、残酷无情的信件,令李秀宁这个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病倒了!杨侗知她心情不好,这几天晚上都在陪着她,体贴入微、爱护倍加。丈夫的疼爱令她心结慢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