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却也六起六落,即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甚至削去爵位,被贬出京。从这际遇上看,这就不是李世民的错,而是萧瑀人品有问题。

    据说上次来朝时,副使宇文士及还拜见了萧后,一个中年大叔哭得像个孩子一样;这个萧瑀倒好,连萧后提都没提一句,亏时萧后还惦记着这没良心的弟弟呢。

    萧瑀这时才敢直视这个年少的大隋真正的主人,俊美的少年身量明明不如中年人高大,但坐在上面如同一尊山一般,你只能仰望。

    萧瑀生出了“天骄当如是”的感觉。

    杨侗注意到他的目光,淡漠道:“贵使从长安远来,辛苦了!李渊的意思本王大致知道了……”

    说到这里,杨侗又是一阵憎恨,妈的,这些狗儿的,居然又算计到他的后院来了!不过最苦的还是李秀宁,夹在父亲和丈夫之间难以选择,这样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昨晚却从梦中哭醒了好几回,可见她心中痛到了极致。

    争霸天下是男人之间的战争,你李渊拿自己的女儿来作贱,是何道理?简直是无耻之极!你不疼爱自己的女儿,老子还疼爱自己的老婆呢,本来他打算把萧瑀扔给兼掌礼部的孔颖达就算了,但是李渊算计李秀宁之举令他心中十分愤怒,也使他有了接见萧瑀念头,且看看李渊能够提出何等无耻的条件。

    望着锋芒毕露,眼神突然变得刀锋一般凌厉的杨侗,萧瑀一颗心暗暗提了起来,只听杨侗接着说道:“李渊重视金城、枹罕、浇河、西平四郡,无非是想获得河西的河曲马,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与本王争个高低!此之四郡,本王可以给他,甚至会宁、武威,乃至整个关内道都好商量?只是李渊能给大隋什么?可以给大隋什么?”

    杨侗半点多余的客套也没有,饶是萧瑀做好了准备,却也猝不及防。

    萧瑀转移话题道:“在提此四郡归属之前,我想问问秦王殿下,为何隋军要占领金城等四郡,打破关中的平静局面呢?其实不管隋朝再怎么争,我认为都不应该在关中进行,因为关中不仅有我大唐的利益,也有大隋的利益,一旦乱了起来,对谁都不好吧?所以我朝圣上希望这是一个误会,希望贵军能够按照一年合约的共识,尽快撤军,从而恢复关内的平静。”

    杨侗冷冷一笑:“当初隋唐签订和约时,一是在关中消减各自军队;二是半年内,李唐不得攻入西秦控制的疆土,如果本王没记错的话,天水、陇西、临洮已经被你们夺走了吧?所以违约的是你们。”

    “挑起战争的是薛氏兄弟。”萧瑀十心恼火,感情是我们被打还不能还手了这是?

    不等萧瑀说完,杨侗打断了他的话头:“合约是隋唐签订的,对西秦并没有约束力,他们怎样,本王不管!本王只知道是李渊违背了半年不得征伐西秦的契约,你们背约占领了西秦三郡,那本王军队为何不能占领四郡呢?李唐背约在前,萧相国贼喊捉贼,未免贻笑大方了吧。”

    萧瑀哑口无言,半晌才道:“这样的话,恐怕会伤了和气,我大唐军方不会坐视四群丢失。”

    “那废什么话?尽管拉起大军、相互伤害好了!反正关内道只是我大隋的边边角角,大不了把百姓迁到并州,哪怕打烂也不要紧,本王也不可惜。倒是要看看李渊控制的关中能够坚持多久,关陇权贵又能够支持他多久。”

    这就是实力上的碾压,连阴谋都懒得使,杨侗承受得了关内十三郡打烂的代价,但是没有什么战略纵深的李唐却承担不起关中变得赤野千里的代价。

    “……”

    顶点


………………………………

第199章:出售四郡

    萧瑀的脸色一阵白一阵红,最后他无可奈何道:“好吧!我们先不谈谁是谁非,谈谈如何善后?”

    杨侗‘呵’的笑了一声,“乱世之中实力不尊,最佳的善后方式就是打个你死我活。大隋兵强马壮、钱粮充足,实力远远强过李唐,肯定不会给李渊喘息的机会!你们毁约在前,正好给本王出兵的理由。”

    这话很实在,易地而处的话,李唐也不会给隋朝喘息之机。但是萧瑀非常接受不了,眼角抽搐了一下,道:“假如殿下能全面作战,还会与我大唐签署合约吗?”

    “此一时彼一时!今非昔比。”杨侗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眼神锋利如刀一般,“而且你们如果真心想谈,也不会动用大量谍者弄乱我大隋的粮价了……我大隋内部一旦乱了,那么将是你们武力夺关内道的时刻,真当本王是傻子么。”

    萧瑀断然否认道:“殿下误会了,此事与我大唐无关,一定是有人以大唐的名久刻意挑起纷争,等隋唐双方两败俱伤,好从中谋利。”

    杨侗淡然道:“呵呵!是不是唐朝所为,大家心中有数。李渊恨不得将本王掐死,本王也恨不得把李渊一刀两断,这种掩饰的话就没必要说了,为了打败敌人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一点而已。和谈是谈不出一个和平的天下的。请转告李渊,当他入侵西秦那一刻起,和约对我大隋已经推动了约束力,等着开战吧。”

    萧瑀难色难看的咬牙道:“殿下苦苦相逼,难道就不怕关陇权贵上下一心吗?”

    “上下一心?”杨侗揶揄一笑,“萧相国是聪明人,自己还是世家中的一员,比本王更清楚你们世家门阀是什么德性,在此,本王就不必一一介绍了!至少,本王知道世家门阀不可能为李氏父子陪葬的。也不妨告诉你!就独孤氏的独孤澄在今晨已经领走了属于独孤盛、独孤开远等忠贞之士的追赠!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萧瑀脸色大变。

    独孤氏领走了死难于江都宫乱中的独孤氏子弟的追赠,意味着这为李渊保驾护航十多年、全力支持李渊造反的独孤氏对李渊失去了信心!企图利用死路大隋的独孤盛、独孤开远等人作文章。一旦独孤盛、独孤开远等人的嫡系子弟来投,杨侗拒绝都拒绝不了,不然的话,会令天下忠贞之士寒心,如今授受了大隋的表彰和荣耀,独孤氏顺理成章的搭上了大隋这条线。

    萧瑀也不认为杨侗会拿这种事情来欺骗自己,因为一查就会知道,根本瞒不住人。

    杨侗微微一笑。

    独孤澄是一个聪明人,他没有谈什么条件!只是希望独孤盛、独孤开远等人的子孙能够继承父祖遗志,为大隋效力……

    这话说得没问题,但独孤氏子弟永远是独孤氏的人,即使到了大隋,他们也摆脱不了家族的控制!这也是世家子弟的悲哀,在享受着家族丰硕资源的同时,永远摆脱不了那一根无形的绳索,他们不管再如何出色,始终是家族的里的傀儡。

    既然明白独孤氏的渗透之举,杨侗又怎么会同意独孤澄的‘合理’请求?只不过他也没有明确拒绝,给予独孤氏一点盼头的话,或是能够让独孤氏对李渊的支持松动一二。作为李渊的两大铁杆财团之一,若都背道而驰了,关中一定有趣得很。

    “这不是什么秘密,萧相国稍一打听即可知晓,所以,所谓的世家门阀会上下一心之说,根本就是扯谈。只要本王这边一松口,京兆韦氏一定会像条狗般的眼巴巴跑来。你信是不信?”

    萧瑀默然不语。

    京兆韦氏家主韦匡伯前来邺城拜会韦太后之事,并不是什么秘密,关中权贵圈子里人尽皆知,只不过大家都知道被杨侗拒绝了。

    大隋煌煌大气,以睥睨天下之势,将各方诸侯玩得团团转,尽管大家不说,但谁都想把几枚鸡蛋投向大隋。如果杨侗对世家门阀解禁,恐怕不止是韦氏,甚至连窦氏也会考虑一二,当然,也包括他们兰陵萧氏。

    好半晌,萧瑀艰难开口道:“殿下觉得霸道能令大隋走得多久?”

    “对世家门阀霸道,对万万千千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就是顺应人心的王道。天下人口之中,世家门阀十不足一,本王有九成人口支持,还怕什么世家门阀?至少,对付一个李渊就够了!”

    “殿下为何总是针对我朝圣上?”这也是所有人好奇的地方。

    “皇祖父对他李家恩宠有加,可他选择了背叛。本王最痛恨叛徒。”

    “王世充不也背叛了大隋?”

    “他是皇祖父的忠臣,他背叛的燕王兄,跟本王没关系。最主要是王世充没有当卖国贼。这两个理由,足以让本王先放过他。”

    这纯粹就是蛮不讲理的仗势欺人,萧瑀感到深深的无力。好半晌,才沉声道:“殿下开条件吧。”

    他何尝不明白杨侗是在讹诈,但李唐偏偏不敢冒这个险。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四郡了,而是以全面开战来威胁李唐。

    李渊实力本就不如大隋,如果杨侗又对世家门阀解禁,那么,李唐的结果可想而知。

    杨侗道:“很简单,要本王不打关中的办法很简单,无非是破财消灾而已。”

    见杨侗表情十分坚决,就仿佛没有商量的余地,萧瑀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问道:“殿下要什么,要多少?”

    “只要李渊送黄金两百万两、白银两百万两到河东郡,再送六百万石上好粮食送到延安郡!本王就原谅李渊毁约之举,将合约延续到期。”

    这个条件让萧瑀差点晕了过去,连一直旁边装死人的杨恭仁、房玄龄、杨师道、韦云起、魏征、刘政会、孔颖达、姜行本等人也变了脸色,甚至隋朝这边负责记录的阴弘智也落不下笔去,望着杨侗双眼,充满了膜拜。

    萧瑀几乎绝望了,恨得牙根直痒。杨侗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黄金两百万、白银两百万、粮食六百万石这么一个恐怖的数目,让唐朝如此承受得起?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交了这么多财物以后,只能维持合约剩下的半年多时间。

    萧瑀心中有数,唐朝府库存粮也不过一千四百多万石,这还是把巴蜀官仓清了空,如果被敲诈去六百万石,一旦发生旱灾,那大唐怎么办?不用大隋来打,自己就支撑不下去了。

    而两百万两黄金、两百万两白银则是抄了巴蜀世家门阀得来的,这几乎又是左藏内九成的金储量,给了隋朝,将极大影响唐朝财政开支,为了半年的和平,这让圣上如何向朝廷解释?如何向百姓解释?他同样不可能答应。

    尽管圣上说是可以答应隋朝一切条件,但那是买四个郡的代价,如今眨眼之间,成了购买和平的了,连陇西四郡的毛都没有捞到一根。作为李唐的相国,萧瑀自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他低头不语。

    杨侗看了他一眼,淡淡一笑:“这样吧!本王就退一步。”

    “殿下请说。”萧瑀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只有答应本王的条件,只要金银粮食一文不少的到了本王地盘,大隋不仅维持合约到终结,也不干涉你们与西秦的恩怨,同时,还退出金城、枹罕、浇河、西平四郡!当是买下四个郡,李渊以李唐百姓也有个交待!河湟地区也是产粮重地,只要几时间,你们就赚回来了,这笔生意对你们来说,非常合算。”

    萧瑀咬牙道:“秦王殿下,黄金白银和粮食我们都承受不起,能否再让一步,。”

    杨侗想了想:“也罢,本王这里代替丽妃偿还李渊的养育之恩!黄金白银各减五十万两,粮食减百万石。以后李渊若是再让丽妃为难,别怪本王不客气。”

    萧瑀心一横,“那一言为定!”

    杨侗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盯着萧瑀的眼睛,缓声道:“一言为定!”

    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唐朝以金银各一百五十万两,五百万石粮食的代价维持了合约,一旦就位,隋军就会从金城、枹罕、浇河、西平撤兵。

    合约拟定,但不知为何,萧瑀心下总有些不安,可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有对李唐不利的地方来…怎么看,这对于李唐都是一件好事。

    萧瑀索性问道:“秦王殿下,能告诉我,为何愿意出售四郡吗?”

    杨侗坦率道:“大隋战线过长、兵力分散,不利防守。”

    萧瑀这才恍然,当突厥胡骑逐渐恢复,辽阔的边界就成为大隋最沉重的负担,灵活机动的突厥人可以骚扰辽东、幽州,也可以骚扰并州,还可以骚扰五原、榆林,到了冬天,甚至还可以度过结冰的黄河骚扰灵武郡、武威郡!

    要防御漫长边界,至少需要三十多万军队,哪怕一百万大军也不嫌多,但杨侗手中只有四十万大军左右,如果全部去防御突厥,又怎么和中原诸侯打?所以,用新获得的地盘换实在的物资,的确是明智之举。一念至此,萧瑀心中的疑惑、怀疑顿时烟消云散。

    顶点


………………………………

第200章:李渊七败(求订阅)

    签订合约,杨侗引萧瑀入朝阳殿偏殿奉茶,缓声道:“本王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是关于萧相国自己的私人问题,也不知该不该问?”

    轻松不少的萧瑀道:“殿下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萧铣在南方重建了梁国,萧相国不去辅佐族侄恢复故国,反而向李唐效力,这是何故?”

    杨恭仁等熟悉萧瑀的人也非常好奇!

    “很简单,自秦朝建立以后,经过八百多年的发展,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天下虽说四分五裂,终究会再次统一!以萧铣的气度和能力,显然不是一统天下之雄主。”萧瑀放下手中的茶杯,淡淡一笑道:“倘若萧铣能有殿下一半的心胸与才华,我也愿意跟着他,为萧氏再搏此残生。萧铣才华不如人也就罢了,更关键是他猜忌之心重,且无容人之量,他迟早会败亡!辅佐必败之人,又有什么意思?”

    “萧相国跟着李唐就不会失败了?”杨侗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从当前局势来看,隋唐并驾齐驱,难道秦王殿下不觉得吗?”

    杨侗摇了摇头:“本王以两万骁果和张须陀将军的一万残军起家,先在荥阳击败瓦岗三四十万大军,北上以后,又击溃了窦建德二十多万联军,跟着在辽东灭契丹、奚族,重创高句丽,然后又在马邑杀了包括始毕在内的突厥三十多万大军,与李唐作战更是屡战屡胜…你们军队的战力充其量是翟让统治时期的瓦岗军水准,不说比不上异族人,甚至连窦建德的河北联军也大有不如!本王不认为李唐有资格与大隋并驾齐驱!”

    萧瑀老脸一红,其实长安朝野上下都知道李唐百姓不如大隋多、地盘不如大隋广、军队不如大隋强、名将不如大隋多、国力不如大隋足、政治不如大隋清明、人心不如大隋凝实……只是唐朝高层都不愿承认罢了,但事实上,李唐是屡战屡败,若不然,他萧瑀也不会坐到这里了。

    萧瑀道:“楚汉之争中,霸王项羽是何其强大,最后不是败给弱小的刘邦了么?曾在邺城立足,占有北方之地的袁绍,最后也败给了弱小的曹操!不到天下一统,胜负难料!”

    “当年‘十八子坐天下’的谶语盛行天下时,对应的李姓贵姓无非是李浑、李敏和李渊,一些中低官员不足为虑,这三人中,论地位李浑和李敏高过李渊,如果说实权,那就是李渊了…但从目前来看,李浑、李敏却是当了李渊的替死鬼!虽说谶语信者有,不信者无!可李渊能够从那大风波中躲过一劫,便足以证明他是类似勾践的人物!这种危险人物,本王怎能大意?”

    说到这里,杨侗淡淡一笑:“本王不是那此白手起家的枭雄,比起李渊多了一两年的准备时间,这是皇孙之便利,是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