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隋第三世-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续洒了三次以后,度时如年的王东主见官府没到,坐立不安的冷汗直流:“官府的人到了吗?”

    观望回来的小王管事道:“还没呢,别的店也没看到衙役呢。”

    “这该如何是好?”

    “哼,现在知道怕了?贪婪涨价的时候哪儿去了?”这时,侧门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众人一惊回头,只见侧门走出十几名大汉,个个腰跨横刀,为首的是一名英武的魁梧青年,气势不凡。

    王东主吓了一跳,哆嗦道:“你们是何人?”

    “在下沈光,巡城军的人。”

    顶点


………………………………

第192章:武州商行

    去年关东子弟大量冒名科考的事件发生后,杨侗意识到大隋无限制收拢各地流民的政策会给敌方势力提供便利,也发现疆域内部有各种不利的隐患,这就需要一个专门对内的情报组织。

    杨侗在征得众臣支持下,成立了挖掘潜伏在境内间谍的内卫,并从斥候营挑选出了两千名精明识字的士兵接受特别训练,这一年多来,已经破获了不少敌方谍报组织。

    在雀鼠谷立下大功的沈光。除了是邺城巡城军主将,还是这支谍报组织的首领,今天沈光就是奉杨侗之命,前来调查粮食涨价的真实情况。

    “你们怎么进来的?”王东主紧张的问道。

    沈光拱手笑道:“前面堵了不少人,我们是从后门进来的!”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密集的声音,紧接着窗纸被砸烂,几块石头飞了进来,却是等着不耐烦的百姓再次扔石头了,吓得王东主脸色大变。

    沈光对手下说道:“制止一下。”

    十几名手下从箩筐里抓起几把铜钱,大步向外面走去,只听外面一片惊叫,人群似乎又乱了起来。

    沈光道:“我的手下现在占据有利位置了,百姓不会闯店铺了。”

    王东主感谢道:“多谢将军!”

    “不敢当,有些事情需要东主配合调查。”

    “一定一定!”王东主松了口气,低声问道:“沈将军,官府什么时候遣散百姓啊?”

    沈光道:“朝廷这一次不会出人遣散愤怒的百姓。”

    王东主面如土色道:“为,为何啊?”

    沈光道:“你们挑起粮价猛涨,引起全城混乱,殿下对此非常不满,所以不会派人来遣散百姓。不过你放心,等你们的店铺被打砸以后,官府的人就会到了!”

    王东主顿时面如土色:“不是我们先涨价的,我们是看到别人涨价才涨的,责任怎么能怪到我们头上?”

    沈光呵呵冷笑:“但你还是借此风波大赚不义之财了,这你否认不了,既然你赚了黑心钱,就得为自己的贪婪行为负责。”

    王东主顿时吓瘫在地。

    杜先生叹了口气,拱手道:“好教将军得知,其实东主把钱放在这里,就是打算退还回去的,只是不知外面的人各自买了多少米,着实不知从何还起。您看……”他将账册递给了沈光,道:“这是我们刚刚核算出来的账目,超过斗米三十钱的钱全在这儿了。”

    王东主连声道:“对,对,对!我知道错了,我准备一钱不少的退还回去。”

    沈光看了气度不凡的杜先生一眼,目光一亮道:“请问先生如何称呼?”

    杜先生道:“在下杜如晦!”

    沈光皱眉道:“杜如晦?杜克明?”

    杜如晦惊讶道:“将军知道在下?”

    “房尚书说你有王佐之才。”

    杜如晦谦虚道:“不敢当!”

    沈光奇道:“房尚书对先生推崇倍至,先生怎么不去找房尚书,而这儿当了一个账房?”

    杜如晦苦笑道:“在河南郡遇到了乱兵,被抢了精光!若非东主仗义出手,并收留杜某一家,小儿早已病逝。”

    沈光恍然点头,索性与杜如晦交流道:“我这次来,是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涨价的真实原因?还请先生配合。”

    杜如晦道:“从哪家开始涨价我们也不太清楚,但昨天粮行内传出一个消息,让大家全乱了套,有几家小粮行率先涨价,我们也只好跟上。”

    “什么消息?是突厥大举南侵吗?”

    杜如晦摇头道:“是李唐与吐谷浑结盟,关内道两面受敌,大隋全军溃败,段德操、王伏宝将军和六万大军在金城郡全部阵亡,关内道全部失守。”

    沈光愣住了,如今正是大隋与李唐再次对峙的时期,这个谣言真真假假的混在了一起,而且时机非常巧妙!殿下他们还以为是之前的两个流言造成粮价暴涨呢。

    更重要是,传播谣言的人怎会知道段德操、王伏宝在金城郡?沈光立刻判断到这不是普通谣言,而是敌对势力刻意制造恐慌,企图引发邺城动荡,从而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赶紧问道:“杜先生,我应该怎么查到这个消息源头,又从何处着手?”

    杜如晦道:“如果我们提供线索,沈将军能将外面的百姓赶走吗?”

    “这是先生的条件?”

    “我们想退钱,可是无从而退。若是有人胡乱报上一千贯的数目,东主全部家当都还不起。”

    沈光看了瘫坐在地的王东主一眼,又问道:“先生可有主意?”

    杜如晦道:“在下打算请东主对外面的百姓一一登记,然后和粮铺记录核对,如果核对上,那把超出斗米三十钱的部分钱财一一补还。”

    沈光笑问道:“如果百姓还是无理取闹呢?”

    杜如晦道:“在下想请将军手下在一边维持秩序。”

    “请将军可怜可怜小人一家老小。”杜如晦这个办法使王东主眼前一亮,他的粮袋都有店铺印记,而且五斗以上的购买都有记录,完全可以核对退货,他就怕一些人买官粮来他这里高价退货,如果有士兵维持秩序就没问题了。

    沈光看着挺着大肚子的王氏跪地痛哭,心头一软,“看在你媳妇有孕的份上,估且帮你一回,希望你吸取教训,不会再有下一次。”

    王东主大喜过望,起身行礼,“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沈光淡淡的说道:“说说你知道的情况吧。”

    王东主扶起了妻子,竹筒倒豆一般的说道:“沈将军不妨查查武州商行,我听隔壁的李家粮行的东主说过,我大隋兵败的消息就是从武州商行传出来的!突厥三十万大军南下的流言好像也是他们放出来。”

    “武州商行是做什么的?”

    “武州商行贩卖布匹!”

    “你们真悲哀,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下回别那么愚蠢了。”

    “是是是!决不再犯。”王东主抹了一把汗水。

    沈光又对杜如晦道:“杜先生可愿与我一同去见房大人?”

    杜如晦道:“在下先帮东主处理完此间之事,自会登门造访。”

    “也好!”沈光点了点头,他吩咐手下协助王东主办理退粮事宜,自己立即返回神武宫汇报情况。

    ……

    “殿下,末将已经打听到了!一切流言都是武州商行散布的!很显然,武州商行是利用了米行东主贪婪之心,挑起了这一次涨价风波。”到了神武宫,沈光把他打探经过详细说了出来。

    杨恭仁眉头一皱,“武州商行,难道是李渊开的布商?”

    杨侗道:“何以见得?”

    杨恭仁道:“李唐自称是关内士族,是陇西李氏的一支,但实际大家都明白,他们的行礼是武川军镇的胡化汉人,这一点从李氏父子的相貌即可看出。而武州商行的‘州’字去掉三撇,就是一个‘川’字,武州商行,实际就是武川商行。而且李渊也有明显的动机,不过没有线索,光猜测没有意义。”

    沈光问道:“现在线索在手了,该怎么办,要不要把武州的人全部抓来审讯?”

    以沈光的风格,武州商行不是敌对势力的情报总部就是分支机构,为免夜长梦多,应当尽早拿下,但现在不是他说了算。

    杨恭仁沉思一会儿,沉吟道:“如果是我的话,我绝不会从总部散播消息,以免让对方一网打尽,所以,武州商行顶多只是一个点,他只是利用粮铺东主贪婪之心搅乱了整个邺城的粮价,所以不能贸然动手,以免打草惊蛇。”

    凌敬也是足智多谋之人,道:“那干脆从店外秘密抓他们掌柜好了,免得打草惊蛇。”

    沈光道:“那我今天晚上把相关的人统统抓捕。”

    “武州商行放出了这么多消息,不会没想到自身不会暴露。”杨侗目光扫了诸人一眼,缓缓的说道:“武州商行显然是所知不多的小角色,是对方故意送给我们的牺牲品。”

    凌敬也幡然醒悟,一拍脑门道:“是微臣失算了。”

    众人仔细一想,纷纷点头。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杨侗微微一笑:“派人到粮行中强行遣散闹事百姓,劝说粮行东家将多余的钱退还百姓,然后派人在暗中监视各家粮商动向,接着大张旗鼓的缉捕武州商行掌柜人等。同时,密切观察看热闹的人群,但凡神色有异者,立即派人跟踪。”

    杨恭仁神色一振:“殿下是说米行东主中潜伏着敌方势力?”

    “对的。”杨侗点头道:“武州商行显然不会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了,即使有信息,恐怕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外围小角色,我们装成上当的样子,把这些人拿下以后就罢手。如此一来,则会让那些跳梁小丑以为我们满足上当了,从而放心大胆的行动、集结,以致露出狐狸尾巴。”

    杨侗转而向沈光道:“多找些机灵人手,在武州商行旁边盯着,等把事情给我闹大,默默的跟着可疑人选,这是一个机会,别把事情搞砸了。”

    “喏!”

    沈光凛然遵命。

    顶点


………………………………

第193章:除间行动(第四更求订阅)

    “这是散布谣言的敌对势力!里面所有人,一个也不准逃走。”

    邺城中市,几百名内卫军将武州商行团团围住,为首的是一名校尉,他率领着百名将士冲了进去,很快,里面就传来了一阵阵喊杀声和惨叫声,不过片刻,就见那名校尉大踏步走了出来,浑身尽是鲜血,在他身后的将士还拖着一个很胖的中年人和几个伙计打扮的人走了出来,还有不少将士拿着各种各样的文件。

    江流文具掌柜望着对面的布行,目光深处露出一丝悲哀来,忽然看见那名校尉走了过来,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恭敬来,拱手说道:“将军辛苦了。”

    校尉问道:“认识对面那人吗?”

    “认识,当然认识,他叫陆玄。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哪里不认识的道理,只是没想到他们是奸细。”江流文具掌柜苦笑道。

    “哼,这见知人知面不知心。都留意一些陌生人。”

    “是是是!”

    校尉走了,一家一户的上门询问。

    等军士走远,江流文具掌柜目光深处多了一抹担忧,他让一个伙计招呼着两名挑选文房四宝的客人,自己却是出了大门。

    两人客人相顾一眼,各挑一样东西,付账出门。

    到了黄昏时分,沈光再一次回到神武宫汇报进度。

    “殿下,诸位大人,武州商行名单上的三十七人,已经全部缉捕。”

    “一次性就给了我们三十七人,倒是舍得下成本。”杨侗微微一笑,道:“跟踪结果如何了?”

    沈光惊叹道:“殿下料事如神,全城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家商铺有问题,兄弟们盯梢了半天,发现这些商铺的东主、掌柜先后去了天下酒坊、燕春酒楼、落霞酒肆、枫林阁等七个地方。”

    杨恭仁道:“看来这七个地方就是七个势力的情报总部了。”

    沈光问道:“要不要全部拿下?”

    “我们邺城从来没有打压过各方谍者,全城像是四面漏风的墙,所以,这些人才这么大意的集中,这次务必将对方一网打尽!”

    沈光拱手道:“还请殿下多派人手协助。”

    “我让玄甲军助你一臂之力。”杨侗将调兵令箭递了过去。

    ……

    天下酒坊位于邺城东城,占地面积三亩,楼高四层,地段不错,正对着东市大门,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客人进进出出,酒肆的菜系非常复杂,并非是单一的品味,符合各方来客的口味。

    掌柜姓武,是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但客人们不会想到,这家酒肆李唐设立在邺城的情报总站,正如大隋在长安和洛阳也设有情报网一样,李渊同样在邺城、太原设立了情报点。

    李渊打生打死,才好不容易把薛举父子打爬,如愿的获得了河湟地区,但最后却为大隋做了嫁衣,让对方兵不血刃的夺走了最具战略价值和最富饶的金城、枹罕郡、西平郡、浇河郡,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他为了占据谈判的主动权,不惜牺牲一小部分谍才来散布谣言,目的自然是将整个大隋搅乱,大隋一乱,自然无法大举进军关中,到时候不管是谈判还是发生战争,他都多了一分胜算。

    当然,李渊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可但凡有一线希望,李渊都不想错过,而邺城和太原,乃至于整个并州的粮价暴涨风潮便是李渊情报点的得意之作。

    他们真真假假散布隋军兵败的消息,促使大隋粮食价格暴涨,引发了抢米风潮,若不是朝廷及时出手平抑粮价,极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动荡。

    三更时分,酒肆已经关门,但三楼一间宽敞的屋子依旧亮着灯,厚重窗帘放下,外面看不到屋内灯光。

    房内坐着三十多人,除了酒肆武士瞻外,其余的人既是各行各业的店铺东主,也是各个分支情报点的小头目。

    “邺城的粮价虽说是平息了,但武州商行和三十多个外围势力,已经满足了隋朝的味口,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武士瞻看了大家一眼,道:“长安给我们的任务是极力在邺城传播突厥大军南下、太原失守、关内道失守的消息,同时说突厥和高句丽已经结盟,分别从东方、北方入冠隋朝,尽可能引发邺城的恐慌和动荡!”

    武士瞻是李唐应国公武士彟的族弟,是负责收集大隋一切情报的总指挥,武士瞻表面和气,笑容从不断绝,但为人心狠手辣,所以有个笑面虎的绰号。

    他的手下知道他狠毒,所以没有任何人敢反对他的意见。

    忽然,一楼传来了‘砰’的一声巨响,这是内卫的踹门声,在深夜中格外悠远。

    三楼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武士瞻等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就在这时,三楼楼梯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声,这是放哨的人被杀了。

    房间里顿时乱成一团,武士瞻跳将起来,他第一个向门外奔去,一边跑一边交待道:“想办法冲出去!”

    他奔出了房门,咚咚咚的向四楼狂奔而上,他要毁掉藏在一间密室中的重要情报,他刚上四楼,数十名隋军士兵便冲上来了,正好和房间里跑出的一群小头目迎面相撞。

    大隋士兵同时举弩射去,箭密的弩箭集地射向十几步外的人群,只听一片惨叫声,七八人被射倒。

    剩下的人退回房间,用桌子将门抵住,在死亡的威胁下,他们一个个面目异常狰狞可怖。

    武士瞻跌跌撞撞地跑上四楼,在四楼尽头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子里,武士瞻用力撞开墙上一扇伪装小门,杂物室内竟然还有一间密室。

    这间密室是他放置重要情报的地方,四周无窗,三面书架上摆满了收集到的各种情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