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响过鞭炮,学子们排列着几行长队,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竹篮,里面放着考试需要的文房四宝。贡院门口的官兵正在忙碌着,他们细致的检查着每位学子竹篮里的东西,搜寻身上有没有掖藏之物,一个目的,严查作弊,公平竞争,若自己失职,那可要杖四十。
张文博来的比较晚,站在队伍的后边,等待着查阅的同时,深吸一口气又吐了出来,以此来缓解自身的紧张。
惩罚严明,可还是不能震慑侥幸心理和胆肥者,时不时地会有被搜出夹带者,也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学子在衣服里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小抄;有的把鞋底掏空,里面藏着“小抄”;有的在袜子内掖着藏着;有的在毛笔杆里查出文章,甚至把砚台掏空;更有甚者带着蜡烛,把蜡烛里面掏空,以便藏小抄;作弊的方式可谓费尽心思、五花八门,无视惩罚,和监考官斗智斗勇,不过对不起,你们一律接受惩罚。
学子们被搜完身,依次进入贡院,院内是一道道墙面隔开的“号舍”,学子每人一间,考试结束前,不得出来,“号舍”对面设有监考台,周围是整齐划一的官差。
这天早晨,礼部赵彧赵大人来到宫中觐见顺天爷,领今年恩科试题,赵彧站在门外来回踱步,自己也是有文化之人,能否猜中皇上的心思,正思考之时,出来一位太监,正是孙言仁。
赵彧忙上前,恭维到顺天爷身边这位红人,道:“下官给公公请安了,公公可好。”
孙言仁道:“呦,劳烦赵大人惦记,昨晚万岁爷高兴,又赏赐奴才一物件,好着呢。”孙太监显摆着。
赵彧道:“呦,那可要恭喜了,万岁爷赏赐的物件定差不了,让下官好生羡慕,闲时可得拿出来让下官开眼,”赵彧说完,心里却想着,你一个不全乎人,连女人味都没尝过,有何之喜。
孙言仁道:“大人快进去吧,万岁爷在里边侯着您呢,一会儿可就等急了,这边请,”
说完,赵彧跟着孙太监来到南书房,此时顺天爷正在批阅奏折,赵彧忙上前请安道:“奴才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顺天爷道:“爱卿快快平身,”顺天爷说完,放下手中的折子。
接着继续道:“赵彧,你是礼部尚书,朕自知你才华横溢,文采过人,朕想问你,今年恩科考哪一题合适啊?”
被这么一问,赵彧吓得是胆战心惊,出了一身冷汗,顿了一下,忙回话,道:“万岁爷乃当今天子,又是天质聪明,学富五车,微臣自愧不如;恩科一事可谓关系国家民生,奴才愚钝,不敢随便断定。”
顺天爷听完哈哈大笑,起身道:“赵彧啊赵彧,你可要朕小瞧你了。”顺天爷这么一问,实则是在试探赵彧,看你有没有胡猜乱想万岁爷出什么题目,万一揣测出皇上的内心,送命题,可是要掉脑袋啊。
谁都不傻,不然赵彧怎么在皇上身边为官多年,别说没去猜想,就算能揣摩到,也不敢在皇上面前体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顺天爷道:“好了,朕不难为你了。就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为题,快回去吧,一会可就耽搁时辰了。”
赵彧道:“臣遵旨,吾皇圣明,奴才告退。”
赵彧告退顺天爷,从南书房出来,对万岁爷刚才的提问还心有余悸,出了皇宫坐上轿子,在路上慢慢平复心情。
不时,赵彧便来到贡院,学子们都已落座等待,贡院内瞬间有种紧张的气氛,监考官给学子们发放纸张,宣读考题完毕,考试正式开始。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才实学者,潇潇洒洒,提笔成章;滥竽充数者,苦思冥想,半字未成;更有交白卷者,唉声叹气,失落而去。
且说张文博,寒门之子,苦读二十余载,知识改变命运,只为自己,这是需要他“爆发”的时刻,命运能不能崛起,就要见分晓。
考试的时候,张文博心理素质还算过关,顺天爷所出题目,他也能领会其中之意,下笔有神、龙飞凤舞,所做文章字迹清晰,对仗工整,不在话下。
考试需九天才能进行完,学子们吃喝拉撒都在考试这处小空间内。张文博待在这里,也不比清风客栈那马棚气味好过多少。
头天晚上吃过晚饭,张文博铺好床板,正准备睡觉之时,突然隔壁的学子轻轻敲打着墙体。
不是别人,正是那马超,马员外虽怨他不争气,还是给他捐了个举人,以遂自己多年来想效力朝廷的心愿,胡乱来参加考试。
马超悄声道:“想耽误兄台少许工夫,有要事和公子商量。”张文博伸头往外一瞧,见马超穿绸裹缎的朝他嬉皮笑脸,气质出众,一表人才。
张文博一脸不解,道:“公子有何事,但说无妨,在下细听着便是。”
马超道:“噢,在下马超,还请兄台耳朵再凑近些说话,”
张文博附耳过去,马超则是四处张望一下,看没人注意,回头对张文博低声道:“得知兄台才高八斗,博学多才,这里是一千两银票,明天考试,还望兄台贵手帮忙。”
张文博听了,看着马超手中的银票,着实眼馋心痒,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银票,怎让人不动心。一阵凉风吹过,张文博打了个寒颤,瞬间醒了许多,回过了神,着实吓了一跳,额头顿时渗出了不少汗珠。别说一千两,就是一万两,我也不能断送自己前途啊。
张文博道:“公子看走了眼,在下不过才疏学浅之人,还请公子另请高明做打算。不过在下奉劝公子一句,别扰了考场秩序,吃了那官司,我要睡觉了,还请公子自行方便,别在打扰我,我什么都不知道。”张文博说完,忙钻回号舍内,脸上还有一丝惊慌。
………………………………
二十二章 李凡一勉强过关,宋兰玉家中祈祷
科举(文)一事还算顺利,这边武举(会试)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和平之时可能更重示农耕经济文化发展,战乱年代则会偏向提升武力。顺天爷也给各州府降旨,重示发展武学,(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三: 会试,在京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四:殿试,由皇上钦点,分出等次,称为‘三甲’)由于国家多年来大力提倡,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习武之风也兴盛多时。
当然,“自古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如果可以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而且还能被国家录用,能让自己的本事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尊君护主,保家卫国,同时还能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人生无憾,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武举考试由兵部主持,考试之前,同样统一安排习武举人食宿,并宣布了考试科目和规则,如下:
一、本次武举分为五场(外场和内场)第一场既步射,马射,每人二十支箭,中十二者可进入下一回合;
二、第二场为舞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二百六十斤和三百斤,
三、第三场为举石,分一百斤,一百五十斤,二百斤;
四、第四场按身高体重进行马上比武枪法切磋,合格者进入第五场;
五、(内场),考策论兵书、军事策略,考试合格者进入殿试,由皇上钦点,授予武职,能力突出者,可以为将帅;
六、考试中不得使用暗器,不得对他人进行干扰,一经发现,杖四十,永不录用;
七、第一天考三场、第二天考第四场、第三天进行内场;
八、监考官不准收受贿赂,不得为考生徇私舞弊,一经发现,罢免官职,发配充军。
望众位参赛者悉知,遵守比赛规则,使出自己的真本事,取得好成绩,为国效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校场在一个地域开阔的四方院内,举人们同样需要通过两道门的检查,主要排查携带暗器者。
李凡一来到校场,只见院内有着排列整齐的靶场、石锁、沙袋、马匹、兵器等各种练武器材。列队的士兵手执长枪,挎着腰刀,各个身姿挺拔,目视前方。不远处则是一方将台,将台上坐着几位武将,这些武将是兵部选拔出来的监考官,其中就有张文博的叔父张骞。
只见位居正中的一位武将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然后对身边的将领道:“多年前,我也是在这四方院内参加的武举,依稀记得,那天还下着小雨,经过层层勇猛比拼,终有幸得到皇上恩典,还赐我一个“勇”字,都说后生可畏,不知今天能否有人再现当年之勇,”
接着继续道:“愿所有参赛者都能遵守规则,别出什么幺蛾子。这要出了差错,皇上怪罪下来,咱们都得受罚,”
待举人们陆续进场,张骞张大人站在将台上宣道:“今天是武举考试第一天,所考科目都已提前告知大家。皇上有心招纳贤才,自然特别重视这次选拔,还望各位认真对待,大家都是习武之人,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来,成绩优异者,可面见圣上,而且有重赏;现在击鼓,为各位参赛者助威。”
一阵密集的鼓点声响过后,武举正式开始,第一场是射箭,十人分为一组。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每位选手都是努着腮帮子,用尽全身力气把弓拉满,瞄着靶心,却道是“箭中靶心,箭离弦”二十中十二为合格(步射十支,马射十支),自然有心理素质差导致发挥失常的,也有超常发挥的。
更有百发百中者,让其他参赛者目瞪口呆,他们的脸上都写着,同为习武之人,你为何如此优秀?
李凡一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勉强合格,进入了下一轮。
这时,比赛已经进入到第二场,舞刀,有的选手直接放弃,有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拿不起来,在那摇头叹息,其中不乏有力大如牛的选手,站在三百斤重的大刀面前,微微闭眼,气沉丹田,然后用一声沉闷的呐喊给自己助威,三百斤重的大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只见动作潇洒威武,游刃有余。校场内时不时发出喝彩之声。
李凡一算不上力量型选手,舞动着一把一百六十斤大刀,只见他腾空跃起,左劈右砍,气势就犹如猛虎下山,腾挪闪转间,颇有“试问谁与争锋之侠气”,看那刀身如饮恨,刀刃现寒光,只叫人觉得一个“狠”字,整个人刀合一,不失潇洒自如,侠之风范。
“兄长好刀法,在下佩服,”李凡一刚放下刀,人群中传来一声喝彩。
先不说校场内发生何事,且说李凡一心上人。兰玉现在对李凡一的惦念,都快超过对父母的惦记了。考试这天,兰玉在家中可是坐不安位,一会又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心里又不停地给李凡一祈祷,期间也免不了丫鬟可欣对她的调侃之意。
可欣道:“我说小姐,您就不能歇会吗?你一上午走来走去,都快把我晃晕了。小姐想吃啥,我去给小姐拿来,或者坐下来弹首曲子也成,”其实,也不免可欣对兰玉的羡慕之心,哪个女孩不希望自己被浪漫和爱情围着转呢。
兰玉道:“哎呀,不吃不吃,你去忙你的嘛,我都快烦死了,你就别叨叨了,就让我一个人待会儿。”
可欣安慰道:“放心吧,小姐,公子的功夫小姐又不是没见过,公子他武艺超群,稳重自成,这会啊,人们肯定都在为他喝彩呢,您呀,就放宽了心,等他的好消息吧。”
兰玉道:“可欣,你不懂,我以前遇事从未这样,不知今日为何如此焦躁不安,还有些害怕,做什么都静不下心来,就想着时间早点过去。”
可欣道:“听小姐这么一说,可欣却不知如何作答了,可欣就这样静静地在门口陪着小姐好了,有事您叫我。”
可欣说完就要出去,被兰玉叫停了脚步,兰玉道:“可欣……你别出去,你一走,我这心里更没个着落,就在屋里陪我坐会,一起为公子祈祷,”
是啊,这是李凡一人生的转折点,兰玉好生惦记着,又怎么能让人内心平静呢!兰玉内心祝福的同时,又不停盼望着武举快点结束,因为过不了几天便是她二人在佛米洞的约定之期,想到这,兰玉内心的甜密油然而生在脸上,或许这样才能让她得到些许安抚。
兰玉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对于功名利禄来说,她到不在乎,只要能和李凡一在一起,粗茶淡饭,布衣生活,她都无所谓。
且说武举,待第二场比赛结束,接着进行第三场举石。经过两轮比拼,淘汰的人数已快过半,李凡一还算顺利通过,只不过举石对他来说,算不上强项,他确实不是力量型选手,二百斤的石块有难度,不过一百五十斤的也尚可过关,李凡一又一次勉强及格,有幸进入到下一场考试。
三场考试完毕,不论时间早晚,这天的科目也就该结束了。由于考试消耗体力严重,兵部安排的伙食要比他们平日里吃的好多了,所以晚上饭点的时候,各位武举人可谓狼吞虎咽之势,席间谈笑风声,相互吹捧,不在话下。
待晚饭过后,李凡一准备回去休息,突然被一位年轻人叫住。
“兄长请留步,”李凡一驻足留步,扭头一看,一位浓眉丹凤眼,扇面腰身的年轻人在他身后,一个箭步过来。
此人双手一拱,开口道:“兄长今日舞刀之时,在下驻足不远处观望,兄长的刀法可谓气势磅礴,十分精彩,敢问兄长使得可是少林功夫?”此人正是舞刀之时为李凡一喝彩的青年。
李凡一回话道:“噢,公子过奖了,在下只是随便献丑罢了,谈不上何门何派,也不知道是何门何派,”
听李凡一的口气不愿和他多交流,青年又赶忙道: “噢,兄长干嘛这样谦虚,在下刘洲,只是个粗人,并没有恶意,兄长别误会。”
李凡一道:“谈不上误会,只不过是你过度解读罢了,敢问公子有何指教?”
刘洲跟在李凡一身后,哈哈一笑:“哪里哪里,兄长的武艺超群,在下哪有资格指教。”
接着继续道:“只是家中放着一本祖上传下来的刀谱,在下不才,只识得其中一二。其中的刀谱口诀,看上去和兄长今天所炼刀法极为相示,所以让在下好奇。”
李凡一听完,呵呵一笑,道:“天下武功虽截然不同,但又有殊途同归之道,无非一个目的,能强身健体,可杀敌破国,你所说的刀谱,只不过和我的刀法相似罢了,没有什么可好奇的。”
刘洲道:“哈哈,兄长所言极是,在下愚昧了,敢问兄长尊姓大名。”
李凡一回话:“在下李凡一。”
刘洲双手一拱,道:“李兄,幸会,如若明天能和兄长相会,还望兄长手下留情,别让在下难堪。”
李凡一道:“刘兄言重了,也请刘兄手下留情,告辞,”李凡一说完,二人各自回去屋内休息,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比武。
………………………………
二十三章 武举人谈论兵法,众学子才思敏捷
第二天一早,各路学生们在校场门口排起长队,等待官兵搜查,准备新科目开考。
会试进行到第四场,马上比试枪法,两两相对,所赢者继续相对比试,输者也继续相对。当然了,不可能动用真刀真枪打,那样肯定会伤及无辜。所以规则如下,以木棍来代替,木棍的前端需用棉布裹绑,棉布上面要涂上白灰,两人相战,若被刺中,身上的白灰则一目了然。
校场内,举人们按照身高、体重各自分成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