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朱棣不算完败——他应该就是刻意给梅殷营造的这个局面。
要让梅殷反,总得给他反的力量。
朱棣依赖的还是天子亲卫。
然而朱棣却没料到,梅殷的目标是屠大龙、抢朱文圭,所以目前而言,梅殷的落子在每一步上,都碾压了朱棣的落子。
朱棣输了。
死定了?
当然不会。
因为朱棣的落子,不止是那些,还有一子。
这一子叫黄昏。
黄昏有自知之明,他是朱棣的臣子,无论朱棣有没有交代,他都是今日棋局中的一子,况且,这是老子的婚礼。
我黄某人有必要保证它的完美。
且不提个人诉求,就是求生欲这一点,黄昏也必须和朱棣站在一起,梅殷若是拥戴朱文圭登基,那么他黄昏的头颅和纪纲一样,也会被当众砍了,用来收买、安定人心。
更何况还有大局观。
十五世纪的大明王朝,不管是你梅殷也好,还是朱允炆也好,都不如永乐好。
肉眼可觑的永乐盛世接仁宣之治。
傻子才不选。
所以当杜金明几人围攻朱棣时,黄昏看向山顶四周,山下的护卫早就撤走了,丘福、朱能等人也早已率兵去紫禁城那边。
说起来也是讽刺。
他们都以为杜金明等人是自己的力量,有自己拱卫是安全的,谁知道却是梅殷提前布的局,今日事了,自己估计要去诏狱里呆几天了。
不过不急,还有人没现身呢。
婚礼之后,徐辉祖就不见了,连自己敬酒他都没喝,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黄府,现在谁也不知道他在何处。
黄昏现在有些担心家里。
梅殷可以提前几个月,将杜金明、张良安排到自己身边,那么戏班和乐班之中,是否也存在着提前几个月安排进去的刺客?
完全可能。
黄府之中,戏班班主手执软剑,门口出现了四个戏班戏子,此刻都手执兵刃,步步逼近婚房,他们知道婚房之中有谁。
大明皇后。
黄昏老婆。
两个女人。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将这两个女人掳走,送到城外大风冈,可以当做人质用来保护梅殷和朱文圭,方便南下。
若是掳不走,那便杀了。
很简单。
对大明皇后如此,戏班班主能理解,但为何对徐妙锦也要如此,他不是很懂,隐然觉得和黄昏的时代商行有关。
毕竟梅殷做的事需要钱。
而黄昏的时代商行,如今是真正的日进斗金,将来的钱途不可限量。
何况有这对姐妹,徐辉祖也会乖乖听话。
然而……
戏班班主发现,梅殷低估了黄昏,自己也低估了黄昏,哪怕他是提前几个月就带领戏班蛰伏在应天,因缘际会,成了这场婚礼的戏班——这其实是个巧合。
原本按照梅殷和刘莫邪的安排,他们的戏班只是掩饰身份,在大计之日,是要想办法潜伏进大内,趁乱掳走徐皇后的。
不曾想黄昏大婚。
于是提前改了计划,想方设法成了这场婚礼的戏班。
实在是天助。
但是——当戏班班主带着四个麾下逼近婚房时,婚房隔壁的厢房门被推开,走出四个人后,他才明白,为什么黄昏能够走到今日,在纪纲、梅殷的双重压慑之下,反而能让景清绝望的去殿中刺杀朱棣,还能让庞瑛曝尸大风冈。
这个青年的后发制人着实让人头疼。
从婚房隔壁出来的四个人,其中三人身着锦衣卫飞鱼服,腰配绣春刀,都是年轻人,恰是赛哈智调给黄昏私用的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人。
还有个少年。
年纪不大,腰间佩剑,步履沉稳,率领赵芳生三人拦在戏班班主身前,摇头道:“其实你们应该知道,黄镇抚使不会遗漏你们。”
戏班和乐班反复调查过,没有任何悬疑。
但黄昏不信。
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将王振、赵芳生、苟布、张凤阳四人留在了府中,只做一件事:保护徐妙锦和徐皇后。
前者为大。
四个人对四个人,胜负未知。
但不知为何,戏班班主看见王振四人出现的那一瞬间,就知道今日的任务必定失败,不过职业道德让他退无可退。
心中也有点侥幸,万一打赢了呢。
掳走徐皇后和徐妙锦得到的赏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若是梅殷成了大事,没准自己就是大明王朝的下一个纪纲。
富贵险中求。
悍然拔剑而上,院子里的战局乱成一团。
王振和赵芳生三人不急。
时间站在他们这边,只需要拖延戏班班主,等府外的护卫听到声音后赶来支援就可以,而对面却必须珍惜时间。
婚房内,徐皇后和徐妙锦看见这一幕后,放下心来。
轻声道:“那个少年很怪啊。”
少年王振手中的剑,几乎从不主动刺向戏班班主,总是借着戏班班主的剑势,推揽纵切,看似处于下风端的防守,实际上却是后发制人的绝对妙招。
当然,徐皇后不懂。
徐妙锦笑道:“黄昏很是看重这个王振,他说过,那少年的拳路似乎和武当山那个神仙道人张三丰有关,想必这剑法也是罢。”
徐皇后眼睛一亮,“张三丰?!”
那可是仙道啊。
徐妙锦嗯了一声,“这少年是扇面渡的驿卒,际遇传奇,家中尚有一个疯娘,很是有孝心,且极其聪慧,很是伶俐,现在跟着郑大监,不过郑大监目前对他是放养态度,想让他先去科举。不过听黄昏的意思,他有些忌惮这个王振,总是提防着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徐皇后不以为然,“一个少年而已。”
能折腾起什么浪花来。
想了想,“很伶俐么?那倒是可惜了,若是家中没有疯娘,净身到宫中,倒是个很不错的小太监。”
有身手,又聪慧。
会很讨人喜欢罢。
徐妙锦也是看热闹不嫌弃事大,“姐姐若是喜欢,找郑大监要人就行了呀,让他早日成婚,生个儿子有后了,就直接入宫呗。”
徐皇后眼睛一亮,“待今日事了,有空找郑大监说说。”
………………………………
第二百零八章 永乐也是可以被算计的
黄府主院婚房外的厮杀来的快,去的快。
戏班班主很有职业道德,在确定无法越过王振的剑掳走徐姐姐妹,甚至连杀其中之一都是奢望时,果断逃。
没管四个手下,想溜之大吉。
但王振没给他机会。
用伤换伤,王振挨了戏班班主一剑,也一剑砍断了他的脚筋,随着护卫涌入院中,这边的动乱宣告结束。
……
……
清凉山巅。
纪纲已经独木难支,身上被杜金明等人砍了好几刀,纵然如此,依然死心塌地的保护在朱棣跟前,态度很绝然。
要杀陛下,请踏着我纪纲的尸首过去。
目睹这一幕的黄昏不由得暗暗叹气,难怪纪纲能在朱棣治内备受信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朱棣一直没动。
他当然能打架。
不过有纪纲护着,他只是间歇性的挡几下刀而已。
时间对朱棣有利。
山下的人就算被李春、赛哈智等人带走,也应该留下少量善后,此刻应该已经发现山上的异状,只是奔赴上山来驰援需要时间而已。
噗!
随着杜金明偷袭的一刀砍中后背,再被张良一脚踹飞撞到石头上,纪纲落地后已没了声息,软哒哒的匍匐在地,身躯偶尔轻颤一下。
人死之前都这样。
朱棣暗叹一声。
纪纲大概死了。
接下来就是自己。
无所畏惧,执剑望着杜金明等人,冷声道:“朕今日不死,定然将你等诛族,谁也改变不了。”
杜金明哈哈一笑,“燕王殿下是不是太乐观了,且不说你今日死不死,但是说族人一事,燕王殿下不觉得,我等若是有族人,又怎么敢来这里?”
正因了无牵挂。
在远处看热闹的黄昏若有所思,“当初在渔村外你们写下的家眷名字?”
杜金明头也不回,“假的。”
黄昏:“……”
旋即猛然想起一事,“那我回到应天后,你为何还要往福建跑一趟?”
杜金明闻言,终于回头看了一眼黄昏,“因为要弄清楚你在福建失踪那一两个月究竟在何处,所以我回到福建,从我们分手的那座山上重新寻找轨迹,最终发现了张扬的那座庄园,之后通知平海卫和锦衣卫泉州百户所一起配合,可惜,还是让你侥幸逃过一劫。”
黄昏恍然大悟,“所以,泉州锦衣卫百户所周胜然是你们的人?”
杜金明摇头,“不是。”
一旁的张良紧了紧手中绣春刀,“和他啰嗦作甚,赶紧杀了朱棣,小心夜长梦多,免得荣国公那边出什么差池。”
杜金明颔首,“动手!”
五个人,围杀朱棣,没有失手的理由。
眼看朱棣将被乱刀砍死。
这一次,再也没有金刚不坏的护身符,一代永乐大帝,就要因为他的失误和自负,输给驸马梅殷,丧命在清凉山巅。
若是他今日死了,历史上的永乐,大概只会成为一个笑柄。
而不能名垂千古。
黄昏侧首四望,大声吼道:“大舅哥,此时还不出手,更待何时!”
嗡!
随着黄昏的话音落地,凭空里一道黑影从一片草丛里射了出来,疾如闪电,瞬间将张良洞穿,并带着他的尸首往前飞了两三米。
端的是霸道。
银枪插地,张良的尸首上鲜血汩汩而流,枪尾犹在轻颤。
徐辉祖腰间佩剑从草丛里缓缓出来。
手执弓弩。
同一时间,从山巅其他一些极其隐蔽的地方,亦同时钻出三人,全是当初跟着徐辉祖去大风冈截杀庞瑛的好手。
无一例外,皆是腰间佩刀手持弓弩。
这一幕太过震撼。
杜金明等人心中瞬间沉了下去,张良的死不可怕,徐辉祖也不是那种能震慑人心的猛将,关键是他和几个麾下出现,手持弓弩,这就意味着一个结果:
早就防备着这一刻。
有弓弩在,他们再想杀朱棣,已经没了希望。
朱棣也很震撼。
今日的事情,他从没安排过徐辉祖,但他知道徐辉祖会做点事,只是万万没想到,徐辉祖会一直跟在黄昏身边。
从徐辉祖的意愿来说,他是想保护妹夫。
但黄昏又一直跟着自己。
也就是说,徐辉祖也在保护自己。
这让朱棣内心感触万千。
这就是那个在靖难之战的前期让自己吃尽了苦头的儒将徐辉祖,这就是那个在靖难之后被自己圈禁了一年多的妹夫。
朱棣的心情忽然看开了。
是的。
这一次自己输给了梅殷,但是,我有黄昏。
我虽然输了,但有黄昏查漏补缺。
真正的胜负还未可知。
不过也有些小不爽,明明徐辉祖早就到了,黄昏却一直不让他出手,目的昭然若揭:得等纪纲先死再出手。
借刀杀人嘛。
朱棣也是个无奈,这小子算得实在太精了。
弓弩连发。
和许吟、钱沣缠战的两人惨死于手弩之下,根本没有任何挣扎的余地。
徐辉祖来到黄昏身畔,淡然道:“虽然咱们破了梅殷刺驾的阴谋,但他抢走了朱文圭,现在要追只怕也来不及了。”
黄昏笑着说,“不急,陛下还在,就是最大的胜利。”
朱棣闻言心头暗爽。
被臣子信任的感觉——换谁被人信任着,心头也是很温暖的。
杜金明倏然从怀里掏出两样物事。
徐辉祖大惊失色,“别让他放!”
是个烟火筒和火折子。
这个东西徐辉祖知道,一般情况下比较少见,是军伍在某些复杂环境和局势下用来传递消息的“烟花”,杜金明这是想传递消息。
嗡嗡嗡!
数道弓弩射过去,杜金明胸口中箭,在倒地的刹那还是点燃了引线。
红色的烟花冲天而起。
剩下的几个人,视死如归,根本不管徐辉祖几个麾下的手弩,血红着眼睛扑向朱棣,黄昏和徐辉祖、许吟等人亦是大惊,同时扑了过去。
要保护朱棣。
当然,黄昏和徐辉祖两人心里很轻松,而且故意慢了半拍。
这样的局势下,谁也刺杀不了朱棣。
别忘了他是朱棣,是沙场身先士卒的朱棣。
不是一个两个刺客能杀的人。
几个人这样扑过去,也就是给朱棣表个态:陛下,我们对你是很忠诚的。
故意慢半拍,是想着万一朱棣受点伤,才能彰显出我等护驾的丰功伟绩嘛。
这是黄昏和徐辉祖的心有灵犀。
永乐?
也是可以算计的。
尘埃落定。
杜金明等七个从福建调回来的锦衣卫全军覆没,全数被徐辉祖的麾下手弩射杀!
………………………………
第二百零九章 收官
朱棣面无表情。
虽然这一次远比靖难之战在战场上的厮杀更凶险,但朱棣可是自小就在边疆长大的人,哪会惧怕这等小程度的厮杀。
弩箭激射。
朱棣从始至终都没机会扬剑,黄昏和徐辉祖也就象征性的扑了几步。
山巅上一时很安静。
天穹之上的烟花早已散去,只留下暖日微醺。
……
……
大风冈上,梅殷看不见应天城,但很快,有一骑绝尘而来,迅速上冈,下马,行礼道:“国公,杜金明他们失败了。”
梅殷苦笑了一声。
期望之外,意料之中,朱棣哪有那么好杀的。
旋即又有一骑飞奔而来。
骑士全身浴血,下马之后亦行礼道:“国公,郑永镇抚率军杀入清凉门后全军覆没,郑镇抚已殉国,方玉山和林元两位镇抚率军在后面拖延追兵,但朱高煦和朱高燧率领的另外两卫来势汹汹,两位镇抚已经落于下风,让卑职前来请国公速速动身。”
又是意料之中。
梅殷唯有苦笑。
三位镇抚之中,最怕死的是郑永,在今日出兵之时,郑永曾问梅殷何时动手,梅殷说了一句不急,郑永附和了一句是不急。
当时梅殷就看了出来,郑永是怕死的。
但没想到,怕死的郑永主动请缨,最后义无反顾的杀入清凉门,作为诱饵送死。
挥手下令,“走!”
再不走,就走不了。
方玉山和林元两人虽然是将才,但面对的可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还有天子亲卫军的追击,他们死守的话,拦不住多久就要溃散,必须让这批兵力中的骑军有机会求活。
必须得走了。
梅殷走向马车,走了几步之后回头,看向应天城方向,无奈的叹了句莫名其妙的话:“李景隆啊……朱棣没看错你,果是一懦夫尔!”
转身上马,扬尘而去。
随后,方玉山和林元率兵,留下部分人断后,大队人马以骑军作为主力,跟随在梅殷身后南下,只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
朱高煦两兄弟还真上当了。
再其后,梅殷几个人的马车在大明境内消失,直到一个月后出现在福建境内。
从靖难余晖到如今,梅殷将每一步都算计在内。
近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