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冠-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昏想写,转念一想,这事马虎不得。

    搞商业,噱头很重要。

    题牌匾的事情还是得请朱老板来,一则可以宣传,二则给商号加一层保护伞,有朱老板题名的商号,一般人谁敢来捣乱?

    笑说你先回去,写名字的事情我去找个名人来整。

    沈熙礼出门没多久,门外来人。

    狗儿太监。

    进门后疾步小碎步跑到黄昏身畔,压低声音说道:“万岁请你立即去乾清宫一趟,有要事相商。”

    黄昏笑说什么事。

    估计是朱棣听到自己这边的风吹草动了,想打友情牌,让商行以后提供给皇室用度的产品降点价,这可万万不行。

    朱老板的钱好赚,不赚白不赚。

    狗儿太监略有焦急,“大事,了不得的大事,我来通知黄哥儿,还有其他内侍同时出门,去通知三位殿下、道衍、丘福、郑大监、纪纲等重臣。”

    黄昏心头一跳。

    需要让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外加道衍、郑和、丘福、纪纲这等朱棣心腹齐聚的事情,绝对不是什么建文旧臣。

    难道……

    梅殷反了?!

    黄昏急忙跟随狗太监去往紫禁城,一路畅通无阻,到暖阁时,里面已经济济一堂,身材臃肿的大皇子朱高炽,英武极类朱棣的二皇子朱高煦,穿了一身华袍身上还有酒气的三皇子朱高燧,身着黑色道袍站在那里阖目无声的道衍,旁边站着的那位年近花甲,却依然龙精虎壮的老人,应该就是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丘福。

    整个朝堂之上,唯李景隆可与其分庭抗礼。

    最末端,站着两人,一人是内官监太监郑和,另一位看似官职不高,但却无人敢轻视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

    黄昏地位不高。

    只能站在最角落里,默默的看大佬们决策。

    朱棣已经和众人谈了一会,看见黄昏进来,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他等着,继续道:“虽然不知真假,但既然出现,朕不能无视,诸卿以为如何处置?”

    三位皇子默然不语。

    道衍亦不做声。

    丘福大声道:“陛下,臣愿帅兵剿之!”

    旁听的黄昏愣了一下,需要丘福出兵的事情,在永乐初年似乎只有一件:征讨安南。

    但时间不对。

    对安南用兵,按照历史进展,大概要到永乐四年。

    安南那边提前出现变故了?

    不科学啊。

    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目前来说也就应天府会有影响,怎么还辐射到安南去了……

    道衍忽然睁开眼,轻声道:“此举不妥,建文虽现身,却不辨真假,若是尽起强兵,只会让世人觉得陛下畏惧建文。”

    黄昏一脸懵逼。

    我擦……

    什么状况,建文帝现身了?

    这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用想,这又是一个阴谋,一念及此,黄昏怨念无比。

    这靖难余晖还有完没完!
………………………………

十点了,看完《大明风华》后睡不着,想说几句

    作者君最近一直在追《大明风华》。

    不严谨考究历史细节的话……

    挺好看。

    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朱棣、朱高炽、朱瞻基这三代帝王,确实令人唏嘘。最喜其中一幅画面:朱棣驾崩之前,一个人顺着斡难河逆流而上,背后落日的天穹上,是大明疆域图。

    端的是震撼!

    完美表达出一位千古大帝驾崩之时的悲壮和浪漫,壮志未酬,暮心不已,天将不给,为之奈何啊……

    最近剧情,朱瞻基要驾崩了。

    很是感触。

    可惜……

    大明,若是给朱高炽十五年,给朱瞻基二十五年,二十二年的永乐盛世衔接四十年的仁宣之治,它不香吗?

    可惜啊。

    作者君就在想,大明真是个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朝代。

    作者君一直以读书人自居。

    最喜欢的封建王朝是宋朝。

    如今写《大明王冠》后,对明朝的了解越来越多,也渐渐成明粉了。

    于是作者君就想啊。

    一定要好好写《大明王冠》。

    写出一个心中梦想的煌煌大明来,写一个遐想如愿的大明盛世来,写一个波澜壮阔的创世纪来!

    大明,就应该天下大明。

    好了,说人话。

    六频推荐之后,下周裸奔,同期六频的新书都有推荐,《大明王冠》没有,意味着三江可能没希望了。

    但作者君不会放弃,会好好的写。

    哪怕没有三江而安慰上架,我依然会完完整整的按照大纲写完本书。

    所以,接下来还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尤其是接下来的几周,从明天起,还请大家多投推荐票,多帮忙安利一下。

    让我们于绝境之中望见曙光。

    也许,在你们的支持下,在作者君的坚持下,三江它就来了呢……

    人呐。

    活着,总是向往希望。

    最后,求推荐、收藏、追读、投资、安利,以及打赏。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还有穿越者?

    道衍的话极有份量。

    朱棣颔首,对丘福道:“确实如此,若是一点关于建文帝风言风语,朕就让淇国公帅兵剿之,若事后查证是捕风捉影,朕岂非被天下人笑话。”

    丘福急声道:“是臣鲁莽了。”

    朱棣颔首。

    身材臃肿的朱高炽和两个兄弟不一样,是书堆里长大的人,上前一步,“父皇,儿臣也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不如就让儿臣去一趟,求证真假后,再禀报父皇定夺。”

    朱棣没好气的道:“就你?”

    走几步路就气喘兮兮的,还想着钦差千里……

    朱高煦一看,机会啊!

    老大这废物办得了什么事,也就能做点文人的事情,这种需要长途跋涉才能立功的事情,除了我朱高煦,不做第二人之想。

    也上前一步,“儿臣愿往!”

    朱棣意动,看向道衍。

    道衍微微摇头。

    朱高煦还不服了,转身问道衍,“为何我就不行?”

    道衍道:“不是殿下不行,是世人皆知,殿下是陛下麾下的一柄利剑,所到之处便是兵锋起处,若是殿下出京,只怕会打草惊蛇,同理,纪都指挥使也一样,此事亦不能锦衣卫主攻,锦衣卫须得侧面配合,所以这个去求证真假的人,应是声名不彰的生面孔。”

    不愧是道衍。

    暖阁众人皆由衷叹服。

    生面孔?

    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角落里的黄昏身上。

    说起生面孔,他最合适啊。

    虽然近来在应天城大出风头,不过天下这么大,出了应天城,谁还知道你黄昏算个老几,他若是出京去查证,绝对不会打草惊蛇。

    在道衍说需要声名不彰的生面孔时,黄昏理智的选择了埋头。

    假装看不见众人的目光。

    开玩笑。

    钦差是拉轰,但这是要到外地出差,大明没有飞机、动车和高铁,一些地方又落后偏僻,别老子还没走到目的地,就挂路上了。

    这种可能性很大。

    靖难之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不乏散兵游勇拉帮结派之后占山为王,乱着呢。

    老子的后宫都还没见影子,现在还是处子之身。

    死了不划算的嘛。

    不去,坚决不去,风险太高,和收益不成正比。

    谁爱去谁去。

    朱棣暗暗好笑,他哪能不知道黄昏的心思,但由不得他,确实没有比黄昏更适合的钦差人选了,咳嗽一声,“黄爱卿?”

    黄昏抬起头,“微臣旧伤在身,不宜远行。”

    众皆无语。

    你那伤早就好了,找理由能走心一点不。

    朱棣倒确实心软了。

    看向道衍。

    道衍又摇头,意思是非他不可。

    朱棣只得拿出永乐大帝该有的铁血风范,不容置疑的道:“就此钦定,黄昏即日钦差,众位卿家没事就退了吧,老和尚、黄昏留下。”

    丘福、马三保、纪纲行却礼出门。

    朱高炽两兄弟忽视一眼,彼此看不顺眼,不过对黄昏去钦差一事,两人都很满意,只要不是对方的人,谁去都行。

    朱高燧最后离开,途径黄昏身畔时,满身酒气的朱高燧轻轻拍了拍黄昏肩头,笑眯眯的说了句黄百户仅靠一区区香皂就走上人生巅峰了,真是让人羡慕啊。

    说完扬长而去。

    黄昏倏然转身,目视朱高燧远去的身影。

    浑身冰凉。

    “人生巅峰”四个字,像一座山落在黄昏的心湖里,震撼起万丈浪涛,让他在一瞬之间想到了一种可能:大明只有自己一个穿越者么?

    在大明朝很少有人说这四个字,朱高燧却这么说了。

    难道他是穿越者?

    如果朱高燧是穿越者,拥有皇子身份,确实有改变历史的资格和能力,那么靖难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需要重新斟酌。

    幕后黑手不是梅殷,极有可能是朱高燧。

    朱高燧是穿越者吗?

    应该是多疑了。

    因为这四个字的时代印记很淡,就算是在大明王朝偶尔有人说出来也很正常,如果朱高燧在人生巅峰后加个“迎娶白富美”,那就比较好判定。

    但黄昏多了个心思。

    从今以后行事必须谨慎,如果大明真还存在其他穿越者,那么因为香皂、沐浴露等事情,自己已经暴露身份。

    但愿是自己多虑了。

    朱棣发现了黄昏的异状,问道:“你和老三认识?”

    黄昏摇头,“第一次见。”

    朱棣点头,没作他想——根据线报,老三从没和黄昏接触,就是老大和老二被自己敲打之后,也再无接触黄昏的迹象。

    道:“你可有疑问?”

    黄昏脱口而出:“有!”

    朱棣颔首,“你问,朕知无不答。”

    黄昏整理了一番思绪,问道:“陛下,究竟是谁传回来的消息,说建文帝现身了,又在哪里现身,这个消息确凿可靠么?”

    后世对建文帝行踪的推测,大抵分成两派:有人推测建文帝出家为僧,躲在大明某个墙角旮旯里,还有一种说辞是建文帝出海了。

    所以才有胡濙寻仙道张三丰和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朱棣道:“是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纪纲上报于朕后,便召你等进宫商议,消息来源于福建兴化府的锦衣卫卫所。”

    黄昏:“福建?”

    心里猛然一个咯噔,我擦了,难道建文帝真的被锦衣卫找到了?

    后世有个发现,说福建宁德那边有朱允炆的坟茔。

    虽然没经考证,但确实有这种说辞。

    现在锦衣卫在福建那边发现朱允炆的行踪,岂非侧面印证了——到了此刻,黄昏也不确定被发现的朱允炆是真是假了。

    来了精神。

    如果能亲眼目睹这千古历史谜题的揭开,出个差还是能接受。

    况且出差很爽啊。

    代天巡狩,多拉轰的头衔!

    拿着公费旅游的同时,还能摆钦差威风,地方官懂事的没准还会各种讨好,接风洗尘要不要找美女陪酒、陪吃……甚至陪睡?

    那必须的嘛!

    所以黄昏一直很羡慕销售员,跑遍全国嫖遍全国,爽的不亦乐乎。

    想到这对朱棣道:“既然在福建,那微臣就跑一趟吧,不过福建那边荒僻啊,陛下你得多拨点经费多派点大内侍卫保护微臣,微臣还想活着回来见证陛下打造的煌煌盛世呐。”

    福建确实偏僻,在官员被贬的记录中出镜率极高。

    比海南差不了多少。
………………………………

第一百一十三章 代天巡狩

    要出差了,而且是去见集团前任总裁,朱棣这个新总裁有很多事要交待。

    对黄昏说道:“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黄昏眼珠子一转,“好歹也是钦差,代陛下巡狩地方,就微臣目前这官身有点人微言轻啊,是不是应该斟酌着……”

    升个官呗。

    朱棣摇头,“此次钦差,你得低调行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擅自亮出钦差身份,所以擢升一事待你大功归来再议。”

    再议再议再议,再议你妹!

    黄昏退而求其次,“那钱呢,这个总不能少吧。”

    朱棣笑了,“这个自然。”

    “人呢?”

    “人不可太多,你此次前去,主要是证实是否真的是我那侄儿朱允炆,不会大动干戈,沿途有两三人护卫你周全即可,况且朕会给你委派任命,到了兴化府,你便再无性命之虞。”

    黄昏:“???”

    这尼玛说得好听,朱允炆既然在兴化府,那基本意味着兴化府就是建文旧臣的势力,你还光明正大的派我过去任职,还不准亮出钦差身份,这尼玛纯粹找死啊。

    朱棣笑道:“兴化府也有锦衣卫卫所,你作为百户,被谪贬去辖领兴化府一所,再是恰当不过,也不会有人怀疑你的动机,毕竟你和纪纲不和,应天城已经无人不知了。”

    黄昏无语,朱棣你这是空手套白狼啊。

    啥好处都不给就让我去卖命。

    无奈得很。

    拗不过皇权啊。

    道:“那么问题来了,陛下你知道,我可没见过建文帝长什么样子,到时候到了兴化府,就算他站在我面前唱月亮之上,我也认不出啊。”

    朱棣一头雾水,什么月亮之上,莫名其妙的。

    沉吟道:“这倒是个问题。”

    得找个认识朱允炆的人跟随着黄昏一起去,可如今朝中认识朱允炆的人,都是些臣子,他们认识朱允炆,朱允炆也认识他们。

    而紫禁城中那些太监宫女早被朱棣肃清了。

    目睹君臣勾心斗角一直看好戏的道衍老和尚忽然开口说了一句,“陛下,徐府二女徐妙锦是个合适人选,可以去。”

    徐妙锦当然是见过朱允炆的。

    但朱允炆可不一定记得徐妙锦长什么样子,就算记得也无妨,毕竟只是一介女流,很难怀疑到徐妙锦身上。

    朱棣略有犹豫,内心非常不愿意。

    黄昏大喜,老和尚做事要得啊,出差的时候什么情况下最美?

    肯定是男女搭配。

    彼此身在异乡,总会有孤单寂寞冷的时候,到时候孤男寡女在驿站之中,望月而倍感冷清,需要彼此寻找依偎,一个不小心就干柴烈火了。

    道衍的一句话立即让朱棣同意了,道衍说:“妙锦姑娘一直是支持建文帝的,让她和黄昏同去,她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见到建文帝,真假便不辨而知。”

    朱棣大袖一挥,“就这么定了。”

    善良的小姨子啊……

    这一次出去,可千万别被黄昏这货给吃得渣都不剩,黄昏你敢对我这小姨子有什么不轨之行,等你回来老子弄死你。

    黄昏看朱棣的神态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哪会怕。

    有徐皇后呢,朱棣最多也就给自己穿穿小鞋子,况且朱棣也是要脸的人,只要断了他对徐妙锦的想法,这个情敌就算彻底没了。

    不过兹事体大,黄昏多了个心思,道:“陛下,在微臣钦差的同时,难道不需要派几个功勋武将,悄然调动一下福建那边的兵马?”

    万一事情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老子也能有雄师可以依靠撒。

    朱棣看向道衍。

    道衍点头,“确应如此,若是朱允炆振臂高呼,福建那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