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冠-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里暗乐。

    果然,自古还是套路得人心,老李上套了——昨夜只是演戏给老李看,哪敢真狎妓啊。

    老李犹犹豫豫的说:“东家啊,我知道你年少有为,已经是进士老爷,又是锦衣卫的高官,将来肯定要当天那么大的官,以后身边一定不缺女子,我也看出来了,你对我小女颇有意思,按说呢这是我老李的荣幸,可是东家啊,小女其实……其实……已经有了婚约。”

    这是他琢磨了一下午才想到的理由。

    黄昏就在等他这句话,笑说:“婚约也是可以毁的吗,老李啊,啊不,未来的泰山啊,你看纯卿和我也是郎才女貌,且彼此有意,要不我改日就让吴溥吴叔叔来说媒?”

    老李吓了一大跳,“不可,万万不可!”

    乱套了!

    且不说东家的浪荡行为,单从辈分上来就不合适,大女迟早是要给吴溥的,你又是吴溥的侄儿,两姐妹嫁给一对叔侄,这不是叫人说闲话么。

    黄昏完全可以再拿捏一下老李,不过转念还是放弃,以德服人最好。

    头疼的道:“老李啊,其实我对纯卿的想法比较单纯,只不过因为近期发生的事情,让我不得不想办法成为你的乘龙快婿啊。”

    老李懵逼,“啊?”

    黄昏笑了笑,单刀直入,“耐热琉璃的配方,只有你我知晓,如果你我成了一家人,这就是大明唯一的秘方,不会有外流之虞了。”

    老李毕竟是单干创业过的人,立即明白了黄昏的担忧。

    立即信誓旦旦的道:“东家信任我,我又怎能辜负东家的一番好意,你只管放心,不论发生什么事情,耐热琉璃的配方,我绝对不会告诉任何人。”

    黄昏叹气,“我是愿意相信你的,可世间事哪能尽信口头言,须知空口无凭呐。”

    在黄昏一张一弛的拿捏下,老李果断被套路。

    提出愿意立下一封文书,今后如果泄露耐热琉璃的配方,愿意经济赔偿,并主动言说,若有违背,愿意性命相抵。

    黄昏欣然应之。

    性命相抵就算了,只要经济赔偿。

    于是天黑之前,大明王朝……也可能是整个世界上的第一份保密合约就此诞生。

    其实黄昏不怕配方泄露。

    发展一个国家的工业,不是靠他一个人能做到,需要全国发展,只不过黄昏还在创业,需要先一步赚到足够的钱。

    合适的时候,黄昏一定会全国推而广之。

    所以配方暂时还需要保密。
………………………………

第一百零五章 该《永乐大典》登场了

    人才,人才,人才!

    当新工坊建立起来后,黄昏发现自己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人才,他需要一个创业团队。

    吴溥不行,他要继续在内阁。

    吴与弼不行,他要继续读书创立崇仁理学,文化和教育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大明王旗要插遍世界,总不能只靠大明雄师。

    文化入侵至为重要——咦,不能说文化入侵,要说文化同化。

    反正一个意思。

    许吟不行,这货是打手。

    老李要负责琉璃工坊。

    黄昏也不能天天呆在生产香皂和沐浴露的工坊,仕途那边得奋斗,况且产品出来后,还得组建商行,把产品卖出去才能换钱回来。

    需要大量的人才。

    黄昏很愁。

    量产香皂和沐浴露的事情只能暂时搁置,琉璃工坊那边倒还好,虽然一直在开工,不过都是老李带着人在黄昏的“工艺改进计划书”指导下实验新产品。

    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老李见新工坊修好之后东家迟迟没有动静,这一日趁黄昏在钟山,将他请到一遍,委婉的问东家是否没钱了。

    黄昏也不瞒他,说了心中焦虑。

    不是没钱,是没人。

    毕竟是小工坊生产,香皂和沐浴露的配方很容易泄露出去,所以需要找一个绝对能信任的人签订保密协议后交给他打理。

    老李沉吟良久,说东家若是信得过,老李介绍个人。

    黄昏大喜,说,“谁?”

    老李压低声音,“这个人身份有些敏感,祖上曾经显赫一时,东家若是经营商肆,能得他之助,必将如虎添翼。”

    黄昏问道:“有多显赫?”

    老李一脸仰慕,“富可敌国,传说咱应天城这高大城墙,还有他祖上的功劳。”

    黄昏:“……”

    沈万三?

    沈万三貌似不是明朝人,应天城墙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且沈万三死了多年,他的三个儿子也已经死了,因为“蓝玉案”的缘故,连孙子都死得差不多了,应天城里哪还有他的后裔。

    老李道:“这人叫沈熙礼,早些年和我在一家商号里主管海外贸易,我就跟随他去过西洋,说起来还是他劝我学习的琉璃制作,后来他主管的商船遭遇风浪,给商号造成巨大损失,他被东家辞退后,如今住在莫愁湖边,也没继续经商。”

    又道:“当时商号里有人悄悄流传,说沈熙礼是沈森最小的儿子。”

    黄昏喜出望外。

    名门之后啊。

    沈森的爹是沈荣,沈荣的爹是沈三万,换言之,这个沈熙礼很可能是沈万三的重孙子,身上有着经商的基因。

    可以试试。

    对老李道:“他住在莫愁湖什么地方,我明日就三顾茅庐去。”

    老李详细说了。

    黄昏记在心间,把工坊的事情交给老李,他则立即从钟山赶回城里,先去找府尹向宝:要用沈万三的后人,得先弄清楚,这个沈熙礼身上是否还背着罪名。

    倒是不怕朱棣,就怕有人借题发挥。

    毕竟涉及到当年的“蓝玉案”。

    府尹向宝听闻黄昏的来意后,刻意去翻了应天府衙内的卷宗——当年蓝玉案牵涉及广,各部门都有对应的行动和操作,留存有档案。

    翻完卷宗,府尹向宝出来告诉黄昏,沈熙礼其人并无戴罪,但其父沈荣因为兄长沈旺牵扯进了“蓝玉案”而被坐罪。

    黄昏大喜,只要沈熙礼无罪就行。

    拜别向宝,黄昏深思良久,觉得此事还是给朱棣报备一番。

    于是进宫。

    近来应天颇为安静,朱棣难得清净了几天,有事没事就把建初寺的道衍老和尚召道乾清宫密谈,不外乎就是关于边境安定是否需要御驾亲征之类的事情。

    也有一件事:削藩。

    朱棣现在还拿不定削藩的主意,这个藩怎么削着实让人头疼。

    不过朱棣今天头疼的还有件事。

    解缙总裁编修《明太祖实录》和《古今列女传》,昨儿个来乾清宫汇报工作,说一句编纂完毕,朱棣当时大喜过望,于是去看了。

    确实不错,朱棣很是满意。

    但问题来了。

    《明太祖实录》和《古今列女传》已经让解缙练手成功,接下来就该修一本黄昏说的那种囊括宇内超越《类要》的全书。

    这不是动动嘴皮子的小工程。

    需要大量钱。

    盛世修书不是说说而已,没钱你哪来的人?

    可削藩、御驾亲征都要钱。

    朱棣不得不多加斟酌。

    正发愁间,狗儿太监轻声轻步进来,说:“万岁爷,同进士黄昏、南镇抚司百户黄昏求见。”

    朱棣大喜过望。

    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找这货出个主意,朱棣不得不承认,编修这本全书本来就是黄昏提出来的,主意是出来了,活路就该我一个人累?

    你这个始作俑者别想清闲。

    大袖一挥,“宣!”

    黄昏进殿之后,还没来得及下跪行礼,被朱棣上前一步,和蔼可亲的挽了起来,说:“免礼免礼,多日不见,黄卿家可还好。”

    又对狗儿太监说赐座赐座。

    反常即为妖,朱老板一反常态的亲近,不符合他钢铁直男的人设,怕是有麻烦事来了,黄昏立即觉得屁股发热,这座烫屁股。

    又不敢不坐。

    天子赐座,你不坐,是不给面子么。

    把自己的事情先放一边,问朱棣,“陛下有事,但说无妨,微臣肝脑涂地,也要陛下排忧解难,亦为我大明添砖加瓦。”

    混职场,得会说话。

    朱棣闻言浑身通泰,笑说:“有点小事。”

    黄昏立即起身,“陛下请吩咐,只要是微臣力所能及,当不遗余力,若力不能及,需要用钱的话——微臣没钱!”

    他不傻。

    朱棣接下来的大动作那一项不需要钱?

    找我要钱?

    没钱!

    是真没钱。

    朱棣心里一脸黑线,面上却是和蔼可亲,“瞧你说的,俺是那样的人吗?”

    为了拉近君臣关系,连“俺”都出来了。

    北方长大的朱棣,若是私下场景,不需要拿捏帝王气度的时候,其实说话和一个北方人没多少差别,豪爽的很。

    黄昏只觉起了一声的鸡皮疙瘩。

    你妹!

    大明天子不说朕,自称“俺”,让黄昏总觉得有点出戏,瞬间没了在朝堂上波橘云诡的紧张感,叹道:“陛下到底有什么事。”

    朱棣道:“谢缙修完《明太祖实录》和《古今列女传》了。”

    黄昏恍然大悟。

    该《永乐大典》登场了。
………………………………

第一百零六章 老子要当冠名商(求推荐收藏)

    黄昏精神大振。

    这是个大事。

    别说出力,就是出钱他也不皱眉头——《永乐大典》是古今文明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能用钱来衡量,是真正的传世重宝。

    道:“陛下在担心什么?”

    朱棣不无担忧,“我记得你说过,编修这一本全书,将会耗时几年,汇集古今图书数千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这可不是小手笔,需要巨大的财政预算,更需要大量的人手。”

    黄昏点头,“陛下打退堂鼓了?”

    朱棣摇头,“倒是没有。”

    又道:“你说说看,要具体怎么操作这个编纂。”

    黄昏沉吟中,绞尽脑汁的想朱棣是怎么编撰《永乐大典》的,最后说道:“其实不难,依然让解缙总裁,不过他可能还无法领会到这本全书的重要性,所以陛下需要给他压力,不妨再让一个人来给解缙当副手,如此,解缙方知任重,才能全力以赴。”

    朱棣表示可行,“谁给解缙当副手?”

    黄昏理所当然的说:“非道衍莫属。”

    这老和尚现在不太关心朝政,除非重大事情朱棣找他,他才会出谋划策——老和尚的梦想就是造反,现在已经达成,人生失去了目标。

    所以老和尚现在更多的是弘扬佛法。

    但千万别小看老和尚的才学。

    明初第一学者宋濂对老和尚的赞溢极高,且老和尚何等身份,自靖难后就只给朱棣当过副手,让他去押阵,解缙应该明白他领了个什么样的任务。

    朱棣略有犹豫,“道衍会同意么。”

    黄昏笑而不语。

    这就是你的事情了,你都喊不到老和尚的话,这天下就没人喊得动。

    朱棣见状,“行,我去。”

    又道:“关于人手方面,仅靠翰林院和国子监,怕是捉襟见肘。”

    黄昏叹气,“陛下,这样一本书,你竟然还想着只靠翰林院和国子监?那得几十年才能修撰出来?这件事需要举国之力啊!”

    朱棣略有犹豫。

    黄昏趁火打热,“陛下且莫顾忌太多,倾国之力编修一本全书,这是何等的盛事,但参与者皆感无以荣焉,这可是他们青史留名的机会,是给子孙后人的财富,所以此事,必得动全国之读书人。”

    编修全书,最庞大的一股人力,是抄书的人。

    既然是抄书,总得找字好的人来写,在封建时代,你字写得不好,说出来都不好见人,何况还是流传后世的书。

    封建时代读书人多,但按照比列来说,不多。

    字写得好的又要少一些。

    所以必须倾国之力。

    况且黄昏还有私心:他要弄一本《新华字典》出来,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吴与弼倒是已经将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倒背如流了,但《新华字典》可不仅仅是拼音,还有字的归类、释义。

    说白了,就是编撰一本另类的《集韵》、《广韵》。

    所以也需要人。

    朱棣沉吟良久,“那就动员全国的读书人?”

    黄昏斩钉截铁,“必须动员。”

    数千人的编修团队,你不动员全国,就靠国子监和翰林院,这明显是凑不够的。

    朱棣弱弱的问道:“大概要多少人?”

    黄昏沉思了一阵,“若是只要一千人,大概要近二十年的时间,若是两千人,则在十年左右,若想在五六年内编修出来,至少需要三千人。”

    至少三千人?!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还是低估了这本全书需要的人才数量。

    倒是没注意到,黄昏怎么会有如此精确的数据。

    这个数据当下绝对不可能得出来。

    朱棣陷入沉思。

    人不是问题。

    大明天下,靖难之后欣欣向荣,几千个赋闲读书人还是不难找到,把翰林院、国子监里的人丢进去,再从前几年落榜的举子中选一批人出来,再从各地选拔一批多次科举无望但写得一手好字的读书人,就能凑出来。

    但这个钱……

    三千多人的编修队伍,相当于养了一只军队,而且不是养一年。

    至少四五年。

    这些人的俸禄加在一起,再加上购买各种书籍,采买材料的钱加在一起,绝对是个天文数字,没点家底还玩不转这事。

    朱棣是真的萌生了退意。

    有这个钱,老子拿去打仗,开疆拓土不好么,非得修一本现在完全看不到利益的全书?

    黄昏一见急了。

    我擦,朱棣你可不能拖后腿,没有你亲自动手,这《永乐大典》其他人也办不了,就算是有钱,可人才这方面还只有朱棣能做到。

    急声道:“陛下是担心财政预算不足?”

    朱棣不语。

    黄昏道:“陛下不用担心钱财的问题,如今四海升平,虽然边疆有蒙元余孽屡屡扰民,但陛下如今的重心并不在安定边疆上,而是削藩,这个事情不需要太多的钱,况且削藩之后,没准还有进账可以贴补修书这边,待修好了这本全书,陛下再御驾亲征扫荡边疆开疆拓土即可。”

    又沉声道:“陛下,子民需要休养生息啊!”

    朱棣意动,“倒是有点道理。”

    刚经过靖难,天下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且大明兵强马壮,蒙元余孽也就能骚扰一下。

    反攻大明?

    怕是他们自己都不敢这么奢望。

    黄昏又浇了一勺子油,“陛下实在担心钱的话,微臣不才,愿意出那么一丢丢的力,不过陛下也别抱太大希望,微臣不是沈万三,出的这点力也就杯水车薪。”

    为了《永乐大典》,老子豁出去了。

    当个冠名商又何妨!

    朱棣大喜,“你能出多少钱,你有多少钱?”

    黄昏有个屁的钱。

    黄昏见状无语,无奈叹道:“现在出多少我也不太清楚,毕竟微臣的经商之道还没发展起来,这也是微臣今日求见陛下的原因,不过微臣可以在这里说一句:今后微臣但凡挣钱十两,必拿五两用以编修全书。”

    朱棣哈哈大笑,“善!”

    黄昏的赚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