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兴梦-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既然这翁常熟心怀鬼胎,算计我等,皇上虽然亲政,但天下政令还是出于颐和园,我看常熟是有些急了,急就会乱,这小孩班也就没什么大出息了,以后这折子,还是如往常一样,先送颐和园…”

    “都记住了,另外,章鼎臣还在外面,等候求见。”张佩纶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见,都说了,让他派个人去南边,做做样子,谁知道选了个夯货,还真动起手来,人死了是小事,外滩是洋人出没的地方,万一伤了一两个,这让我如何收拾………

    ……告诉他,这事情如果太后或者皇上那边问起,我就都揽下了。那个姓雷的,送到朝鲜袁蔚亭那里磨练一下,至于章高元自己,回去闭门思过七ri,罚俸三月,以儆效尤。”

    张佩纶此刻开始愈加佩服自己的岳父,自己担下责任,对属下却是轻轻放过,尤其是那个雷震chun,直接送到朝鲜,躲祸去了。难怪属下一直忠心耿耿,不会有二心了。

    “那么为聂缉椝上奏朝廷,再次为林瑞请功求赏的事情,我这折子里该如何附议?”张佩纶又请示道。

    “给两江的回信内,一并说明下,让那个林瑞自己出钱,捐个官,聂缉椝也太有些迂腐,左一次不行,还又来一次,把世铎,孙毓汶之流惹急了,背后捣鬼,直接赏个阿克苏道,那林瑞不得去xin jiāng吃土去?”李鸿章悠然说道。

    ~~~~~~~~~~~~~~~~~~~~~~~

    京师颐和园,乐寿堂内,已历经三朝的慈禧太后,正一边饮着冰镇乌梅汤,一边听军机大臣孙毓汶禀告这几ri的重要朝务。

    待孙毓汶絮絮叨叨地说完,慈禧道:“给孙大人赐座,上饮子,真是没眼力见。”

    于是宫女便忙不迭地端来木凳,又给孙毓汶倒上一碗乌梅汤,慌得孙毓汶屁股还没沾上凳面,又赶紧跪下叩头谢恩。

    忙了好一阵,慈禧才缓缓道:“皇上的主意怎么又变了,先头不是怀疑那个林瑞是冒充湘军后人的么?今儿个怎么要要赏了?”

    孙毓汶没敢搭话,只是用眼睛偷偷瞄了上面一眼,只见慈禧又道:“南洋立下大功,不赏,回到上海码头,胡乱开枪,打死打伤那么多人,就该赏?做事怎能这么没章法,翁同龢这个帝师是怎么教的,还有孙家鼐,这么多人在皇帝跟前,没一点用!”

    听到慈禧大骂翁同龢,孙毓汶一阵高兴,但口中却道:“翁师傅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尤其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学欧、褚,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最近又听闻其更是沉浸汉隶,实为当今我朝第一书法家。”

    孙毓汶这一席话明面上是在赞翁同龢的书法,但实则贬损。

    果然,慈禧接口便道:“都说字如其人,翁同龢字写的好,人品也算上佳,但人嘛,长一处,就短一处,这经世之能还是欠缺少许,入中枢一事,虽然皇帝提过多次,但现今看来,还得放一放,你出去后顺便知会一下礼亲王世铎,许庚身,张之万,额勒和布等人,就说这是哀家的意思。”

    “臣尊太后口谕。”孙毓汶一听慈禧不让翁同龢入军机,心中大喜,终于又压制了翁同龢一头。

    “那么林瑞一事,如何办理?”孙毓汶又问。

    慈禧想了想道:“不赏不罚,你跪安。”

    孙毓汶自颐和园出来,回到军机处,便得意洋洋地向诸位同僚说了慈禧的意思,作为首辅军机的礼亲王世铎与翁同龢向来不和,自然不会提出异议。但这心里却对孙毓汶颇有些瞧不起。

    原来这孙毓汶与翁同龢是咸丰六年的同榜进士,更为特殊的是,翁同龢是那一榜的状元,而孙毓汶屈居其后,为第二名榜眼。

    咸丰六年的殿试,两人便明里暗里斗了一次,只不过那次是翁同龢拿了状元,压过了孙毓汶。

    参加殿试者,自黎明时分则须入宫,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所以,士子们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往往在在殿试前夕,寄宿在朝门附近。

    翁、孙两家都是显宦,又是世交。孙府在皇城附近,而翁家距离较远。殿试前夕,孙家特邀翁在府中住宿。

    晚饭后,孙父孙瑞珍即嘱咐儿子孙毓汶早些睡觉,以便翌ri有充沛jing神参加殿试,自己则以长辈身份对翁同龢殷勤款待,频频劝酒。

    席散之后,孙瑞珍又邀翁同龢到他书斋里,把殿试的规例不厌其详地一一指点,直到深夜,才让翁同龢回房休息。此时,孙毓汶早就酣然入梦,甚是养jing蓄锐。

    翁同龢刚上床,孙瑞珍又暗中派人在翁的住房四周大放爆竹,一直放到天亮,使翁不能稍息片刻。翌ri进入试场,翁同龢觉得全身无力,昏昏yu睡,心想这回殿试绝无夺魁希望。正在无奈之际,忽然想起身上带来两支人参,遂马上放入口中咀嚼,翁顿时觉得jing神十足,执笔直书,无一败笔。幸得两支人参救急提神,终使翁高中状元。

    这虽是民间传闻,礼亲王世铎也没有对翁、孙这二位同僚进行过询问、考究,但多少也反应了各方对孙毓汶的观感。

    礼亲王世铎又问及该如何处理林瑞封赏之事,孙毓汶便又将慈禧的意思说了一遍。

    礼亲王世铎还没说话,另一位军机大臣许庚身,却突然插话说道:“吏部有折子过来,上面是本月的纳捐名册,里面可是有林瑞的名字,我核对了一下,籍贯是湖南,荐保人是聂缉椝,你们看该如何办理?”

    孙毓汶还想说话,礼亲王世铎有些不耐烦了,手一挥道:“听闻这林瑞虽是长于海外,但毕竟在南洋立下大功,刚刚回国,却又伤了人,太后不赏不罚的决断确实合适,功过相抵么………”

    ……不过,难得此子有报效朝廷之心,yu走纳捐一途,我看就许了,让其照行价给付,顶戴、补子该给的一概如旧,若是太后怪罪,我一力承担……”

    礼亲王世铎说完便出了军机处,袖子里则笼了一张山西ri升昌的千两银票,上面还有淡淡的江南氤氲。
………………………………

第七十三章 水老虫

    ()  “四品道台,新立南洋军械所的总办。”聂缉椝笑着对林瑞道,“果然如你所愿,还不择ri去江宁拜谢九帅?”

    林瑞含蓄一笑,随即便敛起面容,正sè道:“世叔,这地我买下了,厂房也快建好,设备已在海途,就是这技师,我手里却是没有,身边的那些人打打杀杀还可以,其它的么就…所以,还得您帮我。”

    聂缉椝却笑着说:“徐华封、徐建寅两兄弟都被你挖来了,还说手下没人?湖北香帅正筹办汉阳铁厂、湖北铁路局,想邀请徐建寅前去主持,可这信虽是到了,人却被你抢走了,香帅现在找我要人,你说怎么办?”

    林瑞有些尴尬,说道:“先下手为强么,是我先请的,别人家自然去不得。”

    “不过,徐氏兄弟是大才,军械所既成,起码也是协办头衔,但技师和工人确实是缺的,总不能让我和徐氏兄弟三人,下场做工?”林瑞一脸可怜样。

    “你小子,果然是个鬼机灵,这样,我给制造局那边说一声,那边现在活不多,干活的工人肯定富余,只要有人愿意,便统统转给你,”聂缉椝道,“此外,你也可以去洋人的那些工坊挖人,只要薪金够高,还怕没人来,反正你现在也不缺钱。”

    …………………………………………………。

    清晨,上海城南,高昌庙,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大门口旁围了一大圈人,正看着墙上贴的一张告示。

    “上面写的啥?”一个站在外围,被重重人头挡着,根本看不到布告,便大声向站在里面的人问道。

    “上海滩新建了一个军械所,在招人,问谁愿意过去呢。”内圈有人答道,“考核录用后,预发安家费五英镑,年后上工……”

    “啧…啧…,瞧瞧人家,多大方”,“就是,哪里像咱们这儿”

    …………………………………………………………………

    “怎么把告示贴这儿来了,哪有这么挖人的。”有制造局官员途经时说道。

    “小声点,这是总办刘大人和道台聂大人共同商定的。”旁边的同僚小声道。

    “为何?制造局培养了那么多工人,这不都跑光了么”

    “……。。人跑光不要紧,反正每年的经费不少就成,再说,这几年本来活就不多,养着那么多工人也浪费……。。”

    “……。。如此一来,这样我们还可以多分润些………”

    “嘘,小些声,别给人听见了。”

    …………………………………………

    看告示的工人们可没理会这些,他们关心的是新立的军械所在哪里,薪金如何,能否养的起一家老小。

    站立在外面的刘济川则就在盘算着,本来作为他这样的熟练钳工,制造局应每月发放薪金为十二两白银,这个水平是上海滩其它行业工人的四倍。

    但近年来,大量蝇营狗苟之流充斥制造局上下,鲸吞经费,变着法子克扣工人薪水,比如十二两白银直接变成了十二块鹰洋,只折合八两多平库银。

    工人们想想,也都忍气吞声,算了,但时间一久,银元也不再是亮澄澄的墨西哥鹰洋,而是变为来历不明的、成sè不足的银元,有时甚至用铜钱替代,拖家带口的工人们生活就变得开始窘困起来。

    于是工场内便开始怨声载道起来。今天这告示一贴,南洋军械所许诺,熟练工人经考核录用,每月四英镑的薪水,折合十七两平库银,这可让刘济川动了心。

    “今天的班就不上了,去南洋军械所报道去”。刘济川将上衣一拖,搭在肩上,便掉头离开了制造局。

    ~~~~~~~~~~~~~~~~~~~~~~~~~

    临近十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最近诸事皆顺,于是林瑞便找了致格书院休假的ri子,带着吴标、白斯文等一干年轻人外出逛街购物,让大家都放松一下,也让这群年轻人熟悉一下这个时代的上海。

    众人上午出去,下午回来,出去的时候是兴高采烈,回来时候却是有些满腹郁闷。

    “斯文,你说这外滩是很漂亮,租界的大街也挺整洁繁华,但那些弄堂小巷内怎么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陈桂章有些不解。

    “这大概就是书院国文教习,经常说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廖国雄得意洋洋地卖弄着课堂所学。

    “确实是,这街头巷尾,大烟馆、ji寮、赌档到处都是,真是有些不明白,这官府怎么不管一管。”白斯文也感慨道。

    众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说是洋人的问题,有说是**帮派造成的,还有说是官府为了收税,放任的结果。

    直到行至苏州河边,见到军械所的那片工地时,议论声才小了下去,一直默默聆听讨论的林瑞,正想趁此机会给大家上一次课。

    一个熟悉的身影飞奔而来。等到近前,大家一看,原来是张振勋。

    这张振勋不愿意去读书,林瑞想着也不能让他无所事事,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别惹出什么事情来,于是林瑞便安排他与余洪记营造厂的工头一起,监督工程建设。

    张振勋一脸焦急地对林瑞道:“林大哥,不好了,工地停工了?”

    林瑞眯缝着眼睛,瞧了瞧已经建了有一层多高的大楼,问道:“为什么?”、

    “那工头说是没材料了!具体原因,他也是支支吾吾的,说的不甚明白。”张振勋道。

    “那你叫他过来,我亲自问他。”林瑞有些恼火。

    不多时,一个衣服上满是灰尘的中年汉子走到林瑞面前,道:“大人,小的姓洪,是这里的工头,您寻我?”

    林瑞看看这个相貌憨厚、晒得黝黑的男人,心里有些恻隐,便缓和了语气问道:“听说工地缺材料?停工?”

    姓洪的工头有些木讷道:“是的,木料倒还是有,可砖石都完了,所以便停了下来。”

    林瑞有些戏虐道:“我可是付了钱给你们余洪记的,难不成是你们这些大小工头们层层克扣,弄的连买材料的钱都没了?”

    “不是,不是,这可不关我们的事情,也不关东家的事,”工头有些惊慌,“是十六铺那帮‘水老虫’搞的鬼!”

    “‘水老虫’是什么东西?”林瑞有些奇怪。

    见到自己说漏了嘴,洪姓工头只要无奈地将事情叙说了一遍。

    外洋轮船到了十六铺码头,一般因为吨位大,而黄埔江水浅,是不能直接靠岸上下货的,只能通过小船接驳的方式,将货物一箱箱运至岸上,这样就形成了一批靠小船运输为生的人。而‘水老虫’便是十六铺码头周围最大的黑帮团伙,控制着整个十六铺的上下驳货的生意。

    “他们做他们的生意,与我工地有什么相关?”林瑞有些奇怪。

    “‘水老虫’的头儿也是上海青帮的首领,叫范高头,他发了话,让运输砖石的小船运费涨一倍,我们东家一算,这活计得亏,就去谈判,结果被打伤了,所以…就停工了。”洪工头有些无奈。

    来自后世的林瑞,自然知道上海自开埠以来,便一直是鱼龙混杂之地。林瑞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帮派打交道,那毕竟不是阳光下的事情,黄赌毒,是林瑞极不愿意触碰的。

    但现在涉及到自己的事情,关系到自己的计划,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与青帮接触,于是林瑞便说道:“让你们东家传个话,我亲自和范高头谈一谈,地点由他定。”

    ……………………………………………………

    听说林瑞要见自己,从不畏死的范高头也有些发憷,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与上层官场接触。本来传言里说林瑞威震南洋,范高头有些不信。

    但那天就在十六铺码头上,就在范高头自己地盘上,就在范高头亲眼目睹之下,林瑞直接开枪打死了十多个人。据说死的都是淮军的人,其中还有两个知府大人的随从,但林瑞却和没事人似的,纳捐了个四品顶戴,又坐了新立南洋军械所的总办位置,着实让青帮头头范高头见识了什么叫做强势。

    于是这范高头内心便生出了敬仰之情,很想搭上林瑞这艘大船,想着以后便可以靠着大树好乘凉,可以横行上海滩。于是便故意敲诈余洪记,又打伤其东主,想找个机会和林瑞见上一见,好拉近关系。

    所以,思来想去,范高头决定见面地点放在一家著名的饭店——“荣顺馆”内,时间自然是晚上。

    范高头是主,自然是先到的,盐枭出身的他是小心翼翼,不但事先看好了逃跑路线,还安排了足够的人手接应自己,身后更是站了十多个小弟,以备断后,生怕林瑞调来官兵把他一锅端。

    没想到的是,林瑞挺着腰板,左顾右盼地,就带了两个人进了“荣顺馆”,出现在他眼前。林瑞,范高头暗地里见过几次,自然是认识的,但左侧的张振勋他不熟悉,而右边的白斯文他就更不认识了。

    林瑞大大咧咧地坐下,打量着对面的这个青帮首领,只见范高头脑门子上长着一颗大大的肉瘤,好像头上又多生了一个小脑袋,果然这外号是从这里来的。想到这里,林瑞便有些乐了,开口便说:“赵阿宝,你的相貌果然不凡,有些风范。”

    本来范高头与林瑞见面,身份上是天壤之别,气势便先弱了三分,而林瑞那从枪林弹雨中历练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