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29-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起来还好,这一等起来连人带马都是冻的不行。

    好不容易等到王常亮出来,王常亮一出来见到明显等的不耐烦的萧亦身后诸人,转身斥责守门小校,“你这泼皮,叫你早些叫我,却偏偏拖延,怎能让萧亦兄弟久等?”

    小校不想躺着也中刀,只能委屈的点头认错,道是下次不敢了,哪敢和王常亮顶嘴。萧亦明白这王常亮的小伎俩,心中冷笑一声,面上却是笑了几声,张口,“大人,这小校也是无心之过,我们快些去桃花堡见防守大人吧。”

    闻言王常亮再次斥责几句下次再有决不饶恕云云,便是翻身上马,带着萧亦一行人前去桃花堡。

    那桃花堡和长宁镇相隔几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是萧亦此行最终的地方。

    等萧亦等人到达的时候却已是一个时辰之后了,萧亦发现这桃花堡果真是和其他墩堡不同。

    比长宁镇不知要大上了多少,长宁镇的城墙很是低矮,而桃花堡的城墙却是高大了许多,甚至足以防守一般千余人的进攻了。

    桃花堡,现任防守官刘一鸣,也是大明千户。

    而桃花堡占地横纵数里,乃是方圆最大的屯堡之一。城高一丈余明代一丈为三米多,每隔十数米便是有着一处墩台塔楼。城基和塔楼又为石砌,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面为永清门,北面为拱极门,南面为宣和们,西面为镇宁门。

    而城墙边上的城内东南角又建有马栏,城内邻里分明,街道杂乱,货铺横多,是处正经的明代大型屯堡城池。桃花堡万历初年尚且有户四百五十余,两千多丁。如今经过连年的逃难和征役已是不足一千人。

    萧亦等人所在便是西面镇宁门,由于有管队官王常亮带着,诸人没有受到守门军户的阻拦,王常亮寒暄几句,便是带着诸人很是顺利的进入了城内。

    进入城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酸臭味。萧亦捂鼻看去,街道两侧均是杂乱不堪,泥泞粪便随处可见。萧亦不解,怎么每每经过一处城池都是如此光景,萧亦记得。明朝曾有设立专门的清理人员,但是细细想来,萧亦便是释然。

    如此时候吃饭尚且是难事,谁又会去做哪些吃力不讨好还是俸米微薄的职务,这职务仅有的几斗俸米上官估计又要剥去一些,到手基本不剩什么了,根本维持不了日常的生活。再加上如此脏乱的活计,也就难怪不会有人去干。

    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人去管,都是懒得管,跑了就跑了,倒是省下了俸米。

    一行人直穿主干街,直接便是到了千户府门前,这千户府相比王常亮所住,更是高了不知多少个层次,门前守门两员小校,更是精神非常,瞪着大眼看着萧亦一行人,待是看到了最前面的王常亮这才是皱着眉头前去询问。

    “王队官怎么会一大早来找大人?”

    众人到了千户所门前,便是直接下马,看着王常亮前去回话。

    王常亮对着守门的小校好言回答了几句,塞了个不知什么东西过去,那小校立马愁云变晴空,眉开眼笑的让王常亮等人等等,便是进门前去通报。

    不多时,小校回报,防守大人有请。

    王常亮便是得意的看了几眼身后,带着萧亦、史黄阳、史路、王大勇、石刚几人前去,而刘通则被留在这里掌管诸兄弟和看管马匹,尽管刘通十分不情愿,但是却还是把胸脯拍得震天响,道是让萧亦放宽一百二十个心。

    萧亦五人随着进了大门,入眼的前方便是厅堂。萧亦见左侧右侧均是草皮,而十几个仆人在这里忙前忙后。在这等时候还能用得起草皮修饰自家前门,可见这刘一鸣也不是什么好鸟,定然也是贪墨了不少银钱。

    进了厅堂,见得一个年近中旬的壮士将官,身着陈旧的大明铁甲,不是防守官刘一鸣又是谁。
………………………………

第四十二章:实授总旗官

    厅堂呈方形,左右两侧长廊,中间空旷,中间两侧又有各四把座椅,两把座椅之间有一小桌,用来放头盔等杂物。

    最前方一座椅便是防守官刘一鸣所在,刘一鸣的铁盔就放在旁边的小桌上,厅内此时除了刘一鸣还有刚刚进入的王常亮、萧亦等人。

    诸人入内,还未等萧亦行礼,刘一鸣便是起身迎来王常亮,大眼环视萧亦诸人,露出惊讶的神情,“谁是萧亦?”

    萧亦上前行了一套礼数之后,这才起身从怀中拿出卢象升的信递过去,张口,“大人,这是卢大人让我转交于你的信件”。

    刘一鸣一听,居然是卢象升之信?狐疑的接过信,见得居然真的是卢象升笔迹,打开信件,越读越是吃惊。读完将信件放到小桌上,心中思索,这萧亦有何本事居然让卢九台如此推荐,这些年倒还是头一次看志高气昂的卢九台如此推荐之人。

    再次从上到下看了一眼萧亦,论长相显得中规中矩,倒是一脸坚毅。身材也不算很是魁梧,身上一副破旧鸳鸯战袄。并无任何过人之处,但是刘一鸣深信卢象升所荐之人必不会平凡,顿时对萧亦印象好上了不少。

    “萧亦,你和你手下从京师到达这里恐怕耽误了不少时日,也是疲惫不堪吧。不如先去休息一晚再来议事?”刘一鸣一挥大手,便是欲起身。

    萧亦听了之后,心中无奈,又是休息,怎么这些人总是叫自己休息,如今时间紧急萧亦当不得耽误一天,今日萧亦便要去选屯堡地址。

    萧亦直接半跪,随之黄阳诸人毫不迟疑随着半跪于地,“大人!萧亦和弟兄们已经在王队官那里歇息一晚,王队官礼遇有加,弟兄们已是精力充沛,只等为大人分忧解难!”

    王常亮听了萧亦的话,顿时感激的看了一眼萧亦,昨日自己甚至并没有管萧亦一行人去处。如今这萧亦如此美言自然是令这王常亮欣喜异常。王常亮于是对着刘一鸣笑着说,“是啊大人,这萧亦一行人皆是勇猛壮实的汉子,早些给他们安排活计也是为你我分忧嘛。”

    刘一鸣点点头,思虑道,“萧亦,你可想好了,当真要去屯堡?这管屯官可不是个好干的事情。”

    “是啊,干不好交不上当年税粮还要受惩治,你可要想好了,如今是没人会去干管屯官的。”王常亮也是好言劝慰,不知是不是萧亦之前的话起了作用。

    萧亦早便知道有此一劝,早便是将话词想好,张口便是侃侃而出,“萧亦此举是经过思虑再三的,一来太祖曾有言,屯田可以兴民利,足兵食,修地利。太祖便是靠着这法子养兵百万而不费百姓钱粮。二来,萧亦外出屯田也可以为二位大人分忧解难,军户和杂物倒还是需要大人供应些许。”

    刘一鸣听的连连点头,这萧亦也不像面上看去粗人一个。这话可不是一般傻军户能说出来的,看来卢九台推荐的人还真是有些头。

    刘一鸣笑着道,“好,那你就去选址建堡吧。我这日便向上头提议,那就实授你总旗官,再兼任管屯官,可好?”

    萧亦连连扣首,欣喜异常,自己终于有了正经的官位。虽然还很是官小职微,但并不妨碍萧亦高兴,“多谢防守大人!萧亦感激不尽!”

    其后黄阳诸人也是高兴不已,自己老大终于有官了,代表着自己终于不再是义勇,而是真正的大明官军了,没准自己也能跟着得到点小官当当,拿些油水。

    刘一鸣微笑着点头,“好了,过两再来领走你的告身。所需多少人事?”

    萧亦对此早有打算,当即张口,“建堡所需军户应三十户,而青石耕牛犁耙等物又是无计。”刘一鸣对此也是早有对策,甩甩手,对着王常亮道,“王队官,你看你能拨出多少户口和人事支援萧亦。”

    王常亮心中骂娘,这老家伙,显得挺亲近个样,遇见事情却是毫不犹豫将自己推了出去。

    王常亮起身缓缓走到萧亦等人面前,面露难色的道,“萧亦啊,老哥我也是不富裕,你看这样,你先选好了建堡所在,再到镇里问我要,如何?”说完便是看着萧亦等着回话。

    萧亦一想确实是这个理,自己等人现在都没个住的地方,现在就带走民户让他们住哪,二来是顶头上官王常亮已经发话,自己也不好顶着干。毕竟自己两个直属上官,不知为何那个贴队官李震和自己不对付。

    如果再和这管队官王常亮再闹出隔阂,自己恐怕也不好建堡。萧亦点头,“大人所言萧亦遵守便是。”

    王常亮听见萧亦回话,居然是直接答应了,心下又是对萧亦好感度增加了几分。还好这萧亦识时务,不然换个莽撞的汉子过来硬是索要,在防守大人面前自己倒还真得是要多少就得给出多少。

    顿时拍着萧亦的肩膀,亲切无比的道,“老弟真不是一般的那些军户。”

    萧亦冲着刘一鸣道,“大人,萧亦便是先去外出选址了,先告退了。”刘一鸣点点头,转身便和坐回到座位上的王常亮聊在了一起。

    萧亦等人刚刚退出千户府门口,石刚就兴奋的对着等待许久的诸人道,“嘿,我们居然真成了官兵了,就连萧哥都成了总旗官!”

    “什么,真的啊,萧头成了总旗官?”刘胜惊讶的道。诸人皆是兴奋不已,看来自己跟对了人。

    史路笑骂,“什么萧头、萧哥的,过两日就要领取告身了,到时候便是真正的总旗官了,还不叫大人。”说完,当先对着萧亦一揖,“史路参见总旗大人!”其后黄阳、石刚、王大勇

    ,就连刘通都是毫不迟疑,对着萧亦拱手道是见过总旗大人。

    诸人反应过来,纷纷揖道“参见总旗大人!”

    萧亦翻身上马,这次没有任何推辞。深深的看了一眼史路,萧亦用力的拍了拍史路的肩膀,点点头。而后对着诸人喊道,“快快上马,随我出去探查地形!”

    “上马!”“随总旗大人探查地形!”

    诸人皆是欢呼几声,翻身上马,随着萧亦诸人由街上呼啸而过。

    此时已是接近午时,正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候。刺骨的寒风已是变成了微凉的阵风。街上已是有了不少人在到处走动,行人看着这四十几骑均是赶紧躲开生怕被撞到,被撞了可是无人照看。

    萧亦让黄阳去买了一副桃花堡到长宁镇附近几百里的小地图,待得黄阳回来,萧亦接过地图缓缓看了起来,这桃花堡往南不远便是小五台山,这小五台山倒是算得上一个好地方,从保定府而来到达桃花堡是必经之路,这里以后可以派人去侦察一下。

    桃花堡西边不远便是长宁镇,而长宁镇西边不远就是一条小河,而这条小河上游是鸳鸯口,下游便是蔚州城。

    这里倒是可以去观察一下,这块地方周围又有那条小河,取水倒也是方便一些,是个附近建堡最好的去处。看了不一小会,萧亦将地图收入怀中。带着黄阳诸人离开桃花堡,直奔长宁镇西边的那条小河。
………………………………

第四十三章:选址

    崇祯二年十二月份的最后一天,这天萧亦在进行今后屯堡的选址。

    赶路一个时辰多的时间,萧亦等人赶到了那条小河边上,路上经过一个村庄,经过询问。萧亦得知,这条小河当地人称作鸳鸯水,下游便是蔚州城,倒是和自己要习练的鸳鸯阵名字差不多。

    这鸳鸯水河水自是清澈可见底,萧亦伸手试了试水的温度,就像这呼啸的风一样,水温也是很凉。看来这小冰河的天气已是影响到了山西,估计明年的开春还要晚些。

    现在已是下午,要在晚上之前选好地址。

    萧亦让黄阳、石刚、王大勇、刘通、史路诸人分散开来,寻找好的地界先圈起来。诸人皆是策马来回奔波,寻找着萧亦交代的上佳的地段,本来萧亦打算是圈起纵横一里左右的地界。

    但是自己银钱不多,而建堡首要便是建造围墙,建造围墙所需的青石砖等物却又不能都向王常亮索要。只能先圈起来一块地方,再慢慢扩建吧。

    萧亦曾询问卢象升建堡的各项事宜,而依卢象升的计算,大明修建一处纵横七百余米的火路墩需要银钱二百,而修建一个塔台则需银六百两,修建一座周长一里左右的小堡则需要银钱七百多两,而粮食又需要至少六百余石。

    而萧亦现在手头则是只有四百两银,且并无任何粮食和其他的东西,一切都要一点点积累起来。萧亦的初衷是建造一个周长一里的小堡,但是以现在的情况,却是只能修建一个火路墩大小的屯堡。

    唉,看来招募军户的事情又要拖一拖了,这火路墩小的很,能住下所有四十余弟兄已是极限,再加上军户,恐怕那些军户是无处可住。

    正想间,黄阳大喊,“大人,发现好地段了!”

    萧亦闻言赶快赶过去,却见黄阳等人围在一处废弃的小屯落周围,之所以说是小屯落。是因为这里只有三间小房,而且均是破败不堪遮风挡雨尚且有些为难,看情况已是多年无人居住。

    这个小房子位于鸳鸯水以东半里余,除此之外其余的三面均是开阔地带,十而且据史路的介绍,这里周围的土质有些潮湿,十分适合屯田,想必开垦一番就是一处上好的农田。

    王大勇又是赶回来,道是周围河草十分茂盛,牧马也是最近最好的地段。

    萧亦觉得这选址关系到以后很久,可是马虎不得,于是自己又是骑着马周围一里地来来回来跑了几圈,直到一炷香多的时辰才是回来。

    萧亦回来之后立即决定,就在这里建造屯堡,这里尚且还有三所小房,虽然是残破不堪,但是尚能勉强住人。萧亦本来想拆了这三个房子,用做部分建堡砖石,萧亦却是失望了。

    问过黄阳,这几所废弃的房屋皆是夯土围墙,大明此时大多数民居都是如此。只有少部分豪宅大户才用得起夯土包砖来建造房子。大明大多数屯堡和火路墩、边墩都是用夯土包砖。这样可以加深坚实度,又比直接青石筑城来的简单方便。

    萧亦又是带着史路黄阳二人赶往长宁镇本欲购买棉衣,因为这天气实在太冷了,众人恐怕再将就下去会有人受风寒,到时候又是麻烦。而且由于资金缺乏,萧亦便是直接找到王常亮,索要棉衣五十件。

    王常亮这次没有丝毫推脱迟疑,直接令门口小校带着萧亦三人去领取加厚鸳鸯战袄,这王常亮对于其他物事可能会心疼不已。但是对于这鸳鸯战袄,那是要多少有多少,最不缺的便是这玩意。

    只是这鸳鸯战袄大多数都是一副破旧的样子,也不知道在屋内堆存了多久了,纵使萧亦捏着鼻子在房内挑挑拣拣了许久,却也是勉强挑选了五十件尚还能用的战袄,让后萧亦等人一抱着就是闻到了一股子酸腐味呛鼻不已。

    将鸳鸯战袄固定到马背上之后,史路又去街头王寡妇那里购买几斗米,准备回去弄些粥食晚上大家喝便好,在这等环境下大家都是有粥喝便满足了,毕竟跟着萧亦之后大家便顿顿都能吃饱。

    当三人纵马回到房子那里时候,已是接近黄昏了,火烧云的美景再次在天边上演。众人却时顾不得那些,也不管那鸳鸯战袄有着一股子酸腐味,都是赶紧将战袄换在身上,暖喝不少。换上了之后又是七手八脚的架起锅,炖粥喝,倒也是其乐融融。

    第二天,萧亦早早的便是起身,来来回回的看了许久,拿着一根树枝,在房子周围划了横纵约七百米左右的一块地皮,这块地皮包含了这三所夯土房。

    萧亦昨晚想了很久,若是想建好堡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