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哦了一声,先前的恭敬之言他其实并没有多大反应,这些话听得多了自然是没多少感觉了。
但见到这大木箱子,王保顿时眼神放光,赶紧下了椅子走到这木箱前迫不及待的一把打开,顿时是银光闪闪,闪的他眼花缭乱。
王保拿起一锭白银,又捧起一把白银,媚笑道:“哦,这抚台大人倒很懂事嘛~,有什么事求咱家去办的,直吧。”
焦恩见王保这见财起意的样子心下十分不耻,但同时心中也在肉痛,很是复杂。
一拱手道:“监军大人,萧亦自打上任以来,仗着那永安军人多势众,早把镇城当成了他自己的地方,不仅以那欲加之罪斩杀吴副总兵等将官,今日又去巡查镇城,无故撤换多名土官,更是斩杀仓大使童大人…”
“…其种种罪行,劣迹斑斑,抚台大人早已看不过眼,镇城诸文武同僚也是同仇敌忾,抚台大人特来让下官来问问监军大人的意思…能否在圣上面前参那萧亦一本…也好…”
听到这,王保刚刚还眉开眼笑的样子瞬间便变得眉头紧锁,放下手中的银锭,负手于府中来回踱步,显然是在考虑。
王保不是不知道,萧亦的捷报传来后京畿各地的轰动,几乎是处处都在谈论此事,军民争相欢庆,有如春节一般。
当日在朝堂之上言官御史不断弹劾萧亦,争议许久,但崇祯皇帝仍是不为所动,亲自下旨让萧亦任大同总兵。
更是赏赐内帑皇银一千一百余两,这点银子看起来不多,但这可是皇银。
崇祯很少有赏赐千两以上的,除了那横空出世的三府整饬卢九台外,王保所知,萧亦算是那第二人了。
萧亦与那永安军屡屡斩获大捷,每一场胜利都是斩千级以上。
延绥声势浩大的农民军,甚至一度自称为王,却被还只是操守时的萧亦,率几千人打的溃败不堪,以致王子顺授;崇祯二年大掠宣、大各处无人可挡的蒙古人,被萧亦主动出击于焦山击败,再不敢来犯;如今就连那百战百胜的女真人,竟也被萧亦率永安军重创于凌河,斩获凌河大捷。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萧亦此刻正是独受皇帝恩宠。
王保正是由于来过几次大同宣旨,被皇帝认为萧亦与其交好,这才被破格提拔为监军这等肥差。
这个时候自己若是去弹劾萧亦,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更何况,萧亦手下那支永安军,那可是让奴贼都恨得咬牙切齿的军队,让农民军与各地贼匪见旗便逃的军队。
王保亲自在校场上见识过永安军的军容,当时便以为是天上的神军下凡,震惊的无以复加。
再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与萧亦对着干,但却也不能明出来,那自己这监军岂不是颜面无存。
斟酌许久,王保声音显得有些犯难,道:“这个…除了这件事,咱家还是都能帮忙的,这件事…”
焦恩听后显得十分惊讶,这王保一前一后的态度截然相反,难道是因为惧怕萧亦?
不过应该不会吧,皇帝钦命监军,岂能惧怕于武夫?
焦恩遂是试探性的道:“监军大人难道是,难道是惧怕那等武夫?”
听后,王保一看焦恩,道:“胡言,本监军岂能怕那等破落武夫,只是…只是…”
的很有力,但怎么听上去,都是底气不足。
到这王保一拍额头,道:“咱家自打任了这监军日日处理政务,已是劳累过深,身子有些乏了,改日再谈吧…送客!”
完,竟是径直走回了后房,留下大眼瞪眼的焦恩与那几个仆人,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仆人上前,心的询问道:“大人,这…这银子拿走吗…?”
焦恩怒骂一声,道:“拿走,这太监怕萧亦怕的像见到了亲爹,还留在这里有什么用!”
完,一脸厌恶的拂袖而去。
焦恩的声音很大,没有一点遮拦的传到了刚刚走进后房的王保耳中,听到这话,那两个京师缇骑大眼一瞪,就欲出去抓拿焦恩。
王保却是一摆手,神色间仍是有些犹豫,道:“不必了!”
看向天空,王保重重叹了口气,刚刚的那一会儿他想了很多,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拒绝这一大箱子的银子,现在想起来心中仍是肉痛。
这样一来王保也算是和蔡佳禾撕破了脸皮,轻声叹道:“接下来就得看那萧亦到底有没有能力处理了,风雨欲来啊…不过这样的人,也不该没有能力…”
“唉…”
………………………………
第三百六十六章:财富与暴兵
回到府宅后不久,萧亦便收到了高山的情报,据高山所,这民壮官焦恩是从王保府中怒气冲冲的出来,边走还边骂着什么。
萧亦听后当时便微笑起来,看来这王保的话很令那民壮官不满,不管那王保了什么,总之令文官不满的事,就是让萧亦高兴的事。
当然了,萧亦满意的同时也要给那王保一些好处。
所以萧亦当夜便命人去往那王保的府邸,自然不能空手去,知道王保喜欢什么的萧亦,让那兵士带着一颗通透碧玉的明珠前往。
虽然不如那价值连城的夜明珠珍贵,不过也不是寻常一千多两银子便能买到的货色,也是通体碧翠,闪闪亮。
据回来的兵士汇报,王保见到后是爱不释手,甚至让那兵士转告萧亦一句话,具体意思便是,他不管萧亦在镇城如何做,只要不闹的动静太大就行。
对此萧亦也只是冷笑一声,只要这王保配合便好,至于动静那自然是不可能了,况且自己的时间可不多了,也不足够与这些人慢慢来周旋。
按历史上的展,大凌河之战后的第二年,也便是崇祯五年,后金便找准时机与林丹汗开战,这一次是彻底征服漠南蒙古诸部,林丹汗是接连溃败。
在不久后便重病而死,后便是其子额哲继承汗位,但额哲根本没有林丹汗的雄才大略,也根本约束不了各部,加上后金乘势大兵而攻。
额哲惧怕不已,带着诸部落主双手奉上传国玉玺与皇太极,由此,蒙古便彻底臣沦为后金之下,明廷的北方藩屏尽失。
不过这些萧亦虽然都知道,也是有心无力,萧亦力量还不够根本就顾及不到,萧亦需要防患于未然的只有是崇祯五年后金的入边之役。
这次入边按历史上来,不出意外仍是萧亦的老对手阿济格任大将军,这次阿济格率军击败蒙古后立下战功,将趁势南下围掠宣、大二镇,且糜烂京畿各处。
所以萧亦便需要在阿济格南下前练出一支真正的万人强军,将大同镇真正收归己手,这样才有可能再次击败阿济格。
一边想着,萧亦一边翻看各种文册想着应对办法,一直到了深夜才沉沉睡去。
余下的日子,萧亦还真的就没再做出什么动作来,永安军兵士除了照常的巡街、换防、哨骑以外也没有出过军营一步。
最初的时候还有不少地痞无赖不信邪,仍是当街抢劫骚扰等扰乱治安,被巡街的永安军士卒见到无不是一阵暴打抓入牢邸,若是反抗激烈,都是毫不犹豫的当场格杀,并且枭与市集。
永安军毫不手软的惩治了一批作乱的地痞,这也让百姓安定许多,加上永安军兵士的令行禁止,从不惊扰报信,对永安军的惧怕之心日益减少。
这血淋淋的教训也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在明面上作乱,但暗地在打着什么主意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缓缓到了崇祯四年的十月中旬,这一日城内的军民现城外来了一支衣甲鲜明的军队。
虽然这支军队打着永安军的旗号,但一眼看过去,衣甲却与永安军并不相同,也是整齐前行,号令严明。
刘胜与周定骑着马边笑边前行,到了镇城脚下后,周定惊异的看了一眼城上的兵士。
不知何时,已经由原来懒散的当地官兵,换成了精神抖擞的永安军士卒。
虽然都认识,但城上把守的永安军哨长仍是让周定与刘胜各自出示了腰牌后才放振威营入城。
收到南门处把守哨长的禀告后,萧亦大喜过望,立即召集黄阳几个人出城相迎。
“相公!”
不过刚刚出了瓮城的门,萧亦便听到了这样一道带着惊喜的叫喊,惊愕之余也是朝前看去。
居然见到是抱着定儿的黄娥随军前来,顾不得与周定几人寒暄,萧亦急忙上前从黄娥手中接过定儿,这胖子倒还睡得香甜。
萧亦左手抱着定儿,右手也搂住黄娥,有意愠怒道:“娥妹你怎么来了,不是让你带定儿好好在蔚州待着吗,这可不如蔚州安全,万一出了点事你让我怎么办?”
黄娥哪能看不出萧亦是故意在生气,抱住萧亦道:“相公,我也知道这些道理,可…可就是想见你了…相公属下那些将士也都能保护我们母子的周全。”
“唉,可是…”
叹口气,萧亦见到黄娥的样子就一点都生不起气来,大手轻抚一下黄娥略微凌乱的青丝,怜爱的道:“你啊,以后再不许如此了。”
依偎在萧亦的肩膀上,黄娥一边贪婪的吸取着萧亦身上熟悉的气息,一边不断的点头。
看着一向是军令如山,战时犹如战神的萧亦居然也有这样的铁骨柔情,周定拍手笑道。
“也就只有夫人这样不同于凡尘的女子才能与军门这样的绝世英雄相配,若下官是女子,怕早就投怀送抱了!”
萧亦笑了几声,身后的黄阳跟着笑道:“你若是女子,将军还不一定要你呢!”
“哈哈。”
周定一点都不觉得尴尬,与萧亦等人一边往城内走去,一边朝萧亦汇报此来的人数、军粮等事。
坐在镇城的大堂位上,萧亦凝神想着。
按周定所,除周定带来振威三营一千余士卒外,居然足有军粮六千余石,铁甲与军服一万多套,其余的虎枪、精钢挑刀、大盾与鸟铳也都十分充足,此刻应是一车车的正往仓库与军营运送。
这个数字就连萧亦本人都吃了一惊,也没有想到蔚州居然积累了如此多的物资,而且按周定所,这次带来的居然还不是全数。
也可能是大同镇城的糜烂,让萧亦忽略了在蔚州靖平之下,军民协力劳作所积累的财富有多么巨大。
永安军扩招很久才有一次,但工坊与屯田却是日日不间断,加上萧亦的政策,多劳有赏且饭食充足,各地匠户往往是争相打制。
长久以来在蔚州、永安堡、长宁镇、桃花堡等地的库房之中的各类军械甲胄与米粟,早已是堆积如山,如今运出来这么多倒是缓解了库房爆棚的燃煤之急,这也是个意外之喜。
有了这一批的军械粮草物资,加上一千多名振威营士卒,萧亦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在这镇城大干一场。
于是就在这批物资到达后的第三日,一名标兵疾驰入蔚州城李二牛的府邸,通告李二牛,进行扩招前的准备工作。
这次扩招,萧亦事先看过了充足的文册,准备仍是用上一次的方法,不去招募新兵,而是直接从为数众多的蔚州地方守军挑选,他们都已经是老兵了。
蔚州守备李二牛接了军令后没有任何迟疑,立即文书往桃花堡防守官赵大河、长宁镇防守官陈浩、永安堡防守官刘世仁与蔚州境内各地的村堡甲正、屯堡里长等地方土官。
李二牛需要做的,一方面要在振威一、二营中进行考较与战功的结算,以此来挑选精锐入选永安军,他们将充做最基层的每甲伍长。
除此之外,蔚州各地的守备士卒也有些人具备资历入选,这些人将由当地的官员推荐来往州城进行考较与结算,再决定是编入永安军还是振威营。
例如,萧亦离任后,继任的刘世仁便严格按照与萧亦一样的方法编练马步军士,以此来保卫永安堡境内的周全,或也可外出剿匪,到了现在也是有几千的规模。
除了最后的战损结算需要呈报往萧亦处以外,这些事刘世仁其实都可以自行处理,完全没有必要告诉萧亦,这也是萧亦对他们充分的信任,给他们最大化的权利。
这些当地的守备力量虽然统属于永安军之内的编制,但却一直属于外军,甚至连振威营都算不上。
若是长此以往,守备军士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提升,难免会冷了这些守备军士的满腔热血。
所以每一次永安军与振威营的招募范围也都将这些当地守备算上,例如永安堡的士卒。
将在永安军精心挑选过后,由永安堡防守官刘世仁呈报名单往蔚州城,在蔚州城统一考较,决定是入选永安军正兵,还是入选振威营辅兵,抑或者入选辎重营。
其余的屯堡尽然如此,这批士卒入军前几乎都已经是有了丰富的临阵经验,缺少的只是统一的调配与操练,这样便可以迅成军,跳过了练新兵的那些步骤。
………………………………
第三百六十七章:踊跃参军
十月间,蔚州到镇城的官道之上时常有数骑标兵骑马绝尘来往,在进行一月左右的准备工作后,在大同镇守总兵官萧亦的一声令下。
崇祯四年十一月一日,永安第五次扩招开始。
永安军的扩招体系一次比一次成熟,从第四次开始便不再直接面向广大百姓,虽然这其中有为数众多的好爷们,但在萧亦看来,从这些良莠不齐的人中挑选不是不行,但却太浪费时间。
还不如直接从已经参军许久的各地老军之中挑选,这些老军早在一月前的第一次通告后便是磨刀霍霍,永安军的每一次扩招都是他们的一次机遇。
究竟能否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能否进入天下闻名的永安军,就取决于他们日常的军功结算与考较中的表现了,每个人都有机会。
相对于这些老军来说,他们几乎都是奔着正兵去的,没有人会去训练新兵的振威营报名。
当然了,若是一村中有某户的男人有幸被编入正兵序列,整个村子都将被外人熟知。
这户人家的待遇也便立即提升了好几个等级,直奔羡慕已久的小康生活。
相反的,那些镇城的居民却是兴趣不高,他们对永安军还不够了解,虽然永安军频频报捷,但大多数人此时都是心怀畏惧。
萧亦自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根本就没打算从镇城扩招正兵。
不过即便如此,辅兵还是需要在镇城扩招的,振威营军士也没有永安军那样严格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瘦弱与思想过于极端,都有资格进入振威营。
振威营的伙食待遇看在这些镇城军民眼里,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待遇,最初一两日的沉寂过后,报名的人数便越来越多。
永安军此次扩招,萧亦思虑了整整一月,才最终拿出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章程。
告示刚刚贴出,不提镇城的动静,蔚州却已经是忙翻了天,官道之上是人来人往。
其中有送自家相公或是儿子参军的,他们都是奔着振威营去的,若想进入永安军,只有先入选振威营操练、上阵个把月后才有机会。
振威营一边从已经参军的老兵中筛选精锐考较入选永安军,一边也在招募青壮作为新兵,以弥补缺额。
除此之外,那些为数众多的老军多是各地的守备士卒,穿着永安军的制式衣甲陪同家人而来。
相对于这些老军,那些报名振威营的青壮则是略显稚嫩,这些老军皆是在各堡戍卫许久,由于久经军伍,走起路来都是虎虎生风。
若不出意外,他们之中的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