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凌不屈接到了从京师而来的邸报,大同入援军凌河大捷,其中最大的功劳正是眼前这支永安军获得。
凌不屈身侧的家丁队官叹息道:“听闻这永安军击败了几万的鞑子骑兵,并且斩首千余,这简直太…”
这家丁队官说完,城内的几个千总皆是连连点头,看向列着长长队列离去的永安军,皆是又惊又惧。
凌不屈这时候显得有些懊恼,一拍脑门道:“是本官糊涂了,萧亦会获得如此大捷,再度高升已是必然,早知就派人送去些米粮,也好结交。”
保安州城千总武备壤一抱拳,张口笑道:“大人自不必懊恼,出城的陶家人就是卑职放出城的,大人隔几日派人到萧亦府上,说明缘由,料想萧亦定不会记恨大人。”
凌不屈闻言连连点头,赞许的看了一眼武备壤,说道:“此言有理,那几日后派何人去萧亦府上呢,诸位同僚可有人选?”
凌不屈说完,几个千总与数个把总皆是互相议论无人出言,还是武备壤抱拳道:“卑职不才,愿担此重任,替大人结好于萧亦。”
“好,本官赠予一匹宝马,助你路途顺利,选定随从人选后,亦别忘了带些礼物,替本官聊表歉意。”
武备壤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立即抱拳道:“多谢大人,小的明白,这便下去准备。”
“嗯。”
点点头,凌不屈目光再次看向城外正行军的永安军队列,眼里满是惊异与羡慕之色。
崇祯四年的九月十日,一支五千余人的大军,打着‘明’‘萧’‘孟’三字大旗,缓缓穿过桑干河,进入大同上东路境内。
刚一进入大同境内,便有永安军的士卒指着远处黑影,兴奋的吼道。
“快看那,是墩卫,我们到大同了!”
顿时,军中欢呼声四起,将士们激动的拥抱在一起,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念,义无反顾的随萧亦前往辽东。
许许多多朝夕相处的兄弟都已是马革裹尸,不过他们并没有白死,永安军打胜了,两战两捷,痛击东虏!
现在他们这些还活着的,终于带着荣耀与胜利又回到了大同,他们将回到自己的家,与妻儿家小诉说这次的惊心动魄…
骑马前行在前面的萧亦也是满心的欢喜,为归来的将士们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石刚用手指着前面的墩卫,哈哈大笑:“前面该是桃花堡的地界了吧,许久不见赵大河这个小子,还真是有点想他了。”
史路忽然转头看向萧亦,道:“将军,我们终于是到家了。”
重重吐出一口气,萧亦却忽然有些伤感,说道:“是啊,到家了,现在定儿也该出世了吧。”
“扬儿…”
史路听到萧亦话音中的些许自责之意,也是重重叹了口气,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妻子最需要的时候自己不在身边,孩儿出世后自己也没有见到一眼,战事一结束,史路就是归家心切,如今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回来了。
“哈哈哈。”
史路大笑几声,似是在为自己打气,似在想着到家后如何与何萍去说。
在前世,萧亦还没有尝到恋爱的甜头,就被扔到这风云突变的明末,也正是在那最难熬的几日,黄娥成了萧亦心中唯一的一缕阳光。
萧亦只知道,自萧苦去世后,黄娥便是他的唯一。
想着就要见到自己的妻子与儿子,萧亦理解了这些高高兴兴走在路上的将士们心中的想法,但忽然灵光一闪,总还感觉缺了些什么。
萧亦伸起手,大声道:“将士们,随本将唱一支‘永安军’军歌如何?”
“军歌?”
“太好了!”
萧亦说完后,正行军的永安军兵士只是略微一叨咕,个个就变得十分兴奋起来,这么久永安军真应该有一支军歌了。
赖大茂骑在马上,挠头嘿嘿笑道:“将军你就说吧,俺虽然不会唱歌,但这军歌俺也是一定要学会的!”
魏忠武用虎枪钝头怼了赖大茂一下,引得赖大茂对他一瞪眼,紧接着魏忠武与赖大茂两人各自大笑,玩闹不已。
萧亦看着这个场面,微笑同时也在想,或许自己回去后也该为这两个小子寻份婚事了。
老大不小的了,有个媳妇也能让他们安稳安稳。
“骑兵营的弟兄们都如此说了,咱夜不收分队也不能落下啊,是不是弟兄们?”刘胜兴头来了,扯着脖子,咋咋呼呼的大喊大叫。
王大勇看向萧亦:“什么军歌将军唱一句,俺们跟着唱一句,声音小的回去绕校场跑三圈!”
“屁!”
石刚大吼声传来。
“俺老石会怕了你们这帮鸟蛋?俺们一营会怕了你们?”
一营的将士们纷纷大吼:“就是!”
“不怕!”
史路紧接着喊道:“二营的弟兄们,怎么办?”
后面正行军的永安军二营军士个个张口喊道:“唱!”
“唱他娘的!”
孟西平看着这一幕是啧啧称奇,过了没多久,心里的好胜心也被勾了起来,转头道:“将士们,打仗比不过永安军的人,难道我们唱歌还怕了他们不成?”
孟西平的家丁队带头呼喊之下,其余的明军也都被带动起来,个个都是叫着不服。
这个时候,萧亦深沉却又不失洪亮的声音传到大家的耳中,静静聆听之下。
所有永安军将士都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以往的那一幕幕大战,从刚成立,到凌河大捷,历历在目。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数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那些其余的明军听到后,也都渐渐安静下来,几千人只是静静听着萧亦一人高声歌唱。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
夕阳西去,这一支刚从辽东归来的得胜之师高声歌唱这一曲《精忠报国》,缓缓来到所治桃花堡脚下。
在这里,正有永安军将士列阵以待,为首一人,正是萧亦留下的防守官赵大河。
………………………………
第三百四十四章:凯歌归来,隐逢动乱
赵大河站在最前面,桃花堡令吏郑中站在右侧,赵大河身边跟着一群将官,而郑中身侧的是一些吏。
这些吏再也没有原来的骄傲感,看着赵大河一行将官,脸上畏惧的神色显而易见。
而永安军的将官们虽然个个手握重兵,但也没表露出什么优越感,与吏和睦相处,倒也是十分融洽。
忽然,一行夜不收骑着马赶回来,冲赵大河抱拳道:“禀防守大人,将军回来了!”
话音一落,早就围聚在这里的百姓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议论纷纷同时个个伸着脖子朝远处张望。
赵大河点点头,面上没什么变化,但略微颤动的身子却出卖了他的想法。
三杆大旗最先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当先一杆‘明’字大旗,其后则是‘萧’、‘孟’两字大旗。
一支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个个昂挺胸,旌旗招展远远而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数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赵大河正欲下令迎接,却猛然举手喝止骚动,细细聆听间,居然听到有歌声传来。
这声音由远及近,透露着沧桑与悲凉,让人在大军归来高兴之时,也不会忘记那些为了这场胜利而阵亡的将士。
等到越来越近,看着永安军的将士与明军士卒掺杂在一起,不仅带着许多的战利品,也有不少百姓扶老携幼的跟来,密密麻麻的一片。
“嚯,看来这一次,萧将军又是一场大胜啊,斩获这般颇丰。”郑中看着这一幕,微笑道。
正这时,一名仆人匆忙跑上来对郑中耳语几句,郑中越听越是惊讶,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个仆人。
“你所言可是实话?”
这仆人连连弯腰,说道:“回大人,小的所言尽是实是。”
吩咐管家交给这仆人一些银两后,郑中惊愕的看向前面,只见萧亦与孟西平二将携手同来。
百姓蜂拥而上,桃花堡内的士绅与商户都挤不进去,只能远远的朝萧亦拱手以示祝贺。
郑中喃喃道:“竟得如此大胜,看来…看来这大同,要变天了…”
全军高唱凯歌得胜而归,不从桃花堡停留,而是经过桃花堡直抵蔚州,桃花堡防守官赵大河陪同萧亦前往,一边为萧亦说着这些时日以来桃花堡的政绩诸事,一边派人急传蔚州。
桃花堡虽然萧亦离任,但下一任的防守官赵大河是萧亦永安军嫡系,严格遵守萧亦各项政令,万年老二郑中受了萧亦的军功萌荫才得擢令吏,自然也不敢与萧亦作对。
在种种事宜上与赵大河是互帮互衬,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赵大河主管军营操练、哨探、巡卫等,郑中就处理大部分从蔚州来的政令与桃花堡的当地事宜,遇到大事则与赵大河商议决定。
以致桃花堡武和谐,加上蔚州清平再无劫匪流寇,不断有各处商户入驻桃花堡,最繁忙时桃花堡内几乎每日都有七八间店铺新开张。
流民不断涌来,在赵大河的护卫下,于桃花堡境内各处开垦荒地,兴建民房,一派的欣欣向荣。
现桃花堡的展度在呈几倍增长,城郭都扩建了两次,每道城门外都加修了瓮城与护城河,一门门制作精良的铜铁大炮摆在城楼上,昭示着桃花堡的飞展。
萧亦等人从桃花堡城下经过时,来往百姓商户络绎不绝,就连史路、黄阳几人几乎都认不出来这是桃花堡了,从城墙来看起来起码要比以往增大了两倍。
就在萧亦与赵大河、孟西平等人前往蔚州时,一行永安军夜不收从蔚州东门疾驰而入。
经由主干大街,经过鼓楼时便顺着蔚州城四通八达的街道往四处而去。
没有相隔多久,蔚州屯田官、振威营一营营官、千总李二牛,振威营二营营官、千总元少恭,振威营三营营官、千总周定与蔚州知州王湛的府邸各迎来一名夜不收。
这些夜不收到达后,门前把守家丁急忙上前拦截,他们纷纷掏出一块木制令牌,步伐却一点没有停顿的意思,反而是加快度,张口喝道。
“游击将军萧亦凌河大捷,得胜归来即将入城!”
这话一出,加上夜不收森寒的目光与精良的甲胄,将那些家丁吓得魂都丢了几分,哪还敢拦着。
立刻嘿嘿笑着让开。
此时的王湛正清闲的躺在一副木制靠椅上,手里拿着一盏茶杯,身后两名婢女尽心尽力的服侍着。
虽然屋外寒风阵阵,但王湛只能感觉到这温室中的温暖如春,其实王湛不似上一任的知州崇古,贪财好色,好重权利。
王湛只是着眼于政绩,对于什么权利争夺并不怎么上心,自打萧亦接管了蔚州后,那些官就没一刻消停过,三日一小请,五日一大请。
而他们的目的王湛也看的出来,但萧亦当权对蔚州军民有利,起码是真的在做好事,王湛自然不会去管。
王湛都不肯出头,这些官自然就作鸟兽散,后来都在萧亦的雷霆手段之下变得惶惶不安,只是一昧的请萧亦不要处置自己。
而萧亦率永安军出援后,城内起初便似有不平静。
这些官以为萧亦定不会有命回来,总是若有若无的在王湛面前提起萧亦的政令,叫苦不迭。
例如收官田,最初其实是那些官心甘情愿,恳请萧亦将他们手上的无用田地大价钱收购。
但到了现在,那些田地都已经翻新分给无地的百姓,萧亦下种籽、犁耙等耕地物事,还让百姓租用官家耕牛,更有头年免税等等政令。
早都飞变化,不同以往,从无用的鸡肋成了‘肥田’。
正巧萧亦率永安军去辽东送死,这些官兴奋之下,就想着将这些田地再度收入囊中,这样既省了一大笔的花费,又得到肥田若干,何乐而不为?
这等小心思,王湛又岂会不知?
王湛虽有些迂腐,但深知蔚州能到如今地步靠的是什么,当日便去找李二牛如数告知。
李二牛收到后立即找来元少恭与周定二人,三人稍加商议后,觉得他们各自也只是千总衔,没有绝对的把握也不能对这些官与豪强怎么样。
并且萧亦不在蔚州也不好对他们下手,思来想去,只得下令蔚州城的振威营加派了双倍的巡防与哨探力度,等萧亦回来。
振威营的日夜巡视最初的确起到了震慑效果,但半月不到,心怀鬼胎之人便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
萧亦都走了,这振威营的民壮又能如何?
蔚州城的官与当地的豪强皆认为,萧亦到辽东那是天公作美,让萧亦昏了头自己去找死,更加没有活路可言。
即使是知州王湛不挑头,但若是不多说话也就够了。
王湛对此事是一字不说,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周密准备与苦苦等待后,官与豪强以为大势已定,便开始蠢蠢欲动。
在桃花堡夜不收疾驰入城的前不久,一间豪宅府邸中,数名身着官服的蔚州官员与本地豪强聚在一起,议论声不断。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能再等了!”一人拍案而起。
一名身穿青色官服的官员也道:“既然王湛不说话,那便不等他了,我等可自行处理。”
正这时,一名官员大声道:“本官可调动护卫州城之民壮,你等可鼓噪乡丁与地痞,到了那时,单靠这一个振威营还管不过来!”
此人说出话后,其余官隐隐以其为。
“好,老朽便听令吏大人一言,散尽家财以助,萧亦贼子能耐我何!”
闻言,这周大人满脸狠色,道:“萧亦?恐怕他这个时候已经死在辽东了吧!”
“哈哈哈。”
在萧亦刚刚抵达桃花堡时,也就是崇祯四年九月十日的下午,已经平静了半年多的蔚州城即将迎来这最后一次动乱。
………………………………
第三百四十五章:振威振威,雷霆显威
第三百四十五章振威振威,雷霆显威
这一日,平日连大气都不敢出的地痞、无赖终于得到机会,纷纷走上街头,喊着口号四处兴风作浪,引得州城内乱迹突起。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一个妇人提着篮筐,与自己的女儿手挽着手,站在一个卖平民首饰的摊前面仔细挑选。
“娘,你看这个,我戴上好看吗?”那个年轻女子梳着正常的汉家长发,虽然穿着一身的粗麻布衣,但却系着些许的红丝带,加上中规中矩的身材,看上也是落落大方。
这时这年轻女子颇有兴趣的拿起一个发簪,戴在头上高兴的转着圈。
“好看,我家翠穿什么都好看~”
妇女一脸的慈祥的看着年轻女子,摆摊的那个中年男子也是笑着道。
“王婆子,你家翠嫁了永安军的好汉,可真是让我羡慕死喽,我家那口子自打那会儿起~也就一直想寻一个永安军的好汉呢…”
虽然是不知多少次听到这话了,但翠仍是一脸的欢喜,取下这发簪,高兴的道“刘叔,这发簪我要了,等相公得胜回来,好戴给他看!”
“三枚铜钱就好。”这刘叔笑呵呵的道。
“哎~”
王婆子摆摆手,硬塞了五枚铜钱过,道“这年头,谁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