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29-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个人将马缓慢驾到南门下,城上远远的传来一声:“原来是一队三甲的赖伍长,赶快开门放行!”

    城上负责值守的是赖大茂的老相识,也是同一批入永安军的老军,这时候任永安军的甲长,见到来人是夜不收哨队的便赶紧招呼着开门。

    城上的那名甲长看着赖大茂几个人马上绑着那些血淋淋的人头,也是笑道:“看来老茂此次收获不小。”

    赖大茂几人从街道上过去,引得周围百姓的惊呼。

    “大伙看那些马匹上的是什么?定是那些流寇的人头!”

    一个老者街边颤颤巍巍的道:“这是这个时辰过去的第三次了,操守大人忙吶,为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安危,这些好汉们也定是在外经历了一番血战。”

    又一人道:“就是,有永安军的好汉们镇守,流寇算个球球,肯定打不到城里来!”

    “州城安全了!”

    赖大茂几人直奔马场,他们进了马场时马场内已经没有几个夜不收,大部分的人都被散布出去,一般都是匆匆回城,再匆匆外出哨探,而军营中则是一片忙碌争分夺秒的操练、备战。

    当王大勇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不已,一再向赖大茂询问确认,最后那名女子施施然走出对王大勇说了几句,王大勇恍然大悟。

    哈哈大笑几声,拍着赖大茂的肩膀道:“你们这次可真是给咱们夜不收长脸了,走,俺带你去找操守大人!”

    赖大茂赶紧应了一声,几个夜不收也是互相一对视,眼中充满了喜悦和紧张,自己居然要见到操守大人了?

    几个人只是远远的见到过那个一身铁甲手持戚刀的威武男人,从辽东来的那些老将官谈起过萧亦的事迹。

    最让几个人震惊的便是那次操守大人一人一马独引联军,在辽东将不可一世的阿济格玩的团团转,竟然数万鞑子没有抓到操守大人一个人。

    几个人想想这件事,就觉得浑身颤抖。

    他们还从没近距离见到过萧亦,一路上他们几个人都是心里忐忑不安,既有些期待,大多数的还是紧张。

    几个人一路而来,操守府邸到了。

    操守府邸的端庄大气让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军更加紧张,就连赖大茂心中都充满紧张。

    王大勇带着几个人进入府邸,最后停留在正厅外,让赖大茂几人等待,他去禀告大人,萧亦这时正领着一些主要将官商议战法诸事。

    听到赖大茂几个人的战绩,厅内主将都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一伍的夜不收居然正面击溃了近百贼寇,还袭杀了贼老营?

    这是个好消息,萧亦立时便亲自召见赖大茂几人,赖大茂几人进了正厅,见到满堂的永安军高层将官,心中更是砰砰直蹦,比起上午匍匐战斗时甚至还略有过之。

    赖大茂这次获得了关于流寇动向的重要情报,又斩首三十二级,杀死一名贼老营,但老营只有盔甲却并无首级。

    依照永安军条例,没有首级不可算军功,这也是防止有些人持着捡来的敌军衣甲滥竽充数骗取军功。

    即便是萧亦从心里相信赖大茂的话,但他不能开这个头,不然以后此类事件将要层出不穷,正要说话。

    这时从外面走来一个女子,她的话让萧亦几人改变了主意。

    原来这女子是代州巨商陶家家主陶东万的女儿,名为陶轻凤。

    陶东万只有这一个女儿,王子顺发难突然各处都没个预警,当日陶轻凤正在外采购物事根本来不及逃脱,流贼大军经过遇见,一行仆人家丁皆被杀死。

    只有陶轻凤,一老营见她姿色貌美,便将其胁裹营中,直到了这大同境内。

    那个老营兵硬上的女人多了,但其中也很少见到如此貌美的富家千金,自然是要装一装。

    整日劝说陶轻凤,希望她能回心转意,跟着自己吃香的喝辣的,那样上起来才有味道。

    但陶轻凤熟识经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然知晓从贼乃是令祖祖辈辈蒙羞之事,她一介女流尚且不耻,她一直便是那副要杀便杀的模样,直到石门口这老营终于失去了耐心。

    当众就要将陶轻凤杀死,但却阴差阳错之下正巧被赖大茂一行人所救。

    代州陶家,作为一城操守萧亦自然是听说过的,陶家乃太原府巨商,尤擅经营布匹,店铺林立,在蔚州城就有不少陶家的成衣铺。

    虽然萧亦众人对于陶轻凤的言行举止都仔细观察,已经相信了大半,但却还是需要些真凭实据。

    辨识真假,叫来陶家蔚州总管一认便知,随着萧亦一声令下,一名夜不收一脚踏入陶家成衣铺,带着那个总管便来到操守府邸。

    那总管来到后见到陶轻凤,当下变得十分震惊,他先是对陶轻凤驱寒温暖,确认陶轻凤并无大碍后。

    对着萧亦是又哭又拜,说是多谢操守大人救了他们家大小姐,萧亦轻笑一几句,说是自己下属军士所救。

    那管家又对着赖大茂一行人不断感谢。

    有了陶家大小姐的证明,自然是算数的,其后记录下来,赖大茂一伍击溃近百贼寇,斩级三十二,皆记上等功一次。

    赖大茂作为伍长,有日常操练、哨探等功,再加上斩杀了贼首老营,记大功一次。

    王大勇上前道:“大人,我意将他留到夜不收队内,作夜不收队的训练教官。”

    萧亦上前拍了拍赖大茂的肩膀,道:“你们立了大功,这份情报很重要,受伤的将士都会有所抚恤安置,但流寇攻城已经迫在眉睫,我便只给你伍内一日假期,日后仍要频繁出哨。”

    赖大茂感动不已,作为上官萧亦并没有抢夺自己救陶轻凤的功劳,而是毫不迟疑的说出事实。

    他看着萧亦的眼睛,坚定的道:“大人,我等明白!”

    其余的夜不收也是感动异常,能像萧亦这样亲自面见下属,好言相慰又不强占功劳的上官太少了,口中说出的便是他们心中所想。

    几个人同声道:“我等只愿跟随大人,杀尽流寇、鞑虏,永保一方安宁!”

    石刚拍掌叫道:“好!能有此志向,这才是我永安军的军士!”

    李二牛声音都有些颤抖,喃喃道:“军心可用,军心可用!”

    他回头看了周定和元少恭一眼,他们两个人也处于极度震惊的状态。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三章:尚存一人亦喊杀贼

    赖大茂的斩级随即引起整个永安军的轰动,赖大茂几人得操守大人亲自接见,并被亲**问,赖大茂更是记了一次大功。

    这让许多永安军新兵振奋的同时,也都闷着一股劲操练,为的就是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脱颖而出,好搏的操守大人的器重,为祖上增光,为家中长脸。

    得知流寇居然如此不禁打,不少新兵都去了些许紧张,这岂不是立大功的好机会,随之军中弥漫出一股奋勇之气,先前的整日沉重去了不少。

    军营中的喊杀声日夜不歇,人人勤奋操练,很多兵士睡觉都在喊着号子在操练,他们心中竟然都期盼着流寇快些攻城,这样他们也好立功讨赏。

    外出哨探的夜不收队受到赖大茂几人战绩的激励不小,他们哨探的更加勤快,自那日后,时不时便有有从军营而出。

    夜不收军士呼啸从南景仙门下经过,他们口中呼着号子疾驰出去,手中马鞭拍打着马身。

    每每归来都是有着几级斩获,萧亦对此一点也不吝惜赏赐,夜不收获得的情报不断汇集到萧亦手中,让他时刻掌握着流寇各部的动向消息。

    ……

    崇祯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蔚州城以南五十里,古北口以西三十里处。

    这里人喊马嘶,入目皆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放眼望去尽是农民军的人马,他们扛着‘王’字大旗,就从平野上乱哄哄的经过。

    就在农民军大军不远处,静静的趴着几个人,他们是夜不收二队四总的军士,一人眼中充满凝重,他道:“看来,这便是王贼大军所在!我等应当速速回禀州城,也好让兄弟们准备好守城!”

    其余四个夜不收点点头,没说多余的话,缓缓朝后退了几步,小跑着到几棵大树前面,立即翻身上马,为了不引起流寇的注意,他们特意绕了一圈,这才疾驰回蔚州城。

    流寇中多是衣衫破烂的流贼,好一些的当属那些各处投奔而来的贼匪、马帮等杆子,他们劫道多年早都弄了一身趁手的衣甲兵器,多少也披着残破的皮甲,也算做是个披甲兵。

    除此之外便是农民军中的老营了,这些王部老营用久经阵战形容也不为过,手上也都有着几杆称,他们随着王子顺转战山陕,个个眼中不时闪过的精光也让他们看起来十分不好惹。

    这些人是农民军中少有的甲胄齐全、刀枪完备,且尽是清一色白色衣甲,一眼看过去声势也不弱。

    这时一名老营小头目忽然前来,他朝王子顺说了几句话,王子顺听后显得有些惊讶,而后又变得有些愤怒。

    他身侧的董魁,便是杨武峪之战的少数幸存者,他听着这个消息,沉吟道:“看来是官兵无疑了,除了永安军哨探,没有人敢对一字横天王的兵马动念想。”

    王子顺攥紧拳头,这已经是这几日来的第五次了,那些流民本来便是炮灰,死多少都不足惜,但是几个老营兵的失踪让王子顺颇为愤怒。

    他知道,老营兵是他的全部,即便是战时,他也不会让老营身先士卒,往往都是等到战场大定的时候再派老营出去捡便宜。

    无论流民死多少,只要老营不动,他就是毫发无伤是,随便打到一个地方,又是成百上千的流民。

    他沉声道:“收拢流民,明日我便要见到蔚州城的城墙,我要亲眼见见,这个萧亦到底生得什么样!”

    与此同时,大同右卫卫城。守备官厅之内,赵铭看着刚刚传上来的公文,皱眉不已。

    他轻叹一口气,身侧的指挥同知钱庚紧跟着说道:“这是萧亦自己造孽,非要去惹那什么王子顺,这下可好,被打到州城来了。”

    白崇安斜眼看了一眼钱庚,说道:“同知大人这话是为何,难道萧亦剿贼得胜还做错了不成?”

    他朝北一拱手,傲然道:“此次皇上钦命其为操守,难道钱大人是妒忌了不成?”

    钱庚没说话,他身后的指挥佥事董吉祥阴测测的道:“白大人自家的事处理好了吗?怎生还对州城念念不忘?”

    守备赵铭也是心乱如麻,叹口气道:“只希望萧亦能抗住吧,韩总兵正调集兵马准备前来迎击,估摸着萧亦能守半月也就能到了。”

    半月,不是韩世猛阳奉阴违不想来此,而是这时大明何处的兵马原因,日常即便是千人集结都要几炷香,韩世猛作为大同总兵官。

    想要带军出征不是他想去就可以直接带兵去的,首先需要飞报朝廷,兵部凋令下来了,他才可以下发公文让各处守备、游击等带军来镇城。

    经过整合与等待,准备好了可以出发的时候,起码半月数月之久了,到了那时估计蔚州城已经破了。

    钱庚冷笑一声:“半月?上万流寇攻城,能守三日我钱庚三个字就倒过来写!”

    白崇安虽然心中也很没底,这王子顺糜烂太原府的事他也听说过,大同府那么多官兵都对他没办法,这萧亦仅有几百人,就算他招募了千把壮勇协助守城,能守住也很困难,毕竟优劣太明显。

    但他还是看着钱庚,淡淡说道:“钱大人不要把话说得那么绝,不然…”

    钱庚,冷笑反问:“不然?他就不可能守住!”

    厅内又是一阵唉声叹气,这其中自然不乏冷嘲热讽。

    ……

    崇祯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五骑夜不收从南景仙门下疾驰而入,当先一人身披永安军甲长铁甲,几人马不停蹄赶到位于北大街尽头的操守府邸。

    萧亦看着眼前半跪的这名夜不收甲长,这名甲长半个时辰前探得,王子顺大军出现在五十里外平野,初步估计王子顺兵马不下一万。

    如此多的人数,还是散乱的流寇,想要到达州城没有一天也有半日,今日是不可能了。

    萧亦立即召回所有外出哨探的夜不收,带着各将官走出操守府邸,进入军营。

    随后还在操练的军营即刻便停止了操练,从军营之中先小跑着出了一队人马,他们出了军营后分为三路。

    这些人手上拿着的,身上穿着的是库内的大明只是衣甲兵器,这些人便是萧亦招募的协守军壮了,他们在李二牛、元少恭、周定三人的带领下,出了军营后便直奔南东西三门。

    紧接着军营中传出步子声,永安军战兵身披铁甲走出军营,他们分为各甲队从街道上经过,直奔着三处城门而去。

    看着官兵没有一丝慌乱,竟井然有序的登城,再感受着他们身上传来的肃杀之气,这些让百姓感觉心安不少。

    同时街道上不时有夜不收哨队的军士沿街奔行而过,他们骑在马上,手中持着萧亦刚刚写下的文书,他口中高喊:“奉操守大人之令,官兵登城,全城戒严,街上巷内不得留下一人,违者看押大牢,绝无姑息!”

    “官兵上城,百姓稳坐家中看我等抵御贼寇,万不可出屋造成无关的伤亡!”

    街道上的百姓也见到经过的全副武装的官兵,他们也赶紧收拾好外面的摊子和衣物等物事,将自己的孩童、老人扶着回到家中,关紧门窗后,都紧张的看着外面。

    外面嘈杂的百姓越来越少,店铺、酒楼、客栈相继关紧大门,取而代之的是一队队顶盔贯甲的官兵,他们眼神都冷静的吓人。

    蹬蹬的步子声就这么过去,耳边响起的尽是铁甲叶子的哗啷声。

    一户民房内,一个妇人正在洗衣,她的身侧是一男一女两个不大的孩童在玩耍,这时忽然一个男子闯了进来。

    两个孩子见到后纷纷扑上去抱住男子,不断的叫着爹爹。

    女子擦擦手站起来迎过去,问道:“怎么了这是,今日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那男子赶紧将外面的独轮车推进院内,将房门关紧后,拉着女子和两个孩子就进了里屋,再把里屋的木门关的严严实实,最后不断的趴在门缝处看。

    两个孩子这时都有些害怕,依偎在女子身侧,女子焦急的问道:“到底怎么了?”

    她忽的想起什么:“难道是流贼打来了?”

    这时候那男子点点头,女子也跟着叹了口气,颓然的坐在炕上,道:“这可怎么是好,这天杀的贼寇怎么就没完了,想过过太平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吶。”

    男子坐上去搂住女子和两个孩子,他安慰道:“没事,有操守大人和永安军的好汉们镇守,不会有事的,等这事了了我就去参军,也好护卫你和孩子。”

    那女子也是依偎在男子的胸前,轻声道:“嗯,有操守大人和永安军在呢,不会有事的。”

    他们正在互相安慰着,外面忽然传来阵阵马蹄声,男子猛的起身,惊喜的道:“是夜不收的好汉们!”

    女子也起身,趴在窗前朝外面希冀的看去,只听从外面传进屋内毫不畏惧的喝声。

    “操守大人已经带军登城,不必畏惧,有永安军镇守州城,只要我等尚存一人,也要誓死护卫百姓安平,看我等杀贼!”(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四章:蔚州鏖战(一)

    萧亦大步踏出军营,伴随着的是永安军的军旗,一副高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