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丫兴奋的对着孔颖达和萧瑀施礼,“兕子见过孔师,见过萧伯伯。”
“公主殿下,这万万不可……”
“孔师,萧伯伯,你们不来兕子也要派人去请你们,快来看!”
兕子拉住孔颖达和萧瑀的手,来到案台,照葫芦画瓢重新印了一张纸。
“字模还可以拆解,常用字会多做一些,因为技术条件不行,再加上铁和铅不够用,制作出来这些,将来还会做很多很多。”小胖丫一连傲娇和得意,“兕子要把天下书籍都印刷一遍,让寒门庶族人人都有书读。”
萧瑀和孔颖达笑而不语。
有些话大家知道就好,没必要说出来。
当然,公主殿下可以。
阎立本一直蹲在一旁研究那块混凝土,时不时的还感慨连连,暗暗称奇。
“师兄,萧伯伯。”程怀亮上前施礼,“咱们先谈谈启蒙教育如何?”
柱子很识相的搬来椅子,几人坐下之后,梅福很有眼力见,给众人每人倒了一碗清水。。
起初孔颖达和阎立本还听得不疼不痒的,这混蛋根本不唠正题,非要等孔颖达二人问才说话。
可随后,程怀亮说的话,却让两个人如同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起来。
………………………………
第98章 汉语拼音
华夏古代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
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只是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复杂的注音方法,让小孩子短时间内很难接受。
拼音,是清末开始研究的,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彻底定性为启蒙教育基础。是上辈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入学之时要学的,也是识字的基础。
程怀亮去来一张纸,写下二十三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还有十六个整体读。
萧瑀和孔颖达看着纸上的蝇头小字,眉头紧锁。
“师弟,这是番邦的文字?”孔颖达疑惑。
程怀亮一笑,随后详细的讲解拼音字母,一边讲,一边用笔演示,直到孔颖达和萧瑀都明白了,这才震惊的难以置信的看着面前的拼音字母,如获至宝。
许久之后,宋国公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有些自叹不如,“冲远,怎么看拼音字母?”
“如此简单的说文解字的方法,一旦流传出去,必将掀起轩然大波,这些番邦文字好写,也直通字义,简单易懂学起来也容易。确实像师弟所言,启蒙教育的神器。”
将手中的选址放下,孔颖达感慨万千,目光中带着希望的光芒,坚定的对着程怀亮点点头,“先祖开创儒学,不是故步自封,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想让天下人都学到知识,天下人都读书识字,大家都懂的礼仪仁智信了,天下必将大同。师弟,孔门藏书到时候都借给你,孔门上下全部文士无条件支持你。”
“大唐有许多孩子不能读书,不为别的,是因为他们不会切音,即使把书给他们他们也不会读。如果拼音普及,若干年后,大唐将出现一大批的栋梁之才,彻底摆脱氏族门阀对皇帝的束缚,怀亮,你和公主殿下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宋国公萧瑀,感慨连连。
其实大唐的朝堂,就那么一回事。老李在上面坐着,大伙在下面站着。
上面得人和下面的人,其实都是虚情假意的过得去就行。
老李也知道,他坐在龙椅上,身为皇帝的他,一点成就感没有,还整日担惊受怕的。
皇帝这个位置不好做,椅子上面都是针,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换人。
别看文武百官对皇帝恭敬有加,可明眼人都知道,武将是皇帝信服,门阀氏族暂时渗透不进来,可文官不同,就是门阀氏族安插进来的。
官位,在百姓眼里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可朝堂上的人,却都清楚的很,大唐的官位在门阀氏族面前,还不如菜市场的摊位。
在门阀氏族眼里,以前这个官位是我的人,将来也理所应当是我的人,哪怕这个位置是赔钱货,那我也要占着,因为这个官位上,斜着我家的名字。
虽然说,老李上位之后,也提拔了寒门大臣,可这群人被所谓的清流拒之门外,和门阀氏族的比起来,差的太远。
索性的是,皇帝和门阀氏族都是要脸的人,做事情还追求点仪式感。
皇帝发怒,大臣们施礼喊上一声臣惶恐,大家心平气和的,都知道这件事无非就是个样子。
可慢慢的却变了味道,御史言官不在想李渊当朝那般,而是各个仗着自己是门阀氏族在京城的代言人,开始在老李面前蹦跶起来。
一个个的,在老李面前作死。老李有时候气急了,这群混蛋就撞柱子……
门阀氏族的根基不在朝堂,朝堂上无非就是用来给老李添堵的,时刻提醒老李,你的天下是我们给你的。
就算你想动刀子,你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事实证明,门阀氏族的根基在地方,他们圈养的部曲死士,就是他们的私兵,老李要是真动手,整个大唐都得乱成一锅粥。
隔壁邻居都不是什么好鸟,大唐要是乱起来,隔壁邻居都得兴兵,来大唐瓜分一下地盘。
老李的战略方针很简单,攘内必先安外,总不能他带兵打仗后院起火吧?万一老李战败,回来的时候改朝换代,连城门都进不去怎么办?
把周围的邻居都打服了,才能静下心来收拾门阀氏族。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战争狂人,老李对邻居下手也是黑的很。
当然,要是和他儿子李治,还有武妹妹比起来,老李还是蛮善良的。
小兕子现在做的,就是要给老李无限的底气,门阀氏族仗着自己文士遍布天下时不时的喷老李,那就培养自己的文士,去喷门阀氏族,有时候软刀子更伤人。
有了老孔和老萧的支持,可就大为不同了,小胖丫更是底气十足。
以前还觉得,和程怀亮耍无赖一文钱不拿是个乐趣,可现在小胖丫想好了,要把自己的钱财全都拿出来,专心致志的做书院。
培养一大批一大批的人才,给父皇李世民用。举荐嘛,凭啥氏族门阀可以举荐,咱晋阳公主李焕儿(字明达)也可以举荐啊。
就问你们门阀氏族们:服不服!
老李坐等天黑程怀亮送来军粮。
也正如老李预料的,崔静浩杀气腾腾的来了。
“陛下,松洲正是钱粮匮乏之日,以崔家的名义捐献军粮五万石,铜钱十万贯。”奏折直接交给老李。
老李看得一皱眉,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口头协议。
崔静浩个人以清河崔氏的名医,捐的钱粮。
“崔爱卿,你能代表清河崔家吗?”老李很奇怪,程怀亮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能让崔静浩拼了长安城崔家代言人的身份不要,也要恶心一下清河崔家。
“陛下,程小公爷说,只要臣答应捐献粮草,他自有办法让清河崔家吐出来。”崔静浩施礼。
“但愿吧。”
离开皇宫,崔静浩差人来到程家庄,把捐献的事情告诉程怀亮,他做的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程怀亮的事情了。。
可当崔静浩第二天知道了程怀亮的做法之后,大呼过瘾。
清河崔家收到消息后,更是咒骂连连,大骂程家的混账是生儿子没***的货色。
………………………………
第99章 功德碑
长安城盛传,清河崔家一次性的给国家捐了五万石粮食,铜钱十万贯。
这绝对是大手笔。
清晨的朝会,御史言官们又开始蹦跶起来,矛头直接对准了崔静浩。
起因自然是崔静浩捐献出去那么多的钱粮。
御史言官们一蹦跶,老李的脸色自然难看起来,他算是看出来了,这群门阀氏族们,一个铜板、一粒米都不想往外拿。
捐钱的和没捐钱在一起对着喷,崔静浩自然不是对手,被喷的就差没撞柱子自杀了。
文学馆的文士们,一声不吭,现在还不到他们说话的时候,魏王殿下说过,只对程怀亮感兴趣,必须要帮助程怀亮,其余人可以忽略不计。
更何况,门阀氏族们,还时不时的恶心一下李治,现在崔静浩提出来捐钱捐粮,那就捐呗,就是把两场捐出来,也和我们文学馆无关。
幸好程怀亮手里拎着笏板站出来的时候,所有御史言官们都不哔哔了。
程怀亮请旨,让钦天监李淳风,挑选良辰吉日,在长安城外选一处地方,给清河崔家立一处功德碑,让来往的百姓、客商、胡人都瞧得见看得着的地方,让他们都看看,大唐的门阀氏族是如何为国为民。
老李一阵汗颜,这么损的办法,程怀亮是怎么想出来的?
老神棍今天也破天荒的参加早朝,程怀亮提出意见之后,老神棍假意算了一下,上前一步,“陛下,今日就是良辰吉日。今年,没有比今天更吉利的日子了。”
老李一阵心暖,李淳风行啊,别看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可真用到他的时候,还真往前冲啊。
梁赞这时候站了出来,对着老李深施一礼,“陛下,臣赞同驸马都尉程怀亮的建议,建一座功德碑,配以功德文,清河崔家大义。该当受此碑。”
李世民心里一喜,自家的傻儿子,终于培养出一群向着皇家人说话的官员了,这也是老李要建文学馆和弘文馆的最终原因。
只可惜太子李承乾长歪了,李泰忙活《括地志》,根本没懂老李的最终意思。
梁赞一说话,文学馆几名御史言官,也纷纷进言,赞同程怀亮的做法。
朝堂上,武将们虽然心里不情愿,可还是赞同。毕竟,大唐建国至今,第一次有门阀氏族主动说捐粮捐钱的事情。
文臣三巨头也表示赞同,这件事也就被定死了。
说干就干,工部开始选制作石碑,梁赞以及文学馆学士们负责撰写碑文。一上午的功夫,这件事就被做成了。
长安城外,一座三米多高的石碑,矗立在那。
梁赞也很缺德,一个碑文别看表面上是对崔家歌功颂德的。
实际上,仔细看会发现,这像是写给死人的碑文。
当然,内容到底是写给活人的还是写给死人的无所谓,只要恶心到五姓七望就好。
清河崔家的根基在乌水房,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崔家门主崔老人,怒摔了十几个茶碗,掀翻了好几张桌子,也不能平复心中的怒气。
五姓七望同气连枝,清河崔家在这时候捐钱捐粮,这不是一把火要把自己给烧死吗?你让其余人怎么看?
“该死的崔静浩,崔家养了一只白眼狼。”崔老人立刻找来人,“吩咐下去,动用崔家在京城的内应,最快的时间把崔静浩处理掉。重新派人去京城为官。”
这时候,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人轻轻走了进来,“老祖宗,您就别生气了,身体要紧。您可是崔家的主心骨。”
这女人不是别人,正式崔家下一任内定的继承人崔颖。
“怎么能不生气?这是要致崔家于死地啊。”崔老人叹气连连。
“老祖宗,既然崔静浩联合皇家这样,那就没必要和杀掉崔静浩,免得给皇家留下口实。”崔颖顿了顿,“老祖宗,石碑已经立在那了,这是逼着崔家拿钱拿粮,孙女去一次京城吧,打探一下情况,如果逼着崔家捐钱捐粮,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捐了,就是像李家低头,会让其余世家门阀瞧不起的。尤其是博陵崔氏,巴不得清河崔氏从五姓七望中除名呢。”崔老人浑身瘫软的坐在椅子上,“清河崔家,到时候……恐怕要从五姓七望里消失了。”
“老祖宗,相信孙女,孙女能做好。”
“好吧,起看看也好。能见到皇帝也见一见。”
“孙女明白。”
功德碑一出,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足足把清河崔氏诅咒的杂七杂八,恨不得让清河崔家直接灭族。
可问题又出现了,到底是谁很么原因,让清河崔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粮呢?
长安城内的眼线和安插的官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朝会一开,崔静浩就以清河崔氏的名义提出来支持侯君集戍边。
消息得来的都不是很全面,但经过分析,大体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崔静浩阴了清河崔家一把,二是因为高士廉在修《氏族志》,清河崔家想抱紧皇家,想让自己在《氏族志》的排名更靠前。
不关是哪个结论,对五姓七望都不好,弄得很被动。
现在孔圣门人已经开始大肆宣扬清河崔家,怎么好听怎么说。这更是让门阀氏族不知道怎么对付好了。
大唐天子是软柿子,门阀氏族们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老李一个不听话,玄武门那档子事情就会被说出来,惹的老李一身骚。
可孔圣人门下的文人却不同,这群人对做官没兴趣,在门阀氏族眼里,这群人就是沽名钓誉之辈。
可偏偏孔圣门人他们还真就惹不起,你别看门阀氏族手里有文士无数。可要和孔圣门人对着喷……借你几个胆。
门阀氏族手里的文士,读的也是他娘的圣贤书。你招惹孔家人?算了吧,就算孔颖达不出面,就那群白衣文士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但孔圣门人瞧不上门阀氏族手里的文士,大家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真要招惹孔圣门人?
或许孔颖达只有一句话吧:来啊,互相伤害啊!先祖姓孔名丘,字仲尼!
………………………………
第100章 博陵崔干
博陵崔氏分六房,平房、一房、二房、三房、四房、以及五房。
高士廉在没重修《氏族志》之前,博陵崔氏二房头崔民干排在氏族志之首。
博陵崔家的官职并不高,主要是在当地的声望,。。。
………………………………
第101章 并州大都督
清河崔家、博陵崔家同时进京,让老李颇感意外。
但文臣三巨头的意思,直接晾在鸿胪寺。大唐天子很忙,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
长孙无忌的心很黑,直接把崔颖和崔干安排在了隔壁,两。。。
………………………………
第102章 安内必先攘外
“那是他们没长心。”程怀亮鄙夷的啐了一口唾沫。
“五姓七望慢慢都会来京城作秀的。晾着他们,不给他们舞台,看他们还怎么作秀?还是那句话,真的长心了,不该把粮食运到京城,成为。。。
………………………………
第103章 生辰八字
“陛下,这个世界上有个叫大明的地方。对了,就是臣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那个国家。那个国家有个镇北司。镇北司是皇帝从小张大的好友,手里攥着国家二十万铁骑,一直镇守北方,对抗。。。
………………………………
第104章 真腊国沙五经
还真就是求个心里安慰。老李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陛下,冥冥中自有变数。您在回忆一下,房遗爱自打认识臣之后,是不是腰杆子直起来了?和人说话是不是也底气十足了?以前您什么时。。。
………………………………
第105章 鸿胪寺卿崔君肃
真腊。
一个超级封建集权的国家。
这个国家是一个半岛国家,大概位置在现在的柬埔寨。
真腊与其说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