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赘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赘婿-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驸马都尉程怀亮。”萧瑀对着孔颖达一拱手,“孔先生,觉得如何?”

    “妙,妙不可言!”但孔颖达作为孔夫子后人,最有发言权,他说好那就是一般般,要是说妙,那就是真的妙了。

    也不知道孔颖达有意无意的,居然朗声念了出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唐太宗,天可汗。贞观治,名青史。

    最后一句,老李听得很清楚,程家的混账,无时无刻都在对他歌功颂德啊。反观那群御史言官……老李突然觉得程怀亮变得人模狗样的了。

    满朝文武也是一样,启蒙教育里面加上老李……不言而喻!

    三字经,是几千年文化积淀,启蒙教育名著,国宝级的书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给人洗脑,让人你住,你在贞观朝,你的皇帝是李世民,天可汗李世民。

    大唐门阀氏族林立,举荐制又让大半数的官员都掌控在氏族门阀的手里。满朝文武,老李能信得过的人不多。

    除了自己的大舅哥、连襟儿郭怀仁、闫家兄弟、房魏二相,似乎也就是一众和他打拼的武将了。

    尽管现在名门望族影响力不如从前,可老李还是不敢动他们。选官制度,一直都是举荐制。科举制,老李更是连提都不敢提。

    老刘建立大汉之后,把旧贵族豪门杀的七零八落,文景弟又来了一记神补刀,干翻了地方分权,却滋生了地方豪强。

    魏晋之后,这些地方豪强就变成了现在的氏族门阀。和平年代,和朝堂和平共处,乱世就作威作福。

    三国时,曹操弄死了袁绍,还得让荀彧等名门当官发财,更是让曹丕娶了寡妇甄姬。

    孙策在江东吆五喝六不假,前提是把女儿嫁给了陆家大少爷陆逊。

    大耳贼刘备的第一桶金,也是因为两个媳妇糜氏和刘氏是地方豪强的女儿。

    到了当代,李渊是关陇贵族,和刘备曹操三人不同,他们是自己靠着媳妇打天下,手段强硬,有主动权。

    李渊是靠氏族门阀支持起家的,过于依赖门阀氏族,只能暂停隋朝的科举制度,改用举荐制,使得朝堂派系林立。

    李渊是没办法被逼的。可老李不行,老李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要搞掉门阀,不然连打仗的本钱都有。

    门阀氏族眼里,谁当皇帝不重要,他们手里掌握经济命脉、人才命脉就好。大不了再换个皇帝就是了。

    很多时候,拼的不是钱财,而是教育资源。恰好老李没有,现在程怀亮又弄出个三字经,让老李看到了一抹希望。

    门阀不光垄断人才,还垄断了书籍。大量的书籍在门阀氏族手里,所以,想升官发财,只能依赖门阀氏族,不然没书读。

    至于所为的凿壁借光,都是骗人的。你看到哪家门阀的邻居是穷人了?

    老李是狠人,愣是拿门阀氏族没招。只要招惹门阀,玄武门那档子事情铁定翻出来,一盆盆泔水扣在老李脑门子上,你说气人不气人?

    对外战争老李怕过谁?不服就打你,打完再讲理,这小脾气和程怀亮很像。

    对门阀氏族,很无力,一拳打在棉花上不说,人家还自带反伤甲。

    “程怀亮,能聊聊吗?”孔颖达笑问道。

    “和你?”程怀亮一连纠结,孔颖达是牛人,是一块钢板,踢不起。

    大儒孔安之子,孔圣人三十多代玄孙,最负盛名的经学家。

    八岁就学,日颂千言,熟读各种经传。隋朝开始受重用,唐朝时任国子监祭酒,太子授业恩师,编著《五经正义》。

    妈嘞!

    这就是个马蜂窝,惹不起。程怀亮很有自知之明。

    孔颖达善于何人讲理,没有败绩。更何况历代帝王推崇儒学,这玩意儿牛到不行,后来分成了好几个派系,势同水火。

    就是孔颖达彻底同意了儒学派系。程怀亮头很大。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这条孔家的家训,就是出自孔颖达之手。

    这人得尊敬,不管怎么说,孔颖达是孔家第二个圣人。

    宋、明两朝,科举考题的答案,基本都出自《五经正义》,你就说牛不牛?

    没见过孔颖达程怀亮还敢和别人说圣人之言,可见到之后,有点懵,必须要避其锋芒。

    更何况,你丫的不还没写《五经正义》呢吗?贞观十年的时候写的《五经正义》,小爷就用你的话,和你论道。

    “孔师!”

    程怀亮读过《五经正义》,孔颖达不是迂腐之人,不然独尊孔圣之言就好了,没必要整合儒学。

    孔师?

    啥情况?文武百官都有点懵,你程家人不是瞧不上文人吗?

    这是认怂了?还行了师生之礼?要不要点脸?难道这就是打仗先挑软柿子捏?
………………………………

第60章 仁义礼智信

    蓦然回首,御史言官们发现,和老孔比起来,他们连软柿子都不如。

    文臣三巨头等人面面相窥,一脸茫然。

    孔颖达也是御史言官,轻易不说话,因为他说话就代表孔夫子的圣人之言,再加上巧言吝啬,有时候连第一代喷子老郭,都不是对手。

    再加上孔家门人遍布天下,谁敢招惹?

    就算是老程,面对老孔的时候,还得礼让三分,在长安城可以拎着大斧子傲娇的喊上一句“还有谁?”

    可老孔不行。因为老程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孔圣人说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暴脾气的人,往往发火也会找个恰当的理由,老程就是这样,圣人都说忍不了就不忍,那就干!

    程怀亮肚子里有没有墨水,老城最清楚。儒家子弟长安三害揍过很多,可程怀亮这么有礼数……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程怀亮今日殴打欧阳信本、殴打高昌使节,孔颖达历历在目。这么令人发指穷凶极恶之徒,居然对他行礼?孔颖达觉得有点不真实。

    “小公爷,这称呼似乎有点……”

    孔颖达不是程怀亮的老师,行师生礼真心有点过于舔了。

    “孔圣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能见到您是小子的福气,见到您小子就像是见到了授业恩师西华大法师。孔师,您当受小子一拜。”

    和孔家人不能使性子,不能耍驴脾气。

    孔颖达是实打实的大儒,是胸襟开阔的人。不然也不会整合学术,集百家之所长开创全新的儒学。

    “小公爷,先祖说的是没错。可孔某似乎和小公爷没什么交集吧?”孔颖达的语气很温和,看程怀亮的目光也变得友善起来。

    “小子常听恩师提及,说您曾经说过,教育要涵盖章法制度又要忠于文字训诂,惦记的涵盖面要丰富,要饱含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要让学生实打实的学到真正实用的东西。而不是宣本照抄,木讷记忆。”

    孔颖达点点头,这些话他曾经说过。现在孔颖达还没写《五经正义》,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整合学术。

    “孔师,仁义礼智信中,您强调礼,把礼放在第一位。这个观点,怀亮尤为赞同。礼乃万学之首,学会了才能更好的把其他学问融会贯通。”

    随后,程怀亮挑选主要的,把两年后,孔颖达写的《五经正义》的提纲,简单的对孔颖达说了一通。

    孔颖达双眼带着澎湃的激情,花白的胡须接连缠手,双手攥的死死的,一张脸就像是正在勇猛杀敌的军卒。

    “小公爷,既然偶遇知己,小公爷知我心声,那和孔某说说何为礼如何?”

    “那小子就关公门前耍耍大刀,如有不对的地方,麻烦孔师指正。”

    程怀亮对着老孔再次一拱手,随后冷眼扫了一众御史言官,“人渣们,老子今天就教教你们真正的礼是什么。”

    老李心里没由来一堵,程家的混蛋,干啥事情都不忘拉几个垫背的。

    同时,老李一阵懊恼,借走了张海堂的儿子三年;借走了大儒欧阳信本三年;萧瑀来献宝,不用看,也是被这混蛋给挖墙脚了。

    难道现在……老李脸一黑,你还想挖走太子的老师不成?

    “死球了。”老郭生无可恋的扫了一眼激动万分的孔颖达,很小声和老闫、老神棍嘀咕,“孔大愣子要被程怀亮挖墙脚了。”

    “我怎么感觉孔大愣子今天有点不对劲呢?”李淳风也小声嘀咕。

    文臣三巨头面面相窥,今天才发现,程怀亮这狗犊子有点棘手,浑身上下都是刺,还自备铁锹,无时无刻不给被人挖坑。

    “让御史言官们老实一点,他们捆一起也喷不过孔颖达。”

    魏徽点点头,“辅机兄,放心。”

    “自圣人开创儒学以来,不断演变,成就了诸多宗师和学派。隋唐前分成南派儒学和北派儒学,两伙人势同水火。五经越来越苦涩,圣人之学越来越模糊。礼仪仁智信原本很简单。可要是让这群御史言官们来说,一定是洋洋洒洒一大堆,屁都不如的废话。愣是说不到点子上。”

    “没错。”孔颖达点点头,很赞成程怀亮的说法。

    “孔圣人已经说,礼就是礼仪,也可以称作是礼尚往来。四个字,从心就好。只要礼深入人心,就能做到夜不闭户。”

    “没有礼仪,哪来的仁、智、信?”

    程怀亮说完,再次反转话题,“就拿和亲这件事而言。五万大军压境,来做什么来了?光明正大的抢女人来了。今天吐蕃国抢走陛下一个女儿,明天吐谷浑、高句丽、薛岩陀呢?难道每每都是人家把刀顶到咱们脑门上,咱们就丢出去一个女人和亲?别不要脸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孔师,如果异族在我大唐边境烧杀抢掠,攻我城池。辱我父母,辱我大唐天子,小子该当如何?”

    作为大儒,孔颖达知道,程怀亮还是不希望和亲,这点也是孔颖达不想看到的,但他是清流,清流不能太出类拔萃的去反对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更多的支持者,这就是政治。

    “大唐向来是礼仪之邦,崇尚互敬互爱,时刻保持一颗和平之心。什么是和平之心?那就是礼。礼尚往来,对方不尊重咱们,咱们也没必要尊重他。孔某愿携孔圣人门下儒生,弃武从文,远去戍边,和侵略者搏命。”

    “各位武将叔伯,你们觉得面对吐蕃五万精兵该当如何?”

    虽然老李的旨意下了,但程怀亮知道,老李现在意志不坚定,必须再给一剂猛药。

    “打一场灭国之战。”

    这就是一众武将们给出的答案。

    老郭对着程怀亮使使眼神,悄悄的用手指了指长孙无忌,算是在告诉程怀亮,你有事找着三个老狐狸说,他们点头没人敢反对。

    可程怀亮不屑的白了一眼文臣三巨头,把目光对准了欧阳信本,“欧阳大人,和亲一事是您提出来的,但现在小子还想听听您的最终建议。”
………………………………

第61章 代父收徒

    欧阳信本脸一红,几乎考虑都没考虑,直接给出了答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恭喜欧阳大人,您的脊梁直起来了。”

    说完,程怀亮抄起笏板,一指御史言官,“一群软骨头,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软骨头们不说话了。

    程怀亮又看看老李,“陛下,您觉得您的旨意下达的对吗?”

    朕?老李脸一黑,你特么管朕怎么下旨作甚?

    “陛下,欧阳大人都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臣也觉得,光驻守不行,要打!打到吐蕃服,打到吐蕃打心眼里惧怕才好。打完了,咱们直接五万精兵怼到他国都,让他跪下来喊您祖宗求饶才好。”

    老李没说话,对着程怀亮怒目而瞪,站起身像是累了一样,用脚在地面上搓了搓,还故意的拿眼睛扫了几眼文臣三巨头。

    程怀亮一阵无奈,“长孙伯伯、房叔叔、魏叔叔,您三位是大唐中流砥柱,您们说话小子信服,小子就想问,如果你们是陛下,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当何为?”、

    文臣三巨头,那都是战火中洗礼出来的,心不黑站不稳,能在乱世中经历两个正统朝代没死,还当宰相的,你说不腹黑都没人信。

    如果让他们说,或许会有一个结果:灭国之战!

    房玄龄是公认的老好人,见魏徽和长孙无忌为难,一拱手,“陛下,臣觉得欧阳大人所言及对。”

    对呀,还有四姓家奴呢。长孙无忌和魏徽的眼光闪烁,一起拱手,“臣等附议。”

    欧阳信本说的只是一个儒家定律,却也算是最公平公正的答案。

    “所以说,礼就是礼由心生,就是道理。有了礼才有秩序。就好像大家都先问文斗还是武斗,大家都是先问好,把礼仪做足了,才往死里整,这就叫尊重。先礼后兵,圣人们人已经说得很直白了。”

    “小公爷的话,谁赞成?谁反对?”孔颖达面相御史言官,言语冰冷至极。

    谁特么敢反抗?你丫的孔圣玄玄玄……孙,你说的话就代表孔圣人,傻子才反对。

    现在欧阳信本输了,卖身三年,蔡文豪输了,连累所有御史言官给武将们洗臭脚,天知道程家的混蛋还会做出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出来。

    “陛下,既然开战,那吐蕃使节路东衍,该当如何处理?”老程一施礼,很恰到好处的问道。

    “这……”老李看向文臣三巨头。

    长孙无忌嘴角闪过一点狡黠,“陛下,既然提出打仗的是程怀亮,那就给程怀亮一个鸿胪寺的官职,负责全程接待路东衍好了。”

    “好。”老李思索了一下,“斐爱卿,大理寺可还有散人官职?只要负责接待吐蕃使节就好。”

    “陛下,鸿胪寺员外郎行走,还有一个空缺。”斐俊朗声道,“既然工部的头衔是工部员外郎行走,那就给个鸿胪寺员外郎的职务吧,没事的时候也不能到鸿胪寺点卯。”

    嗯,老李满意的点点头,“依卿所揍。”

    “臣谢主隆恩。”

    对于这样不用工作就拿钱的官职,程怀亮很满意,十分腼腆的搓搓手,“陛下,您看臣现在是工部员外郎行走、鸿胪寺员外郎行走、驸马都尉、左屯卫中郎将……钦天监灵台郎,这么多官职在身上……臣穷啊,被卢国公逐出家门,一个铜板也没给,俸禄您看看能不能……”

    一个黑影瞬间虎啸而来,直接砸在程怀亮的脑门子上,揉揉眼睛一看,居然是老李的龙靴。

    “要钱没有,自己想办法。”

    老李就是周扒皮,程怀亮很不平衡,这么多官职,一文钱不给,白使唤人,谁能平衡?

    “陛下,臣有一事,想让陛下和在场的文武做个见证。”孔颖达很正式的弯腰行礼。

    “爱卿,但说无妨。”

    “臣父孔安,将一身本事传给我,却在弥留之际,让臣为他另行找一个传人。臣对程怀亮一见如故,互为知己。臣想代父收徒。”

    御史言官们炸营了。

    代父收徒?孔颖达你对得起你是一股清流吗?

    太不要脸了,文臣、武将是宿敌,代父收徒可以,怎么可以收武将为徒?

    不要脸,文人的这点脸面都让你丢尽了。

    叛徒,这是对文人的背叛,这是对清流的背叛,这是对圣人的背叛,这是对天下文士的背叛!

    平时弹劾程怀亮,就一直输,现在要是程怀亮成了孔圣门人,谁还敢弹劾程怀亮?弹劾程怀亮就要接受孔圣门人的口诛笔伐!

    御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