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林安国身后还有一个人。
林楠有些好奇。
“爸,您朋友来了吗”
林楠问道。
然而下一刻,看到来人后,林楠那带着笑意的眸子,便是当场凝滞。
内心有一刹那的慌乱,靠近李玉泽的娇躯,下意识的就要往旁边挪。
“楠楠,好久不见!”
林北笑道。
只是,内心的慌乱,一瞬即逝,林楠的脸色,陡然间冷了下来:“你什么时候出狱的”
超级战神在都市全文阅读:3?3268268330
3?326826833012
………………………………
第141章 没辙了
盖州兵宪衙门派来的人级别不高,理论上来说甚至不算兵宪衙门的人,而是辽东苑马寺的人——苑马寺的四位寺丞之一,正六品官。
前文说过,兵宪衙门实际上是个空架子,没有明确的属官,别处的兵宪衙门都是拿卫所当直接下属,而衙门本身用人办事,靠的是兵宪本人的师爷或者家丁。
不过辽东苑马寺卿稍微特别一点,他有苑马寺这个机构的人可以用,而且苑马寺的职能退化得厉害,平时也比较闲,能够被当做兵宪所属来使用,算是两相方便、各得其利。
这位寺丞名叫方展,举人出身,能爬到六品官算是很不容易了,平时也谨小慎微,这次仗着高务实的威势来李成梁军中拿人,心里其实也很打鼓。
虽说他是个文官,高务实的背景更是惊人,但李成梁在辽东的地位过于特殊,铁岭李氏飞扬跋扈也不是一天两天,所以他这次差事接得有些提心吊胆,生怕李成梁丘八脾气发作,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他来一顿下马威再说,那就大事不妙了。
站在他的高度来看问题,显然和高务实不同,一旦李成梁控制不住火气,他就是当场倒霉的那个人。
因此他很好说话。
李成梁军中沉默了许久,才终于传出话来,说宁远伯已知高兵宪派阁下前来的用意,不会为难阁下,不过宁远伯此时怒气难遏,正在责罚李如桂,所以……请寺丞稍等。
方展方寺丞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连忙知情识趣地表示自己能够理解,请宁远伯不必介意,等他处理完了,自己再拿人就是。
甚至最后来补充了一句:“唐突冒犯,请宁远伯恕罪。”
可惜消息再次传入营中之后,宁远伯并没有任何回应。
实际上李成梁现在没工夫回应他这样一个清水闲官,他和李成材正在紧急商议这件事发生的意义。
李成材这时候已经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平时的精明又回到了他身上,他思索了片刻,对李成梁道:“兄长,小弟以为,高求真此举有两种可能。”
“别卖关子了,直说吧,哪两种可能?”李成梁心情不佳,随意一摆手道。
事关自己儿子的小命,李成材当然没兴趣卖关子,立刻道:“第一种可能,高求真此举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单纯就是自恃身份,不能容许如桂这样的武人敢于无视他的权威,因此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直接就下令拿人了。”
“哦?”李成梁眉头大皱,不可置信地道:“不至于吧,这位小阁老偌大的名头,做事会如此冲动莽撞、不计后果?”
谁知李成材苦笑着摇头道:“兄长,不是小弟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件事换了别人来做,那显然是‘冲动莽撞、不计后果’了,可……高求真来做,恐怕算不上。”
李成梁愣了一愣,一时没反应过来。
而李成材也不讳言什么,直接解释道:“兄长不妨想想,他现在就这么做了,又能有什么后果?兄长能把他怎样?”
“这……”李成梁嘴角一抽,心头暗恨:去你娘的,好像真不能把他怎样?
这事吧,首先高务实占理,他发了牌给复州,让李如桂去开会,而李如桂不仅没去,还在没有他这个直属上官的同意下带人“从征”了。
这里头李如桂犯了三个大忌:一是无视上峰命令;二是擅离职守;三是他跳过了兵备道而直接服从总兵的调遣。
按照理论上来说,前两条的罪责更大,以大明的规矩来说,至少够得上一个“不谨”,如果要惩罚,通常是“冠带闲住”。
但实际上,第三条大忌的罪责反而更严重,因为兵备道的设置本身就是“督抚…兵备”体系下,为了限制总兵、分权总兵而设置的,作为卫所指挥使,没有经过兵备道的同意而直接奉总兵之命行事,这是朝廷绝对不能容忍的!
因为这意味着文官统兵权的丢失,意味着该总兵出现了失控的迹象!
所以这件事高务实完全占理,而李成梁别说反制了,甚至自己还要赶紧想办法撇清关系,把自己从里面摘出来。
他唯一觉得庆幸的就是当时因为足够自信,没有让李如桂带卫所兵马从征,而是叫他只带家丁就够了。
这一条给了他自辩的机会,也给李如桂减罚的机会——你看我虽然自己去了,但我没带兵啊,我这么做只是奉了伯父之命,并不是奉总兵之命。
或许略有牵强,但总算是个说法。
所谓没法反制高务实,以上这是理,另外还有势。
高务实的到来之所以比蓟辽总督梁梦龙和辽东巡抚周咏还让李成梁忌讳,显然不是因为官位,而是因为背景。
梁梦龙在张居正倒台之后一直是个无根漂萍,单纯是因为高拱和郭朴的青睐才得以官居总督,而他实际上又不是高党,所以在李成梁看来,他的官场根基并不稳固,一旦真出点什么事,朝廷或者更确切一点说,内阁未必会对他有多大的支持力度。
况且现在张四维才是首辅,他对梁梦龙是个什么态度,现在也没人知道,万一他跟高拱和郭朴的观点不同,不打算用梁梦龙呢?
所以李成梁虽然不会主动和梁梦龙对着干,但对梁梦龙也谈不上畏惧,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把仗打好,朝廷认为辽东少不了自己,那么梁梦龙就不会平白无故跟自己为难。
至于周咏,那就更别提了,在李成梁看来,此人本身能力只能说不好不坏,只是他资历够老,又没有什么劣迹、败笔,所以趁着高党得势的东风,得以位居辽东巡抚,实际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况且周咏年纪不小,身体情况也不是太好,指不定哪天就辞官不做了呢!
甚至李成梁还有对付他们的办法,尤其是周咏。
只要在辽东打一两次败仗,故意丢一两座城,而自己在事前就先上报朝廷,说周咏给他的支援不足——不管是物资还是什么,反正先赖他——就成了。丢了城池之后,朝廷既不能因此就不用他李成梁,那就只能怪责周咏。
所以李成梁更不怕周咏。
但高务实……这就难办了。
作为高拱的衣钵传人、实学派重点培养的未来宰辅,他在朝中能够获得的支持根本不是李成梁拿钱就能收买扭转的——何况拿钱也不顶用,他李成梁何德何能去和高务实比有钱?
而打败仗陷害这一手段也不好使,因为高务实辖地在辽南,图们也好,女真也罢,现在谁也不会有兴趣跑那么远。
这就没辙了。
喜欢大明元辅请大家收藏:()大明元辅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142章 以退为进
李成梁在辽东的手段,万变不离其宗。
支撑他隐隐成为辽东王的基础,就是“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所未有”,乃是辽东的定海神针,他就是仗着朝廷对他的倚重——辽东少了总督没关系,少了巡抚也没关系,可要是少了我李成梁,那你们还就真的玩不转。
历史上的李成梁在万历十七年之后有些“打不动”了,万历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连续损兵折将,战略上一退再退。到了万历十九年三月,李成梁发兵出镇夷堡潜袭板升,初战告捷,但回师途中遭伏击而大败,阵亡者达数千人。
此战结束,李成梁才终于不堪御史的弹劾,卸任辽东总兵,“以宁远伯回朝”。
但高务实发现最有意思的事,倒不仅仅是李成梁这一次在六十七岁致仕卸任,而是在他卸任之后,辽东在十年之间换了八任总兵,最后居然又把七十八岁高龄的李成梁请了出来,再次出任辽东总兵。
这里头是很有些意思的,当时李成梁卸任,接任辽东总兵的是杨绍勋,他是广宁前屯卫出身,在李成梁麾下多年,算是李成梁的铁杆部下,干得也比较久,足足两年时间,最后因为畏敌惧战而被罢免。
而他被罢免时,继任总兵尤继先死活不肯赴任,万般推辞,最后由圣旨催促:“总兵杨绍勋恇怯不前,回卫听勘,仍催新任总兵尤继先速赴得,谕旨。”
尤继先为什么不肯赴任呢?因为尤家也是将门出身,但他是陕西将门,不是辽东将门。尤继先深知李成梁在辽东的地位和权势,也知道自己不是杨绍勋,得不到李成梁的支持,就算去了辽东,也不会有好下场,因此才再三推辞。
但当时的朝廷不信这个邪,坚持让尤继先赴任,尤继先没法子,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去辽东赴任,结果这一去果然不出其所料,只干了半年就干不下去了。
然而朝廷依旧不信邪,又先后用了董一元和王保,其中董一元是宣府前卫出身,王保是陕西榆林卫出身,结果都只干了一年出头就坚持不住。
这时候朝廷终于没法子,只好妥协,改用在朝鲜得胜归来的李如松为辽东总兵。原本以为这下子总算两全其美,谁知道李如松偏偏战死了!
由于之前几人外地辽东总兵都干不好,李如松死后,朝廷便委派之前随其长兄李如松在朝鲜立下不少功劳的李如梅继任。可惜李如松都因为李家军嫡系家丁损失惨重而中伏而死,李如梅还不如李如松,自然“畏敌不前”,再也没有以前的威风,于是不到一年又被弹劾罢免。
不过朝廷吸取了教训,继任李如梅为辽东总兵的,不仅依旧是辽东本地将领,而且还是“根正苗红”的铁岭卫人孙守廉。可惜,铁岭李家的本家人都已经“暮气难振”,他一个部将还能怎样?于是二月上任,九月便被劾罢。
这时候朝廷觉得,李家恐怕是真的不行了,于是启用了马芳的次子马林为新任辽东总兵,马林和其父马芳一样,原籍宁夏灵州,隶籍宣府蔚州卫,他比前几任混得稍微好一点,坚持了差不多两年半,才实在没辙了。
此时朝廷终于耐心耗尽,也懒得顾忌颜面问题了,直接让李成梁再次出山挂帅,重任辽东总兵,直到七年后去世。
甚至在此之后,朝廷虽然也安排过一些外地将领挂帅辽东,其中不乏麻贵、杜松这样的名将,但在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局势大坏,最终依然又选择启用了李如柏、李如桢这样的李成梁之子来挂帅,当然……他们那时候已经全是在起反作用了。
为何会这样呢?辽东离了李成梁、离了铁岭李氏就真的玩不转了吗?
原先可能真是如此,但高务实为什么而来?他就是为此而来啊!
打压一下李成梁的威望,那是题中应有之义,现在好不容易抓到了机会,而且还是个送上门的机会,高务实哪里会犹豫?当然是立刻发牌锁拿李如桂!
所以现在轮到李成梁为难了。
李成材刚才已经帮他分析过,高务实不仅占理,而且势大,还因为其所任的辽东苑马寺卿管辖范围是辽南地区的关系,连李成梁的看家手段——陷害都玩不转。
这该怎生是好?
但李成梁毕竟是李成梁,是四十多岁才从军的官场老手,既然敌人无坚不摧,那我软下来就是了。
“叫师爷过来,替我拟一道乞罪疏,就说我李成梁家教不严,乞辞宁远伯,乞罢李家军中在任的各子弟,包括如松在内!但是要注意了,疏词一定要写得足够恭谦、足够卑下,切不可让人觉得我有以此要挟朝廷之意。”
李成材抚掌赞道:“兄长好一手以退为进,此疏一上,圣意必然转圜,以为敲山震虎之效已收,大事可化小,小事……”
“小事免不了。”李成梁摆手打断李成材的话,面色并不是很好看,更丝毫没有妙计制胜后的得意,反而凝重异常:“高求真此前不过侍中(左庶子),圣上就让他以全权钦使身份协调几乎整个九边,来打漠南大战。
偏偏他还打赢了,赢得还漂亮之极,如此文武兼备,又是名臣之后、天子同窗,你以为圣上会拂了他的面子?不可能的,如桂这一次,若能保住性命,就算为兄这张老脸还有点用处了。”
李成材刚才分析得头头是道,却没料到自家兄长比自己还要悲观,竟然觉得李如桂顶多能保住性命,这……这意思就是说,如桂的前程就这么毁了?
他不禁有些茫然,甚至有些胆寒——高求真如此厉害,李家真的要与他为敌吗?
李成梁深知弟弟为人,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叹息一声,李成梁安慰道:“二弟放心,为兄知道高务实不是我等区区边将能够撼动的,在为兄眼里,他虽只一兵备,却不啻阁老辅臣,只要有机会与他化敌为友,为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去做!”
说着,他眼中闪过一抹决然。
李成材却是大吃一惊,目光闪烁不定地追问道:“兄长打算如何去做?”
…………………………
感谢书友“尧睿天下”、“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昨天我姨手术顺利,今天我驱车送她回去,来回五百多公里,有点累……不过第二章还是会码出来。
喜欢大明元辅请大家收藏:()大明元辅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143章 致谢?
方展方寺丞完全没有料到自己这趟差事居然能如此顺利,堂堂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在辽左被称为“李大爷”的辽东王,竟然轻易服软,不仅主动出面接待了自己,当场把自家亲侄儿李如桂交到自己手中,甚至还一脸痛悔,连连致歉。
李成梁当着他的面,说自己因为经年累月长期作战,对自家子侄疏于管教,以至于这群兔崽子目无法纪,一点规矩都不知道,已经不仅是给他丢脸,而且是触犯国法,于情于理都必须严惩。
方寺丞被李成梁一番话说得放下心来,还被席间的李成材等人吹捧得飘飘欲仙,当场向李成梁汇报了高务实当时的几句话,譬如“代汝契兄清理门户”之类。
李成梁一脸唏嘘,连连致谢,说什么:“万承求真贤弟深恩厚意,助我防微杜渐,使我家免遭将来灾祸,成梁感激不尽。”
方寺丞虽然不是三岁小孩,本不尽信,但李成梁看来十分的真情实意,动情地道:“我蒙圣上隆恩,以微末之功,竟得封爵,本就该慎行修福,却因经年征战,忽视了本家子弟的教导,竟至出现这等事来,实在惭愧万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错非是求真贤弟待我如嫡亲兄长,寻常人岂肯冒着得罪李某的风险,来做这等事?李某不是无心无肺之辈,此恩当记百年!”
方寺丞见李成梁说得如此直白,连“寻常人岂肯冒着得罪李某的风险,来做这等事”都敢宣之于口,看来是真的觉得高兵宪是在帮他了。
他不由得暗想:李成梁这厮虽然跋扈,但现在看来,那也是胜仗打得太多的缘故,倒并非不知轻重。如今朝廷派高兵宪来辽,虽然未必是针对李成梁而来,但经过这次之事,想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