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这样的主意,李成梁便开始故意把话题往昔日的光辉事迹上引,一来继续加深自己在高务实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争取他的好感,让他
“继续”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话;二来也避免高务实趁机逼他表态,让他完完全全站到实学派一边来。
“诸镇名将无一愿来我辽东,辽东唯有自强!彼时,正是高文正公在阁,虽为次揆,实秉国政。时任辽抚(辽东巡抚)毛公(毛纲)乃山西人,举我为总兵,高文正公许之。次年二月,毛公去职,高文正公恐辽东失人,乃遣臂助张肥乡(张学颜,北直隶肥乡县人)为辽抚,助我成事……”
“隆庆五年夏,图们以俺答前例,率蒙古诸部大军十万袭锦州,要求封王。”李成梁眼眸微微闪动厉芒
“嘿,他想得倒美……为着此事,高文正公亲自写信与我,言及‘西怀东制’之策,要求我配合张肥乡公力挫图们!”
“那一仗打得可真是痛快啊……”李成梁带着缅怀的意味,道
“我于劈山一役,击溃其主力,阵斩其大将阿丑台等五员,此后图们数年来犯,再无那年兵马之雄壮,皆被我轻易击退!”高务实一脸
“崇敬”,连连点头。旁边的祖承训见了,也忙道
“大帅说得没错,末将那一日随大帅出征,亲见大帅三换战马,鏖战不止……”李成梁哈哈一笑,打断他的话道
“你也不错,我记得你也换了三匹马,身被十余箭!哈哈,是个带种的,不枉本帅器重……唔,此番你到了辽阳,便是独镇辽河以东,今后也当如那日一般,不得玩忽职守,不得骄纵放任,知道吗?”
“是是,大帅教训得是,末将定当谨记。”高务实面带笑容,其实冷眼旁观,发现即便是祖承训这个副总兵,在李成梁面前看起来也如寻常小兵一般,丝毫没有
“仅次于他”的觉悟。随口指示了祖承训几句,李成梁见高务实
“听得津津有味”,便又开始继续缅怀
“今上继承大统之后,图们老实了些,我便开始琢磨女真的情况,于是开始在宽甸筑堡……恰巧,建州卫都指挥使王杲在抚顺马市上诱杀了我大明备御裴承祖,辽抚张公断绝贡市,我则谋划征讨王杲。”手机端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万历二年,王杲以部众坐困为由纠集土默特一部(辛爱部的一部分)、泰宁诸部等,大举犯扰我辽东重镇辽阳、沈阳,我便督兵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王杲家眷、儿孙被俘者甚众,一干儿孙辈尽数被我收之为奴,快哉!”高务实心中一动,问道
“其中可有个名叫努尔哈赤的?”李成梁正说到兴头上,忽然被他打断,怔了一怔才反应过来,思索了一下,才讶然道
“好像是有这么个人,不过……”他面现狐疑之色,在高务实脸上仔细打量了一番,才问道
“当时这厮才不过十五六岁,只是个半大小子,要不是吃得多点,愚兄都记不起有这么个人,求真贤弟是从何处听说这厮的名字?”高务实心中一突,暗怪自己一想起
“努尔哈赤”太激动,口快了些,当下哈哈一笑
“小弟也忘了,可能是后来他代表建州进贡的时候看到过什么条陈吧。”李成梁一时也没从高务实脸上看出什么特别之处来,心道努尔哈赤?
区区小儿,除了脾气暴虐一点之外,实在没有什么突出之处,想来也进不了高务实这种人的法眼,看来他应该真的只是偶尔看见过这厮的生平,随口一问罢了。
当下放下心来,点头道
“这厮没什么大用,小时候脾气还不好,后来被罚着去给愚兄养了几年马,现在倒是有用了些,人也老实了不少……想不到他的名字连贤弟你都听过了,也罢,算是他的造化,改明儿得了缺,让他回建州帮咱们打打下手好了。”高务实一听就呆了,恨不得当场抽自己一巴掌。
——感谢书友
“书友20180429163259594”、
“尧睿天下”的月票支持,谢谢!顺便说一句,我如果在书里介绍某人,基本都是表示此人后续剧情中会出现,不会有无关紧要之辈。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元辅》,微信关注
“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
第131章 急,不急
其实高务实刚才这一问,主要是想求证一件事,即后世传说努尔哈赤曾被李成梁
“收养”之说到底是否属实。因为后世历史学界,包括日本、朝鲜、韩国的一些历史专家,对于这件事都有很大的争议,有说李成梁收养过努尔哈赤,也有说根本没这回事,偏偏双方还都能拿出一些资料来自证其说,这就给高务实这个只看资料而没本事去考证的历史爱好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注所以本书的
“史样”,是采信的其中一种,这个问题我就不接受什么质疑了,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
现在看来,努尔哈赤并不是什么李成梁的义子,只是单纯的奴仆,而且是战俘为奴,地位想必不高,要不然李成梁刚才也不至于还思索了一下才想起来他这个人。
高务实不禁想要是我开口找李成梁这位
“兄长”要人,不知道他会不会给?似乎应该会卖我这个面子吧?不过……我有什么理由要人呢?
我要是个孤家寡人来上任,还可以说缺奴仆可用,找他要几个人。他看在我是天子近臣的份上,这点面子不会不卖,但恐怕也会心生怀疑。
而现在我家丁巨万,根本不可能缺奴仆用,似乎找不出什么能他不疑心的理由来……可他现在打算放努尔哈赤回建州,这只怕不是个好消息啊,别是因为我的关系,把努尔哈赤提前放虎归山留后患了吧?
谁知高务实这一思索,却被李成梁误会了,他笑了笑道
“贤弟,你也莫要多心,愚兄也不是随意做出的这个决定,其实愚兄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件事。”这下倒轮到高务实一怔了,下意识问道
“这却为何?”李成梁笑道
“这不还是跟王杲那厮有关么?”当下他便将王杲那件事原原本本跟高务实说道了一番。
原来王杲此人,本名喜塔喇·阿古,女真话叫做
“阿突罕”,乃是此前建州女真的头领,官至建州右卫都督。这厮本质上就是个部落首领,虽然当着明朝的官,但却很不老实。
嘉靖三十六年十月,王杲偷袭抚顺,杀死守备彭文洙,大肆进行劫掠;嘉靖四十一年五月,时任辽东副总兵黑春统军清剿王杲,却被王杲设伏生擒后磔死。
于是,王杲犯辽阳,劫孤山,略抚顺、汤站,前后杀死指挥王国柱、陈其孚、戴冕、王重爵、杨五美,把总温栾、于栾、王守廉、田耕、刘一鸣等数十人。
彼时,女真哈达部贝勒王台逐渐强大,与王杲亦多有摩擦,后二者结盟于抚顺关下而罢兵言和。
此后便是刚才李成梁说过的那件事了,王杲因屡杀大明将官,张学颜一怒而罢贡市,李成梁则奉命率军攻打建州,结果是王杲被擒,磔于北京。
此一战,连同努尔哈赤和其父塔克世、其祖觉昌安等人在内的一大帮建州女真高层,被李成梁几乎一网打尽,然而王杲之子阿台偏偏逃脱了,回到其老营古勒寨,继续与大明作对。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在大明的官职也是都指挥使,但其实他人少势弱,一直依附作为建州强酋的亲家王杲,也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贸易,以麻布、粮食易换猪牛,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
王杲死后,他一家三代全部被李成梁给俘虏了,觉昌安本人作为头上还带着大明官帽的部落首领,虽然部众几乎星流云散,好歹还被保留了一些面子,没让他太难看,但其子塔克世和孙子辈的努尔哈赤、舒尔哈齐等就没那么好运了,都被当做奴仆使唤着。
今年漠南之战后,虽然李成梁在最后吃了点小亏,但其实主要是面子上有点难看,实际上他的功劳还是捞得很足。
然而这次的麻烦在于功劳太足,朝廷拿不出钱来赏赐了,接下去想要再来一场大战,估计府库也支撑不起。
于是,李成梁就又开始打女真的主意——打蒙古是吃肉,打女真多多少少也能喝点汤。
现在因为朝廷没钱了,吃肉有点困难,那不如就去女真那边打打牙祭也好。
李成梁所部战斗力虽然强,但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不是单靠没脑子的拼杀,人家好歹也是考过秀才的人,用计并不奇怪,所以他又拿出了惯用伎俩——以夷制夷。
怎么做呢?按照李成梁的设想,就是把这带在身边
“训练”了好几年的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放回女真,让他们召集当年的残部,甚至召集更多一点女真人为自己效力——这是说得好听的,实际上就是做炮灰。
当然,具体使用中也许会有变化,比如也可以派他们去骗开古勒寨的大门等等,因为阿台之妻不是别人,正是觉昌安的孙女。
所以他才说本来就打算放人——只不过他本来只是打算放觉昌安和塔克世这父子二人,现在因为高务实的关系,才打算连努尔哈赤这个长孙一起放掉罢了。
搞明白这一点,高务实发现自己就更没法开口了,因为这下子连养虎遗患都说不出口——这祖孙三人现在就剩个名号,连部下都早就散了个七七八八,说放他们是在
“养虎”,怕不是要被李成梁笑掉大牙。脑壳疼啊……原历史上的努尔哈赤是什么时候离开李成梁而独立的来着?
万历十一年还是十二年?唔……好像也就是这两年间,那他现在离开,似乎也不算什么。
不过,他是啥时候统一女真……不对,统一建州的来着?好像是在万历十六年左右。
嗯,那还好,还有机会,这厮历史上应该是先统一了建州,然后靠着建州根基,又花了二十多年才逐渐扫平整个女真,我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摆平他。
999更新最快电脑端:尤其是,这其中大明方面发生了
“三大征”,无论是平定宁夏之役,还是援朝抗日,作为辽东军主力的李家军嫡系家丁都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尤其是对日一战损失巨大,再加上后来李如松意外战死,这才轮到努尔哈赤坐大。
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因为我而改变的,那努尔哈赤也就未必能有坐大的机会,我怕什么?
再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甚至统一建州之前,我说不定就能做到辽东巡抚,以努尔哈赤统一过程中动不动就在没有大明指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兵的习惯,我还怕找不到理由来打他吗?
这么一想,高务实就放心了下来,不再为区区一个连部下都没几人,头上还有父祖两辈人压着的野猪皮担心。
《大明元辅》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大明元辅请大家收藏大明元辅更新速度最快。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元辅》,微信关注
“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
第132章 万众瞩目
毕竟是跟李成梁不熟,别看现在称呼得亲热,实际上大家根本没有半点交心,高务实也就不考虑直接找李成梁要人了,反正努尔哈赤现在还没发迹,甚至连独立都谈不上,弄死他的机会还有的是。
甚至,只要搞定李成梁——不管是降服还是拿下,让李成梁不去纵容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这辈子都别想积累起足以反明的实力来。
以夷制夷不是不好,但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压制这个给自己做打手或者炮灰的“夷”,而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做法,就属于玩脱了。
按照高务实的对比和分析来看,李成梁一开始大概是觉得觉昌安和塔克世两父子能力不错,所以借刀杀人把他二人给除掉了,然后偏偏去扶植塔克世的儿子努尔哈赤,将他培养起来做自己的走狗。
李成梁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是觉得自己的借刀杀人之计很巧妙,努尔哈赤应该会被他蒙蔽,甚至反过来感激他,从而心甘情愿做他的忠实走狗,再加上努尔哈赤年纪轻,只有倚仗他的扶植才能自立,于是便会更加忠诚于他。
只是,李成梁没有料到那借刀杀人之计出了篓子,而努尔哈赤将计就计,一面装作不知情,把杀父之仇归罪于建州女真的预定对手;一面取信于李成梁,在他这里得到各种好处,包括且不限于纵容他出兵征讨建州女真别部、物资支援以及准许他进行貂、参贸易等。
李成梁不知道自己纵容的是一颗对他、对大明心怀怨恨的深水炸弹,反而将其培养成了建州女真的唯一首领。
本来,仅仅如此也还有救,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先是宁夏出了乱子,李如松带着一大帮李家军嫡系家丁去征讨宁夏,结果宁夏虽平,李家军却损失不小。
然而此时的李家军依然还是很强,如果有几年工夫,还是能恢复元气的,谁成想朝鲜又出了乱子,被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按着一顿暴打,哭着喊着来求大明爸爸救命。
万历帝本来不大想管这茬破事——因为要花钱,然而经不住朝鲜王苦苦哀求,加上得知丰臣秀吉打朝鲜居然还只是个跳板,接下来要打的就是大明。
这就不能忍了,加上此时宁夏已定,万历帝于是就近调辽东军去把朝鲜的事情给解决掉。
意外的是,第一次出兵因为小看了日本人的决心,不知道日军多达十几万,辽东军出兵才不过几千人,被一顿暴打逃了回来。
这下子,不仅朱翊钧怒了,李如松也怒了。于是第二次作战的时候,不仅辽东军主力全出,国内还派了援军,几番苦战之后,战绩倒是不错,基本上算是摁着日军打,把他们给打了回去,顺便气死了丰臣秀吉,日本退兵。(这中间还有很多细节,日后写到了再说。)
这一战看起来战果辉煌,大明又帮助自己的小弟来了一次存亡继绝,煌煌天朝的自信心直接爆棚。
然而麻烦其实已经来了——辽东军损失巨大,尤其是李成梁的起家部队,他的那几万家丁骑兵损失大得已经不是伤筋动骨可以形容,完全就是断手断脚的程度了!
何以见得李家军的嫡系家丁经此一战,损失已经大得如同断了手脚呢?有事实可以证明,那就是李如松之死。
辽东军最强的时期,完全是压着蒙古打的,常年累月都是以少击多的打,没听说中个埋伏就损失巨大的情况。结果打完朝鲜一战之后,李如松依然按照往常的打法和兵力对比来作战,结果便中伏而死了!
中伏不奇怪,奇怪就奇怪在,如果以李家军当年的悍勇,怎么可能让主帅直接战死在那儿?仅此一战,便足以说明当时的李家军嫡系,已经不仅仅是“走下坡”这么简单,其战斗力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而李如松本人的战死,更是让李家军的脊梁骨都断掉了。虽然此后李成梁二度出山,但已经没有意义了,不仅他本人壮心已暮,李家军本身也回不到过去的辉煌了,只能一步步凋零。
而在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已经崛起,趁乱统一了建州,甚至接近于统一了整个女真。
此时的李成梁早已蜕变,根本不复昔年之勇,变成了一个典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