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又称n刺,日本人称为铳剑,也是安装在单兵长管n械前端的刺杀冷兵器,用于白刃格斗,也可作为战斗作业的辅助工具。刺刀由刀体和刀柄两部分构成。
按形状分为片形刀形或剑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两种按与步n连接方式,又分为能从n上取下装入刀鞘携行的分离式和铰接于n侧的折叠式两种。分离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锯齿,并能与金属刀鞘连接构成剪刀,具有多种功能。
所以n和刺刀还是有些许差异,n一定是刺刀,但刺刀并不一定是n。
古代战场上,有“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n”的说法。当然你非要说人均哲别神射,个个都是恰台吉,弯弓就是一箭毙命或者人均刘綎,上去就是一刀枭首的,那就当我没说。
总的来说,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尤其是披甲士兵,箭射刀砍的伤害确实没有n矛捅刺伤害大。
而如果是到了现代战场上,n捅刺所造成的伤害,跟现代火器n弹其实没法比,远说不上什么恐怖。
后世红朝国内有一拨人,对五六式三棱n有一种神话,吹牛一直吹到什么联合国禁用巴拉巴拉的,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问理由,就说什么伤口难处理,放血效果夸张,有砷化物涂层等等。
砷化物涂层是最好笑的,你三棱n可以涂,别的就不能涂了?
至于伤口难处理,就更可笑了,这样标准且规整的伤口有什么难以缝合的?外科医生会面对比这种伤口复杂无数倍的情况。
随便举例,比如工地上的钢筋穿刺、被狗牙撕裂的小孩伤口、被工厂机器搅烂的创面等等,哪个不比这种复杂?说三棱n因为形状而杀伤力巨大完全莫名其妙,要是这种规整的伤口都难以处理,那外科医生全都可以下岗了,部队医院处理n伤、破片伤的军医也全都可以滚蛋了。
刺刀只要刺中要害,不管什么样式,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刺中要害的话,三棱刺更容易形成的是贯通伤,而众所周知,对于人而言,伤害更大、更难救治的是割破血管放血,这一点三棱刺显然不及扁刺刀。
高务实也是听过五六神话的人,为什么他宁可花费十年时间去搞bs式刺刀,而不肯用三棱刺将就,自然是仔细论证过的再说后世各方也都做出了选择啊。
刀剑的外形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使用和冷兵器作战才最终确定下来的,相比三棱n那种破甲锥一样的n头造型,普通刺刀的剑形刃因为拥有更宽的刃身,所以破开体内血管、杀伤内脏的几率要大得多。
而且在刺刀战术上,剑形刃也更加适合下劈、上挑、刺中后转刀等动作,单独拿下来也更适合当短剑,可砍可捅。当年特殊时期,日本小仓兵工厂的三零刺刀比起三棱n不知厉害多少,那才是当时世界上最让人畏惧的一把刺刀。
所以说n根本无所谓恐怖不恐怖,刀是杀人的武器,作战中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指标,比如英军1907式刺刀,长555毫米,明晃晃的样子倒是吓人,捅到人身上也的确厉害得很,但英军士兵们并不喜欢,因为实在太长了,装卸和携行都很费事儿,使用起来也不大顺手。
在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拼刺水平是最高的,因为早在沙俄时期,俄队就一直在训练这种拼刺技术,这种文化也被后面的苏联军队继承了。
在二战期间,莫辛纳甘步n是苏联的标配,而9是德国的象征,而莫辛纳甘步n的长度在二战最长的,再加上苏联人普遍高大威猛,德国和日本在面对苏联的时候,都非常吃亏,特别是德国,德国擅长闪电战术,但是当打阵地战,尤其拼刺刀的时候,真的不是苏联的对手。
相应的,日本军队的人因为比较矮不能跟苏联人的高大威猛相比,但是日本人拼刺讲究灵活,战术要求是稳、准、狠,于是配备三零刺刀。
总而言之就是,任何武器不能撇开实用性来谈性能,更何况还要考虑多功能性和成本。三棱n只能做一件事,而这件事bs式刺刀也能做,同时bs式刺刀还能顺带做好其他几件事,选谁还用说么?
最后一个成本和制作周期的问题,是限制万历一式标配刺刀的最大难题,不过这个之前说过,朱载堉被高务实挖动之后,两个人配合着搞了好几年,改进了炼钢法并加入渗碳渗氮技术,制作周期已经明显下降,生产成本也降低了一些,虽然不至于和三棱n一样便宜,但已经到达高务实认为可以接受的区间当然朱翊钧还是觉得很贵。
除了技术含量看似不高,而其实极高的刺刀之外,万历一式最大的技术革新,就是点火方式。
没错,这一次,大明进入了燧发n时代。
燧发n最开始是在欧洲出现,换算一下时间,是大明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张居正中进士的那一年。
燧发的原理很简单,也没有什么争议,就不多赘述了如上文的三棱刺刀和bs式刺刀强弱是有争议的,所以我多说了些。
但知道原理不代表马上就能做成,高务实提供创意之后,京华火n厂方面花了几年的时间来进行试验,一开始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燧石冒出的火星有时候不能点燃黑、到底要不要配备火帽、如何防止雨天作战时火n进水使发火装置失效等等。
每一种科技发展都不是说成就能成的,很多时候,几种技术同时达标才能导致质变,因此高务实手头好多发明都是拿时间慢慢堆出来的。
就说万历一式火n,很多性能都要照顾好几个要素:如n管长度与射击精度和距离有关,而同时要考虑装备刺刀之后的白刃战装药的多少,要考虑n管强度与点火效率以及防水密闭性,甚至还要考虑便于携带和保存,以及携带和保存过程中的安全性等等。
所以这种事,一次研发搞个好几年甚至十年以上,一点都不奇怪,毕竟实用性、多功能性、人机工程学、生产成本、维护及维修成本、再次利用可能性全都要考虑到。
一两个天才的创意也许可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但这个创意什么时候体现它的价值,没有人能够肯定,然而一个好的体系却能稳步推动社会前进,并且立刻起效。
因此,高务实从来不急于一下子搞出一个成本极高的试制品来自欺欺人,他要的是能够批量列装的产品。
尤其是武器装备这一块,慢点没事,反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武器进化速度本来就不算多快,他现在已经拥有了先发优势,只要把这种研发体系维持下来,不怕将来不出成果。
万历一式现在无论实在火器性能上,还是在白刃战性能上,都应该是空前的强大,唯一的弱点大概还是价格偏高,但高务实已经尽力了。
如今,打响万历一式名号的第一战马上就要爆发,能不能“出道即巅峰”,就要看今天张秉忠和张万邦父子的表现了。
张家父子性格不同,张秉忠这个父亲是个特别实诚的人,当他看到前方烟尘滚滚的时候,便已经按照规矩开始列阵,同时做起了战前动员。
“儿郎们!想必你们都已经在大同领过了京华的赏银,每人五两,对不对?!”
“对!”
“没错!”
“毫厘不差!”
张秉忠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大声道:“但是本将告诉你们,那只是一半的赏银!此次作战,只要你们听候号令行事,如此前的操演一般,那么战后无论胜负、生死,每人都还有五两银子的赏银可拿,依然是京华给!”
全军轰然,纷纷大喜京华的赏银和朝廷不同,朝廷赏银一来不高,而来因为流程麻烦,总要延后好几个月起,甚至很多时候还要被克扣。而且朝廷的赏银,你得有首级才好拿,没有首级就很难办了。
但京华给赏银则不同,京华不仅大方,也不拖欠,而且他们的要求并不是首级,仅仅只是“是否听命”换句话说,只要听命行事,京华的赏钱就一定拿得到!
除此之外,京华的赏银还有个特点,就是绝对不会吞没战死之人的赏格,而且只要确定是战死,还会发双赏表示抚恤。
众人一听还有至少五两,都兴奋不已,甚至有人在心里暗想:要是真的运气差,战死在这儿了,那也不亏,至少还有十两银子的安家费。
直接拿钱调动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张秉忠这个老实人就是这么直接。
感谢阅友“荭、极品”的月票支持,谢谢。最近一段时间白天很忙,晚上码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11
………………………………
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上)
张秉忠直接,辛爱更加直接。
不过个把月的时间,他就从穿鞋的变成了光脚的,这个时候在野外碰上兵力弱势的明军,辛爱怎么可能客气?别说客气了,是根本不容放过。
辛爱跟宣大边军打了大半辈子,对于边军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虽然边军整体来说就是一个穷字可以表述,但穷也是要分档次的。
单以大同镇而言,大同一共有十五个卫,要说什么朔州卫、蔚州卫、安东中屯卫之类,那的确是穷,真的穷到不搞点灰色收入就要饿死人的地步了。
可是,大同四卫也就是大同前、后、左、右这四个卫,就肯定是矮子里面的将军,完全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为什么呢?因为这四个卫不仅本就是大同镇的核心卫所,而且现在掌握着如德胜堡、杀胡口堡这样的马市要地。也就是说,他们原本待遇就好,现在更可以从马市中获得某些福利,那自然就不是一般的卫所可以相提并论了。
而张秉忠所部,其主力正是大同左卫的人马,剩下的则是他自家的三四百家丁,都是边军之中相对富裕的那种。
大同左卫的旗帜,辛爱当然一眼就看得出来,知道这是个有油水的对手,随军辎重必然不少,甚至哪怕不提辎重,光他们身上的各种行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赶紧动手准备抢啊!
至于说战斗力,辛爱跟大同左卫是有交手过的,不过当初的情况和今天不太相同,那时候大同左卫都是在城中防守,辛爱由于不想承担重大伤亡,也就没有选择强攻,所以他们实际上处于一种名义交手有过多次,但实际交手却也不算多的情况。
但是,即便没有硬碰硬真打过,辛爱的心理优势却很大,一来是因为骑兵本身不畏惧步兵,特别是这种弓骑兵性质的蒙古骑兵,更是不必太担心步兵能把他们如何二来他们过去也都是进攻的一方,大体属于压着明军打,这自然是最容易培养心理优势的局面了。
实际上,哪怕是十多年前还没有封贡一事的时候,宣大山西能让辛爱真正觉得棘手的,也只有马芳所部。
所以此刻的辛爱毫不犹豫,立刻下令分出两支兵力,左右各两千骑兵开始准备袭扰攒射,他自己则率中军主力暂时不动,先观察对方的动向。
这个打法在蒙古军中很常见,就是先看对方在面对快马绕营袭扰的蒙古骑兵攒射时,会不会出现慌乱,如果因为慌乱导致阵型混乱甚至崩溃,那显然就是弱旅。
这种情况下,辛爱接下去要么继续袭扰磨一磨,要么就干脆直接率主力冲阵,这只取决于辛爱自己急不急。
万一对方比较镇定,沉着应战,那也没事,蒙古骑兵最不怕的就是耐力战,只要一轮接一轮的继续派兵袭扰就行。
根据他们几百年的战争经验,就这样一直拖着打,即便不能把敌人打垮,也迟早能把敌人拖垮。
毕竟骑兵又不怕被步兵咬住,只要远远地兜着圈子攒射,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能不断地给对方造成杀伤,虽然这种远距离攒射威力不佳,未必真能射杀多少人,但连绵不断地袭扰还是能够严重打击对方的士气,时间够的话,对方的崩溃只是早晚的问题。
毕竟,只挨打却无法还手,换了谁来,也会有挺不住的时候。
骑兵动了,步兵却几乎没怎么动。
这不奇怪,步兵对战骑兵不可能跟人比机动性,通常的应对都是比较被动的。但辛爱却皱起了眉头,因为对面的这支大同左卫明军没有摆出最常见的圆阵。
圆阵是步兵最常见的防守阵型,尤其是在面对骑兵的时候更是如此,明军步兵在野外遭遇蒙古骑兵,以圆阵御敌简直是条件反射。
但今天出了例外,大同明军步兵摆出来一个看起来很单薄的四方阵,这个阵型单薄到四个方面的每一面都只有几列士兵,看起来随便一个冲阵就能摧破,然后直取中军,拿下对方主将。
辛爱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对方主将竟然是个傻蛋,带着几千人马来草原犒赏本黄台吉来了?
可宣大山西虽然只有一个马芳真正让他忌惮过,但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没有强将了,实际上宣大山西这三镇的整体实力是很强的,要不然也扛不住俺答数十年的蹂躏不是?
能在宣大山西三镇带六千精兵出塞的将领,辛爱不太相信对方真的是个傻蛋,他决定先稍稍观察一下再做决定。
对方做的第一件事就让辛爱有些挠头,他们的阵势本来就很单薄了,现在随着自己派出的骑兵分左右两路出动,大同明军方阵的第一排士兵,在辛爱远远的注视下,不仅没有开始装药装弹准备射击,反而纷纷在火n口上套了一把“长bs”,嗯好像也可以说是“细短刀”。
辛爱有些莫名其妙,明军这是在做什么,难道你们的火n还能把bs打出来当飞刀使?
不过接下来他就看懂了,因为明军上好刺刀之后,忽然齐齐向前跨出一小步并蹲下,n托朝下,“bs”朝上,n托立于地面,“bs”刀尖前倾,第一排所有人全部如此并保持不动。
辛爱先是楞了一下,继而冷笑出声。
他的四子哈木把都儿见状问道:“阿布何以发笑?”
辛爱朝明军方向努了努嘴,道:“对面的明将是个二愣子,就他这单薄的几列横队也想拦住蒙古铁骑?”
哈木把都儿道:“明军的火器这几年比以前厉害了不少,对方可能觉得这几列火铳的威力就够让咱们知难而退了吧。”
辛爱冷笑起来:“知难而退?我现在退无可退!”
哈木把都儿嘴角一抽,却说不出什么来。
辛爱又道:“再说,这有什么可退的,明军火器就算比以前厉害了,可是只要发动冲阵,几百步的距离他们能放几铳?只要冲到他们阵前,就凭这么单薄的阵列,也能挡住冲阵吗?到时候无非就是一溃千里。”
哈木把都儿看了看,迟疑道:“但是他们第一排的士兵”
“我看见了,可是那又如何,那玩意加在一块儿还没长n长呢,何况只有区区一列,能拦住冲阵吗?”
哈木把都儿一想,似乎也没错,长n阵虽然能克制骑兵冲阵,但长n阵的长n可比明军这个“铳口插刀”长多了,而且长n阵也不可能只摆第一排,明军想靠一排“铳口插刀”挡住冲阵,这不是做梦吗?
这么一想,他就释然了,点头道:“可能明军的主将是某个世袭的指挥使,根本不会打仗吧。”
正当辛爱父子觉得明军这个阵型实在给蒙古骑兵冲阵送菜的时候,先前派出的两支骑兵已经开始攒射袭扰了,但意外的是,他们的行动碰上了很大的麻烦。
蒙古骑兵们突然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蒙古复合弓的射程,在面对当前的这支明军时居然处于劣势!
这怎么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