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此了,从浙江开始一路往南,直到目前的安南地区,全都是南洋舰队的负责区域,更重要的是,将来一定会涉足的南洋地区,也全都是归南洋舰队负责。
不过即便如此,北洋舰队的实力也不会太弱,至少高务实肯定会坚持一个“两强标准”:即北洋舰队的实力,必须保证超过目前朝鲜和日本的海上力量之和。
这个标准,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
说高不高,是因为无论朝鲜还是日本,现在的官方海上力量都比较有限。朝鲜不必说了,承平两百年,军不习战,将骄兵惰,海上力量用一个简单的方式表述就是——打酱油。
别看李舜臣被后来的韩国人吹到没边,甚至成了所谓的“亚洲第一名将”,但宇宙大国的习惯大家都懂,还没轮到中国人发话,就被日本人嘲讽了——没有明军帮助,李舜臣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即便按照韩国方面的说法,李舜臣在露梁海战中率领的也只是“14艘战舰和100艘民船改装的作战船只”,所谓“龟船”无敌之说,后世也早有人论述其荒谬,简单的说,这船最大的问题有几点:船身低矮,不适合远航,火力弱,成本高。
至于其赖以成名的防御么……以朝鲜的冶金水平,一层铁片到底能顶多大个事,恐怕难说得很,无非是仗着当时的日本军队重火枪而不重大炮,没有足够的海上火力罢了。
况且,到底是船壳覆盖铁片,还是加装了某些铁钉、铁锥,中日朝三国的历史学界到后世都没能给出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说法。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甚至“时无英雄”都有问题,明军当时战舰的火炮很可能就足以击破龟船的防御,只是朝鲜运气好,大明爸爸是友军。
再加上李舜臣发迹得晚,五年前才中武举,而现在虽然已经三十七岁,却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沓里玩呢。
如此横向对比一下,高务实觉得朝鲜现在的海军实力,恐怕还禁不住单单一个天津港的京华运输舰队一顿打。
而日本方面,今年还不必太担心,别看倭寇海盗好像横冲直闯很厉害,在大明沿海闹了快两百年了,其实在倭寇闹得最凶的嘉靖朝时,真倭在倭寇中的比例大概就十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基本都是大明自家的海盗,只是打着倭寇的幌子罢了。
经过张经、胡宗宪、谭纶的抗倭,不仅涌现出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等一批名将,基本剿灭了绝大多数成气候的倭寇集团,而且随着高拱的开海政策推进,现在的倭寇已经越来越少。
前段时间闽海海盗联盟的团灭式大败,更加加速了倭寇集团的衰亡。
况且,就算倭寇最凶的时期,倭寇自己的船只也没什么优势可谈,真正靠谱的、作为主力使用的海盗船,几乎都是大明海盗们提供的……
反而,日本的官方海军力量并不怎么行,这一点只要看看“净海王”汪直当年在日本的事迹就知道了。日本很识时务,打不赢就交好,何况汪直还能给他们搞来先进的火绳枪,于是汪直甚至在日本自称徽王。
但是这个情况有一个前提是很明确的:日本的海上力量拿汪直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横向对比一下,现在的日本官面上的海上力量也不值一提。
不过,之所以高务实又认为“说低也不低”,则是因为今年已经是万历九年,也就是公元1581年,明年万历十年,日本天正十年,会发生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变后,再有几年,猴子就要基本统一日本了,到时候日本的海上力量会在他的野心推动下快速提高。
所以北洋舰队的两强标准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今后几年能不能力压日本,而与朝鲜倒是关系不大。
高务实固然有钱,但他并不打算单靠京华集团包打天下,北洋舰队能不能力压统一之后野心膨胀的日本,他也不打算全靠京华集团自己撑着——京华说到底还是个商业集团,是要追求利益的,如果大量制造纯粹的军舰,即便大明朝廷不关注,他自己也觉得是严重的浪费,所以军舰只是核心,外围的实力还得靠武装商船,这也是这个时代所流行的。
但是京华同时也是有“政治任务”的,就是带动一批原本只知道霸占土地的大明高层把目光转向海洋、海外,而不是一门心思去抢穷苦卫所兵、贫民的土地,这种时候就要求高务实不能自己一个人吃独食,得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这个时代谈爱国主义那是太奢侈了,所以只好谈利益,只有利益才能让这些人把目光转移过来。
不过在谈利益之前,还是要让这些先知道海洋贸易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海洋上捞钱又需要一些什么本钱。
这就是高琦和那批船舶系大匠们今天的工作。
海上贸易有多挣钱?
达伽马有记录,他做到了70倍。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就是70倍的利润。
不过,目前京华的利润没有这么高,因为京华现在连印度都去不了,更别提阿拉伯甚至欧洲。
京华目前能到达的最远贸易地是马六甲,跟葡萄牙人交易——在澳门本来也能交易,但运送到马六甲能赚得更多。如果直接在澳门交易,利润只有两到三倍,但一送到马六甲,利润率最低的也能提高到7倍以上,最高的将近15倍。
为什么呢?因为澳门的葡萄牙人可以就近跟广东商人进行贸易,而广东商人能够跑去马六甲做生意的,就少了很多。再加上京华由于体量优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某些货物进行垄断,譬如最简单的一项:河南的钧瓷,这个东西现在只有高务实手中有正品,利润之高简直惊恐:全部都在30倍以上。
还有就是湖丝苏绣,由于魏国公、临淮侯等一批勋贵成了京华的铁杆合作者,南直隶附近的这些尖端丝绸制品现在基本被京华垄断了大半,苏杭一带的海商想要拿货也不容易。
这样一来,相对应的葡萄牙人也就很难低价拿货,而这些货物由于京华有远洋能力,可以一直送到马六甲,利润自然就上来了。
只有粤绣不太好控制,这个主要问题在于葡萄牙的澳门据点太近,
可惜高务实还有太多事情要办,还没到和西班牙与葡萄牙翻脸的时候,否则他肯定要想方设法搞掉这个据点,把澳门收回来。
当然,这也是个迟早的事,目前葡萄牙还有别的用处。
听说海洋贸易的利润动不动就是翻几倍,甚至个别的能翻十几倍,一干勋贵们都不淡定了,甚至可以用坐立不安来形容。
高务实悄悄在暗间看得面露微笑,这批人的样子,就像是错过了微信群里大佬发的红包,仿佛意外损失了两个亿一般。
不过,也有那相对稳重的勋贵开始提问打听,譬如船只的造价、日常的养护费、多久需要换船、船上人员的雇佣费用和日常开销、万一遇到海盗可能导致的战损多大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
高琦虽然转行海贸这一块时间不算很长,但他一门心思做出一番成绩,下的苦功是异常深厚的,解释这些问题并不困难。
虽然不会打仗但很会算账的勋贵们私底下一商议,很快得出了几条结论:
首先,海贸不能单打独斗,否则容易被黑吃黑,必须形成合力才会强大、安全。
其次,得有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带队,要不然瞎搞一气会损失很多利润,赚一倍哪里有赚十倍来的心旷神怡?
再次,人多势众才能搞出京华所说的那种“垄断效应”来,虽说他们目前看来只能跟着京华的北洋舰队混,也即是只有朝鲜和日本能做,去南洋的话,南京勋贵怕是不答应。但是没关系,先拿朝鲜和日本试试水,到时候如果南洋更赚,再去和南京那批兔崽子谈——燕京的靖难系勋贵可比南京的开国系勋贵更吃香!
所以最终结论很明显:一定要搭上京华这艘巨舰,才能赚钱、赚大钱!
更确切的说,就是加入高琦刚才秉承高务实意思提出的这个“北洋海贸同盟”!
………………………………
第015章 切蛋糕
傍晚时分,见心斋新主楼已经灯火辉煌。
这栋新的见心斋主楼最大的特点便是“非木质”。乃是高务实用汉白玉加京华水泥厂的精制水泥制成,因此又名“白玉楼”。
这栋楼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西式”,乃是从广东聘用了几名佛郎机建筑师,以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代表之一的枫丹白露宫为基础样式建设而成。
因此,这白玉楼并不是单单一栋楼,而是一个建筑群,其位置也从原先的见心斋向东北偏移了一点,到了眼镜湖边上。
幸好,欧洲人的“宫殿”没有什么特别的制式标准,其规制放在大明来,也只是“奇异”而谈不上违制,所以这白玉楼虽然在明人看来很是奇怪,但人类对于“美”是有基本共通点的,即便是这些第一回见识到白玉楼的勋贵们,也只是啧啧称奇,并没有觉得丑陋或是别的感觉。
其实以高务实的审美,他这白玉楼比枫丹白露宫还更好看一点,因为白……高务实喜欢纯色调。
当然,之所以用汉白玉,到不单单是高务实喜欢白色建筑而钱多了没地方花,而是燕京城附近就有汉白玉产地——房山大石窝,那是汉白玉之乡。
由于水泥是自家生产的,成本其实比外售便宜若干倍,汉白玉又是就近取材,所以这座复刻版的枫丹白露宫其实建筑成本的花费并不高,前后算起来才不过两万多两银子。
大明的人工费用一直很低,这个早就说过了,不必多提。真正贵的是内部装潢,按照高务实的说法——除了那些宗教壁画之外,要完全的西式风格。这就导致京华基建方面费了很大的工夫跟那些洋人建筑师研究西式装潢,然后派人试验制造。
不过说来也是有意思,产自广西的桐油成了香饽饽,因为用桐油浸泡和养护那些木制装潢的效果异常好,让那些洋人也大吃一惊。
高务实这白玉楼并不只是他自己建着玩,是有其他目的的——中式建筑因为喜欢用木制,在坚固性方面方面比不上喜欢用石料的西式建筑,这是肯定的。
而这又导致了一旦有战火,中式建筑能保留下来的很少,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高务实在搞出水泥之后就一直想要引入西方建筑上的一些优势来弥补缺陷。
也许今后会形成中式建筑样式和西式建筑内涵也说不定,但首先他要搞一个示范出来,这才是白玉楼产生的真正原因。
反正大明又不是鞑清,并不排外,也不觉得外人就不会有好东西,该借鉴的借鉴,该学习的学习,取长补短是汉民族早有的美德,高务实也不怕有人骂他。
更何况以他六首状元的身份,想骂他崇洋媚外,那怕是要先问一问自己够不够格——我高某人国学巅峰了,现在追求学贯中外不行么?
宴会大厅里,高务实望着济济一堂的燕京勋贵,笑吟吟地与他们客套。
今天这场宴会,燕京勋贵几乎是倾巢而出,除了病得已经下不了地的英国公张溶是派张元功前来、定国公徐文璧去茂陵代祭宪宗纯皇帝忌辰未归而派长孙徐希臯前来之外,其他京中勋贵都是亲自前来。
由此也可见高某人的面子,现在真不是一般的大。
尤其是对于他十年来的商业盟友京师勋贵而言,更是相当好使。
“诸位,关于海洋贸易的一些事情,此前在工匠学堂船舶系,已经有高琦等人为诸位做了一番说明。”高务实笑意盈盈地道:“想必诸位现在对其中的蕴含的商机也都有了不少了解,以日本扇为例,一把普通的日本扇,从日本贩运来我大明,可净赚二三百文。而区区一把扇子,能有多重?一船扇子能赚多少钱,诸位想必可以想象——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只要诸位加入北洋海贸同盟,这笔买卖我京华分文不取,全部让给各位!”
众勋贵听得都是一惊,心道:高求真果然大手笔,这么大的买卖说让就让了?
但朱应桢跟高务实特别熟悉,知道高务实必有下文,为了展现自己跟高务实关系的不同寻常,他故意调侃道:“咦,扇子买卖求真不做,想必是有其他买卖被你看上了?不妨说出来也让咱们大伙儿知道,免得将来犯了你高大财神的忌讳不是。”
“哦,是有一笔生意,高某不打算让诸位插手。”高务实似乎一点也没把他们这群地位尊贵的公爷、侯爷们放在眼里,微笑着说道。
朱应桢稍稍一怔,但他并不是生气,因为明确要求他们不得插手某项生意,这可不是高务实的一贯风格,所以朱应桢反而有些紧张起来,问道:“是什么生意?”
“硫磺。”高务实淡淡地道:“这笔生意京华包揽了,同时,我也会请皇上派专员到我京华的船队中进行监督。”
众勋贵倒抽一口凉气,下意识都把脖子缩了缩。
朱应桢干咳一声,道:“求真,这硫磺你就是不说,咱们也是不敢碰的,这一点你大可以放心,大家都不是这么没分寸的人。”
那是,硫磺虽然可以药用,但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其主要作用还是用来制造火药。
虽说大明已经军工私营有几年了,但那是有严格的监察制度存在的,比如京华就有购入硫磺的权限,但会受到兵部和御马监的双重监督,东厂和锦衣卫也有权随时调查。
这事儿别人能干,京中这些勋贵那是真的不敢碰——他们是武臣勋贵,世代将门,捞钱什么的,可能没人揪着他们废话,但硫磺……你们这些掌握京营的将门,搞这么多硫磺是有什么企图?
所以,如此花样作死的买卖,他们的确不敢碰,这个警戒线,他们脑子里是有谱的。
英国公府小公爷张元功跟高务实也是老熟人了,他这时候问了个问题,道:“扇子虽然是大买卖,但咱们京中勋贵人数众多,也不好都做这一种吧?何况,咱们也不能空船跑去日本买扇子回来卖,总得有货物先卖去他们那边,哪些货物紧俏,这一点还请求真你指点则个。”
高务实笑道:“货物嘛倒是多得是,南直隶方面尤以丝布见长。据我所知,无论是白丝、五丝、绫子、纱绫、绢绸、捻线绸、罗锦、闪缎、金缎、南京缎子、南京绡等等,全部都是紧俏货,从来也不怕卖不掉。”
张元功面带忧色:“可这些东西,咱们燕京勋贵有些够不着啊。”
高务实微微一笑道:“不妨,咱们北方也有特产,日本人不怕咱们货足量大的那种。”
张元功诧异道:“那是什么?”
“铁。”高务实道:“京华在日本目前最大的买卖就是卖铁……日本并不在大明禁售铁器的范畴之内,况且他们内部打仗,需要用铁的地方太多了。”
给日本卖铁,当然有可能会让将来丰臣秀吉的实力更强大一些,但在高务实看来,那是小问题,不涉及根本。
因为大明从这种贸易中获得的好处是更大的。
日本铁贵而银贱,后世有学者估算,从1560年到1644年,84年之间,日本生产了约25429万两白银,平均年产白银300多万两!
然而日本的生产力摆在那里,它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银子,只能用来做“外汇”,但在东亚这个区域,它能做买卖的对象又不多,除了葡萄牙人,几乎就只有大明——朝鲜跟它没有什么互补性,而且生产力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