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元辅- 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他还突然明白了之前那支舰队的来意——哪是什么责令自己清剿海盗?他们怕不是来清剿自己这个大越皇帝的!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莫茂洽觉得大事不妙的时候,莫玉麟的右路方向也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明军一部趁他大军南调,忽然出兵攻取了高平,现在正在往莫玉麟屯兵的宣光进军。

    莫茂洽手足冰凉,连忙问两路明军各有多少兵马,结果一问之下,得到的答复是谅山方面“至少四万”,高平方面“少说五六万”。

    莫茂洽整个人都不好了——明军出动了十万大军!这是要趁火打劫,灭我安南啊!

    想当初永乐朝时明军南侵,虽然安南的史书记载是明军出动了“三十万大军”,其实那个数大家都知道不能当真,实际上连十万都不到——张辅在安南的兵力基本一直都维持在八万左右。

    安南的数字不靠谱到什么程度呢?嗯,安南说明军出动了三十万,而他们出动了七百万大军抵抗明军。

    七百万?呵呵……你高兴就好。

    有七百万大军还呆在安南晒什么太阳,直接去打了南京当中国皇帝岂不是美滋滋。

    所以莫茂洽一听明军来了十万,下意识就觉得完了。

    当初张辅八万人就把安南轮了个遍——不对,应该说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任他什么名师大将,在张辅面前都是被揍得满山跑,要不是后来宣宗觉得安南这地方维持起来忒不划算,安南有什么机会独立?

    现在倒好,南边郑军有得胜之军六七万,北边有大明的十万天兵,红河里头还有一支光大海船都超过六十艘的舰队正奔着升龙城杀来……我招谁惹谁了?

    这是天亡我莫氏啊!

    …………………………

    感谢书友“黄金发123”的月票,谢谢!11


………………………………

第148章 降明总好过降黎

    “陛下,这……这其中必有误会,咱们是不是赶紧联络一下广西巡抚和巡按,把事情解释清楚一下?”

    解释当然是要解释的,可现在解释来得及吗?

    “陛下,谅山既失,北路已无险可守,四万大明天兵不出三日即可杀到升龙城下,眼下升龙城中不过一万老弱之兵,如何能防?”

    明军难道是机械化步兵,就算谅山丢了,这还有三百里路呢,三天就杀来了?

    “陛下,为今之计,得赶紧将应王和阮倦都召回升龙,只要升龙守住,咱们就还有转圜之机……”

    嗯?好主意啊!然后朕的脑袋是给郑松呢,还是给高务实呢?可真是叫人为难呐。

    “陛下,臣以为高平既失,宣光守不守已经不重要,不如把莫玉麟速速调回升龙……”

    “胡说八道,莫玉麟调回升龙有什么用?不如调到太原,届时莫玉麟所部既可以挡住从高平南下的明军,也可以从侧面威胁由谅山而来的明军之后路,如此这两路明军只要还想拿下升龙城,就必须先取了太原,这样一来升龙便可以获得一个喘息之机……”【无风注:此太原是安南的太原,在升龙城正北方约一百二三十里。】

    莫茂洽发现只有这个建议似乎还有些脑子,忙道:“敦厚王,莫玉麟部能担当得起这样的重任吗?”

    敦厚王,名叫莫敬恭,乃是谦王莫敬典的长子。【注:不要问我为何老爹和儿子都叫“莫敬X”,我也不知道,顺便提一句,莫敬恭的侄儿又叫莫敬宽……】

    敦厚王莫敬恭算是莫茂洽的“皇叔”,不过他俩年纪倒差不多,都是三十几岁不到四十。在莫敬典掌握大权的这些年里,莫敬恭和莫茂洽这叔侄两个,其实私底下关系还不错。

    面对莫茂洽的这个问题,莫敬恭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道:“莫玉麟毕竟是西郡公之子,对莫氏、对陛下都是忠诚的。”

    莫茂洽沉默了一下,缓缓点头。

    这里牵涉了一桩旧事,莫敬恭所说的“西郡公”名叫阮敬,乃是谦王莫敬典的岳父。嘉靖二十五年,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卒,大将范子仪谋立宗室莫正中为帝,被谦王莫敬典、西郡公阮敬联手击败,范子仪等据海阳,并且入寇广西边境,最后大明派出俞大猷,与莫敬典、阮敬联合将之剿灭。

    【无风注:无论中、越史书都没有说明为什么阮敬的长子会叫莫玉麟,而且莫玉麟这个名字还有不同翻译,也作莫玉,因为史载不全,本书中姑且认为是由于阮敬此功,所以长子被赐国姓吧。】

    换句话说,莫玉麟其实是莫敬恭的舅舅。

    莫茂洽想了想,道:“莫玉麟乃是谦王旧部,其人忠义自不必言,但朕恐他不知当今局势已经至此,我莫氏史已危若累卵……朕想请敦厚王去一趟宣光,向莫玉麟说明情况,并为监军,不知敦厚王可愿往?”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莫敬恭跪地俯首道:“臣下既是莫氏宗亲,自然愿往。”

    “好!那就有劳敦厚王了。”莫茂洽大声道:“来人,赐节符!”

    节符自然是平时就有准备的,不必多说,现在情况紧急,一应从简,把节符给了莫敬恭之后,莫茂洽又道:“敦厚王与莫玉麟领兵到了太原之后,先不要急着与明军交战,等朕与广西先行交涉再做打算。”

    莫敬恭知道莫茂洽的意思,现在这个局面大家都清楚,万一事有不谐,降明未必会死,降郑却是绝无生路——至少他们姓莫的降郑那是必死无疑,所以先不要与明军打生打死,免得断了最后的生机。

    莫敬恭领命去后,莫茂洽又问道:“眼下的局面众卿都已经知道了,黎逆、郑氏与我朝不共戴天,是断无交涉之必要的,但大明却未必。”

    他顿了一顿,叹道:“朕是没有派什么刺客刺杀广西巡按高公的,此事必有隐情,大明方面一定是弄错了,或者就是朕被人陷害了……总之,这里面的缘由必须向大明解释清楚,必须向高公解释清楚!不过现在出使大明,或许会有一些危险,不知诸位爱卿谁肯前往?”

    向大明说明情况那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出使之人是自己的话……就不太好了。众臣工顿时眼观鼻鼻观心,看起来都是在为大越帝国的未来忧心忡忡,以至于没有听见皇帝的话。

    一位老者叹息一声,站了出来,道:“陛下,老臣愿往。”

    莫茂洽听得出此人的声音,这是莫朝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儒、莫大正年间状元阮秉廉,他是做过“大越帝国”阁老的老臣,现在其实已经致仕了,不过因为他就住在升龙,所以仍然经常被请来皇宫已备顾问。

    “阮老肯往,此事必成矣!”莫茂洽大喜,道:“朕听说那位广西巡按御史高公,乃是大明朝的六首状元,所谓天下文魁是也,我朝也只有阮老去,方能不坠气度,如此,就有劳阮老走一趟了。”

    阮秉廉道:“大明的六首状元岂是老臣可以比拟,老臣此去也不是去与高巡按谈学论道,不过是解释此中情况,以免双方交兵,却便宜了使诈之人。”

    “敢问阮老,要如何说服高公?”莫茂洽问道。

    阮秉廉摇头道:“眼下还不知高巡按是何态度,如何说服还无从谈起,只是总得先说明一下……看高巡按如何回答,再做定论。”

    莫茂洽想了想,让众臣且先退下,然后单独对阮秉廉道:“阮老,朕担心即使说明了情况,高务实也不肯退兵。”

    阮秉廉似乎早有这种心理准备,闻言并没有惊讶,只是道:“那要看他所图者为何。”

    莫茂洽苦笑道:“不是朕想说丧气话,朕觉得大明对我大越从来都未曾死心。此番……也不知是不是他们与黎逆串通好了的,总之眼下这个局面,朕看是很难扳过来了。万一大明不肯退兵,阮老以为朕该如何是好?”

    阮秉廉长叹一声,道:“老臣身为臣子,不敢谈及此事。”

    “事已至此,阮老不必顾忌,有什么话就说罢,朕受得了。”

    阮秉廉再叹了一声,道:“若是果然如此,降明总好过降黎。”

    …………………………

    感谢书友“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病中求订阅,求各种票……


………………………………

第149章 兵临城下(4更破万)

    京华舰队在升龙城的祥符门码头前停了下来,两百艘大大小小的海船将这一段红河的河面几乎遮蔽,而那一门门露天甲板重炮的黑乎乎炮口,更是让整个升龙城噤若寒蝉。

    升龙是安南的首都,其格局分内、外二城。

    内城由外而内,又分为京城、皇城、禁城,其中禁城为帝后妃嫔居停,即安南版的“紫禁城”;皇城为朝仪及办公场所;京城环绕皇城,既为皇城拱卫,亦为集市、街坊以及居民区。

    至于外城,其实更确切的说,应该叫“城外”,实际上相当于郊区,并无城垣围绕。

    升龙城与这个年代的无数城池一样,也是倚河而建,升龙在红河的右岸。升龙有四门,东曰祥符,西曰广福,南曰大兴,北曰曜德,其中一出东城门祥符门,就是码头。

    眼下京华的舰队,就泊在祥符门码头前的河道中央,所有船只的船身都侧对城门,所有的甲板炮,但凡设计允许可以摆在对准升龙城位置的,都已经摆在随时可以发炮的位置,无数个黑洞洞的炮口,仿佛择人而噬的巨蟒之口,一眼看过去,叫人头皮发麻,浑身战栗。

    尤其有一点必须要提,升龙虽贵为n朝古都,为安南第一大城,可是眼下升龙城的城区大小,其实还不到后世河内的十分之一。

    停泊在祥符门外河面上的京华舰队,即便眼下舰炮的威力远不如后世,但其中威力最大的一批,射程也几乎可以覆盖小半个升龙城,而由于皇城本就离红河比较近,所以这个射程已经差不多够把炮弹送进皇城甚至禁城之内了。

    船泊小半个时辰,高珗始终没有等到升龙城的反应,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正准备下令家丁护卫团下船登陆强行攻城,有人来报,说升龙城有人过来了。

    来人是一位姓张的宦官——呃,这倒不是安南都统使莫茂洽不给面子,而是他现在还没想好要怎么面对这支舰队,尤其是他连这支舰队的主将是什么人、什么级别都不知道,堂堂皇帝陛下,呃不是,堂堂一个都统使,实在不方便现在就出面。

    高珗听说对方第一件事居然是派人来问“品衔”,简直又好气又好笑。

    他有个什么品衔?

    “我只是广西巡按御史高老爷的家丁,忝为家丁护卫团团正,没有什么品衔。”高珗淡淡地道:“不过,我带来了高按台的钧令,你叫你家都统使出来接令便是了。”

    张太监脸色顿时有些涨红——你特么一个家丁头子,竟敢用吩咐的语气让我大越皇帝出来接令?

    好,就算按照你们大明的官衔品级来算,你家那个老爷也不过是个正七品,凭什么对从二品的都统使指手画脚?

    张太监面上肌肉抽搐,半天没说出话来,高珗反倒不满了,把脸一板,皱眉道:“怎么,你家都统使还要我放炮欢迎一下?”

    张太监愣了一愣:“有这么一礼?”

    “哈哈哈哈!”高珗被他逗笑了,笑着一指甲板上的舰炮,道:“我此来两百余艘战船,有巨炮两千门,若是你们都统使想看放炮,我不介意轰平升龙城,让他看个够!”

    巨炮两千门当然是吹牛,就跟出兵八万号称三十万类似,更别提现在这些船上的炮,除了京华的六十艘武装运输舰上的炮还勉强能算得上这个时代东亚区域的重型舰炮,其他船只上装的舰炮,大多也就能摸摸城墙的边,所谓轰平升龙城云云,纯属扯淡。

    哦,胡老板和李老板的几条船因为换装了京华的炮,倒是好一些,不过他们装的其实也只是中型炮,凑合着能打进城里罢了。

    但张太监显然是不懂火炮的,他只知道他现在所在的这艘大海船上的火炮,比他过去看到过的任何一门炮都要巨大,而光是这一艘船,船上就有至少二十几门这样的炮,那么现在红河河道中这遮天蔽日的战船如果都一齐开炮……

    张太监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他觉得别说升龙城了,明人自己的南京城只怕也扛不住吧?

    当然,这个问题,他现在是不敢问了,其实问了也没用,高珗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

    “我大越……呃,我安南历来是天朝藩篱,贵军此来,如此蛮横,就不怕万历天子怪罪吗?”

    高珗倒想不到他居然还知道今上的年号叫万历,不过还是笑了笑,道:“好教你知道,我家老爷便是天子伴读出身,此次派我等前来,也是请过旨意的。安南之事,皇上让我家老爷看着办……嗯,你知道什么叫看着办吧?”

    张太监这下真的慌了,道:“这……咱家做不得主,得回去请示陛……都统使,请贵军稍候片刻。”

    高珗看了一眼沙漏,道:“可以,给你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若是还没有开城迎接,那么……我便自己进城责问了。”

    张太监不敢做声,支支吾吾应了一声,屁股着火一般跑了。

    胡老板和李老板笑着走了出来,胡老板道:“高团座,看来安南人是怕了,咱们一路直奔升龙城外,他们居然也不敢派人阻拦,现在却来纠缠什么品衔、礼节,真是可笑。”

    李老板也乐呵呵地道:“是啊高团座,升龙城现在虽然空虚,但再怎么说,一万兵马总会留吧?坐拥上万军队,却连阻拦一下都不敢,这安南都统使……呵呵,他们居然还能压着黎朝打,也真是咄咄怪事了。”

    高珗微微笑了笑,道:“我看,应该是谅山和高平的消息已经传到升龙了,甚至说不定谅山和高平已经被黄、岑两家拿下,尤其是谅山……谅山一丢,安南莫氏大军又去了南边打仗,莫茂洽拿什么阻拦我家老爷复仇?如此情况之下,他面对我们之时硬气不起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胡老板面露思索之色,想了想,道:“高团座,你觉得莫茂洽会不会真的开城投降?”

    高珗沉吟道:“这倒不好说,毕竟他还有大军在外,虽然咱们来得神速,可毕竟是从海路而来,而舰队却上不了岸,这升龙城又在红河西岸……就算他怕了由东北方向而来的岑黄两家狼兵,也可以直接走西城出逃,到时候会合了他的南征大军,是战是和却也可以从长计议。”

    胡老板吃了一惊,忙道:“那咱们要不要赶紧派兵去堵了西城门?”

    高珗笑着摇了摇头,道:“堵城做什么?老爷给我交代的任务是取升龙,却没说非要和莫氏的军队死磕。他要真是跑了,岂不是就把升龙城拱手相让了?”

    胡老板怔了一怔,迟疑道:“按台不是要全取安南?”

    高珗微微挑眉:“老爷要不要全取安南,我可不敢胡乱猜测,不过……即便老爷有这个打算,却也没有布置这样的任务给我,想来岑黄两家的五万狼兵,应该就能达成这一目标吧?”

    胡老板这下子明白过来了——高家家丁都是高按台的私产,既然是私产,那岂能随便浪费?要知道,死一个高家家丁都相当于高按台蚀了本呢。何况高按台手里有岑黄两家一溜儿的土司可以用,这两大土司镇守桂西、桂南数百年,两家联合起来岂能只有五万狼兵?

    可见如果需要的话,高按台还能继续怂恿他们出兵——无非是出钱罢了,那些狼兵的“价格”之低廉,可不是高家这些家丁一个档次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