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亲信,甚至连张诚的亲信也有一个。而剩下的人里头,有四个是陈矩的人,有两个是黄孟宇的人……也就你自己不知道罢了。
但还不等高务实说话,朱翊钧又急急忙忙问道:“对了,务实,你说……会是谁刺杀冯保这老奴?”
“唉……”高务实一脸苦笑,摇了摇头:“现在哪里知道是谁?臣倒是觉得,现在嫌疑最重的人,就是微臣了。”
朱翊钧大吃了一惊:“你?是你派的人?”他恼怒起来:“你搞什么名堂!杀这老奴固然解气,可你不能自己动手啊!”
高务实摇头道:“自然不是臣做的,您觉得臣能蠢到这个程度?”
朱翊钧到底是观政了一两年的人,听高务实这么一说,顿时明白过来,恍然道:“你和老奴关系一直不睦,又有一批甚至敢于出关纵横草原的家丁,同时还因为兵部和京营的许可,在帮他们研造火器……所以要说谁既有动机、又有能力刺杀老奴,你就首当其冲了。”
高务实两手一摊:“圣明莫过皇上,臣现在似乎已经可以考虑自辩奏疏该怎么写了。”
但朱翊钧却没有继续跟着开玩笑,反而沉吟起来,问道:“你能不能确保这件事不是你手底下的家丁自行其是做出来的?”
高务实肯定地道:“可以肯定。”
“这么果断?”朱翊钧诧异道:“他们就那么老实?”
高务实解释道:“皇上有所不知,臣的家丁虽然有不少,本事也还不差,但是他们都是分散在各地的,京师之中只有一队人马,拢共才五十来人。就算是这五十多个,其中也有三十多个常驻见心斋,只有十几个在臣身边随行,刚才通报消息的人说刺客有二十多个,人数就已经不符了。”
朱翊钧“哦”了一声,又问:“还有呢?”
“还有就是,臣虽然与冯掌印关系不佳,但双方毕竟没有深仇大恨,怎么可能让他们觉得帮臣杀了冯掌印能让臣高兴?他们也不是傻子,刺杀堂堂司礼监掌印大太监,谁兜得住?至少臣肯定不行,那他们这不是去找死吗?况且,臣对手下人的管理也还算严格,尤其是像没有命令自作主张的,罚钱都能罚到他们心肝儿疼,他们又怎敢放肆?”
朱翊钧还是很信任高务实的,听完就有些挠头,喃喃道:“这就奇了怪了,冯保这老奴还得罪了谁呢?”
高务实想了想,道:“皇上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冯保遇刺这件事,根本不是别人在针对他,而是他自己在做戏。”
朱翊钧眼前一亮,道:“你继续说。”
高务实稍稍思索了一下,道:“冯保虽然未见得知道皇上对他的不满,但从他此前在永宁宫力阻臣继续陪皇上读书来看,他对臣的意见是很大的……”
朱翊钧插嘴道:“没错,昨儿要不是幺舅坚持,朕一个人还真不好说服母妃答应下来。”
“所以,有没有这种可能,冯保想设计把臣牵连进这件案子,然后不管是案子被他作假成功,还是最后弄成了悬案,最起码臣的嫌疑都很难洗脱,这样的话……”
“这样他就有机会在母妃面前进谗言,把你从朕身边挤走,到时候朕又要被他逼得连话都没人可以说了!”
“皇上圣明。”高务实道:“不过这件事还有悬疑——冯保怎么栽赃给臣呢?光靠那些所谓的证据恐怕不足吧,他应该还有其他手段。”
两个半大小子对视一眼,忽然一齐道:“那个人证!”
………………………………
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
那个人证?
那个人证的确问题很大,非常之大。
黄孟宇粗粗审问一下,得知那人名叫王鹏,原先是高家的雇工,从高务实的京华开平煤矿正式兴办后不到半年开始,一直到三个月前,他一直都在京华开平煤矿做事。因为此人身形剽悍,且确实有一把子好力气,很快被选进了开平煤矿护矿队。
不过三个月前,他因为调戏矿上工友的家眷,被矿上判罚四十两银子,并公开道歉。由于签过契书、按过手印,罚银子是没有办法抵赖的,这厮也不啰嗦,当场赔了银子相当于他白干了几个月。
然而,他却拒不道歉,还扬言说“老子一没干她,二没摸她,调戏几句能死?”结果惹恼了前去巡视的高小壮,被当即开除,此后就行踪不明了。
但王鹏自己的说法却有不同,按照他的口供,他调戏工友家眷一事乃是京华开平煤矿总办高小壮提前安排好的,整个事情都是高小壮一手策划,为的就是把他王鹏从矿上合理调离。
至于调离之后做什么,王鹏自己一开始也不知道,他只知道高小壮跟他说的“有重任交于你办”。
至于是什么重任,他表示高小壮当时没有告诉他,只是许诺他说“事成之后若你平安归来,赏银千两,还升为片区工头若是不幸身故,赏银两千两给你家中若是被擒,只要你守口如瓶,保你不会获罪,且归来之后依然升为片区工头,赏银则增加至两千两。”
黄孟宇刚听到此处时,甚至觉得赏银开得如此大方,确实有高观政的风范。
但仔细想想,却又有些不对劲高务实再有钱,一次出动二十几号家丁来杀冯保,还明码标价给多少赏,他疯了?
黄孟宇不是常年呆在宫里不知世事的人,他常年呆在大同那种地方,也不是不知道一点“江湖事”,什么人的人头值得上万两银子的赏格?只怕就算是高阁老,一旦上了那些个江湖人士的悬赏榜,也值不了万两白银。
因为江湖人士杀人求赏,从来不是按照对象的身份来决定价格的,而是从杀他的难易程度、逃跑的难易程度以及将来的后患大小等方面来衡量。
冯保作为东厂提督,按理说,杀起来本就很难,而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杀起来困难,是杀完之后麻烦更大。
先是当场就未必能逃掉,其次是哪怕当时逃掉了,也要面对东厂、锦衣卫乃至于各地军方、衙门的长期搜捕如此危险的工作,恐怕不是轻易就能找到人办的。
除非这些人是高务实长期蓄养的死士,否则他不可能犯这样的傻,不可能从自家家丁里面抽调几个护矿队员就来干这么大一票买卖。
但是黄孟宇的分析却遭到了东厂多数大档们的反对,尤其是之前那位楚志远楚档头,他就明确表示黄厂督的分析有失偏颇。
楚志远道“督公,咱们东厂不比其他衙门,咱们的行事准则就是,除了皇上,咱们怀疑任何人!”
说了这句气势十足的话之后,楚志远又继续道“再有就是,咱们东厂面对任何案件,只要对方有涉案的嫌疑,那么咱们就要一查到底,咱们不需要去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只需要问对方是否能够这么做!如果能够,那就是疑犯!”
宁杀错,莫放过。这个思路黄孟宇倒是清楚,也知道东厂这种特殊机构,抱持这样的处事态度并不奇怪。
但问题是,他现在还没有收到高务实来的消息,不知道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的涉及高务实,万一真要是涉及了,他可没有秉公办事的意思,肯定得第一时间想法子给高务实掩盖真相,所以他不能顺着东厂这批人的思路办事鬼知道他们中有几个不是冯保的人?
好在,黄孟宇没有犹豫多久,外头就传来了消息,说司礼监秉笔、御马监掌印太监陈矩带着一批净军前来。
黄孟宇松了口气,他知道陈矩此来肯定不光是带着净军前来帮忙,必然还带来了高务实的消息,于是马上宣布暂时休会,前去接待陈矩。
所谓净军,是指由去势之人组成的军队,这算是一支大明的特色部队。
大明号称以孝治天下,而俗话说“不孝为三,无后为大”,因此明廷曾三令五申不允许百姓自己阉割。大明宫廷以及亲王府邸中所用的宦官,也大都来自于在战争中俘虏的幼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王公大臣家中也私自使用阉人,而民间有些百姓为了生活,有些为了进宫,甚至会自己阉割自己。但这些人都属于非法的阉人,因此在被朝廷现后,绝大多数都会令他们充军于各地卫所。
由于这些人都是阉人,因此就称他们为“净军”。另外“净军”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宫中的宦官因失去皇帝的信任,被贬到卫所充任“净军”。例如成化年间的大宦官尚铭因卖官鬻爵无所不为,就被皇帝贬到南京的净军之中。
净军虽然各处都有,但以两京为最多,京师之中的净军每个时期人数不等,多的时候甚至高达数万,譬如八千女鬼魏公公就曾经搞出过骇人听闻的四万净军。不过隆庆朝时的净军人数比较一般,京师左近加起来也就能凑个三千左右,而且没有交给京营管理,全部都在御马监的麾下。
由于东厂的特殊性,陈矩虽然同为内廷大太监,但也依然老老实实呆在东厂衙门外等候,直到黄孟宇亲自迎了出来。
两个人一见面,甚至没来得及说一句客套话,陈矩就高声道“黄厂督,咱家是奉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及皇帝圣旨前来协助你办案的。督公,咱家给你带来了三百净军,另外还派净军封锁了京师南北二城,督公若还有什么需要,也可以直说,两宫和皇上都交代了必须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
口谕也是上谕,黄孟宇先是接旨谢恩,然后拉着陈矩的手,看似在说些感激的话,其实却是急急忙忙地问道“我说老陈,这事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高观政有没有呃,有没有什么话带过来?”
陈矩小声而快地回答“高观政说,他怀疑是冯保意图栽赃,你放心大胆的查,一定要彻查到底。”然后忽然加大声音“两宫和皇上都说了,这件事若是东厂一家办不下来,锦衣卫也好,三法司也好,都可以协助黄厂督,你肩上的任务可是很重呀!”
黄孟宇也会意地大声应道“是是是,咱家明白。请陈公转奏两宫和皇上,就说内臣一定竭心尽力,争取早日破案!”
………………………………
第089章 早有绸缪
陈矩带来的上谕虽然说了,连三法司都可以协助侦破此案,然而黄孟宇肯定不会在此时把事情弄得复杂化。即便如今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和刑部尚书刘自强都是坚定的拥高派,刑部侍郎曹金更是高拱姻亲,甚至再具体到顺天府尹孙一正也是陕西人,大致上属于拥高一派但黄孟宇仍然不会把案子交到外廷手中。
遇刺的冯保是司礼监掌印,不管怎么说,这是内廷第一人,哪怕为了维护内廷在两宫和小皇帝眼中的独立性,黄孟宇也必须要控制案情展,所以他能找来协助办案的,除了已经被派来的陈矩,就只能找锦衣卫都督朱希孝了。
先前黄孟宇一直想把案子压下来,那是他担心高务实涉案,现在他得到了高务实的明确表态,胆子立刻就大了。
黄孟宇先是派人通知朱希孝,请他调拨锦衣卫缇骑供东厂使用,严守各处城门又请陈矩下令,再调一千净军,大索全城。
这两个安排是有针对性的,任务不能弄反,尤其是锦衣卫缇骑只能严守各处城门,不能参加城内搜查。原因在于锦衣卫缇骑本身特权太大,相应的这些人胆子也格外肥,如果让他们搜城,铁定能干出很多狗屁倒灶的事来,那他这个下令的东厂厂督只怕刚上任就要在京城混一个人人喊打的名声了。
相反,净军搜城就要相对可靠一些最起码生和猥亵之类事件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至于会不会有敲诈勒索、顺手牵羊一类的事情,黄厂督表示这个我还真管不着,毕竟净军归御马监管理,而现在东厂提督已经不能兼任御马监掌印了。
任务分配完,不能留在内东厂这边指挥大局,因为内东厂是在皇城内,出入不太方便,于是黄孟宇便邀请陈矩一起去皇城东门外的外东厂衙门一同坐镇。
两位大太监带着人到了外东厂衙门,由于担心东厂的人靠不住,他二人单独进了冯保此前在这里的值房打算密议一番。谁料刚刚坐下,还没开始谈事呢,门外就有一名司房求见。
黄孟宇和陈矩都有些诧异,司房一职在东厂地位不高不低,按照地支分为十二房,也就是子丑寅卯那一溜。但司房并不负责侦缉,而类似于文职,主要负责文牍档案之类。
来求见黄厂督的司房是申字房司房,自报姓名梁有余,年四十许,白面微须,很寻常的文人模样。不过文人归文人,一身东厂管事打扮之后,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看起来就莫名其妙的多了几分阴鸷之像。
梁司房看起来应该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物,虽然地位不高,但面对司礼监两位大太监,甚至其中还有他的顶头上司东厂提督,也没有让他露出什么紧张之色。
“东缉市厂外衙申字房司房梁有余参见厂督、参见陈御马。”
“梁司房无须多礼。”黄孟宇看着他,道“今日事忙,咱家刚刚接手东厂,还没来得及和你们外衙的僚属见面,你此刻来见咱家,想必是有什么要事?”
言下之意,你要是没有什么要事,就不要在这里耽误本督公的大事了。
梁司房却很淡定,一脸平静地道“督公见谅,梁某是奉小公爷之命,为督公解忧来了。”
“小公爷?哪位小公爷?”黄孟宇稍稍一怔。
梁司房拱了拱手“成国公府小公爷,尊讳应桢。”
黄孟宇与陈矩对视一眼,他们二人只知道高务实与朱应桢等京中勋贵子弟关系很好,但具体好到什么程度,高务实没有透露过,他们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一听梁有余这话,顿时明白其中必有缘由。
“哦?”黄孟宇点了点头“小公爷有何指点,还请梁司房不吝见教咦,梁司房,你怎么还站着,坐下说罢。”
早前只当人家是自己的属下,站着说话也就是了,但既然是朱应桢的人,又是来帮忙的,那就要客气一下了。
至于梁有余一个东厂司房,为什么会是朱应桢的人,这种蠢问题黄孟宇当然不会问东厂的人手基本都是从锦衣卫抽调的,与锦衣卫之间的联系是个人都知道不简单,梁有余是朱应桢的人又有什么好奇怪?
再说,他明面上说自己是朱应桢的人,实际上还不都是朱希孝的人?朱希孝掌握锦衣卫十余年了,东厂里头鬼知道有多少人实际上是听命于朱希孝的!就算谈不上“听命”,至少也是经常私下保持联系,这种情况历来如此,一点都不值得疑惑。
梁司房倒也不客气,径直在一边的下属席位上找了个椅子坐下,不过态度还是比较端正,只坐了半边屁股,给了两位大太监几分面子。
然后,他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朝黄孟宇与陈矩拱了拱手“督公、陈公,在卑职通报情况之前,卑职想知道督公眼下可有贼人的去向么?”
黄孟宇摇了摇头“没有,才刚刚布置搜捕,哪有这么快的。”
梁司房笑了笑,道“督公不妨细搜法华寺。”
“哦?法华寺?”黄孟宇怔了一怔,问道“北城的法华寺还是南城的法华寺?”
原来京师之中的法华寺居然还有两处,一处就在北城,离外东厂极近,几乎就是外东厂衙门的斜对面。黄孟宇下意识以为梁司房说的就是这一处北城法华寺。
但梁司房却道“南城法华寺。”
黄孟宇给陈矩使了个眼色,陈矩立刻站起来,道“好,咱家先吩咐下去。”说着便径直出了门,向负责大索全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