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李如松父子所代表的铁岭李氏,然而事实上,时人一贯拿来与辽东铁岭李氏相提并论的则是宣大麻氏,乃有“东李西麻”之说。
明代右玉籍武将共有八十三名,其中光是“麻家将”一门就有三十三人之多,占了总数的将近四成。并且在麻贵前后五代之中,代代都有一品大员,他们分别是麻全、麻政、麻禄、麻贵、麻承宗。
反正简单点说就是:麻家乃是宣大军事世家。
麻贵现在的职务虽然不高,只是德胜堡守备,但他挂的衔倒也不算很低,已经到了都指挥佥事。
这个情况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某个正处级干部被明确为享受副厅级待遇,或者某个正厅级干部被明确为享受副省级待遇之类。以麻贵这个年纪,之所以有这种待遇,肯定是跟他的出身有关。
高务实脑子里把麻贵的资料简单的过了一遍,然后眼珠一转,假意思索着问道:“右玉麻禄麻总戎与将军你……”
“正是家严。”麻贵应道。
“哦……”高务实露出职业化的“亲切的笑容”,道:“原来是将门虎子,不知将军可有带着麻家‘达兵’?”
麻贵被这一问,倒是有些惊诧,下意识反问了一句:“钦差也听过‘达兵’的名头?”
高务实面带微笑,道:“久闻麻家家丁号为‘达兵’,其中多有蒙古、回回等族敢战之人,攻如破竹,守若金汤,将军此番若也带着他们,想必我在这德胜堡里,即便面对北虏大军,也能睡得踏实不少。”
“钦差过奖了。”麻贵不卑不亢地道:“自家父乞休之后,达兵由末将和末将兄弟麻锦分领,各得约五六百人。末将这边此次带了三百,正在德胜堡中,充作守备中标督兵之用。”
所谓主将的中标督兵,一般就是指家丁亲兵,属于主将的直属嫡系部队,通常也是待遇最好、战力最强的部队。
高务实听说他带着三百麻家军,顿时觉得自己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很是欣慰地说了两句客气话。
其实说起来,高务实自己的家丁骑兵从人员素质上来说未见得不如麻家军,毕竟原先底子就还不错,又得到过戚继光和马芳这两大名将的指点和整训。只是,高务实觉得自家家丁至少有两点,现在肯定及不上麻家军这样的家丁私兵。
首先第一点,麻家是军事世家,他家的家丁是被朝廷承认的正规部队,可以配备任意武器和装备;而高务实出身文官家族,家中长辈或者他自己,现在也都不是在边地为官,其家丁护卫即便也拥有一定的武装,可再怎么说也不能穿正规军的盔甲、拿朝廷禁止民间拥有的火器。
盔甲这方面高务实还算想得开,但不能使用火器这一条却一直是让高务实很不爽的一点,因为他不太懂冷兵器战法,但对于火器的应用却还多少有点自信,不能用火器也就无形中降低了高家武装家丁的战斗力。
至于第二点嘛,就是麻家家丁的正规作战经验肯定远超高家家丁,因为前者不仅是正规军,而且是正规军里的中坚力量。再加上麻家作为军事世家,数代人一直带着麻家军在打仗,这种经验可不是光靠训练就能得来的。
虽然高务实的家丁护卫队近来也有了一些战斗经验,尤其是骑丁这一块,这几个月在漠南也干了几次大小不一的仗,但最大规模也就是几百人对千余人左右,跟麻家军相比当然不够看。
眼下德胜堡内,高务实麾下家丁约摸八百左右,而且是奢侈的一人双骑。麻贵的“达兵”只有三百,装备如何高务实不太清楚,有没有做到一人双骑也不好说。可高务实还是觉得,如果自己麾下这八百骑丁现在能跟麻贵的三百达兵打个平手,那他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高务实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赶紧推动军工私营化试点,要不然我上哪找突破口给自家家丁装备火器?没有火器,我的那点半吊子军事知识只怕连一成都发挥不出来,太憋屈了!
麻贵既然是德胜堡守备,德胜堡的布防又多是出自他的手笔,在给高务实详细解释防务布置之时果然就比马巍来得更合适,高务实问的问题虽然琐碎,他也都能一一解释明白。
不过高务实听来听去,却发现一个让他有些诧异不解的事,那就是麻贵的布防安排似乎没有考虑过俺答蚁附强攻这个可能。
当他向麻贵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麻贵摇了摇头,道:“俺答这么多年来,蚁附攻城这种做法用得极少极少,一来是伤亡太大,他承受不了,否则内部可能不稳;二来蚁附攻城需要打造攻城器械,而蒙古人对此不是太擅长,虽然末将也不能说他们一定不会打造,但制作速度必然不快,况且一旦打造了攻城器械,他们蒙古骑兵的速度优势也就相当于自行放弃了;三来……末将觉得俺答此来,炫耀武力的因素比较大,真让他强攻长城关隘,他恐怕不会做这种傻事。”
………………………………
第125章 可战方和(四)
大同边关面临的是俺答大军压境,王崇古、方逢时没有完全采取历史上原本的坚决固守策略,而是在与马芳及程文、高务实两位钦差商议之后,又征得大同镇守太监黄孟宇认可,在坚决固守的先决条件下,以钦差副使高务实为饵前往俺答中军主力当面的德胜堡诱敌,同时命马芳集中宣、大并山西三镇精锐骑兵,寻找战机出关一击。
原本明军宣府、大同、山西三镇之骑兵,真正可堪一战者,总数其实只有三万出头,而其中可称精锐并方便抽调者,又只有不到其中一半,仔细一算,居然只有一万三千上下。
所幸今年以来,高务实通过控制和扩大曹淦百里峡走私集团,向宣大二镇提供了两千三百多匹年口合适、体魄强健的战马,弥补了这几年因为马市封闭,宣大战马储备日益枯竭的损失,最终在马芳的精心调度之下,总算凑齐了一万五千左右的精锐骑兵随他出征。
此前在大同城中,大同四巨头外加两位钦差经过仔细商讨,决定对马芳出兵不做明确的战役目标决定,只通过了一项大致方向的决议:马芳所领精骑不与俺答中军主力交战,而是移军右翼——也就是俺答三路大军的左翼——针对俺答长子辛爱黄台吉所帅约两万余蒙古骑兵进行打击。
由于与会六人全是所谓“主和派”,因此大家对马芳此去的战术目标也看得很开,既不要求马芳一定要击溃辛爱所部,也不要求马芳必须达到什么样斩杀数目,甚至高务实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马芳说:“兰溪公此战只需让辛爱吃些亏即可,可千万莫要杀得兴起,把辛爱给临阵斩杀或者俘虏了,那样的话,咱们朝廷里面一定又会有人跟打了鸡血似的,觉得北虏不过尔尔,何必言和,那就反而不美了。”
马芳知道高务实这话虽然看似吹捧,但其实也是叮嘱,他马大帅一贯是很能理解朝中真实意图的聪明人,当然不会做出这种蠢事来。阵斩辛爱固然是大功,可是斩了辛爱或者俘虏辛爱之后的麻烦,马大帅比高务实只怕还更清楚。
宣大山西三镇的实际情况,马大帅心里跟明镜似的,正常防守尚嫌不足,要是惹恼了俺答,再次来个不计伤亡的大举入寇,虽然未见得会再闹一次庚戍之变,但也肯定闹得边关告急、京师震怖,到时候在座诸位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落不下好。
相对来说,两位钦差毕竟只是来巡视防务,或许还不会有什么大难,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宣大边臣重将而言,那可就是天大的麻烦了。
所以马芳面对高务实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很是郑重地表示自己不会不顾实情的逞能,本次出战的唯一目的,就是“打疼却不打伤”辛爱所部,让俺答明白大明不仅能够固守,同时也不是没有反击的能力。
因为高务实此前已经私下向马芳表明过高拱对这次事变的态度,那就是朝廷虽然立足于和,但前提一定得是能战。务必要以“能战可战”而促使俺答冷静下来,主动提出封贡。
因为只有如此,朝廷得了面子,主和的阁臣们才方便说服和引导百官,扭转大明朝廷不论实际情况如何恶劣,凡是有仇者都必须死扛着打到底的这种畸形政治思维。
这其实也是明朝的痼疾之一,那就是面子大于里子,你要是敢不给我面子,那我拼着里子不要,也得和你刚到底。
这哪是成熟的政治家思维,这分明就是小孩子斗气啊!大明朝厚恩养士凡二百年,居然就养出这么多脑残巨婴?
幸好,中枢重臣和边帅重臣这两派由于深知内情,都能从实际出发看待问题,这才勉强维持住了主和的“原判”,而一些内地官员以及言官就不同了,反正站着说话不腰疼,主战口号一个个喊得慷慨激昂,好像不如此就不能证明自己的忠贞果敢一般。
尤其是有一位后世还颇有名气的御史叶梦熊,主战口号喊得尤其响亮,上疏力争,要求跟俺答打到底。
在高务实他们开会决议马芳出兵之前,他们还在朝廷邸报中看到,这位叶梦熊叶御史在奏疏中还引桃松寨事件为喻,在朝廷已经明旨接受把汉那吉归顺之后,坚持认为不该接受把汉那吉请降。
桃松寨并不是一个寨子,而是俺答长子辛爱黄台吉之妾,因与部下私通,于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前来归附。时任宣大总督杨顺上疏世宗引以为功。不久,辛爱以武力相加,杨顺胆怯,一方面放桃松寨逃跑,另一方面又把其逃跑去向通知辛爱。结果不仅桃松寨被辛爱抓获,并立刻被残忍杀害,而且导致蒙古数月围边。世宗得知内情之后自然雷霆震怒,以“兵部侍郎江东代顺”。
对于这个说法,高拱和张居正不以为然,尤其是张居正,亲自出面向百官解释,说把汉那吉不同于桃松寨。
首先把汉那吉是“大成台吉”,乃是一部之主,不仅有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甚至因为血统和一克哈屯的宠爱等关系,对土默川其他诸部均有影响。
其次,桃松寨当时是其本身以小妾身份出轨辛爱部下在先,属于“先过”的一方,辛爱反倒是受害者,大明收留桃松寨,本身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可是把汉那吉这次事情却恰恰相反,俺答才是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的那个人,把汉那吉本身并无半点过错,乃是受害人一方,大明收留把汉那吉,于道义毫无所损。
隆庆认为张居正所言有理,加上高拱也坚持,于是明旨命把汉那吉授指挥使,阿力哥授正千户,各赐衣一袭,镇城安置。
谁料到了这个时候,叶梦熊居然还再次上疏,坚持请皇帝收回成命,说“把汉那吉之降,边不宜建纳,朝廷不宜授以官爵。”
隆庆大怒,明旨斥责叶梦熊“妄言播乱,降二级,调外任”。到了这个时候,把汉那吉请降事件引起的争议,才在朝廷内部得到平息。
这时候,就要看王崇古、方逢时能不能稳住边境形势,以及马芳能不能取得战果,让俺答不敢以战争来逼迫大明交还把汉那吉了。
………………………………
第125章 可战方和(五)
德胜堡外,俺答中军主帐。
一位同样有着蒙古式圆盘脸但却颇见清瘦的老者正面无表情地的坐在主位之上,手里把玩着一个精致的玛瑙鼻烟壶。
鼻烟壶是鼻烟的容器,而鼻烟则是近年来才传入东亚的舶来品,蒙古贵族因为常在马背上连续征战,不好点火用旱烟,而此物则用来方便,是以很快流传开来。
这位老者手中的鼻烟壶做工极为精致,乃是用澄清一色的微黄玛瑙制成,制作者用精湛的内雕工艺在鼻烟壶内部雕刻出惟妙惟肖的一副牡丹图。
在鼻烟方始流行的今日,这样的水准和用料,不说价值连城,也绝对堪称罕见。
能用上这般器物之人,自然不是寻常之辈,这老者便是威震万里草原数十年、一度带兵逼近大明京师的漠南王者——俺答汗。
与俺答汗的漠然淡定不同的是,帐中分立的十余名蒙古将领此刻分作两派,正在高声争论着什么。只见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服谁,瞧他们那越来越火爆的场面,错非是大汗就在当前,只怕迟早得要上演全武行。
俺答汗对此恍如未闻,甚至一边把弄着鼻烟壶,一边还闭目养神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忽然出声:“都闭嘴。”
俺答说话的声音并不算大,但却正好能让在场众人听见。
下一刻,大帐中的争吵之声一齐消失,就如同林中鸟群一般,鸣则齐鸣,喑则同喑。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俺答的脸上。
已经年过花甲的俺答汗,看起来的确已经有了老态,脸上的皱纹如用锋利小刀一道一道刻画出来一般深刻、细密。
但当他睁开眼,只是漫不经心地一个扫视,在场十余名桀骜不驯地蒙古大将却同时下意识地微微躬身,并把目光从大汗的脸上向下挪移到他的双脚,似乎不如此就不能展现自己的恭顺。
俺答汗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来,踱了几步,忽然道:“打儿汉、火屯。”
“大汗请吩咐。”打儿汉倘不浪与火屯倘不浪两员大将立刻出列。
俺答问道:“德胜堡的边墙上,今天还挂着明朝皇帝钦差的旗帜吗?”
“回大汗,还挂着。”二将立刻回答。
“除了钦差,还有没有其他大官?”俺答又问。
“还有大同镇守太监的旗帜。”
俺答点了点头:“那就是说,真有一个钦差在德胜堡里头。”
有一位三十余岁的将领忍不住道:“大汗,我们得到线报,王崇古那厮全面固守,要求其边军参将以上将领一律不准出关作战。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现在明人全部退到长城里头去了,咱们之前想抓几个明朝大官跟他们换回大成台吉的打算只怕是不成了。不过,这德胜堡虽然坚固,但里头既然有一个钦差,我们何不攻破此堡?要是抓了明人钦差,应该可以换回大成台吉吧?”
既然有人带头说话了,立刻就有人跟进,接下来又有几名将领纷纷表示这个建议可行,并且他们常年与大明对阵,深知德胜堡的虚实——以德胜堡的规模来说,里头了不起有个四五千兵马罢了。
但俺答汗只是冷笑了一声,就果断拒绝了:“强攻德胜堡?青把都,你的脑子能不能多动一动?”
那名叫青把都的将领呆了一呆,不知道自己的建议哪里不对,但又不敢反驳大汗,只好俯首道:“大汗教训得是,只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打德胜堡……王崇古全面固守,我们不强攻一处的话,整天这样在长城外干耗着,也不是办法啊。”
另一员与青把都交好的将领也道:“是啊大汗,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乃是牲畜长膘的好时候,咱们集合了十多万人马,光是这样在长城外面耗着,只怕明人皇帝根本不会害怕,而且大家这几年都遭了灾,空耗着只怕也耗不起。”
俺答汗皱眉道:“沙赤里,你还是和以前一样,脑子里只装着自己的牛羊。”
但连续有两员大将不理解自己的意图,俺答还是决定解释一下,便说道:“你们怎么就不会想一想,王崇古全面固守的消息既然是真的,明朝的大官怎们会出现在边关隘口?别说文官了,就算是武将,参将以上都全部缩回长城以内去了。这个时候,德胜堡这样的前线关口里竟然冒出来一个钦差,你们就不觉得奇怪吗?”
然而青把都觉得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