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听从他叔父之令,把申正带在身边,也不怕申无恙临阵反水。
申正不疑有他,眼见自家如今与郭胜平起平坐,欣喜万分,赶紧谢恩,“谢主公末将必定肝脑涂地,以身家性命相报。”
“如此,你先下去准备,只等我与郭将军谈完,便一道回淳县去。”李璟眼见一桩桩事了,总算放下心来。未完待续。
ps:各位老大,订阅惨淡,看书的大大们能随手订阅打赏就更好了。
请给作者一点动力吧。
。。。
………………………………
第133章 委以重任(求订阅)
等申正一走,李璟换了一副亲热的面孔,好生言语道,“将军可曾家中安顿?我这回去,便选良善家子数人,派遣给嫂子使唤,但有家中缺少,只管一并提来。”
郭胜闻言,心头感动之余,也知李璟这是隐隐要挟,但乱世之下,人心难测,如此手段,正是应当,有此防备的,反而前景不俗,赶紧放下身段,“多谢主公抬爱,外子生性节俭,平日清淡日子过活半生,已是习惯了。”
“不然,”李璟笑了笑,“我已筹措安排,建立一家商社,以各路将领入股,每年亦可得纹银数千两不等,权当贴补家用,但凡跟着我的,也不能叫你们受了委屈不是。”
郭胜初时从军,压根就没想过自家也有出头之日,毕竟先父在时,得罪的狠了,如今走到这个地步,心中满足,又听闻李璟夸口每年可得数千两,顿时惊愕,“若得主公差遣,万死不辞。”
要知道他往日从军,那些剥削得来的银子,上司是不会分润给他分毫,每年只有朝廷定额小旗的十八石粮食的口粮,虽比军户多些,但层层剥削下来,到手的无非些陈米杂粮,区区不过*石,好在家中丁口不多,凑合下来,还能接济部下,这才能勉强维持威信。
如今得李璟看重,添作参将,每月实发纹银二十两不说,还有米粮肉食贴补,自打从军之后,家中娘子孩儿多有照料,已无后顾之忧,这样的主公,哪里去寻啊,他早就打定主意。为李璟出生入死了,眼下骤然听到又有银子进项,心中一喜。
“无需如此。我能到今日,多有仰仗将军等建功立业。”李璟眼见他毫不做作的表露真心。顿时欣慰,又试探着将心中话语说了出来,“我有一言,此时虽纵横州县,但兵不精锐,器械不整,缺少时日,若有朝一日。假意归顺朝廷,将军以为如何?”
“我等罪军,若是归顺朝廷,恐怕不能活命啊。”郭胜一听,毫不迟疑的说了出口,又怕李璟一意孤行,恐误了自家性命,“主公,朝廷对乱军都是首恶必诛,若投靠朝廷事端一起。届时我等如何自处?”
李璟稍一思量,觉得他也是为自家考虑,也无怪罪。“如今朝廷已是势力微弱,我料定山西上下,已无实力镇压,但我也恐朝廷拼着糜烂地方,也要剿灭我等,届时三日一兴兵,战祸不断,恐伤了本地乡族罢了,并非是以个人前程计。”
郭胜满以为李璟是真心想受招安。顿时急了,“主公怜爱黎民。自然是幸甚,但我素知那些个官员。口腹蜜剑,表里不一,唯恐推脱,假意招安,实则进剿,若是咱们交了兵权,就犹如待宰羔羊,届时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若依将军计,我等该如何?”李璟步步紧逼,丝毫不露口风,想交兵权,朝廷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自家后世不说熟读史书,但历经军旅,兵权自古乃维持自家权威的不二法门,受制于人的结果就是身家性命不保,这兵权,谁人都别妄想夺取过去,他说这番话,无非是考验下边人如何想法罢了。
“无非一条道走下去罢了,若是朝廷兴大军来攻,能周旋则周旋,不能则南下投奔流寇,以我等兵马,占据一部未尝不可。”
“若为流贼,生无立锥之地,一生漂泊无依,我等自然可以,但你有妻儿,我有家小,她们如何能够跟随?况且远离故土,士兵难跟,无非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李璟摇了摇头,瞧着郭胜一脸的纠结,情知时候到了。
“我以被俘官员为依仗,多加掩盖他们的罪行,皆以为各方掩盖,必不叫朝廷知晓,假意招安,不让兵权,每乡每村多设兵丁,扰乱册文,将土地绑在农民手中,我等手握兵权,驻扎原地即奉旨,若想调我等外出,则拒不奉诏!”
“如此可行么?”郭胜似乎被吸引住了,若是能换来朝廷不征讨,那么招安未必不行,有个一两年的工夫,自家队伍必定壮大,而且朝廷官员什么习性,自家还能不知晓?若是复归朝廷管辖,这些农民吃拿自家的,此刻不感恩,等朝廷虎狼来了,一对比自然人心相望。
“不行也得试试,你想,若是朝廷官员人人无私,恪守职责,那我等此刻哪能还安然在此谈论,恐怕早叫进剿成为尸体了,而眼下,必定山西上下,一同欺瞒朝廷,强压此事不肯上报,趁此良机,何不早受招安,据守一方,埋头发展才是正理啊。”
到了此刻,郭胜脑子是晕晕乎乎,不过总算对李璟不交兵权,假意招安的事实有了几分认可,起码不再抗拒了,“也对,若能混上朝廷依仗,我等借此安身,也能过活。”
“不过将军切记,此等乃是我最好的预计,要达此目的,必定以军阵相逼,让朝廷知晓咱们的厉害,剿不如抚才可,你此番攻取代县,应乘胜夺取繁峙,发动民众,继续壮大实力,另派兵监视大同,在朝廷未出兵马前,操练兵丁。”
“是!主公,我这就回营,调拨兵马,只等准备妥当,便进兵繁峙,主公只等我捷报便是。”
李璟眼见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随即起身,“好,另有一事,城中的钱粮,务必早日搬运上山,这些可都是咱们的保命之基啊。”
“末将必定马上派人去做。”
“好!你部如今已有六都,只以参将统领不妥,我这文书一封,擢升你为北路大军统帅,节制教导营,代县守备营,等我回淳县,再派一人前来任繁峙守备营参将,你麾下调拨一个都充作主力,其余再行组建第六营,以此战功劳甚大之张念恩为署领参将,一并归属你统帅。”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李璟经过了这么一番交谈之后,对郭胜是尤为看重,毕竟自家麾下,就这么一人善通军法谋略,只要忠诚没有问题,自然定当重用。
“多谢主公!”郭胜喜不自胜,当即大声出口,眼神中尽是感激。(未完待续。)
………………………………
第134章 惊慌失措,荒唐应对
临汾府城所在之地,现任宣大总督临时节制诸军衙门里。( 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
一年约老迈不堪,身着便服之装老者,咋一看面色凄苦,眉皱丛生,这便是堂堂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张宗衡张大人了,此刻他端坐正堂之上,手中拿着一封未署姓名之书信瞧着,不时紧锁眉头,久久之后,才叹息了一声。
“代州局势糜烂致斯,如何交代的过去啊。”
自从秦地流窜至晋地的流寇肆虐以来,他得朝廷严令,统辖宣大精锐八千多人,一直驻扎临汾,每日拿着这般告捷,那般大捷的奏本看着,内心底却早就不报任何希望,流寇之众,曰二三十万人,而自家以不到一万朝廷兵马围剿,无非拆了东墙补西墙罢了。
而最为关键之事,则为官军无饷,以客军李卑所部为例,在册兵丁三千六百余人,实则只有一千不到,按例每月发饷约两千两纹银并米面杂粮,但至今日,一岁已去八月,实发银子不过三千出头,其部多以劫掠地方为生,州县多有弹劾,均被压下。
实在是晋地已无粮饷可支,前番他以奏本送达京城,祈求天子留山西镇今岁三饷(练,剿,辽)节流十万金留在晋地,充作军资,结果天子不许,以辽东大战在即,严令即刻押解进京,可山西镇眼下哪里还有这般多的税赋。
光晋中代州,保德两州并振武卫军屯,宁武,偏头,老营堡等卫所军屯税赋全部丢失,再者州县所付各曰万余石,数万石等今年税赋,全部被劫,按山西布政使徐从治所言,缺额以十万计,这天大的窟窿。怎么去填补?
这些问题,都深深困扰着山西上下文武,上至总督,下至州县。全部闭口不谈,毕竟这事一旦上达天听,恐怕就叫自家人头落地了。
张宗衡身旁一亲信幕僚,此刻也呆立不住,这事可大可小。就看如何操办了,“东翁何必心忧,此番不是代州又叫人传了信来?言那贼人李璟,有招安之意,何不借机招抚,如此,无须再兴大军,晋中即平也。”
张宗衡闻言,苦恼的摇了摇头,“何其难也。晋中烟火四起,各地多报匪患,恐叫不下数万之众,片刻之间,无法周全,而朝廷逼迫甚急,本月已发公文数道,催促粮饷,我前番以宣府巡抚沈棨(念qi)先挪拨驻屯军粮五千石运送蓟辽处,可惜车水杯薪。缺额甚大啊。”
“再者,布政使司衙门,今岁欠额甚大,恐怕此刻也是坐立不安。前番又送书信来了,魏伯安此刻还在前厅呆着,上次见过,就请调原任宁武总兵领麾下兵马即刻赶赴晋中平乱,可惜孙显祖此刻已在介休与贼兵大战,轻易不能撤下。而西头秦地贼人,不断渡过黄河入晋,虎大威又失陷贼手,直叫老夫片刻不得安宁啊。”
偌大的摊子,交由自家一手操办,可惜此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今岁下拨饷银不过区区四万两银子,宣大一线不提,毕竟驻扎原地,苦苦守着几亩军田刨食,还能勉强过活,可是山西镇的局势,就真真切切的叫人绝望了。
晋南如今有流贼三四十营,号二十万之众,自家统辖山西,陕西诸镇官兵不足万人抵御,麾下皆无战心,实在是军饷欠发,兵无战意,强行驱使,反倒闹出笑话,前番以太原左卫参将统属兵将两千追赶流寇,战后核查战果,真叫人啼笑皆非。
曰破贼三千,追杀三十余里大胜之,骤然听闻欣喜若狂,可叫军中查验,其部家丁丢失七人,兵丁逃窜二十余员,外带折损骑军四人,只砍下贼人头颅一具,俘获青壮十二人,妇孺百人罢了,这也叫大胜?莫要以为自家老糊涂了,砍些百姓前来冒功,这等事,好在没叫按察使衙门知晓,不然恐怕又得问罪。
那幕僚也是被逼的无奈了,直接抛出一句叫张宗衡傻眼的话来,“左右是个为难,何不两害相权选其轻,既然代州贼人有招安之意,何不先行约谈,只许先行补上朝廷欠额,再行招安之计,若贼人真心实意,则必借此消除隐患,区区贼寇,若等大军平定晋南,再行北进,届时叫其人头落地,上下具得好处,谁人知晓?”
张宗衡闻言虽惊,但细细考虑下来,却不得不说有几分操作的余地,“招抚贼人之计,可行否?”
又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此事干系重大,若无有司衙门一道遮掩,必叫走漏风声,届时,我等具是人头不保啊。”
那幕僚没的法了,干脆和盘托出,“大人,布政使衙门魏伯安就在厅外,我早就听闻徐大人有借机调离是非地的想法,可惜如今天大的窟窿不堵上,恐怕迟早完蛋,何不请他一道前来商议?再者,总兵官尤世禄亦因此犯难,推脱疾病缠身,眼下恐怕也是寝食难安,索性一道请来,商议妥当,只需上下一心,朝廷必不知晓。”
“当真?!”张宗衡闻言瞪目,面露精光,若是如此,未尝不能活命,反正到了此等地步,山西局势已是无力回天,若是一旦曝光,上上下下有司衙门,一个也别想跑掉,至于招抚之后如何,届时再计议去了。
“未尝不能一试!”那幕僚本是落魄秀才,懂些军务,此时拿着张宗衡一年二百两俸禄,一颗出仕之心全部仰仗于张宗衡,若是他垮台了,自家肯定受到牵连,此刻眼见东翁动了心,哪里不乘机蛊惑,死马权当活马医了。
张宗衡也绝不是坐以待毙之人,眼下见有活路,哪里不死死抓住,直接道,“本督这就书信一封,召回尤总兵,亲自面议,你且出去,探听魏伯安的口风,若是事成,相邀徐布政往临汾一叙,此事耽搁不得,却也马虎急躁不得,你务必小心操办。”
那幕僚一听,顿时正色答应,“是,学生这就去办,务必请来徐布政使。”
张宗衡瞧着他出门的身影,半响没有落座,只是长叹了一口气,仰天无语……(未完待续。)
p:谢谢无名无天的月票并打赏,谢谢满堂的588赏,谢谢紫风,神一样的奇迹打赏。
忠心感谢每一位订阅本书的书友,谢谢。
………………………………
第135章 整军从思想开始
“很好,每日都要保持这样,清晨起来,先站军姿喊口号,非半个时辰不可,用过饭后,再绕县城三周折返来回,务必叫全军动起来。”
回到淳县,处理一番公务,李璟便着手练军,这次,可不再是如先前那边断断续续的了,而是按照自家后世的经验,开始准备编练一支近代化思想武装的军队。
首先第一点,便是李璟花了半夜功夫捣鼓出来的讲xi武nao策论,眼下分发给各部队率,限令三日之内,全军传达,每日清晨操练,夜间回营就寝时,务必做到每人默背,如若抽检背不出来的,全队当日减免肉食,连续三日未曾达标的,全队饥饿一日,队率降职。
眼下,亲兵营已经开始试验,只见这会,李璟点派族叔李登高为全军宣讲官,召集亲卫营并其他身在淳县队率以上所有将领,全部到场,又以每部副什长列队聆听,如此,只见下边黑压压的排了一片。
眼见李璟扫视过来,所有人的眼神随着他的眼孔而移动,各个挺拔雄姿,行着注目礼,“开始吧!”
听到这话,李登高重重的咳嗽几声,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去之后,才翻开了策论第一页,但哪怕是昨夜看过,此刻再看,仍旧有些脸红害臊,如此,第一句宛若蚊子一般,直叫前排人舒尔聆听,更别提后边人听见了。
李璟站在一旁,直接吼叫出来,“大声些!你没吃饭吗?!”
“是!主公!”李登高被这么一说,赶紧正色起来,强压心头的不适,直接以大声念了出来。“尔等弟兄,都听好了!乞活军讲武策论,乃是主公亲自书写。费劲心思,尔等务必遵从。”
宁佑此刻得了李璟眼色。顿时高声一呼,“谨遵主公号令!”
随着这一声带动,整个校场上便只听见这句,“谨遵主公号令!!!”
不过声音此起彼伏,到叫李璟皱眉,强军一途,在于号令统一,这般拖拖拉拉。前后不一,实乃军中大忌,不过眼下,总算有时日整改,定要叫全军归顺。
眼见气氛被调动起来,李登高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从容,不再那么窘迫,直接大声宣读后文,“尔等为何人?!”
不等下边回答,李登高直接狂呼出口。“我等乞活军也!”又听他继续道。
曰:“尔等为何活命?!主公之仁义也!”
又曰:“田土钱粮何人所给?!主公也!”
复曰:“尔等妻儿老小何人养活?!主公也!”
再曰:“我等为何而战?!为主公而战!”
如此嘶吼完毕,李登高胀的是满脸羞红,可是李璟此刻却是半分表情也没有。直接上了台来,直接吼了一句,“尔等为何人?!”
“我等乞活军也!”刚开始,只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