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都听夫人的,年后为夫就做安排。只是事关重大,别让其他人知道了。”司徒长风说不过,只得顺着她说,毕竟女人嘛,讲道理肯定讲不过,何况孕妇,就是最大的,嗯!比皇帝大,她说的就是真理。
养过狗狗的都知道,咳咳!顺着理,那是最好的。
…………
热热闹闹过新年,虽然今年两州百姓才安稳下来,但非常满足,不但生活环境好了,更有盼头了,而且都督府在春节更是统一发了礼物,一件羊毛衣服,一块羊肉,虽然是来自草原的腌肉,但这是从未有过的,官府给百姓发过节礼物。
当然,这是司徒长风以小公主李明达的名义送的,他可不会落下把柄给御史去闹。
所以小公主李明达在两州声望大增,当然司徒长风声望更大,因为都知道他是公主的师傅,何况小公主可没有几个人见过。
无论怎么样,两师徒在百姓心中,都是好人。
南方开春很早,过完正月十五,官府就开始陆续组织务农,这主要是最新种植方式,经过去年实验,选种的田,要比以前多收一成,而育种的田,又要多收一成,如果加上施肥,那就比以前种植要多四成收获。
所以今年一开始,首先就是整理地,先把田地翻一遍,借着最后的寒冷,冻死地里的虫卵。
然后选种,育种,一个冬天收集的草木灰,动物粪便,拌和在一起,增加田地肥力,可以预计,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虽然现在百姓不是很相信,如此麻烦的种植,能增产多少,不过出于对官府的信任,还是都照着去做。
只有有眼界的商人,世家,官员,都跟着,或者派人跟着学习,相对来说,所有人对两州的蔬菜,比粮食更加感兴趣。
在去年,两州收获最多的,一种叫做胡萝卜,从西域胡人手中传来,所以叫胡萝卜,不但产量高,而且生吃,熟食皆可,味道甘甜,保存时间长,深受百姓喜爱,连有钱人家,都喜欢换着花样吃,谁让这个世界甜食较少呢。
第二种同样是西域传过来的,叫做冬瓜,不过不是现在大唐的这种很多毛的冬瓜,而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冬瓜,最大的有一两岁孩童般大小,虽然味道一般,但是个头大就弥补了所有缺点,最关键的是,几乎能保存一个冬天,对于绿色素菜缺乏的冬日来说,可是难得的佳品,据说年迈的太上皇,最喜欢吃的就是岳州的冬瓜,金瓜。
没错金瓜也是西域传过来的,高产量,味道香糯,最主要的是这两种蔬菜,不占田地,房前屋后,田边,土边,都能种植,还不需要怎么管理。
按照老百姓的说法,这如果是灾年,完全能够养活一家人,虽然没有主食那么经得住饿,但比粗娘美味。
说到高产,一种原本在蜀中不被重视的东西,在岳州发扬光大了,佛手瓜,也叫土耳瓜,葫芦瓜,种在树下就行了,它的蔓藤自然就缠绕树上,结的果实累累,非常之多,而且结果时间长,能够持续数月,最主要的是,只需要第一年种下种子,以后都不用怎么管理,每年就能收获。
粮食就是硬货,无论是百姓,还是世家大族,对于粮食,那是孜孜不倦的追求,百姓只考虑自己目前生活的粮食,而世家大族,总是像快要过冬的松鼠一般,尽可能的储存粮食。
所以司徒长风弄出来的几种素菜,才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可惜现在种子有限,出了长安要去一批,其他都在两州。今年两州目标,是把洞庭湖里面小岛,都种上茶树和蔬菜,尤其是冬瓜,金瓜,就算坏的,也可以丢进鱼塘喂鱼。
其实开发岛屿,这也是司徒长风不得已而为之,洞庭湖中,最多的就是芦苇荡,而芦苇荡太多了,滋养蚊虫就多,加上水田里面的蚂蝗,所以造成百姓病痛多,所以尽可能的规划芦苇荡,迫在眉急。
而规划芦苇荡,是因为司徒长风从神雕中带回的造纸术,宋朝文人辈出,地位非常高,带动的就是文房四宝大力发展,这造纸术自然就得到空前发展,利用各种植物,做出优良的纸张,而芦苇只是其中之一,既然有此先天条件,自然要好好利用,只是遍布洞庭湖,又太多了一些,不但让水路不清晰,还有副作用,所以需要规划。
………………………………
第303章风雨欲来
要知道宋朝最出名的还是瓷器,可惜最有名的几种,都是朝廷秘方,司徒长风也就只收集到民间技艺。
不过在从几家关系好的那里,弄来一批工匠之后,最新出来的一批,还是比当今瓷器,好了不少,毕竟技术是靠人,而先进的只是技艺,两相结合,就超越了当下。
这两项就是今年岳州主打的商品,也是最好的财政来源,今年司徒长风有信心不在贴钱发展,而是大把的进项。
这些项目都是他私人联合开办,但是也给本地官府留了一部分分子,加上税收,这就让人找不到理由攻击。
司徒长风答应郑丽婉为大战做准备,自然不会失言,同时也上书李世民,要来了大量的物资,进行备战。
以墨家技术,大量制作弩箭,对付骑兵,除了骑兵本身,就是弩箭最为合适。
春耕之后,两州都督府发布募兵令,以募兵的方式,招募精壮五万。
训练武技,当然来不及了,所以这五万精壮,除了日常体能训练,其他就是训练弓弩配合,而发动两州百姓,帮助大量制作箭杆。
为此事,不但江南世家吓了一跳,就连两州官员都吓得不轻,还以为司徒长风图莫不轨,有不少人都偷偷摸摸的上奏或者通知其他官员,可是都没有得到回应,让他们这几个月饱受煎熬。只有心怀忐忑的过着,好在司徒长风也出面解释了一下,说这些主要是为边疆训练的,以后回去守边关,这才打消了许多人的疑惑。
无论外界怎么想,都督府的命令,还是照常进行。
“师傅!兕子不要回长安!”小兕子快速奔跑过来,甩动的头发犹如她牵着二哈的尾巴。
“呵呵!出来半年多了,你父皇母后想你了,回去看看,空了又回来就是。”司徒长风呵呵笑着,顺了顺……哦不摸着徒弟头发道。
“可是这里比宫里好玩。”摸头杀一出,小兕子立马就不炸毛,只是睁着乌黑大眼睛,做出可怜的模样说道。
“不行哦!师傅最近没有空教你们,而且你母后寿诞快到了,难道你也不想回去。”看着她可爱的模样,司徒长风差点心头一软,就答应不走,一下回过神来,扳着脸说道。
“舍妹真是麻烦翼虎兄了。”李泰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切,见他们师徒谈妥,这才说话。
“那里!能照顾公主,是在下的荣幸才是。”对于李泰来接他妹妹,司徒长风也很放心,至少不用在跑一趟长安,所以态度就更加温和。
“都西城守军以及商队,都先行撤回伊州了。”李泰不着头脑的说了一句。
但司徒长风听懂了,这是暂时收缩防线。
“他们要动手了?”司徒长风眼睛一亮问道。
“封锁了大半年,在不动手,恐怕人心就散了。”李泰回答道,虽然两人都没有提是谁,但都心知肚明。
“陛下有没有旨意,让我去哪?”司徒长风感觉好久没有大战,不由热血上涌。
“父皇让你自己布局,你不干,现在又手痒了。”同为武人,李泰自然理解他的感受,没好气的翻个白眼道。
“嘿嘿!这不是岳州事多,抽不开身嘛。”
“呵呵!在下看是翼虎兄在温柔乡不想离开吧,说来还未恭喜翼虎兄呢。”李泰一眼看穿他的心思,笑着说道。
“咳咳!那里,那里,多谢,多谢!”司徒长风略显尴尬的道谢,说来也不怪他,龙血副作用太大了,经常那个白日……过了这大半年,才好了许多,自然被人传出去了,饶是司徒长风脸皮厚,还是微微一红。
“这次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司徒长风随口扯开话题。
“你想干什么?”李泰警惕的望着他问道。
“没想干什么啊?随口问问。”司徒长风一脸茫然的回答。
“长乐身子弱,长途跋涉不太好,所以没来,豫章在闭关,已经半年没有下山了。”李泰眼珠转动,有些不信的解释道。
“你想那里去了?我的意思是你一个人照顾兕子不便,为何没有其她人一起。”司徒长风反应过来,没好气的说道。
“哦!是吗?”李泰明显不信,眉头一挑,双目有神的盯着他。
“不信拉倒!”司徒长风也不分辩,坐了下来。
“好了!我走了!这是父皇旨意,任命两州都督司徒翼虎为两州救援使,那里先动手,可酌情出兵支援,不必在上奏。”李泰从怀中掏出一道圣旨,兵符,放到书桌上说道,说完起身带着兕子就走。
“师傅再见!”小兕子挥挥手就跟着她哥哥离开了。
“大师姐!”
“大师姐!”
时间久了,人自然就有感情,何况小兕子如此可爱,得到消息的师弟师妹都来送她。
“哇……”小公主毕竟才六岁多,这么多人送她,一股不舍之情顿时涌现,再也装不出大人模样,一下就哭了出来,而与她一起回去的伴读上官婉儿,同样两眼红彤彤的。
“大师姐,小师妹,早点回来,这是大家送你们在路上吃的零食。”作为男孩子里面最会说话的狄仁杰,提着两个小包袱送了过去。
或许一句大师姐,让小兕子想起她才是师姐,连忙用袖子擦擦眼泪。
“嗯……嗯……我会给你们带礼物回来的。”小兕子抽搐着说道。
“哇……”年龄差不多的李慧,同样哭了起来。
“好了,好了,过一段时间兕子就回来了。”郑丽婉母性大发,连忙上前轻轻搂着她。
一时间,众人手忙脚乱,忙着安抚众小,李泰也拉着小兕子进了马车。
好不容易才把几个小的劝回,看着兴致不高的一群徒弟,司徒长风只得大出血,换出一批零食,在院里游玩。在简易游乐场里面,没有多久就是一片欢声笑语。
众徒弟进步迅速,都打下了基础,进入了正规,所以司徒长风也乐得他们放松一下,至于以后就是一个水磨功夫,需要慢慢锻炼,不可能一撮而就。
………………………………
第304章八方云动
大唐封锁西北已经大半年了,就连一个走私都没有放过,单纯西北之地,物资本就不甚充足,封锁大半年,就连最基本的粮食,都开始在民间变得紧缺了。
没有人是傻瓜,一连大半年,都没有商队,住在城里的人最先发现不妙,慢慢传开,等官府想要控制,已经晚了,到处一片人心惶惶,最主要的是想要离开都办不到,西北被杨家封锁起来,许进不许出。
杨家也不是傻子,很早就感觉不对,只是没有想到大唐动手如此决绝,看样子是不打算留给他们活路。
原本还以为李世民只是想要敲打一下他们,获取更大利益或是逼迫他们低头,但是现在看来,李世民分明是想要弄死他们,杨家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肯定被察觉了,又惊又怒,这才封锁西北,打算放手一搏。
当然他们还是有自知自明,单纯西北无法与大唐抗衡,自然就需要寻找盟友,而一直关系好的东突厥,自然就是首选。
西北不乏智者,杨家当代家主杨兴,他的堂兄杨复,由他出面前往东突厥说服。而东突厥恰恰因为大唐收购羊毛一事,感到不平,又因为封锁大半年,他们连食盐都快没有了,更不用说茶叶这些,自然一拍即合,更何况对于大唐,他们并不惧怕。
突厥人不怕大唐,杨家可不是傻子,在他们劝说下,暂时按耐,他们尽可能多的联络帮手,东北秦王,不出意料,拒绝了他们,好在东北秦王府从不参与中原斗争,到也不算意外。
蜀中,南洋,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这在杨复心中,同样不出意料,哪一个不是前朝后裔,又有哪一个甘心居于人下,嘴上说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都想坐收渔利,大家心知肚明,只是这次杨家想要动手,许多人不清楚缘由而已。
“家主您不看好杨家?”孙家一名老者对孙家当代家主孙人龙问道。
孙人龙面相粗矿,细看也挺俊朗,双目有神,对于离开的杨复,微不可查的瘪瘪嘴,显然并不看好。
“都是千年狐狸,没有一句实话,唯一可靠的就是攻打大唐会有几家,只是胜负嘛,呵呵!”孙人龙眼中精光闪动,笑着回答。
“家主睿智,我们孙家雄据南洋,更本不需要看谁脸色,打下大唐又能如何,还不是要继续战斗,何况今时不同往日,这天下,可没有几个弱者啊。”孙家另一人起身说道。
“不错,当今天下,以大唐为最,可比当年曹家强大数倍,何况外敌也多,单凭我们孙家,想要打天下,不亚于痴心妄想。”孙人龙赞同道。
“可恶的世家,当年不过我们孙家家臣,现在自立门户,还一点面子都不给。要是有他们,天竺也能打下。”最先孙家老者,气愤的说道。
“大伯,人各有志,勉强不得,况且当年是我们孙家自己失了天下,岂能怪别人,已经数百年了,能有一份香火情,已经不错了。”孙人龙劝说道。
“父亲英明,我们孙家男儿,需要地盘,自家打就是了。”孙小虎站起来大声的说道。
“呵呵!吾儿豪气干云,为父甚慰。”孙人龙满意的点点头。
“父亲,这中原我们不参与,请给孩儿一支人马,趁机拿下骠国,然后夺取天竺。”孙小虎继续说道。
“哦,你以为刘家会参与这次行动?”孙人龙笑眯眯的问道。
“刘家一向野心勃勃,丢不下先人荣光,大耳刘那个伪君子,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孙小虎不屑的说道。
“说得不错,但是你以为就算夺下骠国,就能安心夺取天竺?”
“父亲您的意思是?”
“不说刘家会不会让你轻松夺取骠国,你以为朝廷对我们一无所知,会放任不管?”
“还请父亲解惑。”一连串反问,让孙小虎发愣,不由恭敬的问道。
“朝廷对我们动向一清二楚,大量任命我们手下将领,看似给了我们光明正大的权力,其实用心险恶。”对自己这个儿子,孙人龙还是很满意,所以很有耐心的为他解释。
“父亲是说这是朝廷的离间计,挑拨我们的关系。”孙小虎眉头一皱道。
“这只是其中一个理由,这是李世民在昭告天下,这些地盘都是大唐的地盘。为父不得不承认,李世民一代人杰,心胸远胜为父。”孙人龙感叹道。
“父亲英雄盖世,岂是弑兄杀弟之人能比的。”孙小虎不服气的说道。
“住口!这些话岂能乱说。李世民让我们打出大唐旗号,占领这些地方,若干年后,谁还记得这是南洋诸国,谁还记得骠国,这是功在千秋之事,不容诋毁。”孙人龙厉声道。
“孩儿明白。”愣了一会,孙小虎想明白,眼中带着佩服的回答。
“占领骠国没事,如果我们攻打天竺,地盘就太大了,李世民空出手来,一定会攻打我们,而我们孙家,还没有实力抵抗,除非想继续逃亡大洋深处。”孙人龙摆摆手,皱着眉头解释道。
“那以父亲您的意思?”
“全力攻占骠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