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古武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古武系统-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事,慢慢说,有事老师帮你。”司徒长风见她似乎鼓了很大的勇气,就把语调放得更加柔和。

    也许是司徒长风柔和表情,让她心态平和,武元华期待的盯着司徒长风,嘴里轻声说着:“元华想拜您为师,还请老师成全。”

    “好啊!不过你想学什么?琴棋书画,医术星卜,军阵指挥,还是武艺。”司徒长风和蔼的笑着道。

    “啊!元华想学武艺,可以吗老师?”武元华没有想到司徒长风如此痛快就答应了,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露出开心笑容,期盼的问道。

    “为什么想学武艺呢?女孩不是学琴棋书画更好吗?”司徒长风好奇的问道。

    “学会武艺,武家那两个畜牲就不敢再欺负阿母,姐姐与我了。”武元华眼里闪过一道恨意,轻咬牙齿道。

    “武家两个畜牲?”

    “就是我那两个好哥哥!”

    “你父亲不管吗?”

    “没有用的,就算告诉他,也是不轻不重的说道几句,他又常常不在家,只要不在家,那两个东西就想着花样欺负我们,阿母与姐姐性格懦弱,吃了苦也只会忍着,一直说等我们长大后就好了,可是我不想在等了。这次也是我求着父亲跟着公主身边的。”也许是太久没有对人诉说,武元华眼中含泪的一口气说完。

    “好孩子,我答应你了,以后再也没人能欺负你。”司徒长风没想到野史记载在这里也是真的,看着瘦瘦的孩子,不由有些心疼,这个年纪的孩子,原本应该在父母膝下承欢才对。司徒长风伸手轻轻为她擦掉眼泪道。

    “哇……”也许是受了太多委屈,武元华小嘴一张,哇的一声,疼哭出来。

    司徒长风也没有出言安慰,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让她痛痛快快哭一场就是最好的事情。

    武元华哭了一会,就不好意思的停了下来,擦擦眼泪,然后低下头。

    “今天好好休息,明天上午,你们所有人到大堂,正式拜师。”司徒长风这才轻轻的拍拍她肩膀说道。

    “嗯!徒儿遵命。”武元华用力的点点头道。看得出她心里很激动,脸色都有些泛红。

    第二天,来了不少观礼的人,其中包括徒弟们的家人,还有岳州所有官员,江东四家,墨家邓如安,魏王李泰,长乐公主李丽质。

    徒弟们分男女站在两边,大徒弟小兕子绷着脸装着大人样子站在司徒长风旁边。

    年龄最大的邓如安主持礼仪。

    “吉时到!拜师开始,行礼!”

    “徒儿拜见师傅!”所有徒弟规规矩矩的跪下磕头。

    “好,起来吧!”司徒长风满意的点头微笑。

    “谢师傅!”

    “既然入了我门下,就得遵守门规。”司徒长风严肃的说道。

    “请师傅示下。”

    “第一,不得乱杀无辜;第二,不得欺师灭祖;第三,不得同门相残。其他事情,只要不违背本心就好。”司徒长风继续朗声道。

    “谨遵师命!”

    “很好,这是你们大师姐李明达。”

    “见过大师姐。”司徒长风一介绍,众人连忙对小兕子施礼。

    “见过诸位师弟,师妹!”小兕子一板一眼的回礼。

    “你们同时入门,就按照年龄排位,分别是老二姐武元华,老三项痴,老四席君买,老五狄仁杰,老六纪鸾英,老七徐慧,老八上官婉儿。”

    “见过二师姐!”

    “见过三师兄…………”几人等司徒长风说完,高兴的相互施礼。

    “为师一身所学颇为复杂,传承众多前辈,兵器拳脚,暗器身法皆有技巧,愿意学的可以根据自己爱好提出。另外医术星卜,琴棋书画,农耕军事,也都略知一二,喜欢的也可以选择学习。”司徒长风淡淡的解说道。

    听了司徒长风的话,一群小徒弟都高兴的在心里想着要学什么,其他人到是吃惊不小,在这种场合,司徒长风既然能说出口,绝对不会向他说的一样,略知一二。

    很多人都在暗自高兴,幸好自家子女送进了武院,也有人后悔没有送子女前来,毕竟司徒长风只是勇武有名,许多家里孩子都是习文的。

    “这是为师给你们的见面礼,龙血丹,一人一粒,能帮你们打下最好的基础。”司徒长风说着拿出准备好的礼物。

    “多谢师尊!”

    “慧儿,虽然你没有练武的天赋,但日后还是要好好练习,不说让你们上阵杀敌,至少也能强身健体,不至于一点自保能力都没有。”

    “徒儿明白。”

    教育完徒弟,司徒长风又开始为他们介绍其他人,等这一切弄好,都已经午时。招待一顿,这是免不了的。

    “张兄,朱兄,本门规矩,非天才不收,非蠢才不收,正常人不收,所以那两个孩子,只能作为记名弟子,不过某保证一视同仁,一定用心教他们。”司徒长风歉意的对朱霄,张庸说道。

    司徒长风他说的是两家送来想拜在他门下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张轩,一个叫朱晨。


………………………………

第298章发展中

    说来二人也算练武的苗子,分别是金,火中级,可惜司徒长风眼光太高,而且也不在系统允许范围,所以只有收为记名弟子。也就无法直接传心法,需要他们自己练习,体悟。

    至于武院其他人,司徒长风都毫无保留的根据资质,传下五行心法。

    农事上不能一撮而就,不过有了众多新式农具,百姓轻松不少,修鱼塘,打鱼,持续不断的在进行;修路,修河提,一直未曾间断,不过这些是俘虏的水匪,抓获的罪犯在做;军队训练,有马战,白三轮流辅助着进行;杜荷则盯着政事这一块。

    当然司徒长风并未清闲,他事情更多,不但各方面都要需要他拿主意,武院学子,徒弟这才是花费大量精力的地方,好在有两个夫人,一个准夫人帮忙指导武技,这才轻松不少。

    最主要的是徒弟们争气,一个比一个悟性高,像上官婉儿,武元华这几个没有一点基础的人,都很快入门,当然这系统作用功不可没。

    只是徒弟们选择有些奇怪,项痴练枪,这或许是因为祖上就是用枪高手,想要重振门楣,自然用枪是最好的选择,何况他本身也很契合。

    席君买瘦瘦弱弱的样子,选择了学刀,而且是武将用的长刀,看来他是想日后从军,冲锋陷阵,说来也是,没有一个男孩子在心里没有一个英雄梦的。

    狄仁杰选择了涧,据他说以前他的偶像是秦琼,所以一直喜欢涧。

    朱晨,张轩选择了马槊,到也不让人奇怪,马槊高手众多,也是有钱人家的专利,毕竟一根马槊,从选择材料,到制作成功,不但有严格的要求,时间也长达两年,一般家庭,还真养不起。

    女弟子统一选择了剑,正好基础剑法,就交给了公孙飞燕。岳州武院,一大特色,所有人最先练习拳脚――形意拳,司徒长风弟子多学一项铁线拳,而亲传弟子比记名弟子多学一门扁鹊养生经。

    对于自身比别人辛苦,需要多练习一门功夫,徒弟们不但不说累,反而欣喜万分,这区分了亲输,彰显身份,他们还是明白的。

    调料徒弟之余,司徒长风多时候,就是与邓如安在一起,改良弓弩。

    宋朝丧失了西北、北方产马地区,马源匮乏,为了对付周围游牧民族的入侵,不得不努力提高弓弩制作水平,以达到“以步制骑”的功效。在此时,弓弩是最主要的兵器,所谓“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而司徒长风不但帮着守过襄阳,抵抗过梁山,更是进过岳家军,对于这种大杀器,自然非常留心。

    岳家军中神臂弓最为出名,有一支专门队伍,一上战场,就是敌人噩梦。神臂弓其实也是一种弩,但只用一人发射,射程却远及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0米以上)“仍透穿榆木,没半簳”,可谓劲利霸道。

    而韩世忠改良神臂弓,做出克敌弓,这是岳云一次吹嘘的时候,带司徒长风观看过。克敌弓“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约合558米)可以贯穿重甲,“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当时骄傲自信的岳云,都下意识的躲开正面,可见其威力。

    宋军当中,守城还有两种弩,一种是踏张弩,由一人踏张,一人上弩箭,一人递送,三人完成,不但劲道十足,而且射速快。就算野战,敌军冲锋,都要面对四五轮打击。

    还有一种大杀器,名曰三弓八牛弩,就是在八牛弩上加三根弓弦,最远能可及千步。(一步为五宋尺,依每宋尺约合0。31米计,一千步约合1550米!)

    当然最远没有多少杀伤力,也没有准确度,不过战场上不需要准确。

    床弩需要六七十人操作,在宋朝来说,床弩这些搬运不便,只能用于防守,不过现在是唐朝,司徒长风手下不缺战马,更何况都是练武,有真气的士卒,最麻烦的三弓八牛弩,也只需要三十人,就能操作。

    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因为翎宽,所以一弩射出,能把敌人拦腰两断。

    以墨家的技术,很快就在司徒长风提示下把这几种制作了出来,无论是一人操作的克敌弓,还是三十人操作的三弓八牛弩,都采用了流水线制作方式,日后维修就方便多了。

    这两种弓弩虽然厉害,但在其他军中作用要小一些,三弓八牛弩只适合守城,克敌弓需要勇士,专职弩手。现在大唐,勇士一般在陌刀军中,所以反而是数人操作的踏张弩,更适合普通士卒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屠掉蛟龙,好的龙鳞都献给李世民了,让他制作龙鳞甲,但是蛟龙筋司徒长风留下来了。在蒲冶的鞣制下,镶嵌更换到射日弓上。让射日弓一举成为灵器,司徒长风满弓射程,千米能破甲,可谓便携式床弩。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改进,也在进行当中,宋朝战船,在前朝战船基础上不但完善了隔仓,还增加了龙骨,让战船能够制作更大,更加坚固,不至于一点损坏,就沉没。

    如果说隔仓,龙骨只是让战船变大,变坚固,那么水轮,就让战船摆脱了风帆,能够远航;能够在大江,大海无风快速航行。在这基础上,司徒长风又提出了尖低,让船只更加平稳。

    因为这只是司徒长风看过书籍介绍,具体图纸没有,所以还在研究当中。

    时间就在忙碌中度过,岳州,朗州都在一日日的变化当中,很快就又是一年秋收。

    忙完之后,司徒长风才感觉轻松下来,今年虽然两州还未富裕起来,但两州所有人都知道,最多明年,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两州只做到了粮食自产够用,不用依赖购买,水果还未挂果,不过果园已经扩大到了三万亩果山,鱼塘的鱼经过一年投放食物的饲养,明年鱼苗终于不用依靠捕捞。


………………………………

第299章西北

    今年两州百姓最大收获就是鱼塘的藕和种植的蔬菜。不但是家家有菜吃,而且用陶罐制作了许多腌菜,卖到其它地方,现在秋收,许多菜也在加紧制作成腌菜。

    腌菜可以说是军队的最爱,不但补充食盐,而且很下饭,对于镇守边关的将士来说,这是最好的食物之一。

    而且腌菜卖到草原,销路更好,价格更贵,完全可以当精盐来卖,草原部落,那里能种蔬菜,一点野菜,都是金贵的,何况来自千里之外的蔬菜。卖了半年,经过陇右道,吐谷浑,突厥,西域,已经把茶,腌菜,盐纳入最佳商品,而且是排在盐的前面。

    两州腌菜,不但大量卖到草原,而且大唐国内也卖了不少,毕竟以前食盐紧张,有多少人舍得制作腌菜,以前的百姓都是把蔬菜晒干,制作干菜。所以腌菜算是很新鲜的一种食物,尤其是它的多样性,也就是任何菜都能腌制,何况产量最大的萝卜,腌制出来味道非常不错。

    不过这也卖不了多少年,毕竟这非常简单易学,随着大唐食盐充足,必然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制作。

    当然司徒长风并不在意这些,毕竟蔬菜只是改善百姓粮食多样性,减少粮食消耗而已,况且蔬菜又不是只能作为腌菜。也不算两州主打商品。

    今年两州最大产出,还是蔗糖,司徒长风制作出来的蔗糖白如雪,细如沙,外面称为白糖。白糖的出现,直接让以前那泛黄,带苦的蔗糖,没了销路,价格猛跌。

    李世民更是钦点岳州白糖为贡品,这让白糖在关中名声大噪,一运到就被抢购,尤其是洛阳,长安,只要运到,就销售一空,谁让两地贵族世家多呢。

    而江南世家,今年收获颇丰,在茶叶上赚了不少,岭南,江南,南洋的甘蔗也全被收购了。

    虽然现在船只远航很难,但是近海航行,还是没有问题,尤其南洋孙家,拥有现在世界最大的船只,只需要把甘蔗运到广州,就能卖给箫家。因为在广州,有司徒长风与箫家联手建立的作坊,制作白糖。

    这一年,世家收获不错,百姓也获利,所有人都对来年更加期待,两州百姓对都督府的拥戴也达到新的高度。

    岳州新建官道,维修老路,已经完成第一阶段,连通了朗州,荆州,鄂州,水路同样如此,可谓做到了四通,就是通向四面;第二阶段就是八达,要修建到每一条村落,至少能让马车,牛车通行,要不然日后出产运不出去,那就亏大了。

    因为两州需求巨大,这一年不但购买了大量粮食,其余物资,肉食,也需求不少,带动了附近的州县,何况还有煤炭,盐,也从各地运来,让这一路更加繁荣。

    就在两州忙碌过后,长安城皇宫同样一片喜庆,经过两年推广,棉花终于大丰收,长孙皇后的纺织作坊,不但是遍布长安,洛阳,而且走出了关中,近五万妇女在为她工作,就这样人手都感觉不够,无奈之下,从皇宫调出五千宫女,进入各地作坊。

    这一年长孙的棉衣卖遍了大唐,关中穷苦百姓,几乎都收到一件由大唐皇后赏赐的薄棉衣,这不但让朝野上下赞叹不已,而且有无数百姓为长孙立下长生牌坊,这让李世民夫妻大大收买了一波人心。

    不单单是棉衣,羊毛收购是各大世家,勋贵,但是毛衣制作,除了伊州,就只有长孙名下作坊,才有那个技术,虽然也有人偷偷摸摸的制作,但是销制技术不过关,成本就太大了,还不如不做,所以也就放弃了。

    至于李世民,单单是新增食盐一项,就让国库充盈不少,何况还有煤炭,这让他腰杆都挺直了,按照司徒长风的建议,一下在全国放开手脚弄出了几个试点州县。最主要的是,几个试点州县,传回都是好消息,对本地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对李世民来说,或许最大收获是屠龙!偌大的蛟龙头,被运回长安,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关于秦皇汉武屠龙未果的事情,更是人尽皆知。能够做到秦皇汉武未曾做到的事情,李世民颜面大增,尤其是抵消了很大部分玄武门之变遗留下来的影响。

    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效果,龙血浴身,李世民身体素质大增,据坊间传闻,当今陛下夜御数位妃子,而正直的魏征已经多次直言犯谏,要求陛下不可贪图享乐。

    让百姓感觉这是事实的原因,则是宫里传闻,有数位皇妃怀上了龙种。

    “陛下,东北匈奴已经开始内斗,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