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战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夫战者-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蜀军直奔南郑而去!”

    一个士兵报告道!

    略微缓过神来!朱义封吼道:“追,给我追!”

    似乎失去了冷静!

    但是战场混乱,一时间竟无法摆好阵型,朱义封大怒,但是理智还在!

    “整好阵型,再行追击!”

    南郑外,遥遥的可以看见这座城池,此时蜀军列阵在城外,枪头所指竟是追击过来的吴军!

    “哼!他们这是自取灭亡,震鼓通知城内的部队,随时夹击,这次定要灭了蜀军!”

    朱义封下令道:“骑兵冲锋,这一次定要正面击溃他!”

    烟尘腾起,甚是声势浩大!

    三百步,两百步!

    蜀军还是那么淡然,那么镇定,让朱义封看着一阵恼怒!

    近了,近了就要冲进蜀军阵型里面了!

    突然从城内一阵箭雨射出,一排排冲刺的吴军倒下,虽偶有漏网之鱼,但是却也被蜀军给解决掉!

    “什么?”朱义封不敢相信,怎么城内会向友军射出箭矢,怎么可能?

    是的,是不会向友军射出箭矢,因为汉中城上已经挂起了蜀字大旗!

    “全军听令,随本王冲锋!”

    石文琦一声大喝,蜀军开始冲锋!

    吴军溃败!

    定军山吴军大营!

    溃败于此的朱义封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遭此惨败!

    看着外面士气低落的吴军,朱义封明白他很难拿回汉中了!

    虽然占据定军山,这个有利地形,但是之前吴军粮草悉数存在南郑中,如今的粮草撑不了多久,而且没有攻城器械,该怎样夺回汉中,况且只要蜀军死守,吴军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没想到短短一天竟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逆转,实在让人想不明白!到底是怎样做到的!

    因为暴漏蜀军本营所在不是第一步,第一步从第一天就开始了

    汉中城

    石文琦两手作辑向魏无贤一拜!

    “先生,果然神机妙算!文琦实在佩服!”

    “王爷说笑了,若非王爷神勇拖住吴军主力,我也不会这么轻松夺去褒斜道大营以及南郑!”

    原来,蜀王夺取粮草只是诱饵,吸引埋伏在外的朱义封的主力,而魏无贤则率领部队袭击了运往褒斜股的辎重部队,然后详装吴军部队,送辎重运往褒斜道大营,由于吴军主力在汉水设伏,所以吴军大营留有的守备部队并不多,蜀军一拥而上,配合辎重部队,迅速的拿下褒斜道吴军大营,外面留有巡逻部队,截杀逃出来准备送信的吴军士兵!

    稍作调整,换了服装,部分蜀兵摇身一变成了吴军,直奔汉中城,大呼:“蜀军来袭,褒斜大营已失,速速报于将军!”守将不查,看着这些吴军身后追杀的蜀军,直接让他们进城躲避,可谁料这些人刚一进城变摇身一变,脱了吴军军服斩杀守门将领,夺了城门,蜀军长驱直入夺了南郑!

    “文琦曾以为料敌之先,孝儒已非常人,莫想到先生竟与孝儒不相上下!先前多有得罪,还请先生见谅!”

    蜀王在为先前对魏无贤等人不友好态度道歉!如今见到魏无贤的真才实学之后,大为佩服!

    “蜀王说笑了,无贤的才学差孝儒兄太多,何况天下之大,我所知道比无贤强的人还有三人,蜀王的夸赞,无贤实在受之有愧!”

    “哦?不过先生,为何你会那么确定第一天晚上骚扰吴军,然后带队北上埋伏在褒斜道吴军大营外,吴军不会出击?”

    魏无贤笑了笑:“朱义封年纪轻轻便可为一军统帅,必定有其过人之处,必定少年老成,我军初至,其为防吴王计划有失,必定保守防御,不会轻易出击,而且吴军占据优势,防守赢面更大!所以我们只能诱使吴军出击,一旦出现空挡,则我军机会就来了!夜晚骚扰,吴军出击却遭受戏弄,多次下来,吴军必然不再理会,则我军则可轻易调动,却也使吴军些许浮躁,但是朱义封沉着冷静,第二天骚扰却设有埋伏,可见一斑!而且我军骚扰只是为了惹怒吴军罢了!给他们主动出击找个理由,也为我军的埋伏打个幌子!”

    略微顿了顿,魏无贤继续说道:“吴军想找出我军驻扎所在,可惜蜀军在山中就是猴子一般,吴军进入山岭之中岂不是自找没趣,被我军伏击,主动出击的意愿只能作罢!何况朱义封心细胆大,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军粮草不足,必定会偷袭,所以他设下层层诱饵想引我军出现,既然如此不如将计就计,他想引我们出现,我们就出现给他看,汉水畔夺其粮草,若没有蜀王你这条大鱼在,我想朱义封也不会亲自出击,也使我军可以从容的夺得南郑!”

    蜀王略作思量:“恩!那先生您看下一步该怎么办?”

    “吴军新败,士气低落,退守定军山,占据有利地形,我军攻之不易,但是敌军粮草悉数落入我军手中,不出几日,敌军必定要逃!”

    蜀王眼前一亮:“那我军?”

    魏无贤笑了笑:“那要看蜀王的意思了!”

    蜀王也随之一笑:“哦?本王的意思?哈哈!先生不怕……?”

    “我军本来就军力不足,害怕汉中有失,又中吴军埋伏,所以……”

    “好!就依先生意思!”

    三日后,吴军撤离定军山,向上庸逃去,蜀军追击但是被吴军设伏,唯恐汉中有失,只得作罢!但是吴王夹击长安的计划已经破灭!
………………………………

25、大乱起

    在蜀军与吴军交战的同时,长安城外,一支军队在栎阳出现,有所觉察到的匈奴兵,迅速上报!

    匈奴营帐内,两人相视而坐!

    “中行说,并州的部队出现了!”

    “是吗?贤王,他们还挺快的!”

    “那当然了,他们可是拥有大宋最精锐的铁骑,那支不亚于我们匈奴的铁骑!恩,最近的收获如何?”

    “贤王,差不多到极限了!”

    “那么我们和他们打声招呼,就可以回去了!”

    “是的,贤王!”

    栎阳宋军

    虽然夜深了,但是一个年轻人依然在烛光下,观察者匈奴的布兵,虽然两年来在并州参与不少对匈奴的战事,但是那支彪悍的铁骑,并没有让并州的军队占到多少便宜,而且此次救援长安,是由幽王的部队暂且代防,必须速度解围,回去驻守,而且这是他第一次**带军,此人正是两年前前往并州随军的周子瑜!

    边陲的寒风,使这位翩翩少年沧桑了不少,也更成熟了不少!

    “汝南战事僵持,蜀王那边有郭孝儒,听说魏无贤也去了,那么汉中不成问题,匈奴的布兵甚是奇怪,只围不攻,难道还在等吴王的军队,开玩笑!既然如此,那就正面交锋吧!看一看我并州铁骑到底差你匈奴骑兵,差多少!

    双目炯亮,竟是那么的期待,那么的自信!

    第二天,匈奴骑兵列阵在前,周子瑜率军迎战!

    匈奴这支骑兵的首领,前举弯刀,一众骑兵拍马冲锋!

    周子瑜一声令下,一道黑色的洪流涌了出去,这就是大宋的铁骑,黝黑的盔甲覆满全身,就算马匹也覆满了盔甲,黑龙展开,长矛前举,冲锋迎上!

    却见匈奴人突然停止向前,拿出腰间的长弓,拉满弦划出一道长虹,铁器碰撞的声音,散落一地的箭矢!无法阻止这铁骑的脚步!

    那将领一看,吹响号角,匈奴骑兵竟缓缓退去,消失在天际,周子瑜想下令追赶,但是他知道这支骑兵对战能力是强,但是追击能力由于盔甲的覆盖实在无能为力,机动性太差!当下只得带队缓缓前行,逐渐逼近长安!

    九月二十八日,泰山郡,山贼聚众谋反,自称二十万泰山军!一时间齐鲁大地战火四起!

    九月二十九日,汉中郡,蜀王石文琦率军响应朝廷号令,收复汉中,驱逐吴王叛军至上庸,解除长安西南面危机!

    九月三十日,东海郡,民众不满官兵捉捕散布谣言者,起事造反,自称义军,因不满朝廷罢免东海王之举,多地起事,约十万义军,东海郡乱作一锅粥!

    十月初一,冀州邺县十万民众起事造反,领导者自称陈王之后,冀州多处响应,共计约二十万人!

    十月初三,襄王举兵响应朝廷号令,攻入九江,吴王腹部受敌!

    一时间中原战火四起,各地多有叛乱暴动!

    长安,大庆殿!

    听完大臣们关于近日中原各地暴乱不断地报道,高宗皇帝稍稍揉了揉头,看向一旁的贾太尉!

    “贾爱卿,有没有好消息告诉朕!”

    贾太尉正了正衣冠,站出来道:“启禀陛下,李将军和周主簿已经率领并州军队前来救援,两日前已与匈奴骑兵交锋,小胜之,现已兵至渭水畔,即日便可解除长安之围!”

    高宗皇帝心情有些好转:“不错,我记得周校尉是贾太尉的高徒吧!果然名师出高徒,带长安之围解了,定要好好封赏他!”

    “臣带周子瑜谢过陛下!还有汉中来报,蜀王石文琦已经驱逐吴军叛军至上庸,叛王合围长安的打算已经破产!”

    高宗皇帝脸上挂上了微笑:“不错,石文琦不负他父亲的名号!着令蜀王进入关中,配合并州军对付匈奴!”

    “遵命!”

    “诸位,关于中原一带的叛乱,你们有什么看法?”

    居于左侧首位的老丞相寇婴,站了出来:“启奏陛下,我想贾太尉早有对策,不妨让贾太尉说一说!”说罢向贾太尉报以微笑!

    贾太尉也随之一笑,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虽有对策,但还不完善,本想思虑完全再上奏陛下!如今既然丞相大人提出来了,臣就斗胆禀报!”

    “但说无妨!”

    “臣以为,长安之围解除后,并州军队须立即回去驻守,中原地区的叛乱,只能由骊山大营的军队处理,而南蛮问题仍在,蜀王必须回去处理,但是可令其留下军队协助平叛,由于部队吃紧,可着令诸异姓王协助,当然之后军队就整编,借此消减他们的军力!”

    “恩!不错,就依爱卿所言!”

    “但是,我军将领大都在边疆驻扎对抗匈奴,因此需提拔几名将领上来!”

    “哦!不知爱卿可有人选!”

    “诸葛公休可以提拔!”

    “诸葛家的小胖子,经常被琳琳欺负啊!”

    众人不禁乐的一笑!

    这时七皇子站了出来,自平定东海王叛乱之后,高宗皇帝特许七皇子上朝议政!

    “父皇,儿臣举荐一人!”

    “哦!皇儿举荐谁?”

    “魏无贤!”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响起一片小声的议论声!

    白展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也举荐魏无贤!当然我家那小子年岁也差不多了,就一起出去长长见识吧!”

    “哦!这魏无贤何许人也会让你们两人如此推荐!”

    “陛下,万万不可!”寇丞相站了出来!

    高宗皇帝略微惊讶!

    “陛下,此人乃是罪人,不能用啊!”

    “哦!他所犯何罪?”

    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回陛下,此人绍兴二十一年科举考试,因泄题一案,夺了举人名号,并不得录入朝堂!”

    七皇子站了出来:“父皇,魏无贤此人在陇西帮助白将军抵抗匈奴,屡立战功,而且也救过儿臣的性命!平定东海王叛乱也是此人帮儿臣出谋划策的!”

    “听皇儿一说,这魏无贤倒是个人才!”

    “陛下,泄题一案影响深远,若是启用此人,岂不让天下学子寒心吗?”礼部某位侍郎说道!

    “孙侍郎,我朝自陛下登基以来,唯才是用,不问出身,记得当初孙侍郎由于身体原因没能参加科举,后来经举荐才得以重用,不知为何对魏无贤如此阻拦?”

    那孙郎中老脸一红,退了下去!

    “陛下,这魏无贤启用就启用了,但是不能给其官阶,毕竟当初圣旨上写着永不录用!陛下一言九鼎啊!天子威严不可破!”寇丞相淡然的说道!

    七皇子看了一下白展,又看了看贾太尉,贾太尉示意不要轻举妄动,一切听圣上的!

    “丞相言之有理,但如今正逢用人之际,不妨给此人一个机会,此人何在?”

    贾太尉站了出来:“回陛下,此人正与蜀王石文琦在一起,刚刚帮助蜀王收回汉中!”

    “让他随蜀王一起,长安之围解除后,给他安排些差事做!”

    早朝过后,丞相府!

    “仲儿啊!爷爷知道,你不喜欢那个魏无贤,但是圣上看重他,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了!”

    寇婴坐在椅子上对着一个年轻人说道!

    “爷爷!那魏无贤真的压不住了?我决不允许他翻身!”

    “仲儿,当年你让人杀他,那事给白展察觉了,我给压下去了,不要再做无谓的事了!”

    那年轻人一脸愤愤然,坐在一旁!

    寇婴对这个孙子很是溺爱,但是却无可奈何!

    “仲儿,你和寿春王孙女的婚事,都两年了赶紧办了吧!”

    “爷爷,我不喜欢她!”

    “你还惦记那个烟花女,如今她都成什么样了,你又不是没看到,想想你的身份!”

    并没有太在意,似乎想到什么事!

    “爷爷,山东那边…。。”

    还没说完,就被寇婴打断道:“记住,寇家四世忠臣,当你离开长安的时候,就是你我恩断义绝的时候了!”

    “爷爷!”

    “什么都不要说了,退下!”

    语气坚定,决然,寇仲只得退下!

    “仲儿啊!寇家的荣耀到你父亲那就没了,寇家的未来就靠你了!等着你展翅飞翔的那一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只是不知这鸣叫之人,这飞天之人,是谁?是谁?
………………………………

26、拖刀计

    并州铁骑在关中大地上驰骋着!匈奴人似乎也知道这并州铁骑的威力,只敢远远地射些箭矢,正面交锋却是万万不敢,便一退再退,长安城就近在眼前,也许是知道援军的到达,古朴的长安城也显得,亮堂了许多!城中的百姓也渐渐的开始涌上街头,四处打听援军的进展状况!

    “报!敌军运输大批辎重往陈仓方向去了!现已过了渭水!”

    正在商议部署的李靖和周子瑜回过神来,望向来报的士兵!

    “大约多少,共计多少人?”

    “回将军,大约一千车,运输和护送的人数大约万余!”

    周子瑜眼前一亮,对李靖说道:“李将军,看来正如之前我们所讨论的那样,匈奴人要走了!”

    李靖很是严谨的中年人,虽然常年驻扎在并州前线,但是岁月风霜让其看起来更加的儒雅沉静!

    “不错,只是吴王这小子,被坑的好狠啊!”

    周子瑜笑了笑:“这不是我们现在该想的问题了!将军我们现在就冲到长安城,上奏朝廷继续追击吧!总不能让匈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吧!”

    “恩,子瑜你即刻率领骑兵冲击,然后立刻追赶,我先入城禀报,随后便率大队人马赶上!”

    “诺!”

    “中行说,你确定,中原人会来追击!”

    “来追击最好,不来追击又有何妨,中原人总是那么不喜欢别人不经过主人的同意便擅自拿走自己的东西,何况一千车,又何况我们是匈奴人啊!”

    “哈哈!这次定要把这全身黑漆漆的家伙消灭掉!”

    “贤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