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副区长副处级要往上动一动,往往是进到常务副,或动到副书记或区委其他职位上过度一下,进了常委,之后才有调整的可能。要不然,在区政府副职上排位往前都难移动。移动一位次相当于进步一小步,而自己这般入常却是直接跨过大门槛。
田志豪、罗伟辉等对杨东轩有进步的机会,自然要先祝贺一番,对外倒不会乱传。杨东轩对省建设试点的工作真有些放不下,特别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担心自己离开后有人会浑水摸鱼,让这个工作最后抹下黑色。这事却不能明说出来,吃饭时,杨东轩提到工程质量的保障,罗伟辉笑着说,“担心呢,其实不必要,即使另有人来抓这工作,前面的路都铺好了,接手的人会不担心?”
自己也想过,城南区教育基础建设是省里做出的试点,谁想在其中弄出点什么,风险之大不是一般人承担得了的。不过,利欲熏心之下有几个人能够保持清醒?好在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体系已经完善,监督人员也有了工作习惯,谁想玩花样会顾忌到能不能将这些人都收买下来?再说江敏敏对这些工程项目看得紧,自己调离后她心中也有防范。
城南区常委会提交的议案在市里很快有批复,态度明确,支持城南区的提议。当然,杨东轩入常还要走程序,也要经省里报批备案之后才能够落实下来。
市里随后有新的精神,对申项办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指示与要求:要求在国庆节长假之前,将申项办机构和机构人员完全落实到位,并召开并头会议。
杨东轩再次被通知到区委,得知市里的意思后,他将自己的关于申项办成立初稿方案交给杨卓林,主要涉及到城南区这边的人选和划地。工业片区如何确立、划分、规划,市里会最后审查,城南区这边却要先提出方案来。
杨东轩提出的方案是将工业片区划在城南区与城西区交界地,将两区辖地都圈在里面,具体面积各占一半,甚至城西区还要多划分一些。这块将近五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山地较多,但起伏的山偏小偏低,有利于接下来的基础工程建设。这一片地恰好有一条山溪流过,不久汇入大江,将这水流截住可给区域里各厂家提供工业用水,在下游进行污水处理,可将工厂的污水净化后再排入大江,减少对大江的污染。这一片地的风向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夏,都少有往市区方向,减少废气对平秋市的影响。而地理位置离市区并不远,三到四公里,交通上可在原先乡级公路基础上扩建,难度和成本都不大。
虽然没经专家审查验证,杨东轩觉得将这块地划出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这想法也不是他临时起意,当初他在一中上课,跟学生提到环境污染与工业、工厂之间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过这话题,之后,便有这个提法,学生们也觉得如此划出工业片区安置厂子,会让平秋市生活更好。做方案之前,杨东轩特意带了田涛、张诚智等人到实地看过,将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进来,觉得这是最佳方案才做成初案提交上去。
看到方案里的阐述,杨卓林比较满意,对在城南区里划出工业片区也曾反复权衡过,对城南区他比较熟悉。之前也有想过与城西区交界处,只是,那地方毕竟小而狭长,不适合做工业片区。可杨东轩将区域不局限在城南区辖区,将城西区划出一大块来,这格局完全变了。城西区肯不肯将这块划出来?如此一块划出来,至少将城西区几个自然村都划掉。
杨卓林有些苦笑,在格局上自己确实受到更多的束缚而杨东轩盯着的确有不同,他只看如何将工业片区划出来更合理,自己却考虑到怎么样才减少工作的阻力。城西区肯不肯划出那么大一块地域出来,对城南区这边真没什么压力,有市里出面进行协调促成,自己操这份心做什么?
五平方公里,这个地域可不小。仅仅开发建设至少要十年之功,那得投放多少建设资金才初具规模?琢磨这,让杨卓林又苦笑一番。格局虽大,是不是太贪心了?城南区也好平秋市也罢,这样的建设目前确实不具备条件。不过,一两千亩或三五千亩的地域划出来做工业片区,还会使三十年规划吗?对一些大厂子的占地情况,杨卓林也有所了解。一家大型厂子,占地可能就是上千亩或更多,不过,平秋市这里也不可能引进这种程度的超级厂家。
如此想,又觉得规划出五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又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做为平秋市一个地级市这点格局都没有,岂不是让人笑话?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建设资金问题。区域规划出来,要拆迁、要建设、要有各种功能区域的建设和配套设施,这些都是钱。目前平秋市、城南区最缺的就是钱。
初案城南区要先做充分讨论与论证,之后才能往市里、省里一层层报批。即使开发区项目不能通过,工业片区的规划也必须做起来,对平秋市发展而言,这一步是必须走的过程。
对初案里的人员调用,杨东轩选了一些人又留出不少空白,其他领导在这情况下也会将一些人推举出来。不能一概人都占了,这里面的成员既有普通干部也有申项办中层领导。名单里,文璐、向丽梅都在其中也都担任职务。向丽梅之前是副主任科员,这次有机会了,将她安排在副科级位子上,区里不难通过。这是向丽梅的一个机会,要拿到副科级或许不算难,问题是有级别又有位子的,在城南区可不多。
申项办的成立和今后的工作,要设立一些位子,这些位子会很抢手。关键是申项办虽说是临时机构但这个机构很明显在将工业片区划分、建设进入正轨后、将全市厂子搬迁进入片区后,会作为工业片区常住管理机构存在,位子上的人不会因临时机构解散而变成没有位子可干,不会被冷落。
见杨东轩流出不少位子,杨卓林很满意,他不会跟杨东轩争什么,甚至认可杨东轩将所有申项办的中层干部位子都安排人,只要申项办工作推动见效果。不过,他能够留出来使得区里更好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对今后申项办工作推动也有积极作用,同时,更是一个干部成熟的表现,是他最感欣慰的。
………………………………
讨论草案
将草案交上去,杨东轩心里并不踏实,虽说自己还没正式上任申项办也没离开教育口这边,但接下来的工作职责明确后,也想更多地准备以便真正开展工作时做到心里有底。对开发区立项工作了解不多,对开发区基础建设、开发区招商引资、开发区日常运转等基本是从上查找资料得来。纸上得来终觉浅,古人有这样体会,杨东轩此时对这句话也深有感受。不过,外出考察也不实际,一是没有时间再说平秋市这个申项办与其他开发区、经开区、高新区都有不同。工作的核心是落实平秋市对工业产业的梳拢、布局、搬迁、安置等,招商引资是之后的工作,得等工业片区初步稳定后才可能接触到招商引资,杨东轩不会此时就去头痛这些事。
回到办公室,拿电话给周瑾瑜拨打,周老师之前虽说在院校教书,但他研究的方向是经济、产业等方面,又时常在国内各地跑,见多识广。工业布局、工业产业等自然是研究范围内,给平秋市这边提点想法,不至于让这边走弯路。申项办的主要责任领导落到杨东轩头上,市里和区里是不是在打这主意?
听杨东轩说平秋市对工业布局的调整意图,周瑾瑜静默一会,说,“东轩,平秋市有这个意识和决心是好事,具体怎么做更切合平秋市的具体情况,那要根据你们那边的实际来权衡。总之,将全市所有的厂子迁移到一个片区进行统一管理,在城市发展布局上是合理的,对环境治理上是科学的、在产业开发与规划上是先进的,省里肯定会支持平秋市这一做法。东轩,目前国内各地对城市规划布局工作重视起来,建设宜居环境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环境污染的防污、治污会加大力度和投入,甚至会立法来确保环境。在立法之前,会将防污、治污作为考察政府工作、考察党政主要领导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可能会是一票否决项之一。”
“听老师这样说,我心里有底了,今后有弄不懂的地方要请教呢。”杨东轩将自己对工业片区规划中,划出五平方公里区域作为工业片区地域进行咨询。
“工业片区要多大没有固定的数据,平秋市预计按未来三十年进行规划,设计这样一个工业片区,五平方公里不算大。平秋市地区的工业或许不能完全集中在这个区域里落户,就平秋市的地理位置而言,今后解决了交通问题,平秋市可向西部几个省进行覆盖,是一个不错的中转地,开发潜质是存在的。”
“老师,听你这样讲我总算心里踏实些,不至于做出违反科学的事。”
“东轩,你接触经济方面的时间虽短,可你肯学习也肯动脑子,接受新事物、理解新事物都快。工作上只要肯用心、不拍后脑决策、多比较多权衡、多听多问,就不会出大错,即使偶然有偏差纠正扭转也不难,至少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周瑾瑜对杨东轩褒奖有加,对这个自己直接扶持上来的学生,周瑾瑜一直在关注,也怕杨东轩年轻突然被提起来后,心态变了。
“老师,等过些天我到省城好好请你帮上上课。”
给周瑾瑜打电话既是向他讨教,从专业角度对申项办进行判断,也是想从他这边探一探省里的意思。先往省里透透气,今后向省里提请申请时,不至于毫无准备。如果宋家对这是反对意见,想必有途径让自己知晓。这些用意并不瞒着周瑾瑜,也不可能瞒过他,电话里的语气可判断,周老师对平秋市这样做是赞同的。
这是好事,以后在具体工作上,说不定会得到周老师的援手与推力。
将杨东轩、文璐、向丽梅和申项办拟用的中层干部通知到区政府小会议室集中,杨东轩到之前,接到文璐和向丽梅电话,问他是怎么回事。这个会很可能是申项办成立预备会,两人要有所准备,在领导面前总要说说自己对新工作的认识,表一表决心等。杨东轩真不知道,他也忙要在走之前到城南区教育发展建设项目每一个工程施工地都看看,便笑着对文璐说,“我哪知道?说不准是要你们俩到十里牌去征地。”
“反正是跟着你,你是领导,领导叫我们干啥我们都得听,你自己摸那地方吧。”文璐故意这样说。杨东轩装着没听清,“我到了,不废话了。”
叶幸、杨卓林、苏培秀、李佳乐等人已经在小会议室等着,这可有些不对劲,领导先到等着让杨东轩有些紧张,进门忙说,“各位领导可不能这样吓我们,胆子不经吓的。”
“也有你怕的时候?”不知谁冒出这么一句,杨卓林说,“坐过来吧。”要杨东轩坐到身边去,这也是一种暗示。杨东轩过去,笑着说,“书记,今天阵仗大,是不是提前透点信息?”
“申项办的草案要讨论过才上常委会,”杨卓林正说着,熊锐聪也到了,进门见党政两位一把手先到,忙找位子去坐下。随后见杨东轩坐在院子里身边,忍不住冷哼一声。却听杨卓林在说,“你等下主要阐述最初设想吧,另外,对申项办人手调配,缺口还大也要想想,做到心里有底。”
“书记,我熟悉的人不多,主要跟教育口打交道呢。教育口的人不能过来,是不是,还得书记拿主意。”干部安排最终要杨卓林点头才行,至于怎么平衡,自己安排几个可用的人就好。申项办初始成立部门不齐,今后少说有十几个独立科室,不会少于一百人,跟区县比不如区县结构完整但申项办里多是垂直机构,管理上更统一。杨东轩如今最需要的人手是做过征地拆迁方面的,文璐和向丽梅有足够的经验。
熊锐聪听到这消息心里动起来,对申项办的情况他也向市里打听过,知道申项办今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局面。申项办会产生多少位子,市里会下派多少人,有多少位子可运作、抢占。不过,目前熊锐聪真没多少希望,在城南区接连两次失利,身边可用的人不多了自己话语权也大大缩减。一阵怨恨的怒火涌出来,杨东轩家伙真不是东西,自从他开始走好运他就开始走霉运,是不是太将自己的好运气都拦截了?
想归想,恨归恨,表面上却不能显露出来。万一杨东轩真入常了,跟他之间差距大为缩短,而杨东轩和叶幸、杨卓林的关系亲密,自己在城南区与他相争怕占不到便宜。
其他人陆续到来,文璐、向丽梅见满屋子领导在里面,忙低头找位子坐。当然,这次突然通知开会她们也不算迟到,只是落后于领导之后到达,肯定担心。
这样的筹备会不会扩大,人齐了,李佳乐作为主持者先发言,简单说了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便请杨卓林说话。杨卓林将市里、区委区政府的意图概述了,便不多说。叶幸接着将工业片区成立的思路、今后工作简单说了。这次会议是城南区第一次在会议上提到工业片区这样的话题。
随后是杨东轩来发言,阐述申项办初始方案。
“平秋市处在中西部切合点上,很尴尬的位置,使得我们这在西部开发大潮中得不到国家的扶持,自身造血功能又弱,地域环境、历史因素等等,使得平秋市落在全省之末。市里如今有决心在发展和规划上下大决心,要规划出工业片区,对平秋市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城南区接下这个任务是我们的机遇、能够很好锻炼我们、发挥我们工作能力
申项办当前最紧要的工作就是成立这个机构,要人要办公场地要办公经费等等,申项办创设后,紧接的工作在这个草案里有一些,还有不少没有想好、漏下的,都要在今天讨论会上补充完善,之后提交到市里审查,领导反馈之后,人员也会到齐,申项办才会真正运转起来。
方案里对申项办设立的科室并不全面,随着工作的推进,增设科室是必然的,要增设哪些科室,今天也可讨论作为申项办扩展到第二步。至于调用的干部,也请各位领导推荐”
叶幸等杨东轩概述后,补充一句,“大家放开讨论,讨论越充分对申项办今后工作推动越有利。其实,对城南区主动工作也是有利的。”
对这次会议大家大多没有准备,一是城南区没有给大家酝酿的时间,市里催得急,二是之前城南区不想将这工作早早传开,有可能引发今后征地、拆迁、搬迁厂子等方面工作的被动。一时间,与会的人主要在消化申项办初案内容,看着文稿。
文璐看了杨东轩一眼,见他微不可察地点头,一笑,随后站起来,准备发言。
………………………………
市里汇报
这此会最多算是预备会,发言时只要言之有物就是不错的表现,文璐、向丽梅在征地工作中积累不少经验,又有备而来,发言时针对自己未来的职位工作职责,让领导们都留下不错的印象。
参会的领导大多知道工业片区工作内情,是有准备的,发言中各有针对,将草案补充完善。熊锐聪也发言了,肯定工业片区对平秋市的作用,表示了自己支持的立场。只是,领导们对他已经是可有可无的态度,让他感觉出来,心中更加嫉恨。熊锐聪之前因为有田盛支持,在城南区显得强势,隐隐有威逼叶幸之状,后来因怀德镇中学教学楼危房牵扯,自己勉强脱身事外边低调起来。前不久引进远扬金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