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层要做的大量工作。张悦将开学前学校所作的工作进行汇报,将学期过程中有哪些培训也做了汇报,对扶贫小学所做的准备,是非常满意的,也能够看到扶贫小学今后可能的变化。
随着城南区教育基础建设的推进,对城南区各学校的教学模式、手段也有新的变化。有扶贫小学先行探索,对整个城南区教学都会有根本性的触动和改变。要整体提高教学水准,这种探索与改变则是必须的,探索中或许会有失败、误区、甚至代价,却都是城南区教育发展过程的经历与积累。
这个话题牵涉太广,三个人讨论主要还是记者在扶贫小学的教学问题上。
回到办公室,在工作备忘录做了记载,搜索相关的信息来补充自己。
秋季开学前全区校长会议的主题是“做城南区新的教育人”,有杨卓林、叶幸和杨东轩三位区里主要领导参加,教育局那边格外重视,会场不是设在教育局六楼而是放在区政府大礼堂,也就是大会议室。可容下四五百人的大会议室是当年的大礼堂改造而成的,教育局办公室的人早早将参会的人划定区域,座位上贴了个人的名字。
领导在台上,放有各人的铭牌。
杨东轩比开会时间提早半小时赶到,虽说今天有教育局办公室的人在忙,他们经验也足,不会出什么差错,但还是要先过来看一看。毕竟杨卓林和叶幸同时参与这会,只要有一点点瑕疵,对教育战线都不利。年连伟不在这边,他会陪同杨卓林过来开会。张诚智、卢俊丰、林长顺、陈青梅等领导都在这边。见杨东轩到了,张诚智和卢俊丰忙过来,先握手致意,杨东轩说,“会议准备情况再复查一遍,可不敢有丝毫差错。”
“好,我让办公室的再逐项查一遍。”卢俊丰当即打电话交待办公室的人过来,自己陪着杨东轩走进会场,看里面的布置。陆续有与会的人到来,见杨东轩是都恭敬地问好。对全县校长、副校长和教务主任,认识虽多却不能完全叫出名字,都笑着跟他们招呼。这些先到来的,都是在乡镇学校的领导,比起市区内学校工作上艰苦多了。
跟这些人一一握手致意,张诚智在身旁陪着,知道杨东轩不一定认出所有的人,便先给他介绍。对其中一些人在教育教学上有业绩的,杨东轩会在接受后将其业绩说出来,并表示感谢之意。这些人顿时有了知音之感,很激动,那份从业的执着更加坚强、稳固。先到会场来,主要是两个目的,一要督促教育局这边不出差错,再者便是给在乡镇工作的学校领导们一份关怀、感谢他们的坚持与付出。城南区教育薄弱的环节不少,乡镇教育教学也是强弱差别大,对有业绩的公开表示关怀,会让更多的人安心在乡镇从教,也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警示一些不踏实的人。城南区教育教学的提升,不单在市区内,市区内学校今后的比重会更重,但乡镇这个环节却是提升的要害。
到会的人渐渐多了,杨东轩和张诚智一起将绝大部分的人都接触到,间接地做了一次思想工作。
见叶幸到来,教育局这边李槐陪着,杨东轩便迎上去,先跟叶幸问好,随后表示了感谢。城南区教育要发展、要提升,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区里主要领导的重视。虽说从中央到地方有对党政一把手关心教育情况的评定方案、甚至有一票否决等措施,可真正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真关心教育,关键是在具体工作上的做法,而不是方案或汇报材料。
城南区之前多次有过的做法,在上级部门检查教育投入资金时,将财政某款划拨到教育局账户上,等检查组对车离开市区,这笔钱又重新划拨回财政局的账户里。教育投入不过是溜一圈做个幌子而已,当然,检查组的人肯定也明白,但他们只要有数据不会过问真实与否。
杨卓林、叶幸这一届领导在这方面算好的,虽说在经费上不是完全到位,至少尽力倾向教育这一块。杨东轩表示下感谢,也是对叶幸的善意的回馈。两人笑着聊几句,叶幸说,“杨区长,城南区教育的提升相信从今年起就是一个划时代的风貌,这一次会很重要,你可要多说一说,让学校管理层做到心里通透,思想认识上提高上来。”
“区长,有你和书记到来,谁还体会不到城南区的新形势?我看今年校长们的精神风貌就截然不同。”“精神风貌提高了就好,城南区目前艰难一些,条件欠缺一些,但只要精神风貌提升了,总能够解决各种上的困难。”“区长这番话说到点子上,精辟,一个人做什么最核心的便是精神风貌上的问题。”李槐说。
杨卓林掐着点到来,年连伟陪着,到来后跟这边叶幸招呼一下,便往会场走。离开会时间还差六七分钟,年连伟见领导进会场,忙跟卢俊丰打手势,意思是要他与办公室一起督查开会的人是不是都来齐了,可不能等书记、区长发言时才匆匆忙忙赶来,留下不好印象。
一个中层领导的能力与素质怎么看定,一是他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二是要看他所主持的工作下面人的情况,相对说来,第二点更重要也显示一个干部的综合能力。年连伟虽说没有多少上升空间,但杨卓林和叶幸对他印象好,可能继续担任下一届局长又或平调到另一个好一些的行局,是他目前最好的结果。
到主席台上就座,杨东轩位置比较靠中,挨在杨卓林身边坐。这个安排也比较合理,杨卓林和叶幸一左一右分坐在中间,之外的人按职位高低坐在台上。因为区里主要领导都到来,与会的人也都收敛声气,不像平时在下面乱糟糟地聊天,斗嘴。
主持会议是李佳乐,这一次会议在区政府大会议室又是李佳乐来主持,会议格调便提升不少。宣布开会之后,李佳乐将城南区目前的教育最新形势简短地介绍,随即,请杨卓林书记讲话。
杨卓林主要讲两点,一是国内、省内最新的教育形势,要求城南区教育人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拖后腿二是城南区对教育战线工作的重视情况,列举一年来城南区在教育基础建设中所作的工作,区委区政府给出这么多的帮扶,能不能将教育真正提升上来,要依靠参会的教育人来努力。
随后,叶幸讲话,叶幸所讲侧重对教育战线的要求,特别是工作纪律、从业纪律的加强与要求,列举了一下不好的反面例子,申明了区政府的态度,从这一天起,如果再有这些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一定会及时处理到人,请与会的校长、教育局领导将这些要求实实在在传达到每一个教育人去。
轮到杨东轩讲话,杨卓林先站起来告辞,叶幸没有离开。年连伟、李槐等人出去送杨卓林离开会场,杨东轩在这边继续开会。
“书记、区长在之前给我们教育人提出来要求、指明了发展道路,接下来该我们自己反思,该怎么做好教育。这是一个宽泛而深远的课题,多少人研究多少人实践又有多少人付出毕生的努力。今天,我们用这样一句话来表示今后的努力方向:做一个新时代的教育人。
核心在哪里?核心就在于新。在于变革、在于思考思索、在于探索、在于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核心在哪里?这是一个难以概定的课题。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将永远是我们工作的核心。被动地灌输、机械地接受,知识不能举一反三、不能理解、不能应用,单纯的累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有多少帮助?
关于创新的问题,我们可用一年甚至三五年的周期来逐步实现,但从今天起,每一个教育人都要开始反思,自己一贯用习惯的教学方法、思维模式能不能变一变?”
………………………………
省城剖心
这几天忙得团团转,开学出,各校都忙。杨东轩除了到扶贫小学参加他们的开学第一次教师会议,也参加了学校的开学典礼,对扶贫小学今后教学上的探索、走新的思维模式,要从精神上给予肯定与支持。有城南区领导出面支持,会让所有教师放下心里包袱,在实践中更有动力。
一中那边杨东轩多少有些回避开店心思,周思雨跟他之间的往来近段时间都断了,可对周思雨却没有交待,心里明白两人还不算了结。见到周思雨多少会有些尴尬,只是,开学初又不能回避开一中,不去一中不仅会让周思雨多想也会让其他人胡思乱想。
见周思雨时,她面上带着微微的红晕,似乎是淡妆形成的,可看着她躲闪的眼神,杨东轩明白她是因为见到自己想到之前两人那些往来细节。她说过,多少年来第一次得到最欢爱说在自己这得到的,会让她一生都记得。
之后,两人虽没有再偷偷聚在一起闹,并不是彼此之间出现分歧,而是想控制好情感、需要,不让失控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周思雨与杨东轩之间的私情真闹开了,对彼此的伤害力非常大,周思雨不能继续在一中校长位子上干,杨东轩也会失去目前的发展平台。这是两人都不能承受的事,周思雨才狠下心来,拒绝私下见面。但这段时间杨东轩表现有些异常,他有意回避一中回避跟自己见面,周思雨是感觉到了,直觉中他是不是另外有女人了?周思雨不会怪他另找女人,单身、身在要职、帅气而阳光等等条件肯定会吸引不少女人,他选择某一个也是必然。可他这样回避自己是对之前所做过的事后悔吗?
当着面,周思雨不敢乱想更不敢问他,只能红着脸。
杨东轩看出她不对劲,也能够猜出她的心思,只是,怎么跟她说?有些事情还真不能说出来。自己与宋玥秋之间的婚姻跟周思雨说没什么,只是,该李捷或者其他人的途径传给她。可自己与宋玥秋的关系一直处在隐秘状态,城南区知道的人少而又少,田志豪、罗伟辉、杨卓林等人确实知情,但他们不会往外传。
确实让人头疼,杨东轩有些后悔当初的鲁莽行事。出了周思雨,还有几个也是,这些女人不会像丁晓梦一样缠人不肯放,可同样会伤她们的心。即使不会变为仇视,今后见面确也尴尬。方琼、王晓梅两人或许要稍好些,彼此有一段时间的往来,了解要深一些,周思雨却是最初陷落随后就断了往来。见周思雨此时的表现,杨东轩觉得有必要找时间说一说,交待自己目前的情况,免得让她总挂在心上。
最初的尴尬之后,周思雨也调整过来,在一中参加会后,周思雨陪着杨东轩到新校区看了建设进度和建设工程的质量。有其他人在陪着,即使谈话、交流全都是工作上的事。
离开时,见周思雨有些失控的表情,杨东轩内心也极不好受,她的经历受到的伤害已经够多,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给她伤害了。她对男人本来已经充满戒备,是自己将她这戒备攻破总不能将那种恶念又强化起来。“周校,忙完开学出的工作,是不是该到省城找诚德中学联系合作的事?”
“杨区长,诚德中学那边只认你一个,跟诚德中学联络、公关,还得请领导出面才行啊。杨区长有令,我们敢不听?”周思雨说着也将情绪调整过来。这也算是两人约着到省城去,至于会有什么事,得到时候才知道。
开学出半个月,教育局全体干部除了局里正常运转之外,都下学校去督查开学情况,杨东轩也让田涛责成区政府办这边下文到各乡镇,责令乡镇干部配合学校进行家访,将全部在校学生督促入学,对辍学准备打工的学生和监护人进行告诫,劝说,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学生不流失。
秋季入学流失严重是城南区甚至平秋市地区的惯例,乡镇方面如果没强力配合学校劝学,仅仅是学校行动,劝学的效果并不好。杨东轩自己也整天在各乡镇跑,只有保证辍学人数大减才是提高城南区教育教学的基础。
区政府的工作重心除了对学校开学劝学之外,另一项是秋收工作,乡镇、村组的工作里,秋收自然是最重要的一项。城南区乡镇秋收主要是稻谷、玉米、红薯,一些乡镇还有水果,比如梨子、栗子、桔子、椪柑、柚子、奈李、葡萄等,收获期从夏季到深秋不等,水果生产规模都不大,销路主要在平秋市区内消化,不需要乡镇介入。粮食收成时段乡镇这边格外重视,不仅是农业组的干部会下村,其他组干部也会调过来帮忙,将秋收工作做到位。
如此,这段时间城南区从上到下都在忙,反而平静起来,每一天都工作都显得忙碌而有序。杨东轩也是如此,下乡镇、村小看开学情况,检查村小用房屋维护情况,新学期各校工作最新精神面貌等,为来年对城南区整个教育系统的整顿做准备。只有将这些情况摸清了,肃整教育系统的风纪、改变工作作风才会抓到点子上。
半个月转眼过去,之前,跟诚德中学的联系没有中断,一中与诚德中学之间的交流没有实质性进展,杨东轩对跟诚德中学之间的联谊原本是想定在高中。可诚德中学那边对此不回应,他也能理解诚德中学的态度,高中阶段是诚德中学最核心的部分,哪会将他们的秘密透露出来?即使派选三五个学生到诚德中学旁听跟班上学的提议都给推托了。杨东轩便准备先回旋一下,先从初中做起,初中部对诚德中学而言是培养高中的基础生源,对外不是很严密封锁。
选一个或几个班与诚德中学某些班级进行联谊,学生中交朋友、结对子、建立学习互助组,对双方学校说来都有利好的一面。城南区这边能够得到诚德中学一些教学上的信息、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思路和要求,城南区学生即使不能完全达到诚德中学的水准,总会有少数学生跟得上他们的思路,更主要的是让一中有借鉴、受刺激。学生也好、教师也好,在诚德中学刺激之下会有不少人会有触动,奋起追赶,这就能够实现部分目标。杨东轩对双方联谊的要求并不太高,能够让城南区这边有触动、刺激一部分人行动起来,就非常满足了。
诚德中学那边也答应联谊,具体怎么操作,要一中这边具体联系、讨论。一中除了周思雨之外,会带另外几个人一起到省城去跟诚德中学那边商讨,陈开秀、莫静雯等学校中层领导外,各年级分选两个班主任一起到省城去跟诚德中学那边见面。
田涛、张诚智、周思雨和杨东轩在一车,一中其他人在另一车,沿途讨论之前商定的初步方案,将方案具体化,形成可操作的、对一中这边用得上的步骤。到省城,两车讨论的细节综合起来,再讨论形成文稿,定出这次与诚德中学合作的细案。
其他人在讨论细节,杨东轩带了周思雨出宾馆也不说什么,其他人便不问。到省城来虽说跟联系好,却要与对方见面。领导出面去见对方,定下接下来的事情是很正常的。出宾馆,在车里周思雨有些紧张,不知杨东轩要她单独出来是要见诚德中学的人还是另有私事。毕竟之前在城南区,两人私下不往来是免得让人撞见,到省城后,虽身边跟来不少人但回避开又有借口也不怕谁乱说。
扭头不看他,周思雨心里纷乱而紧张,既有期待又担心真做出什么给其他人看出来。开车进入车流,杨东轩自己也心乱,不知该怎么说才让周思雨更好接受。两人匆匆和好又匆匆分开,是让人难以接受可杨东轩不想再保持这样的关系而让周思雨受伤更多也对不起宋玥秋的情意。
走一段,杨东轩说,“我们是先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