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途借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途借势-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山也是副科级,份量重,放出去便是行局一把手或者乡镇一二把手,杨东轩与肖子山之间的差距可不小,不过,肖子山煎熬了多少年杨东轩跳出教师职业改行才多久

    肖子山弄好茶便离开,小心关上办公室门,觉得有必要跟杨东轩吃几回酒饭,使彼此之间更走近一步。

    “东轩,最近有没有新消息”杨卓林换了话题,杨东轩琢磨不透这是指哪方面。目前而言,省里对城南区压力大但不直接,市里压力小一些却是直接管辖。杨卓林更关注哪一方面的事

    见杨东轩没有及时回应,杨卓林又说,“周老那边有没有联系”

    “有。”杨东轩说,“主要向周老请教项目管理、质量监督方面的事。”

    “好,这就好。周老都说些什么”省里的压力最直接来至于周瑾瑜,杨东轩与之沟通越多,城南区这边的问题解决会越容易。

    “还能说什么,告诫我做项目要细心、监督到位之类的话。”杨东轩不肯完全说实话,周瑾瑜如今少有问平秋市这边的事。

    杨卓林点点头,上两次城南区这边到省里,周瑾瑜只肯见杨东轩,提到工作便沉默不语,让杨卓林很不踏实。周瑾瑜肯对杨东轩说这些,很说明问题,这次去将城南区在项目工程自查情况进行汇报,自查问题比较客观。有怀德镇的反面典型、年连成、向华等人拿下,又有杨东轩和两个工程项目给推出来做正面典型,材料比较丰富,过关难度不会大了。

    当然,关键的还要看递交材料的人。

    “这两天将工作交待一下,后天到省里跑一趟,没问题吧。”杨卓林见差不多,直接说了因由。

    “我听书记安排。”杨东轩说,领导的意思自然听得明白。

    “你看还要做其他准备”杨卓林将一份材料递给杨东轩,这是去省里的汇报材料,给杨东轩看不是要征求他意见而是让他熟悉材料,周瑾瑜可能会问到城南区这边的情况,到时应答谁最适合,可说不好。

    “”杨东轩看着杨卓林,不知其他准备是意指什么。

    “我们去省里,总不能空手去见领导吧。周老师前辈,最起码的礼节不能丢”

    杨东轩笑了笑,明白杨卓林的意思。到省里公关,他们肯定有经验,不过,周瑾瑜很个性该带什么有些拿不准。惹他不高兴,会起反作用的。“书记,在雄龙镇曾跟周老聊过熏腊狗肉的事,周老有些兴头。我想,去省里带几腿腊狗肉去,是不是适合”

    这方面杨东轩自然不肯做主,只是提这个话头。

    “是不是太简陋了。”杨卓林也拿不准。

    “要不我给周老打电话提一提”

    “还是不说,就按你说的,年前带点腊狗肉,年后再补一些礼。”杨卓林肯定了,“腊狗肉有准备吗”

    乡镇、村里肯定有货,区里让人去搜买会惊动其他人,杨卓林也怕留了口实被人抓住。

    “书记,我去准备,您放心。”

    “好,帐交给小肖处理。”

    杨东轩应下,说好出发的时间,杨东轩便告辞。买腊狗肉的钱不需多说,一两千块钱,就算个人开支也能够承受。不过,这笔钱却要给肖子山来消化,才算是杨卓林的人情。

    打电话交待林琳将狗肉带到市里来,杨东轩把工作交待了张诚智,要他多费心督促项目监督和财务室工作推进。又到大华大厦跟宋玥秋说明要往省里一趟,工作上的事只能服从领导安排,之余到省里有几天,他也说不准。

    宋韵秋得知杨东轩要去省里,尖声说他又在搞歪门邪道,张蓝便骂她。宋嘉伦也很不满,说,“爸爸是好人,姑姑是大灰狼。”

    宋韵秋刺杨东轩一眼,重重地哼一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

入省汇报

    周瑾瑜虽然严正、甚至称得上刻板,工作上不给任何人面子,但他心里有数,有些工作的推动重点在于改善而不可能彻底根绝。 全省在建项目到底有多少在质量上能够过关做一个客观统计的话,数据绝对很难看。要做的就是督促在位的领导将质量重视起来,监督到位,这才是工作的目标。

    城南区如今动起来,全面进行核查,对危房做鉴定,消除安全隐患,基本达到之前的目标。周瑾瑜也不会再死揪住不放过,国内确实没有纯粹这样的存在。

    杨东轩想了后,出发前还是给周瑾瑜先打电话,不提腊狗肉。先提一句城南区要到省里汇报,会拉着他一起跑省里,随即话题一转,聊到平秋市一中布局。

    杨东轩之前怂恿杨卓林推动平秋市一中剥离,初高中分开管理,生源上、资源投入上也都尽可能集中。而在剥离后的建设问题,将讨论的话题推到社会,形成舆论导向。可惜市里对此持反对意见,城南区本身意见也难统一。

    在市里干扰下,这个话题打住,杨卓林也不再提一中剥离。反思这一过程,杨东轩觉得根源还是在建设经费问题。平秋市需要建设的项目多,城南区财政虽较其他区、县稍强,但仅能维持运转,想挤出两个亿来剥离平秋市一中,谁肯这样做

    熊锐聪首先就反对,叶幸也想将财政花在更见政绩的项目上。教育确实重要,关系百年大计、子孙后代,可主政一方要全面权衡,轻重缓急得掂量清楚。

    周瑾瑜曾经持赞同剥离的态度,也表示过到省里帮忙跑一跑,看能不能在省里拿到专项资金。后来,没有具体回音杨东轩也不好催,这时候,在电话里讨论一中管理工作,为见面提一提项目经费铺垫。

    诉几句苦,周瑾瑜在电话那头笑骂起来,“行了,少装可怜。乘年轻时多做点实际工作,免得老了后悔。”

    “周老,可惜不能换,要不我跟你换”

    “你是讨打不看日子呢,得了,到省城见面再说。”周瑾瑜说着挂了,对杨东轩的近况,他了解得清楚,张蓝、宋韵秋、宋玥秋都会跟他说,宋嘉伦也会说他的好话。

    也只是在电话里杨东轩才敢贫几句,周瑾瑜也是因为说电话才说出这种话,真面对面聊天,会严肃多了,至少不会这般扯谈。

    去省里杨东轩准备自己开车,这样方便些,只是,杨卓林却要他跟在他们车上。人不多,分散便冷清了。

    杨卓林、苏培秀、肖子山、公安局的严磊,加上杨东轩和司机,原以为区政府会有人一起走,也不知杨卓林怎么想,一个都没带上。

    出了市里,苏培秀说,“杨书,熊锐聪出发了吗。可不要让我们等久,到省里时间安排得看那边为准。”

    “应该先走了。”杨卓林说,杨东轩才知道这次去两部车,熊锐聪带一些人先走。

    到省里主要目标是周瑾瑜,但还有一些职能部门也要公关,那些事情主要交给熊锐聪去应付。都不是好受的事,分工来处理,杨卓林又宏观掌控,也体现了城南区这次工作的决心。

    车里几个人都是熟面孔,杨东轩资历最浅,和肖子山年龄相仿,一路上主要听苏培秀说话,也听到一些城南区的工作。

    这种闲谈式聊工作,比正式谈工作要有意思,隐含的东西不少,如非信得过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机会。杨东轩进体制时间短,不少潜在的东西还理解不透但教师出身的人,接受能力很强,用心地听着,对城南区不少事有深层的认知。

    这次之后,杨东轩算是正式走进杨卓林圈子。

    到省城,先找落脚处。杨卓林这些人在省城有基本固定的点,人多的情况下,住进三星级酒店比较恰当。如果人少,档次会提高一些,到四星级。

    选的酒店离周瑾瑜家不远,隔两条街,往来便利。步行、开车都可在十分钟内赶到,联系了领导后不会耽误,让领导久等。

    杨东轩不是第一次跟着到省城来,每一次跟在领导身后,他都在细心观察,记下一些必要的事,免得今后自己办事没有章程。

    带来的腊狗肉放在车后备箱,不需拿进酒店,安排房间时,严磊和杨东轩在一间。严磊比杨东轩没大几岁,块头结实,跟着到省城来主要是保护领导。严磊也是圈子里的人,有机会一起出来,杨卓林当然乐意带着跑。

    跟严磊有过往来,关系虽不深,但交情不差。有这次一起到省里的经历,以后两人的关系更融洽。严磊话不多,善意十足,圈子里的人彼此之间自然默契。

    进房间后,洗漱一番,丢一支烟倒在铺位上抽,一会房间里烟雾弥散,严磊忙开了窗让风吹散那些烟雾,免得房间顶喷出水来。

    什么时候联系周瑾瑜或其他领导,杨东轩不会自作主张,要等杨卓林发话。躺在铺位上聊,不谈到省里来的工作,而是聊拳法。

    严磊擒拿和军体拳练得精深,军体拳是纯粹的杀人拳法,刚猛无匹,最适合军人练习。杨东轩他们在乡村自小练的四门拳法,也是战斗拼杀的招数,但练和用却又有所区分。聊起来话题就广,也能够说得深。

    肖子山敲门进来,说,“聊什么呢。”

    “我们说打架的事。”严磊说,肖子山便笑,摇摇头,说,“那是你的专业,我们只能表示羡慕了。东轩身手也很强吧。”

    “我纯粹是业余,嘴把式,当不得真。”

    “东轩正应了一句话:高手在民间。”严磊笑着说。

    “肖科长,是不是要出发了。”杨东轩见肖子山虽没有直接叫他们走,但肖子山不会无缘无故过来。

    “老板叫你过去一下。”肖子山说笑着。

    杨东轩跟肖子山走,到杨卓林房间,见苏培秀也在,忙招呼一声。

    杨卓林说,“是不是先联系周老,将时间确定下来”

    “好,我这就联系周老。”杨东轩坐在沙发那,用手机跟周瑾瑜联络。

    周瑾瑜不在家,有些事情要处理,但夜了后有空。杨东轩便说他这边安排晚餐或夜宵,听周瑾瑜的安排。周瑾瑜不肯,让杨东轩到家里坐坐。杨东轩知道他这样说是完全处于私谊关系,不谈工作,便迟疑不说。看着杨卓林,周瑾瑜虽没看到他们这边情形,也猜到杨东轩身边有领导,交待一句,表示可以带人一起到家里去,但限制在一个人,不准带其他东西。

    杨东轩见杨卓林点头,便应了,随后说雄龙镇村子的人委托他带几条腊狗腿,已经带到省城了,该怎么处理

    周瑾瑜让杨东轩丢到街上,自有人捡回家炖了吃,不会浪费。他不会信杨东轩的说法,雄龙镇村里的人即使有感恩的心,也不会知道他们跑省城,自然是城南区这边找的籍口。杨东轩笑呵呵地说,要说不肯收,他带回去还给村里人,让他们要送自己跑省城来送,不关他的事。

    烧水泡茶,书房里用具杨东轩熟悉,周瑾瑜安坐着,由杨东轩去忙。杨卓林显得拘束,但他也见过世面,周瑾瑜虽严正古板,对看不惯的事下手不留情面。能够进他家里,自然是不同了,杨卓林先不急着汇报,东拉西扯说着闲话。对周瑾瑜的爱好早听说,顺着这些话题说,不会让场面冷。

    杨东轩虽忙着烧水泡茶,也会插话进来,气氛还不差。

    喝了茶,杨东轩也坐过来,几句闲话后,他说,“周老,这次来省城,杨书记代表城南区汇报建设项目自查自纠工作进展。”

    挑明这话题,杨卓林便从包里拿出汇报材料,这材料给周瑾瑜看,如果过关,要把材料交省府一些部门,才真正过这一关。

    周瑾瑜接了材料,并没有翻看,放在手边沙发扶手用手压着。杨卓林见了,开始口头汇报。口头汇报与书面材料差别较大,要开汇报者的口才、表达能力,换药看对整个工作的整体把握,分清主次、中心,表述到位等等。

    杨东轩在区政府办公室那段时间接触过材料,之后也有过口头汇报的机会,这时候,听杨卓林述说城南区工作,感受也深。汇报中详略、轻重、缓急、暗示等,不少技巧运用得准,都能够让汇报有更好的效果。

    从讲台上下来的人,对口头表述技巧自然有更深的体会。

    到列举具体做法,杨东轩所抓项目便是最突出的例子,也插话进来。对怀德镇中学危房改造的决心、招标、建设中各种举措,特别是对但凡领导看过项目施工,要详细记载施工进展,质量上落到领导责任,形成事后追责制度,是一个重要探索,也能够真正起到对在建项目质量人人抓管的局面。

    周瑾瑜事先知道这一做法,但还是反问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
………………………………

另有所

    目前诸多豆腐渣工程,说到底,是缺失追责制度。 特别是对领导的追责制度。

    假设,对任何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论证、招标、施工全过程与相应领导责任紧紧牵连在一起,事后只要有质量问题,将每个环节牵扯到的领导都进行追责,严惩,施工方也没什么空子可钻。

    对城南区这一做法,周瑾瑜是很有兴趣的。看着杨东轩准备的材料和复印领导们签名册,他看得很细,指着有杨卓林签名一栏说,“杨卓林书记这个签名,是在施工基柱,进化这根基柱出问题,会有什么责任追查”

    “基柱有质量问题,那是我监督不力,该有什么责任,自有专业部门鉴别和论责,我该承担多少责任,是没法躲避的。”杨卓林显得稍严肃,但怀德镇项目的立意就是如此。

    “各种制度完善起来并不难,只是,执行起来才是最难的。”周瑾瑜说,“执行时要落到实处,既要持之以恒,坚持以制度为行为准则,而在出现问题后追责更牵涉到复杂情况,落实追责更有重重阻力。”

    杨卓林和杨东轩对此都有感概,也因为追责制度难以落实,使得一些人没将责任放在心上,只要有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公众都不放在心上。

    接下来讨论城南区的项目建设和城南区在建设上的规划,话题轻松,氛围也轻松。杨东轩忙着做好服务,少有插嘴。杨卓林见事情差不多,便将话题转回来,表述城南区进化在项目工程施工上会加大力度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欢迎周瑾瑜随时到城南区明察暗访,监督城南区的工作。

    周瑾瑜没有做回应。

    告辞之前,杨东轩说带来一点腊狗肉,先放在周瑾瑜家里,等宋嘉伦回省城炖给他吃。吃狗肉能够壮胆,这个说法确实没有科学依据,却是杨东轩目前最好的借口。提到宋嘉伦,周瑾瑜不多说,也不会给杨卓林做任何解释。

    “东轩,明天不急着回去吧。”周瑾瑜说。

    “应该不急着走。”杨东轩看杨卓林一眼,应道。

    “你明天早点过来,有点事让你做。”周瑾瑜说。

    “好,我清早过来。”杨东轩说。杨卓林对也点点头,周瑾瑜这一关算是过了,接下来要到省府那边递交材料,跟相应领导汇报城南区的工作。杨东轩作为教育口方面的人,没必要再露面。

    到外面,苏培秀、严磊、肖子山都在车里等着,见两人,苏培秀下车,看着杨卓林见他点点头,便松一口气。城南区给省里施加压力虽不直接,但市里如果利用这次危机,杨卓林个人政治前途会有不小影响,相应地,也会引发城南区一系列的变故。

    这些变故未必能够完全掌控,引发出来会有多大波涛、牵扯出多少人,甚至酿成官场地震都说不准。苏培秀自然不想见到这样的局面,真发展到这种程度,杨卓林的政治生命就此中断,然后会让多少人半生的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