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啊,这里又没人。”郑良才看乐文小心翼翼的样子,笑道。
“你知道什么,隔墙有耳,就算我不是通融过考官,让外人听到,恐怕也百口莫辩。”乐文不屑的瞥了一眼郑良才。
“对了,昨天我考试完,回客栈的路上,有件事很奇怪。”郑良才挠了挠招风耳低声道。
“这里说话不安全,我们还是找个僻静的地方说吧。”乐文看了下从客栈走的人,沉声道。
两人走到一个僻静无人的小巷,郑良才抬头望了望天空的圆月,想了半晌,才低声道:“昨天有个当官的想拉拢我,说如果我考上举人能为许巍,许知府效命,一定前途无量。”
乐文听到‘许巍’两字,差点没跌倒,现在刘瑾的早就被关进天牢了,在八月二十九日,便会被处以极刑,这个许巍怎么还没事啊,真是奇怪了。
其实乐文哪里知道,其实刘瑾一党被抓是主要人员,像许巍顶多算个小罗罗,根本不值一提,更别说黄儒了,肯定那家伙也没事,八虎一党牵扯甚广,主要把小鱼小虾都杀了,那朝廷就成空架子了。
但是奇怪就奇怪在,既然刘瑾都被抓了,这个许巍还到处招揽人才,只要干什么啊?树倒猢狲散,莫非这家伙这么快又找到其他大树了?
明朝党派之争很正常,有时候一个党派倒了,一些小鱼小虾就又加如另一个党派了,这样在朝廷中有人,他们这么小鱼小虾才敢明目张胆的贪赃枉法,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这下乐文就有麻烦了,要是没考上举人还好,考上了黄儒到时候来找他,他可怎么应对啊,现在也不知道许巍这家伙又投靠谁了,要是投靠朝中大臣,像内阁首辅刘健、一品大学士谢迁、内阁首辅李东阳、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太保兼内阁首辅杨廷,这样的大臣还好。
但如果他们是被鞑子或者倭寇买通了,这就算是死也不能投靠他们啊。
这可如何是好,乐文面现难色,不知不觉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小蚊子,你在想什么呢?”郑良才看到乐文听到他说的话,便呆呆的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了,有些奇怪的问道。
“哦,没什么,那他让你加入他们,你答应没有?”乐文定了定神,有些担心的问道。
“我根本不知道他们底细,就找了些搪塞的话推脱掉了,不过以后他们还找不着我,我就不知道了。”郑良才回忆了下当时的情景,缓缓道。
“哦,没答应就好……”
乐文舒了一口气,看来郑良才这小子还没那么傻,倒是乐文现在傻眼了,当时他觉得像许巍这样的知府级别的,应该不算小鱼小虾吧,谁知道许巍这样的从四品也被列入了小鱼小虾的行列,看来他还是高看这个许巍了,现在看来倒是他自作聪明了,这可如何收场呢?
………………………………
第六十八章 真定美食
要说乐文自作聪明也未必,当时要是不答应那个黄儒,按大明律,乐文反抗官兵追捕,很可能会落个人头落地的下场,死一个倒罢了,连丁珂儿都要陪他一起死,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为今之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如果真考上了举人,就再想办法吧。
要是没考上,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大不了过三年再考便是,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管那么多,叫上丁珂儿一起去酒楼吃饭,吃饱喝足才是正道,于是三人便来到一家当地有名的大酒楼,叫了一坛上好的陈年杜康酒,点了十几道酒楼里最好的美味佳肴。
乐文觉得郑良才这家伙还真是铺张浪费,三个人吃饭就点了十几道酒楼里最好的菜,真是有钱不在乎啊,拿起筷子随手夹了一筷子麻辣兔丝,放入口中,觉得味道又麻又辣,质嫩爽口,让他吃了一口,忍不住又夹了几筷子,心中大呼过瘾,可把这几天在考场遭的罪,补一补了。
麻辣兔丝,是明代宫廷的重九时令菜。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记略》载:“九月……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说明“麻辣兔”早在明代就已经成为北京的节令佳味。《调鼎集》记载了麻辣兔丝的做法:“切丝,鸡汤煨,加黄酒、酱油、葱、姜汁、花椒末,豆粉收汤。”就是将兔子宰杀,剥洗干净,去骨切丝,用鸡汤小火煨制,加黄酒、酱油、葱、姜汁、花椒末调味,当汤汁煨靠将尽时,用绿豆淀粉勾芡即成。
从这个配方看,没有今天所言的辣味料。其“麻辣“概念,似从姜汁和花椒末而来。
如今所说的麻辣兔跟以前的不大一样,明朝时候是用小火煨制,并且辣味主要来源于生姜和花椒,现在多使用爆炒、烤或凉拌的方式,辣味来源于辣椒、生姜、花椒,现代人口味重啊。
“在客栈怎么没见龙超啊?”郑良才拿筷子夹了一筷头鱼翅,放入嘴中,品嚼了一会,觉得味道还不错,点了点头,然后抬眼看了一眼乐文问道。
从明朝开始,人们才发现鲨鱼鳍内含有胶状翅丝,而且口味甚美。明朝把鱼翅推向饮食市场之后,立刻引起强烈共鸣,认识其美食价值者逐渐增多。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四记述说:“沙鱼……形并似鱼,青目赤颊,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可见食用鱼翅之风率先起自南方,但很快就感染到北方食界,就连宫廷膳食中也添加了这种珍品原料,如刘若愚《明宫史》火集就记载:“先帝最喜用……鲨鱼筋”。鲨鱼筋,指鲨鱼翅筋。
成书于明代的小说《金瓶梅》第五十三回也把鱼翅视为高档食料,有云:“都是珍羞美味,燕窝、鱼翅绝好下饭。”按《金瓶梅》描写鱼翅美味,仅列入豪门饮食,说明那时的一般人尚无从问津。《汪穰卿笔记》卷三曾探讨鱼翅始源,有云:“鱼翅自明以来始为珍品,宴客无之则客以为慢。”此说当为确论。
乐文只顾填肚子呢,听到郑良才问他,随口说道:“谁知道呢,我昨天回到客栈就睡了,按说他应该几天就考完了,可能是考完他自己一个人,呆的烦闷,去山上打猎去了吧。”
郑良才见乐文狼吞虎咽的样子,淡淡一笑,他向来讲究排场,讲究吃相,毕竟是富家子弟出身,就算是再饿,他也要细嚼慢咽,乐文可管不了那么多,又不是正式场合,顾忌那么多干嘛,平常也就罢了,饿了这么久,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吃饱喝好,肚子不饿就行了。
“对了,我倒忘了,这家酒楼有个名叫状元及第粥可是一绝啊,这种粥不光名字好听,味道也很鲜美。”郑良才忽然想到了来真定这么久,还没和乐文一起来过这家酒楼吃过饭呢,这家酒楼有一个南方来的大厨,做的南方菜特好吃,这个大厨最拿手的就是这道状元及第粥,乐文肯定没吃过这家酒楼的名粥,状元及第粥。
“是吗?这个名字好,虽然是考举人,可是也能沾点喜庆啊。”乐文听说过这种粥,但还真没吃过。
“小二,再来三碗状元及第粥。”郑良才哈哈一笑,对小二喊道。
没一会,小二便用托盘,端来了三碗状元及第粥,乐文拿起勺子,舀了一口,细细品尝,只觉芳香四溢,香甜软糯,让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状元及第粥是用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等生滚的荤粥,外加紧新鲜的姜葱煮成的。因为味道鲜美,故广东珠三角一带及港澳人都很喜欢吃。
这种粥为什么叫“状元及第粥”呢?原来这里面有段明代广东状元伦文叙有关的故事呢。伦文叙孩童时已表现出颇高的才气,但由于家贫,故是不得不以种菜卖菜维持生计,因而常顾不了午饭。一家粥店的老板怜其年幼,惜其才,于是就天天买伦文叙一担菜,并要他送到粥铺。在伦文叙把菜送到粥铺时,老板就会把用剩的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白粥,然后再放些姜葱等免费请他吃,权作午餐。几年过去了,伦文叙天天在粥铺吃粥,因此对老板十分感激。后来,伦文叙的才气在一次的偶然机会中惊动了当时的广东巡抚,并得到了巡抚的资助,得以安心读书。十年寒窗,在一番苦读下,伦文伦终于不负众望,力压才子柳先开,得中状元。在衣锦还乡之时,伦文叙特别再次到了粥铺,感谢老板对自己幼时的帮助,并请老板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种粥。
由于此粥无名,故老板请伦文叙作命名,伦氏略加思索后,认为自己能高中状元都是由于这种粥的帮助,于是就为此粥取名为“状元及第粥”,并亲笔为粥铺写下牌匾,从此,粥铺名声大振,顾客盈门,而“状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地区流传开了。
………………………………
第六十九章 解元老爷
乡试考完到发榜的这段时间里,真定城里也很忙碌,要组办人力备筹备庆祝中举所需的鞭炮和彩头,就等着发榜日大肆庆贺一番了。
伴随着发榜的日子渐渐的到来,真定城也是热闹异常。
乡试发榜在给考生报喜的同时,真定府衙也会派出专差快马加鞭,到中举考生家里报喜,但是这样便会迟上数日,把考生的家里人急的也是坐卧不安。
十几日后,清晨一大早,鸡刚打过鸣,在真定府一家客栈门外,敲锣打鼓,舞狮舞龙,烟花和爆竹齐鸣,人声鼎沸,有小孩的嬉闹声,也有人们的欢呼声,街道上张灯结彩,以至于街道两旁都已经堆满了人。
一群人围着几个报子手满脸喜色的走了进来,先进入客栈的一个报子手中高举着一个竖匾,上面写着一行烫金色大字,让围观的群众,看的直眼红。
这个报子手一进门便大声喊道:“捷报唐县裕源村郑老爷讳良才,高中真定府乡试的举人,京报连登黄甲。”
“中、中、中、中了……哈哈哈。”郑良才听到他中了真定府乡试的举人,高兴的手舞足蹈,鞋子都没穿就往楼下跑去。
“不会吧,郑良才这家伙,竟然中举了。”
乐文从房间里出来,看到郑良才这幅高兴的要疯的样子,还真替他担心,不过当他紧接着看到另一个报子手进来的时候,看到竖匾上面写的一行字的时候,他倒是为他自己担心了,心中的激动让他差点从楼上蹦下去,呆了一呆,深吸了几口气,定了定心神,才缓过劲来,心想这是不是幻觉啊……
后面这位报子手高举着一个竖匾,大声喊道:“捷报唐县裕源村乐老爷讳文,高中真定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京报连登黄甲”!
“好!!!!”
“解元?……”
这位报子手的话音刚落,客栈里里外外响起了人们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和一阵阵不敢相信的低语声。
要不是这位报子手喊了出来,乐文还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能高中解元,他本来以为能凑合着混个末名都不错了,哪里敢奢望什么解元啊,这还真让他一时接受不了。
“诶,我说文哥,你在发什么呆啊,快下楼接榜啊。”
“是啊,笨蛋,你可别学范进啊……”
乐文正在发愣的时候,龙超和丁珂儿也从各自房间走了出来,一脸兴奋的看着乐文说道。
丁珂儿也是很为乐文能考上解元而兴奋不已,这种兴奋是由心发出的,但是又不知道她为何为这个笨蛋而高兴。
每当想到范进中举,总会嘲笑范进中个举人就发疯了,现在乐文才算是明白为什么会发疯了,全身的血液直往头顶冲,不疯也要傻啊,好在他定力还不错。
又深深吸了一口气,乐文便不慌不忙的顺着楼梯下楼接榜。
“恭喜,乐老爷高中解元啊。”报子手见乐文从楼上下来了,一边把竖匾递给乐文,一边恭贺道。
乐文连忙上前施礼接过道:“有劳专差了。”
本来一群在门外看热闹的民众看到郑良才也不过是十五六岁的样子,便中了举人,还羡慕不已,可是当看到乐文也是s十五六岁的样子,还中了像是第一名,解元,这让这群民众更是目瞪口呆,嘴上也不安份起来。
“呦,这位解元郎才多大点年纪啊,真是羡煞旁人啊。”一个妖娆的妇女说着还不禁给乐文抛了个媚眼。
“哎……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本秀才考了几十年都没有考中举人,如今本秀才都年近七旬了,恐怕今生再也无望中举了。”一个胡须皆白的老秀才,看了一眼乐文,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唏嘘不已。
“更羡慕人的是,这两位举人老爷还是一个村的,也不知道他们祖坟上是不是冒青烟了。”
“别瞎说,要是被这两位爷听到了,定要知罪于你。”
“我瞎说什么了,这要不是他们家祖坟上冒青烟了,怎么会有如此好的运气。”
“是啊,他说的没错,这可是修了几辈子的福分啊。”
乐文又和报子手一番客套后,报子手便转身走了。
在客栈掌柜和小二的前拥后戴下,乐文几人进入屋内围着圆桌坐下,倒了几杯茶,看门外的人都散去了,才敞开心扉聊了起来。
“小才子,你这下可以如愿以偿的娶上官家三小姐了吧。”乐文看了看,坐在一旁两手拿着竖牌的郑良才,还是一脸激动不已的样子,盯着竖牌上的字,看了一遍又一遍,淡淡一笑,伸手拍了一下郑良才,打趣道。
郑良才身上被乐文拍了一下,才回过神来,看了一眼乐文,若有所思道:“考是考上了,不过还不知道上官三小姐会不会答应呢。”
乐文只是苦笑一下,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心道:“这小子还真的挺上心的,为了上官雪也算是够拼命了。”
龙超挠了挠后脑勺不解的问道:“你都考上举人了,那上官雪怎么可能不答应啊,你还是放心吧。”
郑良才嘿嘿一笑道:“不告诉你,对了,武乡试的发榜日期不也是这两天吗,怎么没有消息啊?”
“谁知道呢,说不定……”
“捷报唐县裕源村乐老爷讳超,高中真定府武乡试第一名武解元,京报连登黄甲!”
龙超话还没说完,客栈楼下一声洪亮的声音便传到了几人的耳中。
“武解元……”屋里几人一脸惊喜的望着龙超。
“哈哈……俺中武解元了。”龙超只是微微一愣,便走出屋外,双脚直接轻轻一跃,便稳稳的落在楼下,引的楼下围观之人,一阵叫好,心道这位武解元果然武艺了得。
乐文看的心里直翻白眼,心道:“龙超这是太激动了,还是想卖弄下武艺啊……”
客栈里的掌柜算是乐开了花了,他客栈里一天里出了两名解元,一个文解元,一个武解元,这要是宣传开了,他客栈的生意还不天天爆满啊,既然不是科考日,也会有不少人想住进来沾沾喜气吧,说不定住久了也会得个什么解元,举人什么的呢……
………………………………
第七十章 衣锦荣归
真定东城一处华丽的宅院书房内。
有一名老者和一名少年正在说着什么,老者红光满面,胡须皆白,头戴四方儒巾,身着白色儒服,手拿一把羽扇,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师傅,徒儿这次能一举得中解元,全靠师傅的全力相助,还望师傅受徒儿一拜。”少年一脸感激的深施一礼,诚恳道。
“呵呵,为师也只不过是对你做了一些提点,你能中得解元,还是全靠你自己啊。”老者手里摇着羽扇,淡淡一笑道。
“师傅,因为几天后真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