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高一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高一筹-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太太控诉她一大堆,要是以前她可得说得出来。

    她浅笑微言:“二婶娘说的话虽然是事实,可是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君王以孝治天下,命妇岂敢不孝公婆,老人的对与错,不是我们置噱的。”大陶氏的话给老太太圆了面子,还表达了自己的冤枉,但不会计较婆婆的行为,用长房的孝道抨击二老太太挑唆人家婆媳不睦的意图,二老太太的脸红到了脖颈。

    三老太太把已经想好的讨好大陶氏,攻击邓老太太,报复前仇的话全部吞到了肚里,她没有办法说了,觉得大陶氏不是个软弱无能,被人耍着玩儿的木偶,也是个有血有肉也章程的性子,她们想捞的好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想用大陶氏报复大老太太的愿望落空,看来大陶氏也不会任她们驱使的。

    大陶氏的心眼虽然来得慢,到此刻也明白了她们的来意,她偏不提盛锦凤的事情。

    把盛锦凤记在名下也是看盛锦凤人品好,古姨娘也不是个坏人,岳阳王可以做皇帝的助力,贤太妃没有贪心,让她敬佩,也是给贤太妃和岳阳王长脸,还是免得盛锦凤在岳阳王府被人轻视欺负。

    她不提这茬儿,有人瘾得慌,三老太太准备一肚子的话,想让大陶氏狠狠地恨大老太太,就是为了报复大老太太,也得听她们的驱使。

    她们认为大陶氏就是因为大老太太给盛锦凤塞的俩主儿,盛锦凤是恨大老太太的,大陶氏就抬举盛锦凤,用于报复大老太太,她们就想到了激起大陶氏对大老太太的恨,帮她们也是气死大老太太的。

    大陶氏是个心善的人,她才几天不受气了,她有那本事她是会帮人的,因为她是个没本事的,所以她从不出头,都认为她是软弱无能,以前这两家人也看不起她。

    大陶氏并不是个没心没肺的人,都是被老太太压制,低人一头,都没有小陶氏的出头露面机会,没有小陶氏和林姨娘的风光。

    看她不是个没脑子的,被人巧利用,她也是看得出来的,她看透了这两家人的目的和设计,心里是极其的不痛快,可是面上还是微风拂面,不露山水。

    三老太太听不到大陶氏提盛锦凤,肚里抓心挠肝,紧着就是想转到那个话题:“侄媳妇,你把凤儿记在名下,大嫂能同意吗?”她猜想大老太太一定不会同意的,大陶氏只要干,就是违背了大老太太的意志,赤~裸~裸~的事情,看她怎么回答?借机挑拨一下儿。

    大陶氏笑了:“老太太有什么不同意的,凤儿因为庶女的身份,只有给人做妾,现在凤儿能风光大嫁,老太太高兴还来不及,凤儿是老太太的亲孙女,谁不盼望底下人好,难道二位婶子不想?”

    三老太太没想到大陶氏会从这里来,不由得哑口。

    二老太太着急,挑拨不成,就别继续了,说正经的多好:“侄媳妇,妍儿做了皇后就把庶妹也捧起来了,凤凤儿是一步登天了啊!”

    大陶氏笑得有些讽刺:“这不关妍儿的事,是贤太妃看中了凤儿的人品,不贪慕虚荣不羡富贵,甘愿嫁平民,贤太妃喜欢这样的儿媳,凤儿对了贤太妃的心愿,她瞪眼找这样的儿媳,是求之不得的。”

    削尖了脑袋往富贵群里钻,贤太妃可是忌惮的,是贤太妃主动提的亲,要不岳阳王会低娶庶女吗?小门小户的也到不了亲王的眼里。

    贤太妃要的是儿媳的人品,不看身份,这也是京城的特例,没有第二家,是风儿的命,也是她的造化。”

    “风儿真是命好,不但得了太妃的青眼儿,还得了嫡母的慈爱,庶女反倒成了嫡女,真是做梦啊!”三老太太笑道:“要是我们这俩能记到侄媳的名下,也会被哪位太妃看上的。”

    大陶氏笑了:“你们这俩不都是嫡女吗,有现成的嫡母怎么还想扔掉?”终于说出目的了,大陶氏好笑,真是削尖了脑袋钻富贵窝儿的机会分子,挑唆了半天,就为了激怒她为她们利用,大陶氏好笑极了,他一个国公爷能看中的妻子,也那么傻吗?被人巧使?

    有事说事,耍的什么花招儿,这是羡慕盛锦凤的婆家了,是可以羡慕的事吗?盛锦凤要不是因为老太太设计的两门亲事,要不是盛锦凤抗婚自杀,贤太妃不会发现这样一个对心思的儿媳,岳阳王府也不会有盛锦凤的位置。

    那是亲王啊,几个能攀得上的?

    都是妄想爬高,攀高枝,钻营富贵窝儿的,贤太妃是绝不会要的。

    至于德妃贞妃淑妃之类的,都在给儿子钻营军权,拉助力的想让儿子登九五呢,你们这样的人家,八百辈子也攀不上去。

    俩老太太想求大陶氏把她们的孙女给几个亲王,得不到大陶氏的回应,求人还摆架子,想让人主动来,不想想,怎么是能主动来的事情,大陶氏去就成吗?

    得有人要啊!没人接不要她塞给谁,这不是给她出难题吗?大陶氏哭笑不得。

    自从盛锦妍成了皇后,这俩老太太不止一次的求盛锦妍把她们的孙女给哪个王爷,皇后能怎么样?哪个太妃听她的?她能给谁去当家?

    俩老太太说话,俩儿媳妇始终没有插言,此刻实在是摁耐不住了,起身行礼:“大嫂!帮帮二房三房吧,给俩孩子找凤儿那样的主也行,她们虽然是嫡女,她们的父亲却没有大哥的地位高,求大嫂操心了,跟妍儿好好说说,还是有希望的。”

    真是让大陶氏无语,那个意思岳阳王那样的她们还是将就,强调她们的女儿是嫡女,说了半天她们都没有明白还是装糊涂?岳阳王那样的只有一个,再找不到第二个,是贤太妃求娶凤儿,不是她们母女给求来的好不好?

    大陶氏心里憋气,面色还是淡淡的:“婶婶和弟妹好像不明白,不是我们给凤儿找的主儿,是贤太妃求娶的,哪位太妃求娶侄女们,我们怎么能不帮忙呢?盼望着哪位亲王看上了侄女们。”大陶氏可不敢答应她们包她们女儿嫁亲王,亲王肯定是不要她们的,耽误了她们的青春,遭不起埋怨。

    一家人悻悻然地走了,满脸的愤恨不平。都是盛家人,她们的孩子还是嫡女,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飞黄腾达的好事儿,还不就是盛锦妍不帮她们!

    她们虽然板着面孔,大陶氏也能看出来她们的愤恨,无缘无故的躺着就中枪,让大陶氏心情郁郁,女儿这两天没有回来,她不能老跟儿媳倾诉,会认为她这个婆婆事多。

    大陶氏头次主动进~宫,带了落雁沉鱼,坐了马车往皇城驶进。

    盛锦妍听报母亲进~宫吓了一大跳,以为是家里出了大事,她急问道:“娘亲!嫂子好吧?”

    大陶氏知道她突然闯来,女儿想多了,急忙回道:“谁都好,就是为娘想你了,几天不见就闹心。”

    盛锦妍把母亲让进琨瑜殿,宫人们摆茶递水,端点心,伺候得周到,坐完就退出,只留下大陶氏的丫环落雁沉鱼和盛锦妍的丫环绿云和幽香幽兰,阡陌几人。

    幽香幽兰阡陌三个快成亲了。

    大陶氏也给她们添妆。

    盛锦妍给了一人一万两银票,大陶氏问盛锦妍:“妍儿,凤儿成亲你添多少妆:”

    盛锦妍说道:“和我这几个丫环一样,就一万两了。”

    几个丫环都感动,皇后待她们如姐妹般,不由得眼圈儿有些湿润。

    大陶氏说道:“如今她可是你的妹妹,而不是庶妹了。”

    盛锦妍无语,自己的娘慈善没边儿,什么事都得有个度,怎么说她也不算亲妹妹,还是没有感情的那种,一万两是多大的数目?按情分儿是一点儿没有,只是一个爹的孩子而已,古姨娘没有照顾过她一分,那时候她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过得是什么日子,只有自己和阡陌明白,阡陌虽然跟她是主仆,却比她的亲姐姐还要好得多”(未完待续。)
………………………………

第203章 想掌控

    母亲软弱老好人,盛锦妍原也是这样的人,被害死一辈子的人终究还是改变了性格,不那么老好人的一塌糊涂,人就是得分远近。

    前世,阡陌对她是最好的人,也算是她的救命恩人,二人相依为命,一直到阡陌被害死。

    盛锦凤和古姨娘前后世都没有帮过她,她们之间的关系算什么?自己父亲小妾的女儿,其实跟她是仇敌之间的关系,哪个小妾不敌视主母,想法的拉拢男人掩主母。

    古姨娘并不例外,帮林姨娘和小陶氏没少散布大陶氏克公公的谣言,给她一万两,还亏她了?

    按古姨娘的所为,盛锦凤的这门亲事她就不应该促成,只要她说一句古姨娘助纣为虐的事,贤太妃可得要她!

    大陶氏主动记盛锦凤在名下,对她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母亲是无边的仁慈了,生发有度,才是为人之道,给人妄想之机,对自己是贻害无穷。

    两世的教训,她再无边的放纵别人,她就不配做一个国母。

    盛锦凤现在没有贪心,不等于将来没有,人的野心,会随着地位孳生。

    不贪慕虚荣,宁嫁平民也不嫁前两者,如果同时出现一家平民,和贤太妃都提亲,看那个不慕虚荣的盛锦凤选择谁,就立见分晓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之常情,贪慕虚荣与否,只是人的意愿与环境造成的程度而已。

    盛锦妍想:如果她嫁的是普通官宦家,盛锦凤拒婚的决心也不会这样决绝,让她给虞呈瑞做小妾她或许就认可,如今她的嫡姐是皇后,她的心也会水涨船高,不认可的心理居上。

    她与母亲这样对待盛锦凤,就是天大的恩德,别说是记嫡母名下,一万两的陪嫁,就是不扒黄她这门亲事已经对她是天大的恩德。

    就看她以后会不会知恩图报了,嫁了岳阳王,会不会觊觎皇位,人心不足蛇吞象,人越得势,野心越大。

    盛锦妍并没有听母亲的给盛锦凤两万的话,钱是大风刮得,还得猫腰捡呢,她的钱也是拿命换来的,凭什么撒给无情无义的人。

    老太太馋涎多次她的钱,抢走的五万是皇上赏她收服梁国功劳的,那可真是拿命换来的,老太太拿那些钱去支持想要她命的人,老太太也够个天理难容的人了。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自己的钱也要花在对自己有恩德有情谊,值得花的人身上,花阡陌身上她一点儿不心疼。

    阡陌前世陪她到死,这世和前世一样维护她,她八岁,阡陌十岁,父亲在外,母亲失踪,哥哥寻母一去不回,乳母暴病而亡。

    祖母处处报复她,小陶氏母女暗害加虐待,没有阡陌,她能活过来吗?

    什么都是阡陌为她操持,阡陌为她钻狗洞去买吃的。没有钱了吃不上饭的时候,阡陌去大厨房哀求,求得几口吃食,她自己却饿着,因为护着她,阡陌的饭食也是被克扣。

    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是阡陌在给她续命,艰难地为她续命,搭上她的半条命,直到她重生,她的心骤然坚强了,死过的人就什么也不怕了,为什么要惧怕仇人,为什么自己要受人的气?

    不去害人是自己的原则,可是也不能等人害。

    给盛锦凤一万两也是母亲总唠叨,多给点儿,多给点儿的,看在贤太妃的面子也不过就是五千,一万母亲都觉得对不起人,好像真成了她的亲生女,外表对你这个嫡母多亲近,也是没有血缘的,还是对她的生母是真心。

    认她做嫡女是她占了大便宜,怎么还觉得愧对人家呢?母亲啊没有原则的善良,这件事盛锦妍没有顺了母亲的意,和母亲讲了一通处事逻辑,大陶氏终于明白自己的糊涂地方,母女们的心里都是痛快的,不会别别扭扭的。

    盛锦妍办了一个盛大的婚庆宴席,嫁了她贴身的三个大丫鬟,万两的陪嫁,就是风光大嫁。

    几个人都不想离开盛锦妍,继续伺候她,她们离远了,盛锦妍也是想她们。

    就在皇宫侍卫居住区划了一处院子,留给这三对新人住下,虽然天天进宫,晚上可以回家,天天能和皇后见面,就是她们的愿望。

    嫁完了得力大丫鬟,盛锦妍又听到大好消息,古郎中回来了,找到了解药。

    这几天,盛伟岸身上的蛊很严重了,天天犯病,深受其害,遭了很多罪,深感纳妾的危害,一怒之下,将没有生育的花姨娘打发回了娘家再嫁,给了花姨娘三千两银子。

    花姨娘只是不生育,却没有过错,给她恢复了平民身份,三千两银子够花姨娘活到老了。也算不亏她,花姨娘不愿意走,也得走。

    还有个金姨娘,她有一个孩子,这样的就没法打发,金姨娘只生了一个小女孩,今年才十一岁,再有两年,也该预谋婚事了。

    古姨娘的女儿嫁的这样好,金姨娘怎么会不动心,母凭子贵,女儿阔了,母亲的身份也是水涨船高,金姨娘要想女儿嫁的好,最好的办法就是记在嫡母名下。

    盛锦凤记了,金姨娘当然惦记,只是她不懂大陶氏的心理,不敢贸然开口,心里打了小算盘。

    天天来给大陶氏请安,风雨不误,一天比一天殷勤,盛锦绣每次都是和金姨娘一起,显得老实端庄,乖巧听话。

    大陶氏失踪的时后,盛锦绣才一周,盛伟岸已经离家快两年了,每个妾侍在进府后都是得过一段宠~的,她得宠的时间不长,老太太就弄来花姨娘,花姨娘最得盛伟岸宠,因为盛伟岸不怎么宠金姨娘,老太太怕盛伟岸留恋大陶氏,赶紧的整来花姨娘。

    花姨娘没被~宠~多久,盛伟岸就上了边关,盛伟岸去边关不到一年,大陶氏就失踪了,金姨娘因为不得盛伟岸宠,就不得了老太太的心,她怀孩子生孩子这一年多,大陶氏对她可是够好的,她只有几两的月例,还要帮衬娘家,不得宠的妾侍在府里也是被克扣的对象。

    花姨娘得老太太的心的,小陶氏不敢欺负,小陶氏不敢欺负的,大厨房各处也不敢欺负,盛伟岸没在家七年,花姨娘没有受过委屈。

    金姨娘不得老太太喜欢,但毕竟是老太太弄进来的,也没人专门欺负她,等大陶氏和盛瑶卿失踪,侯府唯一一个受气的,就是盛锦妍。

    老太太不闻不问,恨大陶氏要死,小陶氏自然祸害盛锦妍,其实都是老太太逞的。

    盛锦妍是个八岁的孩子,被盛锦珠欺到偏僻的院子,连侍卫都不顾及的地方,扔到那里自生自灭,哪个姨娘也没有发过善心,给孩子送一口吃的也行,没有啊!一个没有!……

    现在都想用别人,还得给她们搭钱,大陶氏也觉出了不对味,不是人小气,是不值得为那些人搭上这样的好心,有些冤!

    大陶氏在金姨娘怀孕,坐月子的时候帮助不小,可是金姨娘五六年都没有看盛锦妍一眼,大陶氏觉得这人心太狠,不值得相处。

    所以她来也是淡淡的,你请安就请安,多余的话没有,也没有什么闲聊,没有共同语言,大陶氏话本来就少,对金姨娘就更少。

    古姨娘母女来了倒多了一些话,盛锦凤还是那么话少,默默地不愿意出声。

    金姨娘就长了心眼,看到了古姨娘来,她会找机会和古姨娘一起,让盛锦绣和盛锦凤搞好关系,就是盛锦妍不管盛锦绣的事,还有盛锦凤能帮忙,大陶氏也看出了这一点,金姨娘真会动心眼。

    盛伟岸服了解药十几天才真正的的好了起,古郎中就进了太医院,成了太医,古郎中这人年纪并不大,进了国公府已经七八年,十五六岁来的,穆眠想让他当院正,还真有不服的。

    盛锦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