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道:“你没因此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我很欣慰,不过你也不必太过自谦,若没有勇气和魄力,即便是天命在眼前,也把握不住。”
“岳父说的是。”
“你姨母和清瑶她们还好吗?”出征在外,又怎能不挂念家中的妻儿?
陈睿点了点头,“都还好,只是姨母思念岳父大人的紧,清瑶……其实也挺想你的。”
他没忍心说实话,清瑶的大部分思念好像都在他的身上。
秦子浩又怎会不知道?不过他已经习惯了,摆手说道:“你刚率军到此,想必也是疲累了,先下去吧!”
“好。”
陈睿回到城外刚刚扎好的大营,想什么呢,大军肯定不是驻扎在城里的,区区一个县城能容纳多少人?
现在新宁县城就和近现代战争的指挥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也有很明显的不同,因为在这里驻扎着随时听候调遣的最精锐的军队,没错就是秦军中最精锐的军队,可称之为精锐中的精锐,即便是对上魏国铁甲军也不落下风,但数量却没那么多,毕竟一个是由一国甄选出的,一个只是从一支军队中选出的。
周泉就略显兴奋的迎了上来,“现在这里驻扎着四十多万大军,营帐连绵几百里?”
看到他一脸兴奋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陈睿还是能够理解的,他刚来到见到此情形也是心情激荡,所以并未嘲笑,只是点了点头。
想要住四十万大军,营帐的规模可以想象,连绵数百里望不到尽头都是白色的帐篷,以及漫天的旌旗,场面是多么的壮观。
已是备战之阶段,又怎会对形势毫无了解?陈睿早已命人收集了一些情报,对两国此战之形势已有了大致的了解。
魏国在边境已经集结了五十万大军,而据说淮南一线也集结了不下五十万大军,合计百万大军。
一次战争一国便调遣百万大军,这乃是纵观古代史也是绝无仅有之事,可见魏国之疯狂,其攻楚之决心。
要知道魏国常备兵力总共也就百来万,这次战争可谓是倾国之兵。
当然,魏国也不可能把大军全部调来攻楚了,毕竟北边还有国力毫不逊色于其的赵国,西边还有稍弱的凉国,凉国虽是其盟友,可国之势,又怎知今日之盟友不会成为明日之敌人?所以魏国不可能对凉国毫无防备。
国内各处肯定还留有不少精锐大军驻防,所以这百万大军其中必是有不少征调的新兵和民夫,也就是说可以称之为精锐的大军可能在六十万左右,其他的就是来壮壮声势,要是真能势如破竹,还可以留下驻防,真正要他们上战场还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他们溃败事小,要是影响到了精锐大军的士气,可就堪忧了,于局势大不利,傻子才会派遣他们上前对敌。
相对来说,楚国派遣的军队要少上一些,襄州一线总计四十万大军,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还是因为其中除了十五万秦军之外,其余都是来对抗凉国的,但是凉国过早的败退,倒是让他们腾出了手,可以用来对付魏国大军了。
至于另外五万秦军是万万不可轻动的,不然襄州可就空虚了,若是凉国趁机撕毁议和协议,大军直下,后果不堪设想。
凉国虽有赵国之祸,被赵国打的节节败退,疲于防守,但是依旧不可小觑,不能对他毫无防备。
而淮南一线则只有三十多万大军,不过其中有驻防京师的十二营士卒,总计二十四万大军,这可是天子亲卫,如同秦军一般,是楚国最为精锐的士卒,再加上十多万各地调来的援军,守土不在话下。
而且京城外还有四营大军驻守,总计八万大军,还可以驰援。
楚皇亲军一共有十六营,三十二万大军都是在全国各地甄选的精锐,平日里驻防于京师,用以威慑各地诸将,让他们不敢生异心。
从楚国所用之兵力就可以看出,面对魏国倾国之力,楚国的策略是防守反击。
楚国虽然富庶,但是显然,楚皇不想因为这一战而劳民伤财,毕竟他志在天下。
若一战便把国打空了,就又要花费数年乃至数十年积蓄国力,那想要一统天下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就像秦赵长平之战一般,秦国虽然大胜,但统一天下依旧用了几十年,固然有决策失误,但国家空虚是最主要的原因。
楚国北境,襄州北部边城,新宁城县衙内,黑色的铠甲穿在秦子浩身上,给其增添了不少凌厉杀伐之气,让其威严更甚,这个时候的他才更像掌杀伐的战神。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他就是楚国的战神,没有这个伟岸的男子,也就没有楚国的今日之辉煌。
不过现在的他目光略有些复杂的看着下方站着的俊美帅气叫自己数数的少年,这个让他羡慕嫉妒恨的男子。
他能不嫉妒吗?自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宝贝女儿跟自己还没跟这个臭小子亲近,这都什么事啊!
这也正是他所疑惑的,尽管她在刚出生那几年,自己不在她身边,没有给予她一个父亲的关爱,可是怎么说自己都是他的父亲,血浓于水,自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也不该如此冷漠啊!
而且这十年来自己也不在不断地弥补,虽然有点效果,不是那么的冷漠了,可是依旧没有女儿对父亲的那种孺慕之情。或许有,但也不明显。
而这个男子和自己女儿分别了十年,十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不过也足够淡忘很多事情了,可是自己女儿不仅没有丝毫淡忘他们的情谊,反而对他越发的依恋了,这让他这个父亲情何以堪?
收敛了一下情绪,说道:“你做的很不错。”
撇开别的不说,突闻凉军从十万大军变成三十万大军压境,他心中也是涌上浓浓的担忧,可是二十多万魏军精锐在此, 其中还有三万当今天下最为精锐让人闻风丧胆的铁甲军,总计二十三万大军,而且主将还是天下名将匡正。
魏国铁甲军总计六万,此次进攻楚国一共派遣了五万,而其中三万分在进攻他襄州这一线,可见对他的重视。
这让他都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不得不严阵以待,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就更别说分兵救援了,只寄希望于庞熊能顶住压力,待援军到来在寻破敌之策。
可谁也没想到却在楚人绝望之际,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子站了出来,如彗星一般光耀万千,在危急之中寻得良机,大破数倍于己的敌军,做了那英雄,让世人为之惊叹。
当看到捷报的那一刻,即便是他也忍不住大声道了数声好。
以前能容忍慕容嫣把女儿许配给他,一是因为对妻子的爱,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的母亲苏采萱。
而现在,他从内心觉得他有资格当自己的女婿,所以也不吝赞誉。
下方让秦子浩羡慕嫉妒恨的少年,自然就是领兵来到此处的陈睿了,他在拖延…呸!他在和宿州营大军增进了两日感情之后,率军来到了此处,到了这里,第一时间肯定是要来拜见岳父大人的,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
陈睿当然知道他为什么要夸赞自己,笑了笑说道:“此生乃天命所致,天命在楚不在凉,非我之功,当不得岳父大人夸赞啊!”
突然他不想叫秦叔叔了,所以直接叫了岳父大人,反正也是迟早的事!
若是以前听到这个‘岳父大人’,他恐怕会怒从心起,但是现在,他只觉得有趣,因为他想到了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轻咳,当时他直接就爆了一声‘我是你女婿’,让所有人愣在了当场。
会不会是当时他就对自己女儿有了什么可怕的想法?
不过想了想也不太可能,当时他那么小,懂什么。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忧愁的唐凝
兵多呈滔天之势虽然可以吓得敌人胆寒,让人觉得任何谋算在面对此兵势时都显得苍白渺小无力;但决定胜负的关键并不一定是兵士的多寡,也就是说兵多不一定就能取胜,人少就不一定会败,因为兵不贵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是天时地利还有人和,是国力的强大与否。
兵士的多寡只能决定开战前的优势和主动,所以此战胜负难以意料,不过对陈睿来说,没有了上次面对凉军压境的紧迫感和激动。
上次面对凉军压境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可是他不能有任何的退缩,因为要是退缩了他不知道以后的路他该怎么走,也许最终只能依靠他们的羽翼庇护而活吧!
在见她之前他或许会迷茫,因为他虽然对她很是挂念,但他更多的觉得这是朋友之义,他们有着特殊的缘分,来自同一个时代,在思想上有更多的共同点,更能够相互理解,根本没往男女之情方面想,所以在得知她莫名其妙的成了自己未婚妻之后,有些迷茫。
但见到她之后,迷茫便烟消云散了,他一并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看到了自己心中那份对她的特殊的情意,而他也感受到了她对自己的情意。
既如此,他没有放弃的理由,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龙潭虎穴。
但是他只是一默默无闻的野小子,有勇气闯却没能力扛,而她不一样,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家世显赫,有资格也有能力抗这一切,那么这一切就势必会落在她的肩膀上,由她和她的家人承受。
这不是他想见到的,从内到外都不想,不想一辈子都活在他们的羽翼之下。
他可以容许两个人一起并肩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一起前行,但决不允许自己无能的躲在她的身后。
当然,他更愿意把她保护在自己羽翼之下,保护的严严实实的,但很可惜他没这个能力,所以他希望自己能抗的更多。
所以在面对三十万大军压境时他的求胜欲望战胜了所谓的恐惧等一切负面情绪。
这一次面对魏国大军虽没那么大的求胜欲望,但有了上一次对敌凉军的经验,还是敌强我弱的态势,所以内心除了有见到这么多甲士、旌旗、营帐的震撼之外,别的什么情绪暂时还没有。
而周泉与他不同,没见过残酷的战场,也不像陈睿小时候一样见过血,而且还杀过人,梁天工可不是培养温室的花朵,时不时就带他出去为民除害,清除一下江湖中十恶不赦的大盗。从一开始的他擒下让陈睿送这最后一刀,到后来的让他自己斗大盗……
陈睿的心里也由紧张、害怕、不适应到坦然……
所以周泉心底更多的是害怕吧!他是在用兴奋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和害怕。
陈睿没有多说什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别人帮不了什么。
而且男子汉大丈夫,生来就是为了顶天立地的,哪里能被轻易击倒?
襄州唐府,一肌肤晶莹似雪,容颜清丽绝美的少女倚在塘边的石栏之上,一只素手托着香腮,另一只素手则是一点一点的把旁边放置在石栏上的鱼食丢到清澈的池塘中,如同机械一般循环往复,塘中在洒了鱼食的地方若隐若现的能看到不少红色的鲫鱼。
百无聊赖的喂着鱼的少女眼中流露出一丝忧郁之色,把一副怀春少女图刻画的淋漓尽致。
少女就是惦记着陈睿‘亲兄弟’的唐凝,或许应该说是惦记陈睿更为贴切,但这注定是没有结果的惦念了,就算她唐凝肯为妾,可也没有下贱到和自己的好姐妹争男人的地步。
“小姐,周公子随军出征了。”远处走来一身着丫鬟服饰的少女说道。
唐凝并没有从自己的思绪中挣脱出来,只是本能的问道:“哪个周公子?”
“刺史府的周泉周公子。”丫鬟回道。
“嗯?”唐凝这下回过神来了,螓首微凝,眼中有些疑惑的说道:“周公子随军出征与我何关?我好像没让你去关心他吧?”
丫鬟低下了头,说道:“是周刺史传话与老爷,老爷在让我告知小姐的。”
意思已是在显然不过,聪慧如唐大才女又怎么会不明白的呢?
周伯父为何要无端的把周泉的消息告诉她爹?是因为他属意于她呀,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儿媳妇,所以出言试探她爹,委婉的表明其意。
而她爹又让人把这消息又告知于她,也就是在变向的告诉她,爹对这门亲事是不反对的,你做好心理准备。
父命之名,媒妁之言,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但其能存几千年之久,至少说明还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不过不管是好是坏,这对于富有主见的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因为这会给他们一种命运被人所操控的感觉,让他们所不喜。
唐凝也是一个极有主见的女子,骤然听闻她的婚姻大事也要被人所决断,心中自然也是涌上了浓浓的不甘和抗拒,她不喜欢这种感觉,特别是在她心有所属的时候,虽然这只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
不过对于周泉,她倒是不讨厌,怎么说两人都是从小就熟识,算得上是两小无猜,可是她对他并无男女之情,只有兄弟之谊,一直都是把他当做兄长对待的。
结果现在自己的父亲却要自己去睡一个被她当做兄长的人,这让她情何以堪?心底的情绪有一瞬间如同乱麻一般交织在一起,复杂极了。
不过她唐大才女可不是什么优柔寡断之人,当即便捋清了思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对着丫鬟说道:“你去告诉我爹,就说以后周泉的任何消息我都不想知道。”
这如同她爹让人传话与她一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让父女之情不至于陷入尴尬。 话没有开,唐凝当然不会大哭大闹的说‘我不嫁,我死也不会嫁给他’这类的话,而且这也不是她唐大才女的作风!
(这些天被一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见谅了!)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战前部署
楚国襄州与魏国的交界处基本处于平原地势,无险可守,所以连营便是险地,据营而守便是据险而守。
按理说秦子浩此举算是犯了兵家大忌,战争应该不要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作为守方,应占据各险要隘口,高地安营扎寨,据险而守,以占地利,可秦子浩此举完全把守方地利之优势让了出去。
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因为襄城往北和西北都是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守,而为了地利之优势把襄城暴露在敌军的长矛之下显然是得不偿失之举,殊为不智。
而且把敌军铁骑放入国内肆虐,对来不及逃亡的百姓来说也是巨大的灾难,战后想要把敌军造成的满目疮痍的土地恢复到繁盛也要不少的时间。
所以以襄城北方的屏障新宁城为支撑点构建防线就很有必要了。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国的国力和军力丝毫不逊色于魏国,又无边祸,魏国能不管不顾攻楚,楚当然也有攻魏的能力,攻守易势也不过是一个战机的事情。
也就是说秦子浩连营百里的姿态不仅仅是为守土而守土,亦有进攻之决心。
在能力足够的情况下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作为领兵大家当世名将的秦子浩又怎会不深谙此理?
而同为当世名将与秦子浩交手数次不落下风的魏国大将匡正又怎会不知其意图?于是同样连营几百两与之遥遥相对。
魏国如同白色山包一般的营帐,站在千米高的山巅一眼都望不到边际,红底黑字镶金边龙纹迎风飞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