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世风云-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翌日寅时生火做饭,卯时大军开拔,由于凉军已撤之故,被凉军所占之城池不费吹灰之力便收了回来。

    但各城的县令在面对凉军压境之时,选择的是不做抵抗,直接开城投降,尽管这样避免了城池被战火所破坏,但是投敌乃大罪,他们的小命恐怕是保不住了。

    谢武连夜带着大军撤回了洛阴城,在洛阴城聚集了不下十五万残兵,在兵力上依旧占据优势,但是庞熊直接带着大军在洛阴城外三十里处寻了一地安营扎寨,与城内凉军遥遥相对。

    庞熊敢做如此大胆的决定,在己方大军数量远远不如凉军的情况下,反侵到凉国境内,也是因为凉军新败,士气受损,必不敢再战,而他楚军大胜,携大胜之势而来,根本不惧凉军之故。

    士气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其他的诸如谋略都是围绕士气而展开的。

    士气盛,则国家旺,士气衰,则国家败。

    当一个国家都没有士气的时候,亡国之日也不远矣!

    当然,庞熊也只是作出了一个强势姿态,并不是真的想入侵凉国,不管怎么说现在敌军人数都比己方多了一倍,因为安山县城关押着好几万俘虏,庞熊留了好几万大军看守,所带大军包括秦军只有七万。

    再加上楚国现在面临魏国的攻伐,并不是入侵凉国的良机。

    现在楚国因魏国的攻伐没有广国的意图,凉国也无力再战,那也就剩下议和一途,而议和便是言语的激烈交锋中,为国谋利,而为了让使臣在言语的交锋中能够占得优势,庞熊便做出一副强势的姿态相助使臣,像是帮使臣无声的在说,你不答应我国的要求,我国便要举兵攻伐,好好斟酌斟酌,掂量掂量后果吧!

    还有六万降卒,也是议和的筹码,可以换取不小的利益的,不过这些也不是他该操心的事了,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虽然大部分都算不上他的功劳,可怎么说陈睿也是他的麾下,一荣则荣,一损则损。

    一封奏章写好,命快马送至陛下手中,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便是安心等待了,不过他也不敢懈怠,命大军严密布防,毕竟凉军还有不小的战力,随时都有可能会偷袭。

    等待是很无聊的,除了操练士卒,查探大营的防御有没有疏漏之外,就没了别的事情了,而陈睿就更没有什么事情了,因为他只需发号施令,操练士卒,大营的防御这些事根本不用他操心。

    无聊了就满脑子都是她,一颦一笑,一嗔一怒,很是想回到她的身边,但战胜敌军的是他和他所率的秦军,给敌威慑的也是他和他所率之秦军,他若是离开,凉军难免反扑,所以他离开不得,而且做事情也得有始有终。

    不过当没了困扰,他倒是想起来一件事情,就是没给她写过一封书信,也没让人传个口信报个平安,尽管她没有说,可是这事还需要她来要求吗?那不是钢铁直男才该做出的事情吗?

    想到此他猛地一拍额头,他竟然因为苦死破敌之策而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实在是不应该啊!

    到时要是她问起来,该怎么回答?

    急忙找来绢帛和笔,让张宁磨墨,奋笔疾书写明近况和道了一番相思之苦之后,找来杜归,让他找一名机灵的秦军士卒帮忙送信。

    杜归见陈睿交代那秦军士卒“务必交到郡主手里”时,眼中闪过孤疑之色,开口问道:“为什么要交给郡主?公子和郡主关系很好吗?”

    陈睿扫了他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老杜啊!正好你很闲,我有个夺取洛阴城的计划,就交给你打头阵了。”

    杜归闻言一开始是兴奋的,大功啊!终于轮到他老杜了,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对,城中可是有十五万大军啊!公子能调动的只有秦军两万多人,两万多人取十五万精锐驻守的城池,这不是逗他老杜吗,就算是兵仙在世,孙武再生,恐怕也做不到吧!

    当然,若是守城的将军是酒囊饭袋另说,可是谢武是吗?他是凉国名将啊!在上了一次当之后他还不得谨慎在谨慎?想通此中关键的老杜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说道:“老杜我很忙,一点都不闲,公子还是另寻高明吧!我看彭泽就很不错,他最近特别的闲。”

    “不闲你还有空管我的私事?”

    “不管了,不问了,老杜我不问了。”杜归飞似的跑出了大帐。

    陈睿笑着摇了摇头。
………………………………

第八十章 影响

    襄城,因战火燃起之故,往来于此的商贾唯恐被战火波及,自然是避之不及,少了往来的商贾,城内又有不少百姓纷纷去投靠远房亲戚了,使得这座楚国第二大城失去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景象,街市上有不少店铺都关着门,宽广的道路上行人寥寥,显得有几分寂寥凄凉。

    襄州作为边州,自然没少经历战火的波及,但以往因为秦王镇守之故,并没有造成这般的恐慌,而秦王也没有辜负百姓的信任,从未让战火波及到襄州。

    但是此次和以往不同,并不是百姓对秦王不信任了,而是魏凉联结进犯,来势汹汹,即使是秦王也首尾难顾。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秦王亲率大军抵抗魏国大军,对于此路敌军他们是丝毫不担心的。但是凉国却趁机举兵三十万进犯,而抵挡这路凉军的楚军却只有十余万,十万对三十万,数量上是绝对的劣势,而且两人骁勇善战,这让襄城上空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有一种风雨欲来之势,令人惶惶不安。

    而不少百姓为了自己小命着想便早做打算。其他还留在城内的百姓或许是无处可去,或许是坚信自己的守护神秦王能够力挽狂澜,保襄城不使,护他们平安,也或许是期待着奇迹的发生,如凉国国主驾崩了,凉军不得不撤……

    希望虽渺茫,可人生怎少得了期待?

    当然,最差的结果也只不过是换一个县官,换一个州官,换一个身份生活。

    正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纷争的天下中苦的永远是百姓,最无辜的也是百姓。

    秦王府,萱雅风风火火的冲入郡主房中,看到那给整个房间增添了不少亮色的绝代佳人,说道:“郡主,前线传来战报。”

    “是哪一路?”秦清瑶头也没抬的问道。

    “郡主不妨猜猜看。”萱雅嘴角带着调皮的笑意说道。

    秦清瑶放下手中的书,抬头淡淡的看了她一眼,说道:“后院还有很多衣服没洗……”

    “别别,我说,我说,是陈公子那一路的。”萱雅缩了缩脖子,急忙把手中的战报呈给秦清瑶。

    “看你的样子,这应该是捷报了?”秦清瑶说道,接过战报的晶莹娇嫩的小手有着微不可查的颤抖。

    她虽然神情淡淡,语气也和刚刚没什么不同,但是与她相处多年的萱雅还是从中听出了一种叫做紧张的情绪。

    郡主很紧张,还是看到自己欣喜的样子,明显能猜出这是捷报的时候还紧张了,说明什么?说明郡主这是在担心他,而且还是很担心很担心的那种,这得有多在乎他呀!

    陈公子可真是幸运,幸运的让人妒忌,但想到战报的内容,萱雅又觉得陈公子配拥有这样的幸运,配得上郡主。

    点了点头,给予郡主肯定的答复:“是捷报,还是会让郡主大吃一惊的捷报。”

    “哦?”秦清瑶闻言在不迟疑,打开手中的书信看了起来,起先古井无波的绝美容颜上慢慢覆盖上了喜色,一笑倾人城,再笑融山川坚石,让人舍不得移开眼睛。

    放下书信之后她又有些嗔怒,喃喃道:“哼!这么久了也不知道给我写封书信,报个平安,心里到底有没有我?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吗?”

    此时萱素走了进来,也呈给秦清瑶一封书信:“郡主,公子的书信。”

    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秦清瑶眼底闪过雀跃,急忙接过书信看了起来,看到那用最淳朴的话语表达出的最真挚的思念之情,是那么的的动人心魄,惹人陶醉,眼中瞬间转换成了柔情,她也和他一样,好想见他呀!

    拿起刚刚的战报递给萱素,红唇轻启:“把这战报交给虞县令,他会明白该怎么做的。”

    “是。”

    慕容嫣同样也收到了战报,她看完不由的惊叹道:“睿儿真是人中龙凤,不愧是姐姐的儿子。看来我还是小瞧了他呀!”

    凉军压境,县衙也是极其忙碌,尽管只有几十个捕快,但也都被虞县令派出去帮助城防军加固城防,帮忙搬运滚木巨石火油等,枕戈以待凉军。

    坐在县衙大堂上处理公文的虞县令脸上挂满了忧愁,他已经好几日没有好好安睡了,眼眶上的黑眼圈很是浓重。

    这凉军突然冒出来的二十万大军是真的打了楚国上下一个措手不及。

    本以为凉军是十万,以十万对十万,再加上边军,怎么着也不会是劣势,可是凉国却一点也不讲道义,偷偷藏了二十万大军。

    这可让虞县令寝食难安了,毕竟凉军的第一目标就是襄城,虽然他头上还有州府,州府之上还有秦王府,但是国家兴衰,是这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况他是朝廷官员,他老虞家世受皇恩,上报君恩,下护黎民,更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出意料今日又是愁眉不展的一天啊!不过意料往往是在不出的时候出,官差领着萱素走了进来,虞县令看到萱素很是诧异,郡主的人怎会来此?

    见礼之后也不多寒暄,萱素直接把那战报交给虞县令,虞县令拧成一簇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也是变成狂喜之色,激动的吩咐道:“文书,快把这战报写城告示,给我满城张贴。”

    “那个虞公啊,我们县衙没有捕快了,派谁去张贴?”文书弱弱的说道。

    虞县令怒拍他的脑袋,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不会去把他们叫回来吗?”

    一时之间,好几天没在城中巡视的捕快又出现在了大街小巷中,而且手拿告示,在城中各人群聚集处张贴。

    虽然因战乱之祸,城中人口已经减少了很多,但依旧还有不少,看到捕快张贴告示还是好奇的围了过来,不一会儿便聚集了不少人。

    待识字之士看完之后,他们的脸色变得涨红,激动地差点跳了起来。

    在不识字之人好奇的追问下,他们又把告示的内容一一解答出来,周围的人闻言欣喜若狂,也忍不住欢呼雀跃了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刻钟,这个好消息便传遍襄城,整个襄城的人都听闻了前方有一个叫陈睿的将军用计大破凉军,还是以三万胜三十万的以少胜多,使得凉军退守洛阴城,这个让国人振奋的消息,顿时,好似压在城池上方的乌云被狂风吹散,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整个城池都好像欣喜的挑起了舞。

    在凉国大军压境之时,他们不知道过得有多压抑,毕竟战争是要死人的,他们时刻都要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哪怕他们可以选择投诚,当然,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们也只能投诚,但是谁知道凉军杀不杀百姓,会不会屠城?

    但是现在,都是因为这个叫陈睿的人,都是因为他的睿智果敢,帮他们解除了性命之危。

    虽然不知道这是何许人也,但是他们非常感激他,感激他守护住了襄城,守护了他们,虽然在他们心里的地位还不如秦王,但是也相去不远。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他们管不了许多,也没有能力管上许多,他们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好好的活着。

    成国公罗靖坤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立马找到罗文,严令他以后再也不可招惹陈睿,看见他就躲着他。

    罗文起先是有些不服的,招惹陈睿他是万万不敢的,因为青锦宗的人没了音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青锦宗的人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是他凭什么躲着他?他堂堂成国公世子,又不是那些见不得光的江湖中人,他敢对自己如何?

    不过很快他就没了这些想法,只剩下了惊悚,因为得知此事之后,想到了他曾为一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又经过战火的洗礼,把数十倍于己的敌军都给杀退了,这不是地狱中走出来的修罗是什么?这样的人,躲着好像也没什么不行的……

    襄州别驾田墨也以同样的话交代田光亮,虽然他田家势力不弱,但是这样的人还是不为敌为好。

    好像已经为敌了,不过没关系,趁着恩怨不深还可以化解呀!
………………………………

第八十一章 使臣

    楚都皇宫,由于魏凉两国给的巨大压力,往日五日一朝的常朝最近频繁召开,只要一有军情战报,楚皇就会命人敲响警钟,召文武大臣来宣仁宫朝议。

    自凉国突然冒出二十万大军,加上原本的十万大军,三十万大军呈滔天之势进犯以来,使得本就有些凝重的朝议变得压抑了起来。

    众文武大臣虽然对此有不少的谋划,但都是无法解决眼下最重要的,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凉国出奇兵,所为的就是让楚国措手不及之迹,攻城略地,又怎会让楚国轻易化解?

    至此楚国朝廷唯一的期盼也就是庞熊所率大军能够拖住凉军,拖到援军的到来,后续的谋划才能够展开。

    相比于此路让人愁眉不展的不妙局势,东路大军则是截然相反,在大都督赵哲的细密谋划下,楚军连战连捷,大皇子更是以皇子之尊奋勇当先,杀得敌方丢盔弃甲,心胆俱裂,大展楚国之国威。

    不过这都是小胜,在西路军让人忧虑的局势面前,小胜的喜悦也就荡然无存了。

    坐在龙椅上的楚皇威严的扫视了下方的群臣一眼,幽深的眼眸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眉头稍稍蹙起,显示其内心并不如表面一般平静,他开口问道:“援军已至何处?还有多久便可到达襄州?”

    兵部尚书云奉出列拱手说道:“宿州五万援军已至易阳城,距襄州已不足二百里,不日便可到达;严州四万援军已至明阳城,距襄州还有四百余里,最少也要三日后才能到达襄州,明州……”

    “命他们加快行军速度,火速驰援。”

    “遵旨。”

    “粮草军械……”

    正在楚皇与众臣议政之时,一小宦官悄悄进入大殿,走至在楚皇旁边不远处垂立侍奉的大太监许忠身后,悄悄的把手中一物件塞到他手里,并在他耳后悄悄耳语一番,之后才躬身退下。

    这一幕被不少大臣看在眼里,但皇家传替消息,外臣自是不会多言。

    许忠听闻之后脸上露出了喜色,也不管其他,急忙把手中刚刚小宦官交给他的物件上呈给楚皇,并小声的说道:“陛下,大喜啊!我军大胜凉军,致使凉军龟缩在洛阴城,坚守不出。”

    这物件赫然是一份写着文字的绢帛,绢帛上绣着金龙花边,是皇家探子传替消息的专用之物。

    楚皇闻言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急忙接过绢帛打开观看,看到绢帛中记载的陈睿率军大败凉军之时,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待看完密信,楚皇好似陷入了沉思,眼神毫无焦距的望向殿外,明灭不定,许忠见楚皇没露出喜色有些诧异,暗道陛下果非常人,收到如此大喜之捷报也能喜怒不形于色。

    下方的群臣在楚皇观看密信的时候便停止了议论,见陛下看完密信之后露出奇怪的神色,有些不解相护对视,暗中猜测信中的内容。

    好一会之后,楚皇才大笑道:“我军大挫凉军,斩敌首九万,俘虏六万,缴获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