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绿色风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绿色风暴-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安林坐在炕沿上和张旗强说着话,外面的灶房里,张成和大娘已经动手开始和面了,今天他们要蒸馒头,白面馒头。

    “蹬、蹬蹬,”院门口脚步声传来,一头大汗的张铁丁,穿着短褂匆匆跑进了小院,手里拎着一个小布袋,人还没进来,声音已经喊进了院。

    “娘,我回来了,”脸上带着兴奋的张铁丁,紧紧攥着手里的布袋,“咱们有粮了,”

    “傻小子,啥有粮了,”铁丁娘从灶房里偏出头来,不满地瞪了儿子一眼,“你看看你,一身的臭汗,还不去洗洗,”

    老娘手上还沾着白面,院子里拴着的一头骡马,张铁丁突然意识到,家里是来了客人,要不然老娘不会去低头去哪个百户家里借白面的。

    “娘,”很有些埋怨地叫了一声,铁丁正要把装着三斤粗面的布袋放下,就看见老娘身后,一张英气的脸庞露了出来。

    “丁子,你回来了,”张成一开口,铁丁立马就把他给认出来了,“成子,是你啊,”

    两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终于在一年后,再次激动地抱在了一起,不过,铁丁明显感觉到,张成的身子骨,可是比以前强壮了太多,胳膊甚至都和自己一般粗了。

    要知道,在千户所里,铁匠的待遇可是要比木匠强得多,以前总是铁丁偷拿着黑糠菜饼子给张成吃。

    晌午,张家一家和安林父子俩,炕桌上一大碟的白馒头,两个腌菜,加上大碗的野菜汤,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

    看着不紧不慢喝着菜汤的张成,张子强感慨地说道,“安林哥,成子一眨眼长大了,身子骨看着很不错,”

    “那是,整天的不着家,在军舍伙房那里吃喝管饱,能不长壮实嘛,”张安林不以为然地说,“要不是我年纪大,去不了军舍,那羊汤牛肉的,我比他还壮,”

    “爹,说啥呢,”张成不满地嘀咕了一句,张安林嘿嘿一笑不再多说了。石关屯里的保密军令,虽然没有涉及到吃食,但众军户都在自觉地遵守着,遵守着得来不易的那份满足。

    但随即,他就发现,子强一家人的眼睛,都热切地看在了自己身上,不由得老脸一热,心底里那碎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安林哥,那个啥的军舍,是不是?”张子强倒地是老匠人,听到这个敏感的字眼,顿时就明白了,很是吃惊地问道。

    “恩,没错,张成现在是军士了,在石关屯每天必须操演,防备鞑子,就住在军舍,那里可是吃饭管饱,”张安林想了想,王梓良在自己走时的交代,让他意识到,自己似乎在办着两件大事。

    那么,私下里说说屯里军士的待遇,应该不会是犯了军令吧。

    “张成和他哥哥兴山,现在都是西门百户手下的军士,每月粮饷一两八钱,兴山在外面驻守时间长,多五百钱,”张安林略带炫耀的说辞,顿时就让这一家三口惊呆了。

    一两八钱,还管吃饭,那不就是一年要有二十多辆的银子,合两万钱啊,在碎石堡里就是那几个百户,才能见得上这么多的钱。

    张铁丁嘴里嚼着馒头,眼珠子不时地在张成身边的炕下飘着,那一双软牛皮短靴,看上去让他眼热不已;和自己那双露着大拇指的粗布鞋相比,铁丁就觉得,去年父亲的选择,或许是错了。

    当张安林缓缓地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张家三口又是一阵的呆滞,战死的军士,每人给家属五十两银子的抚恤,还可以让家属到石关屯去生活,那是啥样的感觉。

    “哎,”破烂的窗纸下,靠在炕柜上的张子强,放下筷子,低声叹气,“西门家,没有败落,老百户后继有人了,”

    “爹,”铁丁忍不住叫了一声,随即就被张子强不善的眼神吓住了,低着脑袋端起有两个茬口的大碗,稀溜溜地喝着菜汤。

    “安林哥,弟弟我求的只是一家安稳,虽然那石关屯是好,却也是个不良之地,更不愿全家转了军户,你一家在那里要小心啊,实在不行,回来咱们还有一个破屋不是,”张子强软软的话语,让张安林暂时熄了劝说的念头。

    饭后,张安林拿出一贯钱,让张铁丁去和张成一起,把粮食给表哥家送过去,顺道请大夫来,给子强好好看看。

    请来了大夫,张改则一身补丁短衫地跟着来了。

    张子强的身体是老毛病,要按时吃药不说,大夫叮嘱了,需要好好休息一年半载的,才能将养好身子,以后也不能干重活了。

    张成在铁丁的指点下,去了街上王家商铺里,买来了猪头肉和麦酒,加上一段干腊肠,铁丁娘很快就在在炕桌上摆出了几样下酒菜;老弟兄三人吃着说着,聊到了晚上。

    比起张子强家,泥瓦匠张改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家里张嘴嚼食的人又多,正愁着去城外拣点野菜回来,就遇上了张成送粮来了;听了大晚上安林老哥的絮叨,一脸通红的张改则,不言不语地回家了。

    第二天,给铁丁妈私下塞了些碎银子,张安林告别了张子强,和张成牵着骡马出城,昨天张成已经在饭铺里买了些干饼,足够路上吃食了。

    出得堡城门,张安林挥手让送行的张铁丁回去,“铁丁,在家要孝顺爹娘,倔脾气还是要收敛了,”凝神看看那身后的城堡,老铁匠压低了声音,“要是过不下去,来找叔,把你爹娘带上,”

    “哦,知道了,”张铁丁依依不舍地看着远去的亲戚,怅然地返身回城了,今天,他还要去给地里挑水。

    出城不到二里地,就在一个岔路口上,眼尖的张成,远远就看见前面的大路边上,蹲着一个身影,摸着怀里的火/枪,细细打量了一下,“不对啊,爹,前面那不是改则叔嘛,他咋跑这里来了?”

    “哦,是不是,咱们过去看看,”烈日下眼神不太好使的张安林,眯着眼也看不清,赶忙和小儿子拉着骡马,向前走去。

    后腰带上插着长长烟袋锅的张改则,低着脑袋蹲在路边的草丛里,不时仰头向碎石堡方向查看,直到看见张安林爷俩的身影出现,这才咧嘴站了起来。

    一见面,张改则冲着张安林就是一句,“安林哥,石关屯那里要泥瓦匠不?”

    “要,咋滴不要,就冲哥哥我的面子,西门百户也要了,”嘿嘿笑着的张安林,看着表弟那褴褛的短褂,几乎要散架的草鞋,嘴角发苦地说道。

    “那行,只要能吃饱饭,干活累点咱不怕,”张改则松了口气,牛头冲着草棵里大声喊道,“孩子他娘,你们出来吧,”

    呼啦啦,草稞子里钻出了四个高矮不一的人头,灰头土脸的,明显藏了不短的时间,和张改则一样,都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弟妹啊,你和孩子们都好吧,”张安林让张成把改则的婆娘搀扶出来,再看看那三个抬着大半袋粮食的小子,低声询问道,“事情太急,没去家里看你和孩子,不要记挂啊,”

    “没事、没事,”唯唯诺诺的婆娘,不安地喵了眼自己的丈夫,抱着一个粗布包袱,眼睛都不知道往哪看了。

    五个难民模样的亲戚,张安林心里也不好受,让张成拿出一半的干粮后,犹豫着不知道该如何办了;要知道,他还是有要事在身呢,哪能出来不到一半的路,就带着人回去了。

    见老爹为难,张成把几张大饼交给自己的表弟,随手从包袱里掏出一枚弹丸,左轮火/枪用的弹丸,在坚硬的纸壳上用指甲划出了三道深深的痕迹,上前交给张改则。

    “叔,拿着,去石关的路只有一条,你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北走,过了西龙和沿着车辙印走,小心路两边的毒草,要是被刺到了,歇息两个时辰就能醒过来,”

    “到了石关那里,自有军士出来盘查,拿着这个弹丸,你交给他们,告诉他们我的名字,他们看过印痕就明白了,”

    张成在亲卫队里属于三小队,平时和同伴们演练火/枪,都习惯在弹丸上刻印三道痕迹,其他的两个小队也是如此,方便拿回弹壳去坤叔那里换取新弹丸。

    告别了改则一家人,张安林在儿子的劝说下,骑上了骡马,好在这骡马温顺,慢慢走起来脚程快了点。

    “成子,你改则叔拿着你的弹丸,不会走错了路吧,”坐在骡马上的张安林,有些不安地问道。

    旁边在土路上大步行走的张成,牵着缰绳头也不回,“爹,他们要是这都能走丢了,那不去屯里也罢,百户那里可不要废物,”

    “屁话,你小子咋敢这样说你改则叔,是不是皮痒了,”张安林马上沉着脸呵斥,一连串的说教让张成缩着脑袋再也不敢多嘴了。

    没错,这一阵萧夜经常给亲卫们讲的,是人人都有用处,就是看自己有没有用心了,石关屯里养不起废物。

    《战争论》对于萧夜的影响,越来越深了。

    沿着土路往东走,沿途每隔十几里,高处的山坡上就有一个火墩,他们距离第一个火墩的路程,还有一个时辰,今晚,估计要在第三个火墩里借宿了,那里也归碎石堡管辖。

    从张子强嘴里得知,张安林原先在千户所铁匠铺里,一起干活的老活计的大儿子,在那里当旗官,很有前途的小伙子。
………………………………

正文 七十九章、突然发难

石关屯,晚上天黑后,山下的守备军士也退上了山,监视山下的最外缘哨卫,就在采石场石堡堡墙上。石堡外的四个暗堡里,军士也全部退回到了两个石堡里。

    石关外峡谷里的匠人们,已经赶着马车,把零陆号石磨和水伞之类的工具等等,收工时也带上了山,收在石堡里。在乙字号石堡磨坊里,忙碌了一天的匠人、猎户们,返回各自家里,吃饭歇息。

    当王虎小队带着十几匹驮马经过峡谷雷区时,有守候在那里的军士带路,他们经过后,峡谷里的道路就封闭了。

    石山上两个石堡,现在军士一共有四十人,加上萧夜的亲卫队三十六人,一个猎人小队,满共不过八十几人;再加上王大力手里的匠人军士,一百二十来人,刚刚是一个标准的百户编制。

    目前石关屯和白龙湖的来往,是以驮队从白龙湖带回石料,再把军需运回白龙湖,只要石关屯的驮队没有按时返回,黄汉祥他们自然就知道,这里肯定是出事了。

    回到石关屯的驮队自有亲卫安排在采石场石堡,那些原料必须连夜送入石磨,而王虎、秦石头、雷孝清、郝永良四个旗官,已经聚集在了百户所。王猛轮值去了盖伦部落,这次应该是受到了教训,会谨慎小心很多。

    萧夜的小院里,很罕见地点起了灯笼,高高挑起的灯笼,非但没有多少暖意,反而让每一个在石堡的军士心里沉甸甸的。

    王大力带着自己的五个匠人头目,还有小六子、左石,大头,早早就等在院子里了,大家有的坐在石凳上,有的坐在马扎上,都在等着,等着百户从甲字号磨坊回来。

    梅儿和莉娜带着两个军户的婆娘,给大家烧开了热水泡上茶叶,让大家在清爽的夜里能喝上一口暖茶。

    两柱香的时间后,萧夜一身戎装地踏进了小院,身后的亲卫随即守在了院门口。

    “呵呵,各位,大家都来了,”萧夜笑吟吟地出现后,院子里原本嗡嗡的说话声,马上安静了下来,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了百户。平日里走在萧夜身后的王梓良,大家没看见,但没人敢张口询问。

    以前萧夜在百户所,只要不是有外客到,他基本上是一身青衫,像现在这样一身土黄色的制服,腰间扎着一掌宽的牛皮带,插枪挂刀的,众人还是很少见。

    “百户大人,”王虎和石头赶紧起身,单膝跪地给百户见礼,被萧夜抬手制止了,“面子上的礼数,那是给外人看到,底下了就不要繁琐了,”

    随意的一句话,立马把百户和众人见的距离拉近了,萧夜让大家坐下,自己也坐在了石凳上,拿起面前的茶杯,浅浅地啜了一口。

    “这两天,鞑子游骑已经多次闯进了峡谷,派出斥候到草原上,发现他们有集结的动向,”萧夜扫视了一圈自己的这些军士,“王秀才现在还正和后山咱们的人联系,等会就过来了,”

    哦,难怪,现在还没看见那个拐腿的书生,原先有些疑惑的几个旗官,这才恍然;至于王大力他们,对那个有些神出鬼没的书生,没太大的感觉。

    “百户大人,这次我们回来,路上倒是没遇到鞑子袭扰,也没看见他们的游骑啊,”王虎见萧夜看向自己,赶忙说道,“会不会是他们路过峡谷外,现在还没到他们南下打谷草的时间,”

    现时节,真是草原上牛羊长膘的时候,产羔的月份也在这两个月,没人会认为鞑子有如此的魄力,那可是关系这他们能不能安然越冬的大事。

    “不管鞑子想干嘛,咱们还是要未雨绸缪,石山上必须加强防御,”萧夜想了想,“王虎你们小队这几天就不要下山了,黑子你们原本是要去草原上轮换,就暂且登上几日,”

    “军士日常操演停止,让大家养养精神,采石场那里暗堡驻留一个小旗,其他军士在军舍休整,”

    “王叔你们匠人就在采石场石堡干活,就不要去峡谷了,等这阵过去了再说,”两个乙字号石磨是不敢停止运转的,再加上一个零陆号石磨,要不是怕大家伙心里慌张,萧夜甚至都有了连轴转的念头,和后山一样的挑灯干活。

    “还有,王叔你选几个老成的军士明天去碎石堡,给千户所王千户送信,告知这里的情况,顺便再买些粮食,价格上高点就高点吧,”

    “明天起,屯里的粮食各家保管好,石堡存储的粮食不再向军户发放,田家商铺里所有货物,百户所全部征用,欠条必须写清楚,”这句话,萧夜是冲着梅儿嘱咐的。

    石堡仓库里的存粮,只有一个月的量,刚刚送走了三百石的粮食,萧夜还来不及从商家那里补充。

    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山上的事物,最后萧夜让小六子去坤叔那里传令,连夜打开武器库,全体军士、匠人只要受过火/枪训练的,一律领取火/枪弹丸,枪不离身等待命令。

    亲卫队和四个小旗,包括猎人小队,携带弹药翻倍,采石场军舍里也要存储一部分弹药,震天雷保持在百枚以上。一道道军令,从百户所发出,各旗官、匠人应喏一声,大步离开了院子。

    今晚,石关屯起码上半夜是无人安心睡眠了。

    送走了面色凝重的众人,萧夜坐在那里,听着耳边细细的水流声,笑着让梅儿和莉娜回屋休息,自己端着茶杯慢慢品着。

    不一会,王梓良面色轻松地走进院子,向百户施礼过后,径直坐在了石凳上,纸扇在手里轻轻敲着。

    “百户,刚才后山田家那里咱们的人,传来消息,没有鞑子要南下的音讯,或许是百户太紧张了吧,”抬头看看那灯笼,王梓良笑着说道。

    “兵无常形水无常态,咱们和鞑子交手不是一次两次了,他们吃了亏肯定要找回来的,咱们是亏不起的,”萧夜轻叹一声,这个书生,看书也是挑着看那些关于谍报方面的,其他的倒是不很关注,能力有限。

    大概是心里阴影所在,王梓良喜好躲在昏暗的后院暗堡里,专事指挥那几个传令兵,收发信鸽,联络信哨,情报上交给萧夜后,对其他的事根本不操心。

    “柳仁兄,你可以让人探查一下,田家和其他商家,最近有没有商队出清风谷,他们驮运的货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