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进石到后面二进洗了澡,换了衣服出来,看那后面原来有些荒废的花园已经重新整理过,枯死的树木重新栽种,石板小道断了的石板也换过了,那个池塘也蓄了水,甚至还养了一些鸡鸭。
梁翠容看他在观赏这花园,走了过来问道:“还满意么?”
方进石点点头道:“你喜欢就好。”他向梁翠容伸了手来,她走过来让方进石搂着腰,二人一齐在花园走着,方进石大致的跟她说了柔服县的事情,不过云奴儿的事他却没有提,最后方进石道:“我这么灰头土脸的一事无成,真有些没面目回来见你。”
梁翠容把身子偎依到他怀里,道:“你怎么一事无成了?你解了云内州府之围,那里有几万人都会很感谢你的,我是你的女人,在我面前什么面子不面目子的。”
方进石答应着抱着她,在想着如何给她说云奴儿的事,梁翠容双手圈了他的脖颈,在他耳边低声道:“这些日子,你有没有想我?”她不等方进石回答,将自己埋进方进石的怀里深情的道:“我可是天天都在想你的。”
方进石搂着她,想着前些日子确实是没有特别的想起她,那是因为云奴儿在身边,排解了思念之情,觉得自己很是对不住她,梁翠容让他抱了一会儿,抬头问道:“那个云奴儿好不好看?”
方进石一怔,梁翠容果然是真的知道的,她直接这样问方进石,他到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迟疑半天才道:“也算不上特别。。。。。。好。。。好看吧。”
梁翠容道:“我听见过她的手下说,她生的比画里的仙女还好看,你怎么说算不上特别好看呢?”
方进石大奇道:“她不是你的属下么?你没有见过她?”
梁翠容摇头道:“她只是把收集到的消息交传递给我,用不着自己亲自当面送,我与她从没有见过面。”
方进石哦了一声,梁翠容又道:“若是你真的喜欢她,想把她娶进门来,我也没什么话可说的,要是你仅仅寂寞无聊找个女人解解闷,就另当别论了。”
她忽然这么大度,方进石一时间不知道她是真的还是说的假话试探来着,迟疑道:“原来你什么都知道的。”
梁翠容离了他的怀抱,转身走到一棵树下背对着他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自己的男人成亲不久,就找了别的女人。”方进石听她说这些话时语调忽高,声音带着悲愤,有些咛咽,想是她一直强忍心头悲伤,终于爆发出来。
方进石走过去想要将她转过来,她死拧着不肯,方进石绕她身前,看着她早已经是泪流满面的,心中极是后悔,心痛不已,想找些什么理由安慰一下,都觉得自己词穷理屈。
梁翠容尽管也是曾经统领众多杀手暗探,但是她在方进石面前,却是异常的软弱,再怎么说她也只是一个平常的年轻女人;过了一会儿,她抬头泪眼朦胧的道:“你还没有回答我呢?”
方进石心中一软,道:“你说什么就什么好了,我全听你的。”
梁翠容道:“你真的舍得?你可不要后悔了。”
方进石只能暂时由着她,说道:“我不后悔。”
梁翠容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方进石也不敢问她准备怎么做。
她太久没有哭过了,过了一会儿她转移话题道:“我前些日子让人去看过你大哥施全,送了些钱给他,他恢复的很好,前日托人带口信给你,说他急着回家乡,就不给你辞行来了。”
方进石道:“施大哥一定是急着回去看那位王玉梅王姑娘了。”
梁翠容道:“施大哥就是比你有情义的多了。”她总是耿耿于怀,时刻不忘提醒一下。方进石走过去挽了她的手道:“我现在也无事可做,不如我们一道去汴梁城看看,秀王爷大婚请我去观礼,总得给他这个面子是不,顺便也可以去看看我大哥。”
梁翠容甩了他的手道:“我才不去呢,你去见这个姑娘那个姑娘的,带着我不怕坏了你的好事么?”
方进石道:“我就喜欢你坏我的好事了,去吧。”梁翠容把脸一板道:“不去。”
方进石道:“真不去?”
梁翠容依旧道:“不去。”
方进石看看四下无人,走过去搂抱她,梁翠容后退一步躲他,背心已经靠在树干上,方进石搂着她使劲捉了她的手强吻,自己的女人当然不用客气和矜持,再使小性子的女人也抵不过男人强硬的一吻。
方进石吻了一阵,伸手去撕她的衣服,梁翠容满脸潮红抓紧衣襟娇骂道:“要死的,这大白天的。。。。。。”方进石在她耳边道:“我们回房里去。”梁翠容小声道:“我不去。”
方进石道:“我要你去。”梁翠容嘴上说着不去,可是方进石一个小手指的力气拉着她,她就跟着上了楼去,**过后,基本上就一切风平浪静了,方进石一直担心着无法开口,事实上根本就没他想的那么困难。
第二天一早,方进石就让人去准备礼物,一方面是给秀王赵子偁成亲的大礼,一方面也要给施全准备一些,这两方面其实都不需要太厚重的礼物,方进石把礼物连同黄金绵要送给赵子偁的那支玉笛一起,装了一个大木箱子,让张二去搞了辆大马车,做好准备。
他本来想去拜会邻居谢亮的,只是听说谢亮巡视各处军务去了,只好作罢,他又抽空去了趟会盟山,没有想到张宗鄂和他夫人黄金锦也不在,原来他师父乔怀山终于病重亡故,他护送师父的灵柩一起回南方家乡去了。
方进石想起那个说话结巴的姑娘乔凌儿来,她父亲去世,也不知道最后从那个青河道长那里打听到关于她母亲的消息没有,方进石对乔凌儿更多的是同情怜惜,只是如果天天对着这样一个结巴沉闷的姑娘,以方进石的性格是不愿意的。
乔凌儿做事情没有主见,她父亲又过世了,也不知道以后她能依靠谁,也许跟着大师哥张宗鄂,或者是二师哥王德,可是貌似这两人都是大忙人,对这些方进石也只是想想而已。
一切收拾好了,方进石让魏崇赶车,带了邓安一起,向宋朝都城东京汴梁而来,梁翠容原来说要一起去的,只是她若走了,刘浣青这小姑娘没有办法安置,一时间也不能带着她去东京汴梁,只好作罢。
方进石专门去李和家里询问了施全家所在的兴庆关的地址,他们已经走了数日,想来也追不上了,方进石也就不急着赶路,一路过长安出潼关,向着汴梁而来。
这一路行来,天气已经渐渐凉了起来,过了灵宝县,更是下起雨来,秋雨连绵,时断时续的,道路越来越难行,魏崇和邓安轮流赶车,一直到了洛阳城,天气好是没有转好的迹象。
洛阳虽不是那个盛唐时代的大都市了,但是在这宋徽宗年间,还是一个一流的大城市,若不是宋太祖赵匡胤被兄弟斧声烛影害死,他已经力排众议把都城从开封迁都到洛阳了,迁都洛阳也是让赵光义动了杀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方进石到了洛阳城,准备找个大客栈住下,魏崇把马车停在客栈门口,方进石刚从马车上下来,道边两个身穿灰色僧衣的小和尚走上前道:“这位施主一路辛苦,敝寺重修佛堂书阁,施主能否结个善缘,倾囊资助一二否?”
方进石看这两个僧人面貌堂堂正正,说话诚恳,就问道:“不知两位是那个寺院的?”
其中一个和尚道:“小僧二人是白马寺的。”
………………………………
第127节 前年还东时
旁边另外一个和尚接着道:“这位施主是从外地来的吧,敝寺乃自汉时修建,已有数百年,这几日江南灵隐寺的素信大师正来敝寺讲经说法,施主若是有空,也可去聆听一二。”
听和尚讲佛经方进石是没有兴趣的,不过他还是从怀中掏了十枚铜钱捐助给这白马寺修建寺院,这两个和尚接过谢了,忽听身后一人道:“两位小师父,不知素信大师讲论经文从何时开始?”
方进石回头一看,这客栈门口站立了两个儒生,当前问话的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他肤色稍稍黝黑,方脸浓眉,身材高大挺拔,身穿着青色的读书人穿的儒衫,这个青年给方进石的感觉是非常敦厚平实。
他身后跟着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儒生,他头戴儒士方巾,身形枯瘦,双手拢在衣袖中,这人双目失神,显得呆头呆脑,也不知道是不是读书读的过于多了,变成书呆子了。
一个和尚双手合十答道:“素信大师于今日午后开坛,地点就在敝寺齐云塔下清凉台大殿,几位施主到时可以前往。”
这青年儒生回头对那中年人道:“宇文兄,看来我们来的正是时候。”
那宇文兄笑着点点头道:“正是,到灵隐寺去寻素信大师不遇,又追到这白马寺,终于让你追着了,要见这素信大和尚也当真不易。”
这青年走上前来,从腰间掏出一个珠子来道:“这是在下所捐建,请小师父收下。”一个和尚接过来谢了,另一个和尚拿了笔墨出来道:“烦请两位施主留下姓名,敝寺日后也好刻碑铭记。”
这青年道:“微薄物事何足挂齿,留名就不必了。”方进石看这青年公子捐了一颗珍珠都不留名,他捐的这十文钱更不好意思说出姓名让寺院在碑上留名。
两个和尚再次谢过走了,这青年公子和那个宇文兄一起转身进了客栈,邓安拉着马车望着那和尚的背影道:“这两个和尚不识货,方才那颗珠子只怕要值一两贯。”
这珠子值钱不值钱,方进石是不知道的,站在他身边的魏崇道:“一两贯?若是我没看走眼,那珠子只怕是南海鱼目珠,品相最差的也要一百贯以上,上品的要五六百贯一颗。”
听了这话方进石和邓安都吃了一惊,方进石是什么都不懂,邓安以前是个衙役,接触的珍珠玉器层次有限,但是魏崇先事秀王,后潜伏安命侯赵子平身边多年,见识比二人强的多了。
方进石不禁又向那走进客栈的青年公子背影望了一眼,这客栈也不算是洛阳城里非常奢华的客栈,连一些贩夫走卒都住了许多,却不想住了这样一位随便出手捐资就是上百贯的大富豪。
反正也是本打算要住在这里,方进石三人就在这客栈找了二间房,只是这客栈虽不豪奢,奈何地方极大,房舍众多,吃饭的地方都有四处,他也没有见到那青年公子和宇文兄了。
细雨绵绵的下个不停,拉车的马又好似病了,方进石就打算住上一两天,让人和马都休息一下,给马看看病或是换个拉车的马。
这些事情魏崇去做就是了,方进石在这客栈中实在是无聊透顶了,就拉了邓安一起到洛阳城里转悠,无奈雨下个不停,二人打了伞转了半天,也没有什么热闹看。
方进石觉得无趣,对邓安道:“这雨下的,偌大的一个洛阳城,能解闷地方都没有。”邓安一指前面道:“那些玩杂耍的躲在那里呢。”
方进石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面有个不大的土地庙,几个男女老少正躲在那里避雨,他们身旁放着锣鼓板凳,旗幡铁圈,一面破旧的旗帜上绣着三个字“史家班。”
这果然是一个杂耍团,此时应该因为雨天,无法开工赚钱,只能躲在这土地庙中安身。
土地庙**有五人,一个只有六七岁岁的红衣童子正在练习倒立,这童子梳着冲天小辫,小脸崩的通红,他只要稍稍懈怠一点,胳膊就会被旁边的一个老者用手中的树枝狠狠打上一下,呵斥一声。
这老者身旁一个老婆婆应该是他的妻子,这老婆婆和一个满脸小痘痘的少年正在修理杂耍用的道具,这少年二十余岁,有些腿脚不利索,走路一颠一拐的。
方进石眼前忽然一亮,原来是一个十五六岁的黑衣少女端了一个木盆从土地庙里出来倒水,她可能正在庙中洗衣服,这少女生的确有几分姿色,一身短打装束更见精神,
………………………………
第128节 固与功名疏
方进石和邓安一起回住的客栈,邓安道:“公子要捐钱给那个乞丐看病,也不须出那么多,这样捐下去,我们自己都没饭吃了。”
方进石道:“我这是给他救急,谁都会有为难的时候,几百文钱就救的一条人命,值得什么。”他想起以前自己穷困潦倒时,施全给了他一贯钱,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应该去帮助别人。
二个人说着话回到客栈,逛了一个下午,魏崇已经去买了匹新的马来拉车,方进石吃过晚饭,在客栈中闲坐一会儿,回房间时居然走错了路,绕了别的路回来时,路过洪字号房后窗,无意间看到捐珠子的那两个儒生正住在此房中。
那位宇文先生正在烛光下伏案写字,青年书生手捧一本书正看的津津有味。宇文先生边写边念道:“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这青年书生插嘴道:“如今的白马寺可不是张继当年安史兵乱以后所见的断碑残刹了,这首张继的诗作不用录了吧?”
原来这两人日间不仅听了素信大师宣讲佛法,还游历了白马禅寺,回来左右无事,就欲把白马寺墙壁和石碑上的诗作抄录下来。
宇文先生又念了一首:“兰台画阁碧玲珑,皓月清风古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爽籁落空濛。”写完念完了道:“这首是《清凉台》的吧?”青年书生点头道:“不错。”
宇文先生又念道:“榆档贝文是也非,要从烈焰定真机。虚空说偈人西去。。。”这首后面的他已经忘记了,所以就念不下去了,青年书生接了他的诗道:“剩有荒台锁翠微。这是《焚经台》,《断文碑》上的诗是。。。。。。”他神采飞扬的背诵了《腾兰碑》、《夜半钟》、《齐云塔》等几首诗作,宇文先生笑道:“原来三哥你以前来过白马寺,读过这些诗。”
他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居然叫这青年书生“三哥”,青年书生道:“宇文兄说笑了,这些诗作都是我日间第一次所见。”
宇文先生摇头道:“那你为何记得这么多句下来?”青年书生道:“若用心一些,区区几百字耳,有何难处?”
方进石站在外面听二人说话,若不是实在无聊,他也不会听别人谈论诗作,这青年书生仅仅匆匆看过一遍,就记下了几百个字的诗作,记忆力也是十分惊人的。
屋中宇文先生赞叹道:“三哥真大才也。”这青年书生微微一笑,走近了宇文先生道:“宇文兄,我想偷偷的参加今年的秋试,你看如何?”
宇文先生一愣道:“三哥已经贵为郓王,想必也不是为了在东华门外唱名得中状元吧?”
青年书生道:“虽说我是郓王,但也是读圣贤书之人,也一样想和天下举子共赴秋试大典,若侥幸高中,太宰张邦昌东华门外高声唱名‘状元者开封府赵楷也’,人生得意处,金榜题名时,快哉快哉!”
他说的高兴,宇文先生也笑了,房外面的方进石终于明白,这青年书生名叫赵楷,是当今皇帝宋徽宗的第三子,封郓王,宋时皇子依排行称之为“几哥”,赵楷排行老三,亲近的人就称为“三哥”,康王赵构排行老九,就是“九哥”,即是他是弟弟,赵楷也一样叫他九哥。
………………………………
第129节 结友尽豪英
方进石心里暗骂一句这些当权者目光短浅,转身回来,那个店小二在他身后道:“波斯人也不是蓝眼睛的,客官以后莫要听别人乱讲就信了。”
方进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