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工业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工业帝国-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承德也没有想到这陆远真的又击败了建奴,一时心里也颇为后悔,心想自己该在武清城和京城外和这陆远一起抗敌才是,没准还能跟着捞份军功。

    而宣府总兵杨国柱等宣大兵则是微微一笑,他们自然是知道陆远威武军的神勇的。

    “陆远,你站到前面来。”

    卢象升这时候则朝陆远招了招手,让陆远与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辽东总兵王廷臣、松山总兵吴襄五位总兵官站在了一起!

    由此足以看出陆远如今在卢象升心目中的地位至少已经是和这些总兵官平起平坐的。

    但杨国柱等总兵官也不敢不服气毕竟他们自问也不可能带着千余人斩杀建奴首级两千多颗。

    关宁兵的将官们自然此时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过,卢象升还是哼了一声,若不是想到还要靠这些关宁兵守辽土和剿流寇,他恨不得杀了这些畏建奴如虎的关宁将官。

    “谢总督大人!”

    陆远站到了前面,面向着卢象升。

    而此时,卢象升也开始提出一些严禁掠民的诏令,并下令各部哨骑务必尽快打探清楚建奴主力的去向。

    陆远听得出来,卢象升不是一位怯战的总督,是真的在寻找建奴的主力决战。

    但此时。

    关宁兵的将官们却因此有些惴惴不安起来,毕竟他们是真不希望与建奴决战。

    但这些关宁兵将官也不敢在明面上反对卢象升的命令,也都只得暂时喊了“遵命!”。

    卢象升见此点了点头,直接亲自拱手喝道:“卢某在此拜托诸位务必奋勇杀敌,力克建奴,报君王于社稷,还百姓以安宁!”

    陆远见此心里自然是颇为感动,但也因此不由得对卢象升更为惋惜,因为他知道卢象升就是在这次抵抗建奴的作战中牺牲的,而且是饿着肚子战死的。


………………………………

第125章 吴三桂

    议事结束后,陆远便回到营中,一方面让费叔继续派哨骑哨探周边敌情,尤其是良乡、涿州方向;一方面则通过联络站提供的各地清军出现的情报与参谋部的参谋一起推算清军接下来的意图。

    陆远自认不是什么军事天才,因而在这种大战中也只能借助参谋部这个机构,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弥补个人在军事指挥上的不足。

    其他官军也在各自准备着这场大战。

    关宁兵自然不愿和建奴鏖战,也就不愿意同卢象升的宣大兵一起去向建奴主力决战。

    因而,关宁兵的将官们此时则一直在京城活动,想让朝廷调其回关外,或者派往别处,甚至想把卢象升调开。

    而此时。

    卢象升和他的宣大兵则在积极备战,天雄军的哨骑四处出没,已与建奴哨骑发生多次交锋。

    “官爷,刚刚得到消息,涿州城被建奴攻破,建奴在城内大掠三日,如今已南下。”

    岳长贵和六娃子跑了进来,其中,岳长贵先对陆远说了一句。

    陆远听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喃喃道:“这建奴果然是要南下劫掠。”

    陆远说后就让岳长贵与六娃子退了下去,眼下他还只是个都司,指挥不了朝廷所有的勤王官兵,因而他即便知道涿州被建奴攻克,也不能做什么,只能等着兵部的调令。

    很快。

    哒哒的马蹄声就不停地在军营中传来。

    陆远出营帐看了一眼,就见杨廷麟进入了卢象升的中军大帐,他能够猜到杨廷麟是要告诉卢象升涿州失陷的消息。

    但接下来。

    卢象升的中军大帐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陆远只看见卢象升的中军大帐一直闪耀着烛光。

    彼时。

    已是子时。

    天渐渐的下起雪来。

    冰冷的风在整个军营里肆掠着。

    一些值班守夜的官兵冷得直跺脚搓脚。

    陆远也不由得哆嗦了一下,他也不知道为何朝廷兵部为何没有给大军拨些炭火来。

    整个勤王官兵有近十万,此时都如无家可归的难民一般瑟缩在昌平州的冻土上。

    当然,陆远的威武军除外,因为有联络站的提前准备,虽然没有炭火,但威武军每位野战官兵都自备有厚棉被,抵御酷寒自然不成问题。

    而且医护兵们也准备有热姜茶,每天都必定让全军将士饮一杯驱寒。

    “公子,外面天冷,您还是回帐里吧。”

    小五这时候提醒了一句。

    陆远不由得打了个喷嚏,他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患上伤风感冒,便也就点头回到了帐里。

    陆远一进来,岳长贵就立即从静雅手里接过一杯姜茶递给陆远。

    陆远接了过去,看了静雅红扑扑的脸一眼,就问着岳长贵:“你们刚才是不是偷偷背着我亲热了?”

    陆远的营帐在整个威武军中是最大的,不但小五和六娃子两名亲卫在这里住着,整个参谋部的三名参谋与医护兵静雅也在这里住着。

    这样既可以照顾一下陆远的饮食起居,也方便随时协助陆远出谋划策。

    如今陆远这么一问,静雅就忙摇了摇头,岳长贵也忙道:“回官爷,没有,小的绝对没有。”

    “没有,怎么脸这么红?”

    陆远笑着说了一句,就问着岳长贵:“参谋部预测出来没有,接下来建奴的意图可能是什么?”

    “我们三位议了一下,认为建奴这次入关既然意不在攻克京师灭我大明,而是南下劫掠,那就肯定会在运河和太行山之间皆布置兵马,太行山以东,运河以西,皆是平坦之地而少河流,建奴铁骑可肆意劫掠,而我大明官军若追击就如大海寻针,甚至待我官军疲惫时,这些建奴铁骑只会啸聚起来合围我们,以逸待劳,打我等官军一个措手不及。”

    岳长贵忙回了起来。

    陆远点了点头,他承认建奴以骑兵为主,一旦入关来到华北平原,来个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打法,大明官军将很难拿着这支建奴怎么样。

    “如果你们来指挥朝廷勤王的官军,你们该如何面对?”陆远问道。

    陆远经常让参谋部的参谋将自己代入到朝廷官军最高指挥者的角色考虑,因而岳长贵也习惯了这样思考,忙道:“我们认为,应要坚壁清野,提前让保定、真定、河间、天津卫等地的百姓迁入各处要塞或直接南下,并布置重兵扼守要塞,不让建奴有抢到粮食的机会,建奴每次如果犹如贼寇过境,从不自备粮草而是就地抢掠以补充给养,只要我们不让其抢掠到足够的粮草,其势自然下降,除此之外,也因此可以逼建奴在各处坚城与官军拼消耗战,如此建奴骑兵便不能发挥优势,再则朝廷大军也才好将这些建奴聚而歼之。”

    陆远点了点头,暗想这种十万人规模的大会战,要想克敌制胜,还真的靠整个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支持才行,毕竟坚壁清野不是说说这么简单,这个需要兵部统一议定哪些城池要守,要守多久,哪些城池可以放弃,然后需要放弃的城池,地方官府需要在多长时间把百姓迁移到到处,除此之外,聚歼建奴也得各路勤王官军统一合作,听从统一指挥。

    陆远自问现在的他还指挥不了这样的大会战,毕竟他还指挥不动其他官军,而且他也无法调动整个北直隶地区的地方官府。

    所以,陆远即便知道这样的应对方略,也只能暂时先放在心里。

    次日一早。

    中军大营便传来阵阵鼓声。

    明显是总督卢象升要召集众将议事,涿州的陷落告诉他建奴的意图可能不是攻克京师,他作为朝廷总督勤王兵马的官员,自然不能不做出应对之策。

    一夜不曾好睡的陆远赶忙就坐起身来,由小五伺候着穿好甲衣后就策马来到了中军大营。

    陆远走进来时,中军大营里已经来了些将官,其中还有一名年轻的游击。

    这名年轻的游击朝陆远走了过来:“陆将军,不才宁远游击吴三桂,近闻陆将军英武神勇,连挫两次建奴锋芒,吴某着实佩服,不知陆将军可否告知吴某,贵部有何克敌制胜之法宝。”。

    “无他,悍不畏死耳。”

    陆远笑着说了一句,他自然知道吴三桂的大名,但他也不会真的将自己威武军的事全部告知给吴三桂,毕竟他可不能保证吴三桂还会不会在将来又投靠清军


………………………………

第126章 议和

    吴三桂点了点头,他不否认陆远所说的悍不畏死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但他更想问问陆远是如何能让他的官兵悍不畏死的。

    不过,陆远明显没有和吴三桂交流下去的意思,说完后就自觉地站在了夏承德的身后。

    吴三桂见陆远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游击而愿意和自己多交流,也不好再说什么,当然,他也没生气,他知道自己虽然是游击,但论战功则不如陆远。

    没多久,所有将官都进入了卢象升的中军大帐。

    而卢象升也顶着一双黑眼圈从大帐里面走了出来,面容严肃地坐在了椅子上,说道:“昨夜得到消息,建奴已攻克涿州,大军分三路往涞水、新城、定兴方向而去,如今看来,这建奴意不在京师,而在于南下劫掠。”

    卢象升的话如让关宁兵们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们都担心的是建奴会攻入京师,那样一旦京师失陷,就意味着大明皇帝有危险,大明就会有可能重蹈北宋靖康旧事。

    而他们这些靠朝廷拿几百万两白银养着的关宁兵就得重新寻找新主人,或者自己自立为王。

    但无论是哪种结果自然都没有大明朝廷还在比较好,毕竟多少辽民心中还是有大明这个朝廷的。

    如今听到卢象升说建奴攻克涿州而且已经南下,关宁兵的将官们则自然因此松了一口气,只要京师不陷落,关内其他地方被建奴烧杀劫掠自然与他们也没什么关系,要知道他们很多时候也会跟建奴一样烧杀劫掠。

    而杨国柱和虎大威等宣大兵的总兵官们也跟着松了一口气,虽说他们是卢象升一手提拔起来,听从卢象升的指挥,但他们也知道京师的重要性,如今京师不会陷落,大明就不会亡,其他州府失陷自然也就算不得什么大事。

    陆远见在场诸将都流露出松快之意,心里也猜到这些武官们在想什么。

    陆远知道一旦建奴不选择攻克京师而是南下劫掠,那么,这些拥兵自重的武官们的战意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关宁兵,只怕会更加不愿意和建奴决战。

    但陆远可不想让建奴就这么肆无忌惮地在保定、河间、真定等府劫掠,那样损失的只会是大明的国力,并助长建奴的实力。

    何况。

    建奴一旦抢完北直隶南部去了山东,自己的清泉寨和在临清城的产业也会受到威胁。

    陆远心里想的是至少不能让建奴进入山东。

    不能让济南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出现。

    陆远看向了卢象升,他相信卢象升不是一个只在乎京师安危的总督。

    卢象升这时候的确开了口,说道:“本官已上疏陛下,南下追击建奴,不能容这建奴在我大明境内肆意劫掠,诸将以为如何?”

    一听卢象升说要南下与建奴决战,辽东总兵王廷臣站了出来:“总督大人,建奴以铁骑为主,追剿不易,追击恐怕收效甚微,且我等官军善于守城而弱于野战,冒然追击恐被建奴所伏,依末将看,不如固守京师,以防建奴趁机偷袭京师为重啊!”

    卢象升看了王廷臣一眼,直接问道:“王总兵,你这是因惧怕建奴而不敢追击建奴吗,建奴若真有意偷袭京师,缘何不等我勤王官兵到来之前直接偷袭京师!”

    “你!”

    王廷臣没想到卢象升说的这么直白,一时不禁恼羞成怒起来,干脆直接说道:“反正我关宁兵是奉命进京勤王的,而非与建奴决战,我们只听皇上的!”

    “对,我们只听皇上的!”

    祖大乐这时候也站出来附和了一句。

    其他关宁兵的将官们也纷纷响应。

    陆远看得出来,这些关宁兵如今因为卢象升要追击建奴而不愿意听卢象升指挥。

    卢象升此时脸黑了下来,只看向陆远等人:“你们呢?”

    宣府总兵杨国柱先站了出来:“末将听从总督大人之令!”

    虎大威和王朴也跟着表示愿意听从总督卢象升之令。

    这三名总兵官乃是卢象升亲信,自然愿意听从卢象升的指令。

    而此时。

    卢象升则看向了陆远。

    陆远自然也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末将也愿意听从总督大人之令,与建奴决战!”

    卢象升见此满意地点了点头。

    而此时,王廷臣和祖宽、祖大乐等则冷冷笑了起来,他们已经知道眼前这陆远和宣大兵敢与建奴作战,但他们不认为这陆远和宣大兵还会运气这么好,能打败建奴的十万大军。

    陆远见此也微微皱起眉头来,他虽然很愿意看见卢象升愿意为了保定、真定、河间等府的大明百姓,为了大明帝国的国家利益,而与建奴决战,但他并不愿意看见军心不齐的现象发生。

    然而,如今这个现象的确出现了,关宁兵不愿意听从卢象升这个总督的指挥,那么卢象升这个总督就名不副实,就很难统筹整个勤王兵马与建奴决战。

    此时。

    紫禁城中。

    朱由检也知道了建奴攻克涿州而南下的消息,这个消息也让他着实松了一口气。

    毕竟这意味着建奴其意不在京师,而自己的大明也就不会因此而亡,而建奴依旧只会如前三次入关一样抢个够后就会离开。

    只是这样一来,自己大明将会有更多的百姓因此而遭殃。

    所以,朱由检也没有因为京城免于失陷而高兴,他甚至因此更加的苦恼,毕竟他才耗费了无数钱粮才重创了流贼并有望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建奴,如今建奴一旦把富庶的保定、真定、河间乃至山东地区劫掠一番,甚至阻断漕运,自己大明将会出现更多的流民,钱粮筹集将会更加困难,而流贼无疑也会趁机再次死灰复燃。

    “陛下,兵部左侍郎宣大总督陈新甲上疏言建奴虏首黄台吉托蒙人传信有意议和。”

    这时候,王承恩持着一份奏本走了进来。

    议和?

    朱由检心里咯噔了一下,他其实不是第一次听到大臣们关于议和的提议,但他知道朝臣中很多官员是不愿意与虏贼媾和的,而且自己作为大明皇帝也担不起宋高宗那样的罪名。。

    但这不代表朱由检不会因此心动,毕竟他也知道大明如果与建奴议和只专心剿灭流贼比一边剿流贼一边抵抗建奴要更有利。

    所以,朱由检还是下旨道:“宣内阁诸阁臣觐见。”


………………………………

第127章 首辅任督师

    刘宇亮、薛国观、杨嗣昌三位内阁大臣来到了平台,朱由检这里。

    朱由检也让三人看了关于陈新甲的奏疏。

    刘宇亮心想皇帝肯定是支持和议的,不然也不会提出来让自己这些阁臣们议。

    但他自己又觉得现在和议已经于事无补,毕竟建奴已经入关,且正在肆掠北直隶,这个时候和议无疑是在自取其辱。

    而薛国观也自然知道皇帝朱由检内心里是想和议的,但他现在也不好开这个口,毕竟此时谁站出来支持议和,将来谁就会因此背锅。

    杨嗣昌内心倒是希望和议,同朱由检一样,他觉得朝廷没办法同时剿灭流贼与建奴,首先光是朝廷的财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