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辛典史说着就匍匐在了陆远坐骑的旁边:“请将军上马!”
辛典史如此做既是为了表达对陆远的歉意和敬意,毕竟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见有官军真的不进城骚扰百姓且敢以少胜多大败建奴的。
除此之外,辛典史也是真的想取得陆远的原谅,以免被这位已取得杀虏大功的少年将军在皇帝面前告自己一状,让自己被罢官治罪。
何况,在辛典史看来,欺老莫欺少,眼前这位将军虽然年少但已取得不世之功,将来若真想收拾自己,简直易如反掌。
所以,辛典史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做低姿态,为自己最开始的轻慢行为付出代价。
陆远见整个威武军的野战官兵都在看着,知道这不仅仅代表着自己的荣光,也代表着威武军的荣耀,让一堂堂九品典史官做上马墩,这无疑极涨威武军上下官兵的志气。
“好!陆远就恭敬不如从命!”
陆远也就没客气,说着就踩在了这辛典史的后背上,翻身上了马。
“好!”
周狗儿先大声喊了一句,挥手欢呼起来,然后对身后的威武军官兵说道:“大家都看见了吧,因为我们威武军打败了建奴,百姓们都看我们不一样了,连这典史大人都给我们官爷当起了马夫,我们威武军是受百姓爱戴的正义之师!”
“杀敌!”
“杀敌!”
“杀敌!”
周狗儿说着就振臂高呼了起来。
威武军们也都激动起来,他们很享受这种荣誉感。
而武清县城的百姓们也都笑了起来,似乎很喜欢这样的官军。
同在威武军的医护兵静雅也觉得与有荣焉,情不自禁地看了岳长贵一眼,觉得对方越发的伟岸顺眼,心想有一天或许他也会像官爷一样有人为其牵马坠镫吧。
原来这位将军叫陆远。
原来这支官军叫威武军。
辛典史心里想了想后就立即站起了身,顾不得拍去后背上的脚印,就牵起陆远的马朝城门而去。
“辛典史,你后背的两脚印怎么不抹掉?”
陆远这时候问了一句。
“这是贵人之脚,下官不忍抹掉”。
辛典史放低着姿态,笑着说了一句。
陆远承认他现在听了这奉承的话,很是受用。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以数十名威武军牺牲为代价得到了今日的荣耀,也许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吧。
昨日。
辛典史不惜以身死为代价阻止陆远和他的威武军入城。
今日。
因为陆远和他的威武军大败建奴,辛典史自甘做马夫为陆远牵马进城。
这或许就是胜利带来的变化。
一年前,陆远是碌碌无为的商贾子弟,威武军的大多数官兵是无家可归的难民、流民,亦或是街头巷尾和荒村野乡间饥寒交迫的平民。
但此时,陆远成了战功显赫的将军,而他们则成为了力挫建奴的猛士。
当陆远和他的威武军在百姓的注视下,进入武清县城的那一刹那时,仿佛所有人从此都不再是这个时代的草芥。
陆远由辛典史牵着从南面“控引畿服”门进入,随其一同进城的则是威武军近卫连。
而紧接着是申光祖的第一局。
在此之后则是辎重队和炊事、宣传等兵,其中辎重队备好的大车三十辆皆装满了建奴首级,还有三十辆车则装着重伤员威武军阵亡官兵。
至于轻伤员则由各自连队的战友用担架抬着,且由医护兵陪护着。
静雅运气好,刚好被分配到了岳长贵所在近卫连,负责照顾近卫连的一名伤员,这让她足足高兴了半个时辰。
于是,静雅没事就偷偷看了岳长贵一眼。
陆远见此提醒了这静雅一句:“这个医护兵,把心思放在照顾伤员身上,别一直盯着你的郎君,反正他又跑不了,难道你还想让他受伤好照顾他?”
静雅俏脸一红,但还是忙朝陆远敬了个礼:“是!”
陆远笑了笑,没再说话。
在一旁的岳长贵见此问了这静雅一句:“你郎君是谁?连官爷都知道了?”
静雅羞涩地一笑:“不告诉你!你猜就是了!”。
“我怎么猜?”
岳长贵腹诽了一句。
………………………………
第109章 北上
陆远进城后直接去了县衙。
因知县已经逃跑,他也就暂时把县衙作为自己这个威武军主帅的中军大营。
辎重队、医护队、宣传队等非战斗编队也住进县衙。
而第一局则负责防守东城城门,第二局则负责防守西城城门,南城则由近卫连与炮队防守。
北边因紧邻运河无城门开启,只有一栋建于嘉靖年间的镇雍楼,故陆远只让华允敬在楼里守着。
至于各处垮塌的城墙,陆远也让各自负责该段防务的威武军连队雇佣县城民工来修筑,以防止依旧会出现大股建奴来偷袭。
刚经过鏖战的威武军自然是要在武清县城休整些时日的。
而要休整肯定得要有一个可以防御的要塞才行。
所以,陆远才决定要给这武清县修补城墙。
至于雇佣的民工则是由辛典史负责组织。
百姓们虽说很高兴有这样秋毫无犯还能打败建奴的官军,但想到要给这些因刚杀过人而一身煞气的威武军干活还是有些不敢。
一听辛典史要招他们去为威武军做事,有的怕的直接躲进了自家地窖里。
好在威武军拿银子出来,最终一些百姓为了挣钱都还是主动出来了,渐渐的越来越多。
至于修筑城墙的建筑材料自然是凝固时间很短的水泥。
反正这次进京勤王,辎重队靠着运河之便也运了不少水泥来。
威武军在城中也不缺粮,萧春来奉陆远之命在武清城设置的联络站很快就送来了三千石粮食,再加上自带的,威武军倒也不用从百姓手中购粮,自然也用不着像其他官军和建奴一样从百姓手中抢粮。
威武军纪律严明有时候也是因为有经济物质保障。
当晚。
县衙内灯火通明。
陆远聚集了威武军所有连长以上的军官开会,以总结此战的得失。
“我军伤亡七十一人,其中,轻伤十三人,重伤十五人,战死四十三人;
骑兵连轻伤六人,重伤四人,战死十四人;
近卫连伤亡十二人,轻伤两人,重伤一人,战死九人;
第一局伤亡二十一人,轻伤三人,重伤六人,战死十二人;
第二局伤亡十四人,轻伤一人,重伤三人,战死九人;”
炮队轻伤一人,重伤一人;
辎重队没有伤亡;
医护队没有伤亡;
宣传队没有伤亡;”
岳长贵先通报了一遍威武军的伤亡情况,并说道:“骑兵连伤亡最重,折损近一半人马,其余各步兵连也有各别队伍损失惨重。”
申光祖听后颇为郁闷,他的第一局这次作战伤亡不轻,到时候得补充新兵,而新兵肯定没老兵好使,毕竟新补的兵很多都不会再是以前和他同乡的兄弟。
而费叔也很心疼,他的骑兵培养起来不容易。
当初,组建骑兵时都是陆远给他开绿灯,把各连队的尖子兵选了去,很多都是以前在辽地当过边军的难民,宁愿没让这些人在步兵连当军官都调了过去当骑兵,就是为了凑齐一支能战的骑兵队伍。
但这次直接折损一半,再想挑出二十四个有骑术天赋的士兵来可不容易。
接着。
岳长贵又向陆远和在场军官们报告道:“建奴首级我们一共斩获两千一百一十二颗,真虏首级两百一十颗,其中巴牙喇首级十三颗,马甲五十七颗,步甲首级一百四十颗,蒙古八旗建奴首级七百五十四颗,汉军八旗建奴首级一千一百四十八颗,俘获甲剌额真一名,斩杀参领两名,佐领五名,专达一名!我军与建奴伤亡比为一比三十,大胜!”
不过,当岳长贵提及到敌军的伤亡数字和双方伤亡比对结果后,众将都笑了起来。
多日前谈及就恐慌的建奴如今不过是一个个数字,威武军的军官们对建奴的惧意也似乎因此烟消云散。
陆远见此也很是高兴,有了第一次与建奴作战的胜利,无疑就让威武军有了接着战胜建奴的士气。
接下来的休整日里。
陆远亲自看望了伤员们,除了可以恢复战斗力的轻伤伤员将要继续跟随大部队北上勤王外,重伤员则需要暂时在联络站养伤,待伤势基本稳定或生命结束后再和战死之烈士一起由联络站负责运回乡入土为安。
陆远让出成衣店和布业零售店部分利润为的就是打造这样的一条后勤服务线。
所以,战后处理问题,陆远也不用太过于操心。
不仅如此,武器更换和新兵补充也由联络站负责联络,陆远只是需要在参谋部提供的需要补充多少新兵需要补充多少火器弹药的命令状上签字就是。
而且,联络站早已按照陆远的吩咐提前准备好了一批武器和弹药。
陆远的威武军更换一批出现故障的武器和补充弹药以及粮草后才继续离开武清县城北上。
在此期间,费叔自然依旧带着骑兵连在附近哨探着,以免被大股建奴铁骑发现踪迹。
十月二十日这一天,威武军主力正式离开武清县城北上。
在北上途中,陆远看见到的难民越来越多。
据费叔报告说,骑兵连哨探到甲剌额真常阿岱之前驻扎的营地,整个营地尸横遍野,有不下三千被建奴掳掠去的百姓被溃逃回去的建奴为泄愤屠杀!而逃出来的百姓也还有数千,不少还是从良乡、涿州逃来的,足可以见建奴让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陆远只能让联络站尽可能地把这些难民带到清水镇堡去,为将来威武军做大提供人力资源基础,毕竟这些被建奴残害过的难民无疑会是最好的兵源。
为此,联络站准备了许多的粮食,做成馒头,发给难民,但只给这些难民每人发一天的饭食,直到发到清水镇堡为止。
……
砰!
涿州城附近的建奴中军大营里。
镶红旗旗主杜度一脚将李国英踢倒在地:“狗奴才,放你娘的屁!常阿岱乃是我大清最威猛的勇士!怎么可能败于明军之手,被明军俘虏!”。
“好啦,杜贝勒,你听李副将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常阿岱身边有两千铁骑,怎么会败于明军之手?!”
多尔衮这时候忙劝了一句,就冷冷地看向了李国英。
………………………………
第110章 勤王之师
“李副将,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所遇到的明军可是卢象升的天雄军还是孙传庭的秦兵?”
多尔衮问了一句,据他所掌握的情报,现在明廷中可堪一战的精锐就是卢象升的天雄军和孙传庭的秦兵,如果真的有谁全歼了自己大清的八旗兵,就只有这两支明军有可能。
但多尔衮也不能确定,因为据他所知,如今卢象升的天雄军还在从宣大赶来京师的路上,孙传庭的秦兵还在陕西剿流贼,就算接到勤王令也不可能这么快到了武清县附近。
“回王爷,奴才实在是不知这支明军是哪一路,只知其规模约在千人左右,所用火器极为犀利,乃奴才平生所未见,可百步外伤人,有种火炮也是不知是何炮,可两百步外伤人,威力极强,可破皮盾,可撕烈马,甚于虎蹲炮!”
李国英给多尔衮磕了个头,然后就忍着腹部剧痛朝多尔衮回了一句。
而多尔衮在去年因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其传国玉玺而被加封为和硕睿亲王。
故这李国英称呼多尔衮为王爷。
“放屁!约在千人左右的明军,能让我两千铁骑全军覆没?这他娘的哪里是明军,除非是天兵天将!李国英,我看你是在胡说,分明是你怯站逃跑,才害了常阿岱!别以为我不敢杀你!”
常阿岱乃贝勒杜度之孙,故想到自己孙子如今未跟着李国英回来,甚至可能被明军俘虏,杜度就气得不行,见李国英说的还这么荒诞,他就忍不住又踢了李国英一脚。
李国英哎哟一声,忍痛辩解道:“贝勒爷息怒,请听奴才说,奴才不敢撒谎啊,这股明军的确约有千余人,贝勒爷即便不相信奴才,也要相信跟着奴才回来的几名巴牙喇啊!再者,请贝勒爷明察,怯战而逃的不是奴才,是总兵官赤纳吉啊!镶红旗逃回来的弟兄可以为奴才作证的,也请王爷和贝勒爷明察啊!呜呜!”
李国英此时说着就哭着朝堂前坐着的几位满洲旗主磕起头来。
而他口中的王爷和贝勒爷除了指多尔衮,自然还有刚被黄台吉恢复贝勒爵位不久的建奴右翼军统帅岳托。
岳托此时冷冷一笑:“这败仗吃的,竟不知对方来路。”
李国英有些愧疚地低下了头。
这时候,多尔衮看向岳托:“贤侄,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攻克涿州,但这支明军看来的确不简单,关键在于我们对其来路掌握的不清楚,以十四叔看,眼下这支明军既然出现在武清,说明是从南方来的勤王之师,如此勤王之师肯定会去京师,我们不妨派支偏师去京师试探一下,最好搞清楚这是哪路人马。”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而岳托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之长子,故多尔衮在岳托面前以十四叔自称。
“十四叔说的有理,主子爷给的旨意是让我们南下劫掠山东,顺带趁机逼迫卢象升的天雄军回援明国京师,并寻机将其歼灭之,以使明廷流贼有喘息之机,好方便我大清将来定鼎天下,如今正好派支偏师去京师,以麻痹崇祯,让其误以为我大军欲攻其京师”,岳托回了一句。
“正是这话,但这支偏师不得久滞于明国京畿,候卢象升兵至当速往良乡涿州方向撤离!”
多尔衮说后见就看向了在场的各旗贝勒与固山额真们:“尔等有谁愿意领兵去明国京畿会会这支明军?”
“王爷!末将愿往!”
这时候,镶黄旗固山额真满达海站了出来,跪在了多尔衮和岳托面前,大声说了一句。
常阿岱是他的儿子,作为父亲,满达海比谁都还要痛恨俘虏自己儿子的这支明军,他恨不得把这支明军千刀万剐!
因而,此时多尔衮刚这么一问,满达海就站了出来。
其余各旗的旗主与固山也不好与满达海抢这个任务,毕竟满洲八旗中的各旗统治者多少该旗主之子嗣兄弟,自然也都理解满达海的复仇之心。
“也好,但本王得提醒你,切记不可因仇恨而冲昏了头,这支明军既然能以千人歼灭我两千铁骑,足以看出其有不凡之处。”
多尔衮提醒了一句。
“奴才明白!”
满达海回了一句。
……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着京师城外时不时出现的建奴哨骑忧心忡忡。
但崇祯又见近一个月,整个京师外还没有勤王之兵至,忧虑之余也颇为气恼。
“朕每年花费近千万银养天下兵马,到如今竟无一忠勇之军敢进京勤王不成?”
朱由检说了一句,就恼怒地把衣袖挥在了背后。
“陛下息怒,这一来建奴这次进关有二十万之多,且连克二十一座堡垒,连蓟辽总督吴阿衡都亡于其手,故天下兵马莫不怯之,二来我大明精锐去岁尽皆在河南剿贼,如今调回勤王自然尚需时日。”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