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顺皇朝-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一种唤作亚洲棉的棉花,已经从印度传入云南等地了。这种棉花,又称为粗绒棉,产量并不高。但胜在适应性强,抗病性强,弹性好,对于御寒有着很好的效果。现在没找到高产的长绒棉前,有这种粗绒棉也不错了。

    陆承启自然是高兴地不得了,立即下旨说道:“李卿,不管花费多少,一定要找到这种棉花”李诫欣然领旨,他也有意做出一番功绩,既然又有圣旨,何乐不为

    李诫领旨之后离去,陆承启才想到棉花的推广不易。现在是小冰河时期,种植粮食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种植棉花中国农民向来不相信什么良种,只有亲眼看到了别人家的谷子好,才向别人借一些种子来种。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中国的谷物还是没有什么变化,约是一亩地产粮两百斤左右。

    这种顽固性,是出于中国农民的谨慎小心的性格。他们一家的性命,都在这几亩薄地之上,贸然换了种子,没有收成,他们就该喝西北风了。谷物粮食尚是如此,更何况要换种棉花这东西又吃不了,还不知道怎么用,如何能让农民相信这种东西能换钱

    “头疼啊”陆承启忍不住叹了一声,心中道:“如果实在不行,只好先在皇庄之中支出钱银,购置一些薄田,试种一下了。对哦,还有纺织机,也是一个难题有了棉花,只是第一步而已,要是知道能重生,我先前就认真学历史、物理、化学了,现在真是头都大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陆承启算是体会到这个尴尬了,身为重生人士,什么都懂一些,却什么都不精通。除了把握一个大方向,别的什么都做不了。陆承启却不知道,有很多知识,往往缺的是临门一脚。伟大事物与普通发明,缺的就是灵关一闪。

    陆承启不经意间,又悄然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虽然说历史原本就改变的了,但随着陆承启的出现,这个改变会越来越多。毕竟陆承启知晓人类历史的进程,有他在,中国的发展,起码要比正牌历史快多了。正史上,中国走了不少弯路,宋代最接近资本主义的时候,被金灭国了;南宋发展到ding峰之后,因为后续无力,被蒙古人灭了;明末,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又被突如其来的小冰河、流民和满洲人一同剿灭了。至此,中华民族开始落后于世界。哪怕是陆承启重生之前,中国也还是没能追赶得上。

    现在,有了来自后世陆承启,他所拥有的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见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算了,不想了。这个问题就由沈括、苏颂他们解决吧,没理由黄道婆能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这几个科学家发明不出来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吧”陆承启不再自寻烦恼之后,也释怀了。不要和自己的短处较劲,这才是明智的做法。就好比明明知道自己的古文水平有限,就不要妄想着去和那些饱读诗书的御使官争辩。他们会用最熟悉的方式,轻松将你击败,然后逼得你不按照他们的意思做,就好像大顺要亡朝灭国一样。

    此刻,不仅仅是陆承启想通了,连卢尘洹也想通了。先前他也很郁闷,这次领军,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认识这些禁军一样了。哪怕是他的亲兵,也被调去训练了好长时间。现在出征,这些亲兵的行为举止,连卢尘洹都有dian吃不准。更别说底下那些中低层军官了,如陪戎校尉、陪戎副尉、仁勇校尉、仁勇副尉、御武校尉、御武副尉、宣节校尉、宣节副尉等,好像都不用他安排,一切行军,驻扎,后勤,派遣斥候等事宜,都做得有条有理,让原来意气风发的卢尘洹郁闷不已。

    不过,他终于想通了,这一次他出来就是为了寻求晋升资本的,在乎这个做什么要是做得好,恐怕都要做一卫将军了,再受轻车都尉的勋职,那就真的光宗耀祖,羡煞旁人矣。

    卢尘洹想通之后,也乐得做甩手掌柜,放手让手下去办事。他则骑着高头大马,乐悠悠地保养马槊弓箭,等待出战的那一日。未完待续。

    。。。
………………………………

第一百九十一章太原王家

    太原府,位于河东北路之中,乃是一座历史名城。古时曾属冀州,乃是华夏九州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设置太原郡,郡治晋阳。汉代全国设十三州,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

    自晋代以来,直到前朝,太原被称作晋阳城,已余七百年。大顺立朝之初,为了区别前朝,设置州府制度,始称太原府。

    太原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便有“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说法,是古代北方的军事重镇。因历史上有许多皇帝都是从晋阳起家,被世人认为是龙潜之地,因此也别名龙城。

    曾有风水大师言,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而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前朝惧怕再有人起来与他们争天下,放火焚烧了晋阳城,而后又引汾水、晋水灌了晋阳城的废墟。后来,前朝因为外患,不得不又在唐明镇一带修建起新的晋阳城。当时为了钉破“龙脉”使之永世不得翻身,全城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自此,太原再无真龙天子出现了,这也是为什么太原王家日渐式微的原因。

    想当年太原王氏,何等威名赫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这五姓七族联合起来,连皇帝都要给他们几分薄面。

    怎奈昨日繁华已成云烟,如今的王家。不过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罢了。人心早就散了。偌大的府院。早已分成好几家,名义上都听王家家主的,其实每一房都各行其是,王家家主只是一个空头衔罢了。

    不过,世家到底是世家,哪怕烂船也有三分钉,王家仕途没落之后,转战商场。倒也取得不菲的成就。前朝并没有什么盐税之说,只有大顺立朝之后,迫于税收的困难,才实行榷卖制度。把盐、酒、茶等都列入榷卖行列,以充实国库。这让原本已然有些颓乏的太原王氏看到了希望,而且他们的眼光极其狠毒,一下子就看中了任何人都需要的盐。凭着疏通关fdingfdianf小f说,。。o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