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顺皇朝-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糜费颇多,至今已然用去了万万贯钱财。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运河对于商业发展的意义。

    再加上海运,即便日后长安不产粮了,江南的粮食,也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

    整个中原,连成了一片,互通有无。

    有了大运河,陆承启更有信心了。他知道,只要有大运河在,坚持种树,保持水土,就不怕黄河泛滥了。有大运河在,南方的粮食也能补给北方,在小冰河时期,这更为重要。有了粮食,百姓也不会揭竿而起。再一个,就是商业。路通则财通,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沿线全都是经济繁荣的地方。

    百姓一旦富裕起来了,还怕没有钱银买东西吗!

    “使得,绝对使得!”

    陆承启缓缓直起了身子,沉声说道:“两位卿家的功绩,朕记得一清二楚。洪祥五年,天降暴雨,黄河将决口,是你们化险为夷;洪祥八年,黄河沿岸雨水过多,也是因为运河之故,方能排险解难;洪祥十年七月辛卯,大名府、馆陶、永济、清阳、澶州水位告急,也是你们身体力行,亲自督阵,才能保得住黄河没有决口。次年,大名府之夏津虽决口,但也不过漫上了一些而已,不成大患。洪祥十三年,天再降暴雨,却始终奈何不得黄河水位,非大运河之功耶?”

    陈荀和李诫都被感动了,他们没想到陆承启真的记得清清楚楚,红着眼眶说道:“陛下谬赞,臣惶恐!”

    “非也,两位卿家的功劳,旷古绝今,朕也比之不上。这并非谬赞,而是你们实至名归!”陆承启感慨地说道,他知道后世自来水有多缺,要是没有南水北调工程,恐怕北方的人口要直接减少一半。虽然大运河挖掘破费人工钱银,可一旦挖通了,那就是对民族的大功!

    民族英雄不仅仅是霍去病,陈荀和李诫也是!

    “朕决定了,封李卿为少傅,陈卿为少保!”陆承启抛下一枚重磅炸弹。

    “陛下,万万不可!”李诫大为吃惊,虽然他知道陆承启肯定会厚赏,可没想到会厚重到这个地步。虽然少傅少保是虚衔,没有实职。可那还是太子名义上的老师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日后太子即位,他们岂不是位极人臣?

    陈荀见李诫这样,内心稍有不满。但他也知道,朝中政治斗争那是杀人不见血,他们占据高位,绝对是高处不胜寒。一个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不要说了,朕意已决。”陆承启坚定地说道,“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运河是朕最英明的决定!”

    皇帝都这么说了,他们也坚持不了己见。这些年来,陆承启威严日盛,已经很少人能左右他的想法了。虽然陆承启也意识到这是不妥的,但为了那雄伟的志向,他还是得这样做。不就是独断朝纲吗?他有着超越千年的见识,是能将大顺带上正轨的!(未完待续。。)
………………………………

第九百七十五章:来了新客

    经了狂欢之后的长安,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长安百姓该干嘛就干嘛,只是闲暇之余,多了几件事,可以做谈资。

    而酒楼茶肆里的说书先生,也把这场大战,编成了故事,甚至忠武将军朱大光,也被渲染成了一代名将,流芳千古。勾栏瓦肆里面,也一改奢靡之风,变得铁马金戈起来。编排的戏剧,也大多和战阵有关。

    汉人其实很尚武的,不然也不会从黄河长江流域,发展成现在这个版图了。只不过统治者居安而不思危,害怕这种尚武精神,会推翻了统治,所以对这种尚武的精神进行了阉割。尤以大顺为甚,汉时的文人,可谓文武双全;而此刻的大顺文人,大多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这种病态美,居然成了审美标准,可谓是时过境迁。

    但现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意识到,文人不懂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于是,各类武馆,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了出来。在长安城里,估计就有不下上百家了。各类武术流派也纷繁得乱人眼目,什么地堂刀、国手、太祖长拳、少林拳、上清功……极具特色,而且武馆收的徒弟,大多是些文人。

    此时的风尚也为之一变,要是文人不手执折扇,腰挎宝剑,身着儒袍,那都不算是文人。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已经不受待见了。

    其实这也和社会变迁有关,先前大顺的穷苦百姓,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怎么练武?现在不同了,有了江南这个大粮仓,还有大运河、直道、驰道、官道、驿道等途径运送粮食,江南的粮食,行销大江南北。不仅粮价合理,百姓一个个都能吃饱,连家禽家畜都多了起来,再不济也能买得起蛋类吃。

    都说穷文富武,学文不耗气力,所以是“穷文”。可练武是很耗气力的,不吃饱饭根本练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先前大顺的穷酸文人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闲钱去学武?

    现在不同了,整个大顺都充满了机遇,只要你肯卖力,卖知识,就能吃得饱饭。

    吃饱了饭的百姓,寻思着要找点事做。似乎学武,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当然,这也苦了各地的衙门,滋事打架的刑事案件与日俱增,让各地县官叫苦不迭。不过百姓打架也有克制的,最多是赤手空拳,真正打死人很少见。毕竟《大顺律》已经深入人心,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理念早已被百姓熟知。犯不着为一件事,搭上两条人命,是不是?

    刑部尚书苏轼有感于此,上奏陆承启,通过了一项律法,但凡有打架之事发生,动手双方要罚两贯钱,当事人鞭笞二十。

    这个刑法条文一出,类似的案件就少很多了。

    有钱人是不在乎那两贯钱,可鞭笞二十,那就是大问题了。

    衙门打板子的人,可是专门“练过”的,要是县官恼你惹事,狠狠打上二十板子的话,恐怕要筋断骨折,内脏皆损。日后别说练武了,就是站立起来都成问题!

    有感于此,民风为之一清。

    虽说不能杜绝滋事寻仇,但打架动刀子的事毕竟少了很多。

    时间又过了一个多月,在长安百姓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有十余人被禁军押送着,自驿道一直到了上林苑。

    “这里是……?”

    一个身着普通百姓麻衣的粗犷汉子问道。

    “这里?是看押各国皇帝的所在,你也算是一方人物了,陛下也看得起你,让你在这里渡过余生!”一个禁军伙头冷笑说道,这人的部下,杀了他不少同袍。要不是陛下指名道姓要留他性命,他早就和他拼了这条性命了。他实在不明白,这些人有什么用,还要留在上林苑旁边的庄园!

    “你说什么?!”

    一个大汉怒了,想要动手,却被那人喝住了:“做什么?”

    那禁军伙头倒是想他动手,这样就有借口痛殴他们一顿了。要是论拳脚,受过严格训练的禁军,还真的没怕过谁。虽然女真人很强悍,那也只是在马上,在地表,他们也不见得能纵横天下。谁不知道大顺的步卒天下无敌?和禁军在地面一对一,也不见得女真人就能胜了。

    “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我败了,就要接受。”那满脸络腮胡的大汉,落寞地说道。

    他还想着要做一番大事业,可野心还未来得及施展,就被大顺浇了一盆冷水,把野心给浇灭了。他怨恨吗?怨恨,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女真弱,大顺强。弱肉强食,向来都是丛林法则。女真人世代渔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技不如人,除了认输投降之外,还有什么办法?

    万幸的是,还能保得住完颜一族的一些血脉,即便被软禁到老死,那也值了。

    这一行人,正是完颜劾里钵和完颜劾者等人。

    完颜劾里钵听闻耶律洪基也在这里,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他一面了:“现在能进去了吗?”

    “随时可以,但你想清楚,进去可以,但想要出来,得下辈子了,知道吗?”禁军伙头颇有玩味地说道。

    “我还有得选择吗?”完颜劾里钵淡淡地说道,说罢,拉着尚年幼的完颜阿骨打进了庄园。

    “哼!”

    完颜劾者怒哼一声,也拉着他的儿子完颜撒改,进了庄园。

    禁军伙头在后面冷笑道:“便宜你们了,在这里有吃有穿有住,还不用劳作,你们就放心安享晚年吧!不过,提醒你们一声,每隔五天都要按画册点名的,要是少了一个人的话,全部人都要人头落地,知道吗?”

    完颜劾里钵强忍着心头的怒火,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去。他早就有心理准备,战败了就要面对无穷的嘲笑和讽刺,相对于其他风言风语,这样算是最轻的了。

    “二弟,你这样都忍得住?”

    完颜劾者攥紧了拳头,恨恨地说道。

    “不然你想这么样?”完颜劾里钵淡淡地说道,“阿骨打和撒改还小,你想完颜部的血脉断绝吗?”(未完待续。。)
………………………………

第九百七十六章:同病相怜

    完颜劾者不说话了,他突然想到,如果当初完颜乌古乃选他做酋长,情况会不会改变一些?最起码也不用做阶下囚啊!

    不过转念一想,他就释怀了。

    他的脾气比完颜劾里钵更加暴躁,要是大顺来攻打女真的话,估计他会玉石俱焚,拉着整个女真族一起陪葬。现在这个结果,已经算是最好不过的了。最起码,女真族还有数十万人口,而他们完颜部,也还留下了血脉。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将血脉延续下去,可终究不用断了香火。

    完颜劾者突然自嘲一声:“一败涂地,真的是一败涂地啊!我很不甘心,如果女真族人有两百万,何惧汉人?”

    “就算给你们一千万人,也是枉然。”

    前面突然传来一个令人厌恶的声音。

    完颜劾里钵皱眉一看,完颜阿骨打似乎受了惊吓,闻声立即往完颜劾里钵的背后躲了去,探出一个小脑袋,看着前面的情况。

    这时候,从里面走出一个身穿麻衣,却身材魁梧,仪容不凡的络腮胡大汉来。

    “耶律洪基?”

    完颜劾里钵立即明白了过来。

    来人正是耶律洪基,他听闻了完颜劾者的话,忍不住出声反驳道。

    “你是完颜劾里钵?”

    耶律洪基和完颜劾里钵素未谋面,却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身份。不是因为他们惺惺相惜,而是因为他们都用一种共同的特质帝皇的骄傲。耶律洪基就不说了,前辽皇帝,位高权重。完颜劾里钵也做了几年酋长,在他的带领下,女真族欣欣向荣。如果不是大顺决意灭了女真的话,恐怕再过几年,女真就真的就成了气候,成为顺辽两国的心腹之患。

    先前做皇帝的时候,耶律洪基没有看清楚,但在庄园这些时日,他早就想清楚了。越是想得清楚,他就越佩服起比他还小十几岁的陆承启。他每次出击,都能打到他的七寸,甚至连威胁都能消灭在萌芽的状态。耶律洪基不蠢,相反的,他还很聪明。不聪明的人,又怎么会被耶律宗真看重,选为下一任帝皇呢?

    正是因为这份聪明,反而让耶律洪基蒙蔽了双眼。当他思前想后,哪里还看不出,自己是任用奸臣,听信谗言的代表?而对比起陆承启,简直一无是处。

    想到这些年大顺的蒸蒸日上,和辽国的每况愈下,耶律洪基就明白,自己是“功不可没”。

    他开始反思自己执政之误,越想越是心惊。他好像着魔了一样,怎么败国怎么弄。攻伐女真就不说了,宫帐军元气大伤,不仅损失了北府宰相萧虚烈,还损失了契丹第一勇士萧峰。要是这两人还在的话,估计局势会好一点吧?

    本来顺辽互开榷场之后,两国关系逐渐好转了,辽国已经差不多有十年不再打草谷了。

    可耶律洪基自己偏生作死,要挑起战争。这下好了,陆承启为了维护大顺的脸面,“不得不”派出了四十万禁军,要报那一箭之仇。

    这一下就把整个辽国搭了进去,耶律洪基想要后悔都来不及了,因为临潢府太快就被攻破了。前后不到一个时辰,禁军就自汉城攻入了皇城。

    耶律洪基那时候已经慌了神,听从了耶律乙辛和张孝杰的话,竟选择了临阵脱逃,从北门逃出临潢府。

    只是禁军已经包围了过来,哪里有突围的地方?要是他再固守一番的话,说不定还有一丝转机。毕竟他那时候还是辽国皇帝,一旦临潢府有难,各地王公贵族都要过来“勤王”的。可他这一逃,不仅把御帐亲骑给搭了进去,连带士气都一落千丈,再也挡不住势如破竹的禁军。而他和百余皇眷,也没逃出去,被杨怀玉和折克行堵了个正着。

    哪怕是后来耶律乙辛死于乱军之中,张孝杰躲进窑子也被揪了出来,可耶律洪基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辽国在他手上亡了,他成了亡国之君。用两个奸臣为整个辽国陪葬,那是多么不划得来的事?

    耶律洪基来到这庄园后,日日借酒消愁之后,才渐渐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他现在才醒悟,已经太迟了。但他也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有着一个不离不弃的皇后萧观音,和一众子女。要知道正史上萧观音和太子耶律浚,都是被耶律乙辛一党害死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耶律洪基和完颜劾里钵终于见面了,这两个可以说是世仇,甚至比大顺还要世仇的存在。

    只是两人现在都沦为了阶下囚,已经没有心思再斗,而是同病相怜起来。

    “我还以为,会是回鹘王、黑汗王先到这里,没想到居然是你!”耶律洪基感慨地说道。

    完颜劾里钵苦笑道:“我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日。”

    “那你认为,接下来会是谁先到这里?”耶律洪基和李日尊平日里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其实话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大顺要攻伐的另一个国家,会是哪一个?

    “回鹘吧?”完颜劾里钵不愧是完颜乌古乃指定的继承人,战略眼光确实是一流的。

    “没错,回鹘挡住了西域的丝绸之路,让那些大食人赚满了钱银,我估计大顺那个小皇帝早就看得不顺眼了。”耶律洪基笑道。

    “不仅是回鹘、黑汗,天竺、高丽都是大顺的盘中餐,只是看那陆承启什么时候动筷子罢了。”完颜劾里钵叹了一声道,“大丈夫生当如是啊!”

    耶律洪基也黯然了:“悔不当初,如果你父亲当初不挑衅辽国,或许现在我们都不用在这了。”

    完颜劾里钵苦笑道:“这都是大顺布下的局,你还看不出来吗?陆承启利用了我父亲的野心,提供了各种器物给完颜部。我父亲强大起来后,肯定会是你们辽国的心腹之患,你必定要除之而后快的。我们是鹬蚌相争,而他陆承启,则是渔翁得利!”

    耶律洪基一愣,然后才点了点头:“不错,那小皇帝的眼光,果然犀利。居然在十几年前就布局成这样,我自愧不如!”

    完颜劾里钵苦笑道:“我父亲其实是明白的,但为了完颜部,他还是接受了大顺的援助。”

    耶律洪基感慨道:“是啊,世上之人皆为私利,我何尝不是?要不是为一己之私,我又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不说了,你喝酒吗?”

    女真族人都是酒袋子,完颜劾里钵点了点头:“喝!”

    耶律洪基把他领到酒库,选了两坛好酒,递了一坛给他,才说道:“喝!”

    说罢,两人痛饮了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