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顺皇朝- 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旦不受朝廷的待见,孔家的下场将会和那些世家无甚么区别。

    孔霖是聪明人,或者说整个孔家都是聪明人,懂得抓住一切机会来增强孔家的影响力,让孔家变得“大”到朝廷都要忌惮三分。蒙学是再好不过的途径,只要天下人都成了孔家的学生,那朝廷就是想要动孔家,也要考虑三分。就算事情不可为,孔霖也不是继承孔家家主的那个人,当作弃子也无所谓。

    “真的是好算计,好算计!”陆承启心中一阵冷笑,他并不想动孔家,毕竟现在还是儒家学术的天下。孔家等同儒家的脸面,动了孔家,表明朝廷要弃用儒家了,这个后果是陆承启所承担不起来的。

    孔家绑架朝廷,陆承启又何尝不想绑架孔家?历史上,每个朝代都礼待孔家,朝代更迭,好似与孔家并无干系。但陆承启要把孔家绑上自己的战车,则必须让孔家参与到蒙学中来。天下都是孔家的学子,而且还进了朝廷当官。荣辱与否,都在朝廷之上,孔家便是想离心离德,都要三思一番。

    陆承启脸上露出了冷冷的笑容,心道:“谁算计谁,还不知道!”

    心情不错的陆承启,继续开始了工作。所谓的工作,只是将内阁的票拟,转为批红罢了。内阁运转了两年,一些简单的政务,已经无需上达天听,他们都可以自行处理了。原先宰辅的权力,被分割成若干块,根本就不用担心宰辅的权力过大了。

    陆承启之所以心情不错,皆因今日轮到去东厢韩凤儿那里了。要说陆承启最迷恋哪个妃子,除了周芷若以外,就是韩凤儿了。如果说周芷若是初开的花蕊,那韩凤儿就是绽放的荷花,亭亭净植,香远益清。

    一想到韩凤儿那紧致的身躯,陆承启就一阵心驰神摇,恨不得时间过得快些。好不容易熬到了酉时,连一刻钟也不想等,陆承启都不去御膳房,径直回到了坤宁殿。

    “皇上驾到!”

    随着高镐一声高喊,韩凤儿连忙出来迎接,说道:“臣妾恭迎陛下!”

    陆承启把她扶起来,笑道:“贵妃无需多礼,快快平身。”

    只觉得触手顺滑,如丝如绸,如锦如缎,让陆承启心头一荡。韩凤儿虽然已通人事,眼睛触碰到了陆承启炽热的目光,却还是羞得满脸通红。在一干宫女的注视下,韩凤儿羞得差点没把头低到陆承启的怀里去。看着像只鸵鸟的韩凤儿,陆承启心中充满了自豪感,谁曾想,一个性烈如马的女子被自己彻底融化了呢?

    知道韩凤儿的尴尬,陆承启挥退了那些宫女。待得清场之后,陆承启才附耳道:“好凤儿,她们都走了……”

    “陛下你真坏!”

    韩凤儿也明显动了情,双眼迷离地说道。

    陆承启邪笑一声,环抱着韩凤儿,如同一个连体人一样。“好凤儿,我们先用膳?”过了良久,待得韩凤儿恢复了点神志后,陆承启才缓缓地说道。

    韩凤儿乖巧地点了点头,其实不用陆承启说,她已经唤人传膳了。只是没料到陆承启会来,仅够她吃而已。习武之人,饭量都不小,韩凤儿虽为女子,可吃得一点都不少。哪怕贵为贵妃了,她也每日早早起身,养气习武,从不间断。

    “陛下,这饭菜少了些,臣妾去唤人再传些来……”

    陆承启没有阻拦,而是饶有兴致地看着韩凤儿忙活起来。两人融融泄泄地用过晚膳后,韩凤儿又让侍儿备好浴汤,等宫女收拾完碗筷后,她才红着脸说道:“臣妾服侍陛下沐浴更衣……”

    陆承启笑而不语,韩凤儿的小脸更是粉红妩媚,一颗心七上八下的。直进了屏风后面,过了好一会,才唤道:“陛下,浴汤好了……”

    陆承启心道:“也罢也罢,做皇帝总是要享受一番的。”

    想到这,陆承启走入了屏风后,却见是脱去了钿钗礼衣,仅剩下贴身的诃子与亵裤,不过丝质轻薄透明,根本掩藏不了什么,烛光照在韩凤儿近乎晶莹剔透的肌肤上,润滑犹如凝脂,仿佛是一块没有丝毫瑕疵的美玉。

    陆承启灼热的目光投射而来,韩凤儿莹然如玉的肌肤渐渐泛红,再也不堪忍受,双手遮羞,但情急之下却是难以尽掩光,香肩粉臂裸露,曲线说不出的柔滑可人,甚至隐约可见胸前峰峦起伏之美。

    “陛下请更衣……”韩凤儿羞不可耐,娇声唤道,差点都哭了。

    陆承启却不想放过她,捉狭地说道:“朕要凤儿帮朕更衣……”

    此言一出,韩凤儿娇躯微微一震,却听话地走了过来,陆承启只觉得香风扑鼻,眼前春光乍现,好生炫目。“这才是人间天堂!”陆承启心中狼嚎一声,舍不得眨眼,怕错过了这等美景。(未完待续。)//天蚕土豆改编的3d浮空炫斗手游《全民大主宰》公测啦,想玩的书友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下载安装(手游开服大全搜索sykfdq按住3秒即可复制)
………………………………

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

    一早起来,陆承启只觉得神清气爽。昨晚一夜征战,驰骋疆场,大杀四方,总算出了口“恶气”。

    眼见韩凤儿还在熟睡中,陆承启也不打算惊动她,而是自顾自地起身,由侍儿服伺着穿衣登履妆扮,准备上例朝了。其实韩凤儿乃是习武之人,稍有动静就醒了。只不过她脸皮薄,不敢稍稍睁开眼。

    陆承启瞥见她可爱的睫毛在微微颤动,嘴角上挂着笑意,也没有拆穿,而是低声说道:“你们待会记得叫醒贵妃娘娘啊,她忍得可辛苦了……”

    韩凤儿耳聪目明,哪怕是这么小声,也听得一清二楚,心中啐道:“这人……”

    他们也知道,单单以昏君、明君来辨别这个小皇帝已经不可取了,应该是看新政到底是赞誉多,还是毁誉多。新颁布的蒙学、养济院和施药局,都是难得的“仁政”,只可惜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的仁政有些受不了。就拿施药局来说,看病确实不要钱了,可抓药还是要钱的,哪怕不多,却也有点那个。俗话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这做一半,留一半的,算什么?

    养济院也是,规定六十岁以上老人,可入养济院养老,每人每日一升米,十文钱。八十岁以上的居养老人,另给大米及柴钱,九十岁以上老人每日有酱菜钱二十文,夏天给布衣,冬季给棉衣。可小皇帝不知道,大顺的鲜少有人活得过六十岁的么?七十都古来稀了,八十九十更是人瑞……

    蒙学也是这般,明摆着和私学抢生意,这让那些书院怎么看待朝廷?与民争利,还是不给活路?

    新政的弊端太多,很多文官都摩拳擦掌,准备上奏,博取小皇帝另眼相看。当然,新政也不是一无是处,甚至真的可以称得上仁政。单单是养济院,已经是行万家生佛之事。哪年长安城的冬天不要冻死几个人?现在有了养济院,足以提供衣食住宿,死的人肯定会大大减少。

    正当朝臣们纷纷攘攘之际,大庆殿外传来一声“皇上驾到”,顿时这大庆殿中便鸦雀无声,文武百官列队站好,准备上朝。

    陆承启一身龙衮,踏入了大庆殿中,虽目不斜视,却也见得到许多朝臣还是睡眼朦胧的,仿佛还在梦游。陆承启也知道,这上朝最费时费力,可偏生许多朝臣喜欢以上朝勤奋来衡量一个皇帝是否勤政,“被迫”之下,陆承启也只能“服从”。不过要是开启廷议来,这上朝还是有点好处的。幸亏大顺是五日一例朝,有紧急之事再以洪钟聚集文武百官议事。不过自大顺立朝以来,除了皇帝驾崩以外,这洪钟似乎也没响过几次。最近一次还是元绶年间,辽国已经将幽云十六州围困了起来,才敲响的洪钟。那次元绶帝决意出击,算是很多人的一个人生拐点。杨太师也力主出战,从而步步高升。

    登上龙椅后,朝臣长揖,众口同声道:“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众卿平身,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陆承启知道这是客套话,若是一日一朝或许还有时“无本要奏”,可五日一朝,绝无幸免之理。

    果不其然,内阁首辅徐崇光出列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许多大臣都没回过神来,怎么这次徐崇光不坐阵中军,反而身先士卒,第一个出来奏本呢?而心思敏捷之人,已经想明白了,这应该是江南一事有了眉目。其实做得了官,很多人的心思都很活络。开垦即是自家田地,单单是这个条件,已经让在场官员心动不已了。也难为了徐崇光为了堵住漏洞,不惜得罪这么多人,殚精竭虑。这等精神,为了留名青史,“造福万民”的精神,陆承启也微微动容。

    “准奏!”

    徐崇光当即端着朝笏,侃侃而谈,所说之事,无一例外,皆是开发江南一事。不出所料,很多大臣都惊愕地看向了徐崇光,每人仅限五亩地?这……这简直不给活路啊!还明文规定,官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得“与民争利”,很多人都心里骂开了:“直娘贼,你不要发财,就不给我们发财了?”

    一时间,除了徐崇光的门生故吏稍稍理解他之外,许多大臣都“同仇敌忾”,就差没有群起讨伐了。徐崇光却依旧“我行我素”,根本不理会已经闹成一片的朝中大臣,中气十足地朗声奏本。

    陆承启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徐崇光的上奏。其实这奏本,他早就看过了,现在不过是借徐崇光的口,再听一遍而已。许多心思敏捷之人,看着纹丝不动的小皇帝,心中已有计较:“内阁不过是皇上的幕僚,出此政策,想必也是小皇帝的授意。这徐首辅,不过是替皇上挡箭羽罢了……”

    陆承启听了徐崇光关于江南农田、水利、道路、民生、作坊等阐述,并不置可否。待得他说完后,才缓缓地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臣有异议!”

    “臣有本要奏!”

    “陛下,此举难免群情激愤,望陛下三思啊!”

    ……

    陆承启这话刚刚落地,一大群人便跳将出来,恨不得证明自己才是最正义的一方,开始猛烈地“攻击”徐崇光起来,纷纷表示不同意。徐崇光心中一叹,眼光复杂地看向了陆承启。原来,徐崇光的奏折里面,只是写每人仅限十亩地的,但小皇帝一挥手,说道:“每人十亩,耕种得了吗?太多了,削减为五亩!还有,这官员要是与民争利,奈之若何?”

    正是因为这样,徐崇光才“不得已”改了奏本,成了今日的版本。果不其然,现在已经引起公愤了,他这个内阁首辅,隐隐有成为众矢之的的意思。户部尚书林镇中担忧地看向徐崇光,心道:“老师……”(未完待续。)
………………………………

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

    见到群情汹涌,甚至要把徐崇光掀下马的意味,陆承启就有点放心了。。:。或许这就是做了皇帝之后的通病吧,总是疑神疑鬼的,要把权力紧紧攥在手里才放心。现在看来,即便是文官集团里面也不是一条心的。有了这个试探,陆承启放心了。

    什么是帝王心术?这就是帝王心术,不经意间挑拨离间,打一派拉一派,再中立一派,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三足鼎立,就不会一家独大,再造一个杨太师。不过即便杨太师在朝时亦不是为所‘欲’为的,副相有文彦博,还有计相,就是六部,杨太师也只掌控了四部而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江湖如是,官场亦如是。

    陆承启觉得达到目的之后,才缓缓地说道:“众位卿家似乎对徐首辅的计划不甚满意啊,可是为何?”

    这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小皇帝明摆着装傻,这些朝臣可不敢装傻,万一现在退却了,日后再想争取到这个“福利”就难了,凭什么连乞丐都能开垦五亩田地归纳己用,他们做官的却不行?这不是搞阶级对待吗!

    当然,这些大臣不知道什么是“阶级对待”,但不影响他们奋起“还击”。

    太常卿魏云峰闹得最凶,当即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徐首辅对朝廷命官太过苛刻。且不说现如今朝廷命官俸禄几何,物事市价节节攀升,俸禄不涨,当官却养不活一大家子,已非新闻。现如今朝廷开垦江南,却将朝廷官员和亲属排除在外,非仁哉?非人哉?非礼哉?”

    魏云峰一点面子都不给徐崇光,因为他并不是徐崇光的学生,也不是徐崇光一党的,与徐崇光没有牵连,自然闹得最凶,抨击得最肆无忌惮。其实魏云峰是文彦博的人,而且一直都是,这一点陆承启早就知道了。文彦博也从未隐瞒过这一点,当然也不会傻到自己公开。

    再加上魏云峰是太常的人,太常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在汉代位列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但在大顺权力削减了些,成了清贵衙‘门’,但也不可小觑。能做到太常卿的人,礼法娴熟,“业务能力”过硬,批驳起来一套一套的,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现如今看来,魏云峰还是怕惹恼了小皇帝,才稍稍抑制自己,没有再说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元绶时,官员们互相攻讦,造谣揭短无事生非等下作手段都使将出来,让人郝颜。现在不同以往了,魏云峰也知道要慎言。抨击可以,攻击人身,那他自己也要倒大霉。

    魏云峰的话语一落,他一派中的官员也站了出来,为他摇旗呐喊。甚至一些墙头草,也跳将出来,纷纷指责徐崇光“有欠考虑”。

    徐崇光真的有欠考虑吗?或者说陆承启真的有欠考虑?

    并不是。要知道,大顺对于在职的官员,不管是寄禄官还是职官,一律免除税赋。百余年来,大顺冗官日盛,也难怪国库渐空。皆因这些官员都太过“聪明”,太过“中国式的聪明”,一个劲地钻朝廷漏‘洞’,把族人田地、村中田地都拉划到自己名下,一逃税就是一条村的逃,直到死在任上或者贬官流放、告老还乡才继续‘交’税。

    这样人何其多,都想着法子钻朝廷的漏‘洞’。偏生这个制度是当官的“福利”,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揭穿他?于是乎,这个毒瘤就一直存在,越来越大,敲骨吸髓着大顺的元气。

    陆承启也想一下子扭转这个风气,因为不仅仅是农税,商税也不外如是。如果仅仅是农税,陆承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可商税一逃,每个月朝廷要损失多少钱?有了这些钱,陆承启能训练更强的禁军,制造更强的武器,也能颁布更多利民的政策。

    今日通过徐崇光一试探,果然群情汹涌,差点就没将徐崇光给冠上一个“大不敬”的罪名,最好把他给打落下来,换个人做首辅。为何杨太师振臂一呼,满朝响应?就是因为他“符合”了大多数官员的利益,所以有人拥戴他。陆承启把杨太师的羽翼敲掉以后,他就只能乞骸骨致仕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在朝堂,何异于江湖?

    原先陆承启还对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抱有一定的希望,现在看来,一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跳起来了,小人嘴脸显‘露’无遗。

    “哼,且让你们得意一会,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陆承启心中打定主意后,才缓缓地说道:“魏卿说得有些道理,徐卿确实有欠考虑。这样罢,让户部酌情,添些俸禄便是……”

    俸禄?谁稀罕啊!魏云峰眼中闪过不屑一顾的意味,这是因为官员要是靠俸禄吃饭,那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