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照圣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照圣朝-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分为两类。”

    这就说到了关键,各位郡王都直了直身子,认真地听着。

    雒渊概说:“第一类,是陛下的皇子,除嫡长子逄秩以外,其他皇子均可封为郡王。”逄秩是雒皇后所生,是雒渊概的外甥,雒渊概把逄秩单独撇出来,是预备着逄秩以后要封为太子的打算。

    “第二类,是陛下欣赏的有功勋的宗亲,这是恩出于上的恩典,非臣等所能置喙。”这一句是一语双关的,意思是暗示,自己作为臣子不能插嘴分封郡王之事,在座各位郡王同样也是皇帝的臣子,因此也没有权力插手封谁去当郡王。

    雒渊概停了下来。雒渊概的话,将皇帝的儿子们都做了妥善布置,这无疑使得崇景皇帝很舒心。但在座的其他郡王却颇为不满。他们冒着灭门的风险,拥立逄图攸的了帝位,结果,所有的好处却都给了逄图攸一人,自己一无所得,这岂不是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

    雒渊概把握着节奏,等这几位郡王脸上都显露出很不满的表情的时候,才慢慢说:“还有一类,不过不是分封新郡王,而是扩大现存诸郡国的属地,也就是,将一些相邻的施行郡守制的郡,划归到相应的郡国去。这一类是专给几位在座的郡王殿下的。”

    这一招十分高明,一方面封赏了在座郡王的拥立大功,另一方面却没有增加分封郡王的数量,这使得在座郡王们和逄图攸都不用再为分封何人为郡王而操心。郡王的数量越少,现有郡王的地位越尊贵,郡国疆土越大,现有郡王的实力越强。因此,在座郡王心里都很认同。

    最为高明的一点,就连皇帝都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到,那就是,如此一来,分封郡王的数量大大减少,由于逄图攸诸皇子在分封郡王的排序中最靠前,因此新增的分封郡王几乎全部都是皇帝的儿子,其他逄氏宗亲获封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样一来,逄图攸一脉的实力大大增强。

    这几乎是两全其美、一举多得的上上策了。皇帝既可以满足逄氏宗亲恢复郡国制、取消郡守制的要求,又能够名正言顺地将权力独揽在自己手里,大大拓展皇帝手中的权力。这是深谋远虑的超高权谋。但雒渊概觉得,这个深层的意思,逄图攸可能是考虑不到的,但自己也没有必要去跟皇帝说。

    各位郡王纷纷开口表示赞同。终于达成了皆大欢喜的结局。变更政体的大方向和总原则就这么定了,剩下的就是选人、分配封地的事。而这需要慢慢来谈,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说清楚的。于是皇帝说道:“好了,天都黑下来了。大丧期间,不能饮宴歌舞,留你们几位郡王在宫里,也是白白拘住了你们。你们回王府去吧。”这些郡王在圣都里面都有自己的王府,他们乐得皇帝放他们出宫去,于是跪拜行礼之后,各自回府了。

    雒渊概单独留了下来。

    皇帝的兴致很好,对雒渊概说:“你把可以分封的宗亲列个清单,把可以转赐给几位郡王的地方也拟一个单子。这样,我们心里就有个数了。等你拟完了,我们再商议吧。我打算,大丧之后立即开始施行改良后的郡国制。在正式施行之前,先不要跟郡守们说,免得横生事端。那些个郡守,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还好,你已经虑到了这一层,把他们的嫡长子全都弄到圣都里来了。投鼠忌器,谅他们也不会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你这一招啊,很高明啊。不过,还是要把这些郡守们安置好,他们都是先帝手上历练出来的能臣名将,劳苦功高啊。如果处置的太仓促或者素简了,也有些说不过去,会生出麻烦来的。起码的尊崇、名位,是一定要有的。另外,至于象廷郡王常基如何处置,今日未曾商议,你也一并考虑清楚吧。既然是取消异姓郡王,象廷郡王早晚也是要褫夺封号的,但他又不是寻常的异姓郡王,如何处置,还是要更为谨慎一些。宗旨呢,就是一条,不能把象廷郡王给逼反了。你记下了?”

    雒渊概称是。这也是皇帝打算结束今天召见的暗示。

    雒渊概觉得,逄图攸实在是窝囊,干什么事情都是这么前怕狼后怕虎,方才说的这几条,也是莫名其妙,不光是没有头绪,而且很多指令简直就是前后矛盾,无法操作。但雒渊概心里也很雀跃,有这样窝囊的皇帝,自己大权独揽的时候终于要来了。

    皇帝站起来,笑了一下,说:“华冲进献了十个琉川舞姬。听春佗说,这十个琉川舞姬都还很是看的过眼。时值大丧,国家礼仪为重,我又是新继位的新君,名声要紧啊。所以,大丧期间,她们就不要进宫里来了,就在乐坊里待着吧。我抽个空,去乐坊看看她们吧。另外,我的那些药啊,你要快些配好。”

    雒渊概笑着,没有应答。皇帝又说:“另外,让春佗做中常侍吧,在乾元宫里伺候。你们俩,一个在外边、一个在宫里,相互帮衬着,商量着,把最近几件事情处置好。”

    皇帝竟然将一个内侍与自己相提并论,而且听皇帝的意思,似有要重用内侍参与朝政的意思,心里很不高兴。但他只是冷冷地应诺着,默默退下了……

    注:

    1、宗座:白教中仅次于教宗的宗秩,类似于副教宗,掌管白教日常事务。
………………………………

第一卷  英露漪兰 第十一章  育林苑

    初到圣都的第一晚,华耘觉得实在是穷极无聊,他只愿意待在迦南学院,和融崖在一起,感觉才有些意思。他带着赵允在迦南学院里,一直磨着不想走,吃完饭就是喝茶,而且玩的花样极多。一会是不断地换茶喝、换点心吃;一会又去一件一件地验看融崖带来的衣物行李,说是衣物都太过俭朴,不适合在圣都这样的地方穿,盘算着给融崖如何添置几件;一会又拉着赵允憧憬大丧期满之后在圣都里的热闹生活,给赵允详细介绍圣都里的独特景致和月华楼里的花魁……

    融崖去太庙值守的时辰马上就要到了,普光进来提醒融崖,华耘这才带着赵允恋恋不舍地离开。走出迦南学院正厅们之前,华耘忽然一改没有正形的语调,板起脸来,异常郑重地说:“崖弟,你在太庙值守的时候要加着小心。圣都可不比外边那些郡,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藏着无数的机关窍门,天子脚下,可不是闹着玩的,政事世势十分复杂,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崖弟,别忘了甘兹郡王那件事。他也到圣都里来了。你可明白么?”

    融崖点点头,没有说话,同时用手拍拍华耘的背,表示感谢。

    送走了华耘和赵允,融崖照着桑中博士的说法,在差一刻到亥时的时候来到博士值所,与在那里等候的其他郡守的公子汇合,由一队南宫卫士带着,穿过太学宫的广场,到太庙去值守。

    太庙有太常卿(1)总揽一应故事。事情并不多,也很简单,就是在隆武大帝的灵柩前跪着守灵,每隔半个时辰焚化一炉香。

    太庙的规制很高,正殿后面的宫殿里供奉着逄氏列祖列宗的牌位,除了逄图俐的牌位外,从逄图俐的父亲开始往上十代都被追尊了帝号,每个追尊帝号的祖宗都有一个牌位,除此还有追尊的皇后,配享的先贤、大臣等等。供奉列祖列宗神位的大殿在正殿的后面,是一般人无缘见到的。

    隆武大帝的灵柩停放在太庙的正殿。这个正殿,平时是专供皇帝皇后和祭祀的王公大臣休憩办公的地方,十分宽敞。由于隆武大帝的灵柩尚未下葬,因此他的神位尚未摆放进列祖列宗神位所在的大殿,而是立在正殿里灵柩的前面。

    太庙内外一片素白。

    晚间值守在太庙里的,除了几位郡守家的嫡子,还有一些逄氏宗亲,但融崖一个也不认识。其他几位郡守家的公子大约是比融崖早来了两天的缘故吧,与那些逄氏宗亲很熟悉的样子,他们跪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亲切地闲聊,时不时还有一些说笑声。这些值守的公子、宗亲的轻松随意,与停着皇帝灵柩的灵堂的庄严肃穆形成了鲜明对比。

    夜间并没有人来拜祭。所谓值守,只是形式上必备的礼节和丧仪罢了。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做,也没有什么人可以说话,而且融崖心里盼望着即将与云姬在育林苑里的私会,因此,在融崖看来,这一个时辰过的简直度日如年。

    子时终于到了。华耘和几位郡守家的公子跟着一队南宫卫士进入了停着隆武大帝灵柩的太庙正殿。融崖与华耘交换了个眼神,华耘冲着融崖做了个鬼脸,咧着嘴笑了笑。融崖也冲着华耘笑了笑,然后跟着南宫卫士和几位公子出去了。

    南宫卫士带着他们到了值所,与值所的博士交接清楚,转身离开。几位公子都困极,互相问安后,就分头回了各自的学院。

    融崖与值所的值班博士说:“博士,我是迦南郡的融崖。今日我刚刚赶到圣都,对圣都还十分不适,有些想念迦南了。我现在毫无睡意,想去育林苑走一走好么?拜托博士能够通融通融!”

    那个博士倒是儒雅通达的人,笑着说道:“融公子尽管去好了。育林苑本就是太学的休憩之所。只不过,现在已是子夜时分,育林苑里除了西北角的角门上有人值守外,空无一人。公子去育林苑一定要小心。育林苑里林木葱郁,道路并不清爽,公子切莫迷路了。对了,有一句话我得提醒公子,育林苑里栽植的奇花甚多,这些奇花很多都是有毒的。而且,越是艳丽绝美的花朵,所含的毒性也就越大。往年,总有淘气的新来的乐坊小乐工偷摘花朵而中毒的。公子一定要小心。还有,育林苑里,晚间并不点灯,公子回迦南学院拿一盏灯笼再去吧。”

    融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深夜去育林苑竟然没有被阻拦,而且御林苑里深夜并没有人。这可真是天时地利人和。融崖谢过博士,赶紧跑回迦南学院取灯笼。普光和黄大、胡夏都还没有睡,正亮着一院子的灯,在等融崖回来。普光看到融崖迈进大门,急行几步,拿着一个大氅过来了:“公子来自迦南,那里的气候,四季温热,想来不适应圣都的寒气。披着大氅吧,别着凉了。”

    融崖披上大氅,却没有进屋,跟普光说:“普光,我今日刚到圣都,确实百般不适,也甚是思念家乡父母家人,此时一点睡意也没有,你给我取一盏灯笼,我去育林苑走一走,散散心。”

    普光迅速取来两盏灯笼,一盏给了融崖,一盏自己拿着,准备陪同融崖一起去育林苑。

    融崖笑笑说:“普光啊,你不用去了。夜里寒,你和黄大、胡夏都早些休息吧,我自己去就行了,去去就回。”

    普光没有坚持,点头称是,将融崖送出大门。

    融崖飞一样地跑起来,出了月门往右拐,跑过一段小街,穿过另一个门,就赶到了育林苑。

    今日没有月亮,育林苑里果然没有点灯,一片漆黑。

    融崖打着灯笼,只能一直往北走,因为南宫卫士说过,乐坊在育林苑的北边。

    育林苑里的林木甚多。现在已经是仲春,虽然圣都的地气寒,但春日的温暖已经开始露出端倪,而且育林苑很多地方都做了特殊设计,引来温泉营造出温热的小气候,所以育林苑里此时已经盛开了许多艳丽的花卉。幸亏值所的博士提醒过,要不然,融崖肯定会折上几支送给云姬。

    顺着林木之间的土路,融崖一直往北走,边走边寻找是否有云姬。走了好一会,到了一个不算太大的小湖。绕过小湖,见到一大片奇石,各式各样的奇石堆积在一起。天气太黑了,奇石的形状看不甚清楚,但通过灯笼的光能够看到,有的已经搭成了假山,有的却还散落着。就在融崖打算越过奇石堆继续往北走的时候,听到了他最想听得声音:“公子,婢子在这里。”

    这是云姬的声音。声音很小很小,但在寂静的夜里,融崖听的清清楚楚。融崖寻着声音找过去,原来云姬藏在了一个假山的山洞里。山洞的门口长了几株紫色的花朵,枝叶繁盛,花朵艳丽,几乎挡住了山洞这一侧的入口。

    “这估计就是有剧毒的花呀”,融崖心里想着,侧着身子小心地躲着那些花朵,只让大氅轻轻刮过花朵,钻进了山洞。

    灯笼的光映照着云姬。云姬的眼睛里闪着迷人的光彩。

    融崖扔掉灯笼,冲上去,猛地抱起云姬,力气大的都要把云姬的骨头箍断了。

    云姬踮起脚,双手捧着融崖的脸,一声都不说,眼睛里盈满了泪。融崖扔掉自己的大氅,钻进云姬的大氅里,然后抓起云姬放在自己脸上的手,重重地亲吻着,一边说道:“你这几日还好吗?我想死你了,云姬。你还好吗?”

    “云姬也想公子。婢子都还好。只是看不见你,婢子心里很慌。那甘兹郡王可曾对你做什么了吗?”云姬抱紧了融崖。

    融崖把刚才扔到地上的灯笼捡起来,举到云姬的脸上,说:“没有,我并没有见到他。我很好。不说这些扫兴的话了。来,让我看看你,让我好好看看我的云姬。”

    云姬却赶紧吹灭了灯笼的蜡烛,然后抱着融崖说:“小心被人看到。育林苑这么黑,假山上全是小洞,可是遮不住光的……”

    黑暗中,融崖炽热的嘴唇贴了上来。

    融崖双手捧着云姬的脸,嘴唇在云姬的脸上游走,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甚至是鼻孔。融崖把舌头钻进云姬的鼻孔里,又用嘴完全含住云姬的鼻子开始品咂,云姬的鼻孔里满满都是融崖的味道。这是云姬期盼已久的味道。

    云姬把嘴唇迎了上来。两个人缠绕在了一起……

    激烈的云雨之后,云姬躺在融崖的怀里休息。过了好一会,云姬说:“公子,婢子必须要回去了。”

    “为什么,我们可以一直在这里待到天亮之前再回去。育林苑里什么人都没有。”

    “公子,婢子和凌姬姐姐住在一个房间,回去晚了,她会注意到的。我们只能明天再见了,公子。”

    融崖紧紧地抱着云姬,紧紧地,越来越紧。

    云姬轻轻拍了拍融崖的背,融崖慢慢地松开了。

    云姬轻轻在融崖下巴上亲了一下,说:“婢子真得走了,公子。”

    “明天还是这个时候。”

    “明天还是这个时候。”

    “还是在这里。”

    “还是在这里。”

    “你也可以打个灯笼来。小心不要碰那些艳丽的花朵,那是有剧毒的。”

    “好的,公子。”

    四周一片漆黑,融崖什么都看不见,只听见云姬窸窸窣窣地从另外一个洞口离开了。融崖又一次点着了灯笼,回到了迦南学院,沉沉地睡去了。

    第二天的白天,王公大臣们到太庙里来拜祭。皇帝丧仪的环节非常繁琐,虽然有太常掾(2)的导引,但融崖还是有几次差点犯错。一个好心的太常掾发现了,提醒融崖说:“融公子,宫廷的礼仪很多,尤其是大型皇帝的丧仪,更是繁琐无比,而且一点也错不得。我看公子的样子,应该来圣都觐见的次数不多,对于宫廷的礼数也不是很熟悉。”

    融崖不好意思的说:“大人说的是。还请大人多多指点。”

    那个太常掾道:“公子客气了。不怕公子笑话,如果公子犯了错,我们也是要吃挂落的。我看,要不这么吧,在白天的时候,公子就不要跟着大家在正殿里拜祭了,人多眼杂,一旦犯了错可是躲不过去的。不如请公子到大院门外,专门迎接来拜祭的王公大臣们吧。按照规矩,迎候也是公子们应做的差事。大院门外迎候,礼节就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