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郡王逄积年方十六,刚刚完婚。其生母陆美人年方而立,正是仪态万方、成熟俊丽的年纪。云中郡国在琉川以西的高原,因地势最高而被命名为“云中”。云中郡国人烟不多,赋税也不甚多,但却多产珍稀药材与矿石,是珍奇集聚的宝地,更是朝廷采铁采铜以造武器钱币的重地。
陆美人站起身来,端端行了一个礼,道:“陛下,皇后娘娘,宣仁皇后娘娘,各位姐姐。蒙陛下隆恩,积儿封在云中郡国。积儿赴国就藩以来,一切安好。为报陛下隆恩,积儿特寻得云中玉石一枚,供陛下赏玩。”
众人心下略有些纳闷。云中郡国盛产各类奇珍,远非其他郡国所能比。受封之后首次进献中秋节礼,逄积为何只进献一枚玉石?!这也显得忒小气了些吧?
逄图攸却道:“很好。积儿年少,才刚满十六,又是新婚,远赴高原之地,我心下实在是不忍。但云中是采挖铜铁的重地,关系到国家的兵器、农具、币钱,任务很重,地位非同小可,一般人在那里,我实在不放心。积儿生性坚韧顽强,体格强健,勇武果敢,只有放他这么一个人在那里,我才能略放心些。你和积儿多书信联系着,他在那边有什么要的,你尽管给我说。不要亏待了我们的积儿。他献的玉石我收下了。好孩子!”
………………………………
第二卷 蓝瞳喜饶 第八十一章 圣都·中秋(三)
可是,迟迟却不见陆美人上前来进献玉石。
雒皇后笑道:“陆美人,积儿进献的玉石呢?拿出来吧,让陛下看看吧。”
陆美人一蹲道:“陛下,娘娘,请恕罪。这玉石,有些大。妾携带不便。如果陛下和娘娘恩准,可否请妾的宫人们帮忙拿进来?”
逄图攸点点头,雒皇后道:“好,拿进来吧。”
春佗高声道:“着陆美人进宝。”
只见一队人像抬步辇一样,抬进来一个一人多高的物件,上面蒙着彩绸。
“这么大?莫非是原石?”一些嫔妃嘀咕道。
陆美人走到中庭,朝着逄图攸道:“陛下,这就是积儿所获玉石。这原还有个故事的。积儿到云中的第二日,有采挖匠人喜获一块天然玉石,整块玉通体洁白如雪,足有一人多高,世间罕见。”
“哦。果然是奇珍。”众人惊叹。
陆美人道:“这玉石稀奇,倒也还罢了。最稀奇的还不是这玉石的纯粹和尺寸,而是这玉石蕴含的天意。”
“天意?”有人小声道。也有人替陆美人担心。“天意”二字,事关国运,岂是一个小小的美人可以妄议的?
陆美人慢慢道:“对。这玉石的中间天然形成两个鲜红的大字。”
逄图攸慵懒的问道:“哦?!何字?”
“崇景!”
“哦?”众人惊呼道。
“崇景”是逄图攸的年号。如果陆美人所言属实,那可真是天降的巨大祥瑞。
逄图攸的脸上瞬间露出了万分喜悦的表情。
逄图攸、雒皇后都站起身来,雒皇后扶着逄图攸走到玉石跟前儿。
雒皇后道:“陆美人,快打开看看。”
“喏。”陆美人应诺道,然后一抬手,向宫人示意打开彩绸。
扎束着的绸带松开了,彩绸缓缓落下。
一块略呈椭圆状的白色玉石立在了眼前。那玉石雪白莹亮,在月光下闪着光芒。可玉石上并无任何字样。
逄图攸和皇后都望向了陆美人。
陆美人又冲宫人们抬手示意了一下。
宫人们转动玉石,将玉石的背面调到了前面。
两个鲜红如血的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虽然笔画粗细不等,布局杂乱,但“崇景”两字的样式却看的很分明。
逄图攸盯着玉石上的字,急问道:“这块玉石可曾雕琢修饰过?这颜色如此鲜红,是否涂抹上去的?”
陆美人道:“积儿信中专门说,此玉石浑然天生,玉石和玉石上的字,未有一丝雕琢之处。积儿说,这是上天恩赐陛下的大吉之祥瑞。”陆美人很聪明,没有说“陛下得天眷顾”“真龙天子”之类的话。因为逄图攸得位不正,最想听别人说这些话,但更忌讳别人说这种话,这是一种很奇怪和别扭的心理。
“陆美人好心机啊。”雒皇后不仅如此想。
尽管如此想,但雒皇后口中却道:“这可真是天降祥瑞,上天赐福陛下和大照。妾谨为陛下贺。为我大照千秋万代贺!”
“为陛下贺!为大照千秋万代贺!”众嫔妃起身齐声道。
逄图攸十分兴奋。这是上天对他予以认可和赐福的最好证明。
逄图攸双手合十,对着上天祷告道:“图攸何德何能,能得上天如此眷顾。图攸一定尽心竭力,决不辜负上天的期许。”逄图攸觉得自己的心里很热,血也很热,他觉得自己的抱负一定能够实现,一定能够超越隆武大帝以及此前所有的皇帝。
逄图攸道:“来人,将此天石置于乾元宫正殿龙椅左侧,以供瞻仰。仔细着搬运,不要出了差错。”逄图攸转身,对着陆美人道:“陆美人啊,你生的积儿很好,很好。你也很好。‘崇景’天石降临在云中郡国,为积儿所得,这是大照圣朝的福音,是天下万千臣民的福音,更是你和积儿的福报。只是,积儿已是尊贵的分封郡王了,封无可封。我想想封你点什么呢?说起来,你也是跟随我十几年的老人儿了,服侍我和皇后历来勤谨,从未过失,风评极佳。为了嘉奖积儿的一片至孝至忠之心,也为了嘉奖你教子有方,今日一定要赏赐你些什么。”逄图攸说完,转头看着皇后。
在众人看来,这是征求皇后意思的表示,当然也是皇帝极其信任皇后的表现。但宣仁皇后心里却有更深的想法,“‘崇景’天石确是难得,也深得帝心,但这个功劳太大了,陆美人和逄积可能就此上位,超越其他皇子,骤然成为众人瞩目的一对母子。这不符合皇帝的平衡之术。因此皇帝向雒皇后使眼色,其实是抬出皇后来,明面上给皇后面子,其实是利用皇后的独尊地位,来平抑一下陆美人和逄积的这一个天赐的大功。”
众人都看着皇后,不知皇后会作何建议。雒皇后心里迅速盘算:皇帝的话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首先,不封赏逄积,封赏陆美人。其次,是要由皇后来提出封赏建议。既然皇帝示意由皇后来提出赏赐的建议,可见并非是要封赏陆美人什么珍宝,而是要晋封陆美人的位分。这并不难理解。难办的是,给陆美人一个什么位分。美人之上,就是容华、娙娥、婕妤、昭仪、皇后;婕妤和以上,是绝无可能的,所以只有在容华和娙娥两个里面来挑。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己建议进陆美人为容华,皇帝如果觉得适当,就会允准,如果觉得不适当就会继续加恩,封其为娙娥,这是“恩自上出”的恩典,更是让皇帝自己来做这份恩情。这种措置是最为稳妥的。另一种可能就是直接建议将陆美人晋封为娙娥,皇帝断无否决此议、反而主张降为容华的可能,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由自己来做这份恩情,二是避免将皇帝牵扯其中。第二个好处尤为重要。雒皇后心里很清楚,皇帝封赏陆美人,是因为“崇景”天石这样的祥瑞而起,如果开此先例,那么天下将盛传“陛下喜祥瑞”这样的传言,从此之后,肯定就会祥瑞满天飞,而这将有损皇帝的英明,在史书上是会留下污点的。但雒皇后同时更清楚的是,皇帝现在就是喜欢祥瑞,甚至热切的盼着祥瑞,所以才一定要封赏陆美人。
这两种可能都说得过去,究竟应该如何措置?雒皇后一时半会实在想不清爽。但皇帝和大家都等在那里,不容雒皇后多想。于是,雒皇后决定一步一步来,一边试探皇帝的意思,一边思考应对之策。
雒皇后道:“陛下圣明。陆美人自从进了潜邸,侍奉陛下十分勤谨,确是妾的得力助手。尤其是教养逄积,更是十分尽心。更难的是,陆美人从不为母家求封求赐,陆美人侍奉陛下也有十七年了,可从未向陛下和妾求过什么封赏。以妾的愚见,陛下今日封赏陆美人,为的也是陆美人一直以来的勤谨、廉洁和教养之功吧。不知妾的理解,是否准确?”
宣仁皇后大为诧异。雒皇后此举高明至极。没想到,雒皇后自从入宫为皇后之后,进益竟然如此之快。每次见面,都有很大的进步。雒皇后刚才这一小段话,明明白白是为陛下正名了,也就是明说了,陛下封赏陆美人,并不是为了“崇景”天石的祥瑞,而是为了陆美人自己一直以来的诸多美德和善政。这一方面堵住了悠悠众口,防止了皇帝被人诟病“喜祥瑞”,另一方面也敲打了窦昭仪和孟婕妤等人,他们多多少少都为母家求过封赏,而且在日后的夺嫡之战中,这些嫔妃的母家也是参与的重要力量。在这里突出陆美人“廉洁”,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招数。
当然了,雒皇后有了此问,也缓解了自己暂时想不明白应该给予什么封赏的窘境。
逄图攸也大感欣慰,神情十分赞赏的看着皇后道:“皇后所言极是。皇后所言甚慰我心。皇后啊,这也都是你管束有方。在圣都里,谁不说你治家有方、教子有方?这都是皇家之福啊。”
皇帝明为嘉奖皇后,实际上是在打马虎眼。但就是这“打马虎眼”让雒皇后心里彻底明白了,皇帝是不想亲自封赏陆美人,为什么呢?因为在座的都是嫔妃,稍后,很多嫔妃还要替儿子们献节礼。如果皇帝亲自晋封陆美人,那其他的嫔妃献礼,是不是也应该晋封呢?雨露若是不能均沾,大家心里必有不平。这是素来喜欢维持平衡的皇帝所不愿看到的。
于是,雒皇后识趣的说:“陛下过奖了。这都是陛下上应天命的福分,妾不敢贪功。陆美人美德昭彰、侍奉勤谨,妾以为,是否可以晋封陆美人的位分?”
这是雒皇后在给皇帝台阶下,果然,逄图攸心领神会,道:“你是后宫之主,你自己斟酌着办就行了。”说完,逄图攸就拉着馥皊的手,开始挑选食案上的点心,吃到好吃的就让馥皊拿下去给逄简和逄稊。
………………………………
第二卷 蓝瞳喜饶 第八十一章 圣都·中秋(四)
雒皇后道:“自即日起,晋封陆美人为娙娥。”雒皇后的果决气度,体现的淋漓尽致了。若是别人,肯定还要继续请示皇帝的意思。但雒皇后自忖已经尽知皇帝的心意,所以用了这么一种看上去“独断专行”的处置方式。
一些嫔妃觉得诧异。但宣仁皇后、窦昭仪、孟婕妤都心下赞叹皇后的急智和睿断之能。
陆美人一拜在地,道:“谢陛下隆恩。谢皇后娘娘隆恩。”陆美人声音哽咽,伏在地上已经满面泪痕了。
陆美人因儿子进献祥瑞而越过美人、容华两个层级,直接晋封娙娥,让在座的嫔妃们都颇为眼热。
有了这么一个好的开头,大家都对后面的献宝颇为期待。但后面几位郡王进献的宝物,却都黯然失色了。但皇帝依然逐一进行了点评。
池美人代其子、十六岁的章庐郡王逄种进献的是十六匹纯白骏马。逄图攸道:“甚好。我是军旅上起来的,隆武大帝也是军旅上起来的。皇嫂宣仁皇后、皇后也都是长期浸染军旅文化的,我们这一代啊,身上都有军旅的气质。稼儿、秩儿他们这一代啊,就都弱一些了。”逄图攸说完,看了一眼宣仁皇后,宣仁皇后点头称是,道“陛下圣明”。逄图攸笑道:“章庐郡国历来是养马和训练骑兵的所在,作用非同一般。隆武大帝和我的这些子嗣中,就只有逄种对武事情有独钟,小小年纪,就颇有隆武大帝和我的风范了。此次中秋节献礼,他能进献骏马,可见他对我的期许已经心领神会。这就很好。让他在章庐多历练兵事上的本事。分封郡王本就是掌管兵事的。让他给大照练一支劲旅出来。春佗,将我一直佩戴的佩剑拿来,赏赐章庐郡王。”池美人没有得到晋封,颇有些失落的退下了。但皇帝的佩剑,是皇帝权力身份的象征,皇帝拿出佩剑赏赐逄种,这一点确认池美人心驰荡漾。
公孙容华代其子、十七岁的锘铢郡王逄稽进献的是一柄传说中的上古玄铁重剑,名曰“华离”。逄图攸道:“锘铢是古都,更是我族文明之发源地。属地虽小,但地位却非同寻常。锘铢的帝王之气虽然已经耗的差不多了,但祖先们的遗迹都在锘铢。我们逄氏一族虽然现在成了皇室,但历代都在北陵郡国这个高寒荒蛮之地,文明修养毕竟是差了一些。逄稽知书好礼,让他在锘铢浸染几年,也提振一下皇室的开化文明之风。”逄图攸朝着宣仁皇后和雒皇后道:“皇嫂,皇后,你们可知道这‘华离’的出处么?”
宣仁皇后和雒皇后摇头道:“请陛下指点。”
逄图攸道:“这是上古名将华离的佩剑,也是华离亲自利用一块玄铁铸造的重剑。传说这华离重剑能感应敌情,有敌迫近则铮铮作响,华离大将多次因此重剑而破敌立功。后随其主名之‘华离’,并陪葬华离大将。隆武大帝曾命锘铢郡守搜寻华离重剑。但华离之墓早已湮没,无处可寻,华离重剑也就一直没有找到。隆武大帝还深以为憾。不想为我儿所获。来人,将华离重剑供奉于太庙,以慰隆武大帝在天之灵。春佗,传旨,锘铢为我族文明发源之地,至关重要,准许锘铢郡王在诺铢郡国内修缮圣庙,供奉上古祖先。同时,准许锘铢郡王在诺铢郡国内加练一支圣庙护军,一来护卫圣庙,二来找寻上古祖先遗迹并善加维护。护军的人数和规制么,由锘铢郡王先自行酌定着办起来吧,以后等成形了,再慢慢研拟定制。”这就是准许锘铢郡王自行练兵了。公孙容华是个万事不争的老实人,对自己未能晋封并不感到失望,对儿子被准许练兵也并不感到兴奋,平平静静的谢恩退下了。
童荣华代其子、十八岁的琉川郡王逄称进献的是妫琉山仙鹤之羽做的一面羽扇。逄图攸道:“称儿去了琉川,妫琉山是仙山哪。妫琉山是凤栖之山,上古神鸟紫凰留下的神迹甚多。紫凰神鸟隐世之后,妫琉山特有的仙鹤就成了人间的至尊仙鸟,一直都是不老真仙松岩道人的坐骑和仙使,常人难得一见的。称儿竟能得到这几片仙鹤之羽,可见也是有仙缘之人,更是有大福之人啊。”
童荣华道:“陛下圣明。这几片仙鹤之羽正是松岩道人送给称儿的。”
“哦?!松岩道人竟然现世了?当真是稀奇呢。称儿见到松岩道人的真容了么?”逄图攸问道
童荣华道:“这倒没有的。松岩道人并未现出真身,只是遣童子将这几支仙鹤之羽转送给称儿的。不过,松岩道人虽未现出真身,但却留下了一句话。”
“什么话?”
“松岩道人说:陛下与他是有缘分的,早晚会相见。”
逄图攸很高兴,道:“真是意想不到的仙缘。松岩道人是世外真仙,世人称其不老真仙,是享千年高手的仙人。前朝多少皇帝想见其一面皆求之不得。你们可能不知道吧,大郜德嘉皇帝自诩全福,派出多少寻仙特使到妫琉山寻访松岩道人,希望能够见上一见,指点长生之法,但却连松岩道人的童子都没有找到过,德嘉皇帝深以为憾,在建章宫里专门建了栖仙台,希望松岩道人降临,终也没有任何音信。没想到,我竟还有这样的仙缘。我心甚慰。”
童荣华道:“这都是陛下的福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