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行了,七公,我明白了。”王栋拍着胸脯保证,“这玉打死我也不卖成了吧,有道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既然三娘如此赞赏我,我当然不能让她失望。”
嘴上虽如此说,但王栋心中却在想:“这些古人,真是食古不化。一块玉而已,用不用搬出这么多大道理教训人。”
“哼,你这话说的倒还算有些良心!”七公终于停止发难。
“一路保重!”刘二说罢,跃上马匹,疾驰而去,看的王栋那叫一个羡慕。
他倒是有马,可是只能看不会骑,真的是暴殄天物。
“走吧。”
于是在七公的催促之下,王栋只得再次上路。晌午十分,二人休息了片刻,算一下距离统军府设立的新军营地,约莫还有七八里路的样子。
草草吃了些粗粮,王栋来到马前,将那沙包取了出来。
“你干什么?”七公不解,不知道王栋手里拿的是什么古怪玩意儿。
王栋道;“反正是走路,就当锻炼一下吧。”
一边说着,王栋一边将那沙包绑在小腿之上,最后再套上宽松的长裤,外人根本就看不出王栋其内的玄机。
绑好之后,王栋站起身来走了两步,眉头微皱:“嗯?怎的重量感觉不太对?”十斤的沙包,虽说比较重,但王栋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可是两个沙包全部武装上,王栋便感觉不是那么回事了,莫说是跑了,就是走起路来,也是比较费劲。
“难道我这身子骨,真的差到了如此地步?”王栋心中暗暗揣测。
其实,王栋此刻还并没有意识到,他思维中的“十斤”与大唐的“十斤”有本质的区别。俗语有言“半斤八两”,也就是说,古代的一斤等于现在的十六两。
而王栋,是按照二十一世纪的计量来下的订,可是做出来的沙包,重量应该在十六斤左右,足足重了一半还多。这才是王栋,感觉不对劲儿的真正原因。
可是王栋还没意识到这点,只是以为,他的这幅身子太差。
“以后真的要努力锻炼了。”王栋心中叹道。
“好了没有,该启程了!”身后的七公声音传来。
王栋回道:“马上就来。”
嘴上回的轻松,可是现在的他根本“马上”不起来,双腿之上,绑着三十多斤的沙包,任他如何拼命,都没有七公走的快。
一路之上,王栋感觉双腿如同灌了铅,不一会儿便是满头大汗。期间,七公也提议,让王栋将那沙包解下来,被王栋非常坚定的拒绝了。
因此,原本计划一个多时辰走完的路,结果花费了两个多时辰,直到傍晚十分,他们才到达了统军府新军报到处。
此刻的王栋,双腿发软,站在地上,两条腿都会不自主的颤抖,由此可见,负重行军之后,他的体力消耗是何等之差。
十丈之外,报到处旌旗飘扬,远远的便可以看到一队队的士兵在大营之内巡逻。报到处之前,不时还会有几位新军前来报道,尔后被带领着去后方安置。
七公、王栋走到那报到处前,负责审核的军官望了王栋一眼,道:“你们两个都是前来报道的新军?”
七公摆手:“我不是,他才是。”
说着,七公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了王栋的“军帖”,尔后交到了那名军官的手上。
“王栋?”那军官一边看着军帖,一边望向这边的王栋,“王家家主引荐?”当看到引荐人之后,这位军官不由一愣,王家家主在晋阳声望极高,这位军官对王甫南大名,自然如雷贯耳。
“这位军爷,可有不妥?”
“哦没有。”那位军官回过神来,道,“这位老丈,既然人已带到,你便可以回去了。你,跟他去那边,做一下测试。”指着王栋,那军官说道。
“测试?”王栋一怔。
“你慢慢测,我便回府与家主报告了。”说罢,责任已经完成的七公,转身沿着来时路折回。
………………………………
第七十四章 劣等兵
王栋疑惑的与一名军士来到了大营之内,回头瞟了一眼,七公已经很没义气的走了。
“将马匹先交给我。”那军士,手持一竿长枪,对着王栋道。
到了人家的地盘,王栋也不敢放肆,乖乖的将缰绳递了出去。
“去,向那座山包冲锋。”
王栋一惊,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在前方有一个高约数丈的山包,其中密林遍布,偶尔可以看到,有人影在林中晃动。
忽的,一个人影,自那林中跑出,手中还拿着一竿小小的红旗,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的站在了王栋的面前。
“新兵孙大牛,顺利返回。”
那军士,抬头看看不远处的铜壳滴漏,尔后掏出一张字帖,做记录:“孙大牛,密林寻旗,耗时半刻钟,甲等兵士。”
记录完这些,那军士继续道:“你去甲等军营报到吧。”
“是!”
那孙大牛似是非常兴奋,示威性的看了这边的王栋一眼,随后向着远处的大营走去。
那军士转过头,发现王栋仍然愣在原地,训斥道:“你怎么还不开始?去,给我到那密林中,找回一面红旗。”
“军爷……我可不可以休息一下,这腿有些抽筋……”王栋一脸的悲苦样,他现在双腿根本不听使唤,再去密林寻找东西?根本抬不起脚。
“什么?休息?!”那军士虎目一瞪,手中长枪唰的对准王栋,“军令如山!若敢不从,轻者重杖一百!重者立即斩首!”
“我去,我去啊!”
面对着明晃晃的枪头,以及不讲情面的怒斥,王栋竟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拔腿便向着那山包走去。
没错,即便是发回去强大的潜能,王栋现在也只能用“走”的。这可把那军士气的不轻,目光死死的盯着王栋,恨不得想将他暴揍一顿。
不过,这名军士也认识到了王栋“新军”的身份,并未过分追究。不过若是在真正的部队之中,这样缓慢的动作,完全可以用“贻误战机”定罪,是要被砍头的。
王栋拼劲吃奶的劲儿,终于在密林之中,寻得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一屁股坐了下来。
这一路走来,王栋的体力消耗了不少,现在又要搞什么测试,简直是要了王栋的小命。
“哼!早知道有这个鬼测试,我才不绑这些沙包呢!”一边后悔,王栋一边将腿上的沙包解下来。
沙包解下,王栋瞬间便感觉“身轻如燕”,稍稍喘了口气,从地上爬起来,王栋硬着头皮,开始在密林之中搜寻,那军士所言的红旗。
山包不大,随着越来越高,终于在半个时辰之后,王栋在山包的顶端,发现了无数的红旗。
没错,是无数的红旗。它们全部都插在山包顶端的一个木箱之中,要多少有多少。
“直接说上山顶拿红旗不就得了?害我在下面搜查了这么长时间!”王栋一边抱怨着,拿了一只红旗便向着山下走去。
王栋本来到达营地报道的晚,再加上这一折腾,王栋再次回到出发之地的时候,竟然已经是晚上。
折腾了一个下午,晌午吃的那些粗粮早就被消耗光了,此刻肚子“咕噜咕噜”的叫个不停。
“军……军爷,你要的红旗。”王栋几乎是用爬的将红旗交到了那名军士的手中。
昏暗的火光之下,那名军士的脸上,是阴沉的,目光望着王栋,咬牙切齿的道:“你可知道,你在我们营地,创下了一个记录?”
“啊?还哟记录?”王栋大喜。
“是用时最长的记录!拿这么个红旗,你竟然用了足足多半个时辰!”
本以为创了记录会得到褒奖,原来王栋是创了“耻辱”记录!
“军爷,你听我说,其实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今天晌午我……”
“闭嘴!”那军士一脸的愤怒,对着王栋吼道,“你这家伙,还真是能扯!竟然还打算从晌午说起?”
“事情的真相真的是从晌午……”
“我不管你是从什么时候!”那军士吼道,“你知不知道,你的这个成绩,我都不知该如何记录!”
“吖?!”
在测试成绩的评定之中,用时一刻钟以内为甲等兵,两刻钟以内为乙等兵,三刻钟以内的为丙等兵。此次新军质量还算不错,以乙等兵所占比例最多,甲等和丙等兵则较少。
而王栋用时,竟然用了丙等兵规定标准两倍的时间,这让这位军士如何评定等级?全新军,就此一例,连丁等兵都算不上。
这名军士的怒吼,终于引来了其军官的注意。只见,那白日间,负责接收新军之人,走了过来。
“军营重地,何事如此喧哗?!”
“回曹参军,此人……此人密林寻旗,竟然花费了多半个时辰!”那军士道,“这样的人,怎么可以上战场!”便是老弱病残,也不会花费这样长的时间吧?
“什么?竟有此等事情?”说着话,那为曹参军,伸手接过那名军士手中的字帖看去,尔后眉头紧皱,目光转向这边的王栋。
王栋道:“曹参军,我真的是因为意外……”
“好了,你不要说了。”那曹参军制止了王栋,随后转身对着那名军士道,“他明明用了三刻钟,是你方才记错了!”
“啊?”那名军士一愣,不知这曹参军是何意思。
曹参军板着脸道:“怎么?没听清楚我方才话的意思?”接着,他以近乎命令的口吻道,“此人,密林寻旗,用时三刻,记为丙等兵!送丙等大营报道!”
“是!”这一次,那名军士,算是明白了这曹参军的意思,拿回字帖,开始修改起来。
处理完此事之后,那名曹参军,便带领着自己的部下离开了。
“你,速去丙等大营报道!”说罢,那军士也气愤的离开,显然他对那曹参军的命令,非常之不满。
王栋愣在原地,此人身为参军,怎的会替自己开脱?自己甚至都没有说原因。王栋其实不知,那名曹参军之所以帮他,皆是因为他的军帖之上,引荐人的大名是王甫南。
………………………………
第七十五章 所谓明抢
并州统军府,原有兵员九百余人,此次招募新军,直接将人数扩充到一千五百人,今日到达新兵出报道的共四百余人。
王栋所在的四百余新军,与并州统军府原有之兵马并未在一处,这些新军,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才会被编制到不同府团中。
此次兵员,以乙等兵最多,丙等兵次之,甲等兵最少大约不足五十人。
王栋牵着自己的马在大营之中寻找,终于在数十顶聚集的大帐之前找到了那新军校尉,按照指示,王栋将自己的马匹寄存之后,带着自己的装备来到了记录官之前。
那记录官,乃是负责记录每个入营的新军,携带的武器和其他装备等私人物品。
按军帖上的相关规定,每名兵士,皆要携带三种不同的武器,但是护具则没有严格的要求。
“此乃何物?”当记录官从王栋的包袱中拿出了他的哑铃和沙包,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王栋解释道:“哦这些乃是我自己做的新鲜玩意儿,名唤哑铃、沙包。”
“哑铃沙包?”那记录官眉头微皱,目光狐疑的望着王栋。
不过,这记录官也未从这些东西中,发现任何古怪之处,于是提笔便记录下来。当王栋订制的铠甲,出现在那记录官面前的时候,这记录官显然有些惊讶。
虽说,唐初之时,规定铠甲、重弩等物被朝廷严控,禁止私人持有。不过对于铠甲,则有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来,铠甲相较于一般的兵器,价额昂贵,并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起的;二来,朝廷的府兵,根本不能给每个人配置铠甲,甚至五六人都分不到哪怕一件,铠甲严重缺乏,因此也便不太限制士兵自己拥有铠甲。
而当那记录官,看到王栋那精美的铠甲之时,自然十分惊讶。
短暂的惊讶之后,贪婪的目光,自那记录官的眸中,一闪而逝,随后抬起头望向王栋,道:“锁子皮甲一件,重十斤十二两,铁甲一百零八块,分发于丙等兵王栋,用完归还!”
一边说着,那记录官已经将所说之语写在了王栋那铠甲背上。
“等等。”王栋越听越不对劲儿,“用完归还?这铠甲,本就是属于我的,还给谁?”
那记录官抬起头,皱眉斥道:“混账!这铠甲,明明是府库装备,只不过暂时分与你用,何时成了你的?”
“这铠甲明明是我用六百钱买来的……”
“大胆!我大唐律典明确规定,私人不得持有铠甲、重弩等物,乃是属于禁物,你若是拥有!便是犯了重罪!”那记录官瞪着王栋大声喝停了王栋。
“重罪?”王栋一惊,在看着记录官的表情,心中暗道,“这分明就是明抢!”
“怎么?这铠甲,还是不是你的?”那记录官别有深意的望着王栋问道。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王栋纵然有理又能如何?不过幸好,这铠甲虽然被那记录官强行夺走,但还未丧心病狂到连使用权都不给王栋,这铠甲的使用权暂时还在王栋手上。
再争论下去,自己怕是也不会有好结果,王栋心中暗叹一声,尔后道:“这铠甲是府库分与我用的。”
“这才像样。”那记录官微微一笑,似是在说,“算你小子识趣。”
其实,这记录官做出这样的事情也情有可原,大唐军队缺少铠甲等防具,他如此做,也是希望这幅铠甲,可以帮到更多的人。而不是跟随着王栋一起离开,毕竟铠甲只有在军队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般的普通人家,长矛、长弓等兵器还可以用来打猎、防身,但要一副铠甲有何用处?只能慢慢被侵蚀、腐朽掉,还不如在军队发挥的作用大。
况且,现在北方局势紧张,突厥、大唐备战气氛紧张,越多的好装备,给大唐带来的胜算便越大。王栋的一件铠甲,看似太过渺小,但集腋成裘却也不容小视。
接下来,那记录官也不再找王栋的麻烦,似乎他心中也对王栋有些“愧疚”,很快便与王栋分配好了营帐,并亲自将他送了过去。
数十座大帐之中,王栋左拐右拐,终于在靠近边缘的位置停了下来。
“这里,便是你的营帐了。”那记录官说完,再三叮嘱道,“这铠甲,可要小心养护。”由此可见,这记录官对这铠甲的重视程度。
目送那记录官离开,王栋转过身掀开营帐门便走了进去。
一入营帐,光线立刻黯淡下来,数十平方的营帐内,只有一盏小小的油灯在燃烧。杂草丛生的地面上,营帐两侧并排放着两排长榻,中间则是放置武器的兵器架。
王栋的入内,顿时吸引了账内其他人的目光。黯淡的营帐之内,王东看不清这些“室友”的面貌,只能微微欠身行礼,算是打过了招呼。尔后这才抱着自己的东西,向着那武器架走去。
营帐之内,算上王栋在内,只有八人,比起一般的十人营帐,少了两人。因此显得宽阔许多。
来到武器支架之旁,王栋看着已经摆放其上的长弓、横刀等武器,不由皱眉。因为王栋发现,这些武器虽然在昏暗的光线下,仍能看到斑斑锈迹和松垮的弓弦,甚至有的长枪枪头都已经钝了。
这样的武器,算是“破烂儿”也不为过,用来杀人?一枪捅出,敌人可能不是被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