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归来之霸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夫子归来之霸宠-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因为张家二郎之事,为师在合州露了身份。想那老天有眼的案犯便会留心,既然他要留心,为师便得作态。只是为师也没想到会是穆夫子。只是误打误撞而已。”

    “哦,那就好,只要师傅不利用天珠就好。”

    包公祠内,小刀小槊行至穆易面前。

    穆易看向小槊,道:“那一晚,在我脸上留下一刀的人是你。”

    “是。想报仇吗?”

    “不,我要谢谢你。”原以为是于文浩的保镖救了于文浩一命,万不想是靖安帝的侍卫。若起先还怨怼于文浩的狗命大的话,如今穆易却庆幸于文浩能够活着。

    当然明白穆易如今明了自己错在何处,也当然明白穆易如今明了于文浩的活着才是洗清杨氏一门冤屈的关键,只可惜知道也晚了。

    念及此,小槊拍了拍穆易的肩,道:“走好。”

    穆易含笑闭上了眼睛。

    小刀小槊相视一眼,同时快速伸手,将钉着穆易的巨形箭羽拔出。瞬时间,穆易四肢处似碗口般大的箭洞喷出如柱的血。

    穆易跪倒在包公祠,迷蒙的看着包公泥塑,看着包公泥塑前的牌位,嘴中道着爹娘,对不起的话,渐渐的合上眼睛。

    合州知府于文浩居然是十年前合州发生的那桩百万银票疑案的案犯

    这件事一夜间传遍合州城上下,两个月后仍旧是合州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想那杨老爷的百万银票果然不是他杨家的人监守自盗。”

    “更不想那穆夫子居然就是杨老爷的儿子杨斌。世事难料啊,那般儒雅有才识的人居然是那老天有眼案的案犯。”

    “他也太过极端。若不是靖安帝亲临合州破了此案。这案子还不知要被传成什么样的怪力乱神呢。有才识的人走了歪路真是可怕啊。”

    “万不想那豆腐铺的fèng老爷就是我们东傲英明神武的靖安帝。哈哈,我东傲之人有福了。”

    “你有福,那豆腐西施却是哭了三天三夜。”

    “为什么?”

    “因为彻底的无望了呗。”

    一时间,都明白那个无望代表着什么,酒楼中笑声四起。相邻的茶楼中,有人接话。

    “不管怎么说,靖安帝还了杨氏一门的清白。杨氏一门总算可以抬起头做人了。”

    “我看,杨氏一门大房的人都死绝了,还不还都无所谓。”

    “诶,话可不能这么说。好歹杨氏一门二房三房的人都还活着。虽然他们当初将大房的人赶出来不地道,但他们也是倾尽财力将所有能卖的都卖了替大房还了债也算仁义。”

    “是啊,因了这个案子。杨氏一门二房三房的人被钉在耻辱柱上已经相当可怜了,从商不允入仕不可。这么些年,还不知他们是如何生活下来的。”

    “我听闻,陛下亲派上官郡王前往濯州安葬杨斌,并宣读了十年前的疑案真相。杨氏一门的人哭得稀哩哗啦。那杨老太君终于长叹了一口气,这才闭了眼。”

    “诶,我还听闻陛下有意命上官郡王暂时接管合州一切事务,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小舅子就在府衙当捕快。他亲口说了,上官郡王确实接了合州知府的班,不是暂时管理我们合州,而是要长期管理我们合州。”

    “真的?”

    “那是当然。虽然上官郡王以郡王之身暂管合州事务确实委屈了些。但听我小舅子说,他不但要管理合州事务,便是江州湖州的事务也要暂时监管起来。”

    “为什么还要管江州湖州的事务?”

    “因为江州湖州发生了那般大的命案两州知府破不了案不说,还准备以恶人有恶报之说来结案。靖安帝不信怪力乱神之说这才下来查案,案破了自然便要责怪两州知府办事不力。还有,那穆易在暗中网罗了那么大的一个组织,做为两州的知府居然丝毫不查。这处处显得他们二人失职。不过好就好在那天在包公祠中,两州知府誓死保护靖安帝,于是靖安帝念及这两州知府虽然糊涂,但难得的有忠君之心,也算有可取之处。于是只治了他们两个的失职之罪,罚降职一级,罚俸一年,仍旧在知府之位留任察看。但在这察看期间,江州湖州两州所有的事必须先呈报上官郡王才可下定论。”

    “啊啊啊,我可是相当期待上官郡王当我们合州的家啊。”

    “只怕还得再等一段时日。”

    “为什么?上官郡王两个月前便去往了濯州,按时间算应该早就回合州了啊。”

    “因为,还有一件相当重要的事,上官郡王必须处理好后再回合州。”

    因茶楼中这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论是酒楼还是茶楼的人不觉都看向了他,同时问:“什么事?”

    “此番随着靖安帝潜伏一年有余破了百万银票案老天有眼案杨斌谋逆案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难道你们忘了?”

    “fèng天珠”几乎所有的人异口同声。

    “正是。原来她便是武老爷子那天赐的孙女武念亭。”

    于是,一时间,整条朱雀大街的酒楼茶肆中谈论的皆是武念亭那神奇的出身,由楼上至楼下,由大厅至门外,由门外到隔壁的酒楼茶楼,所有人都在感叹着武老爷子唯一的儿子英年早逝的事,谈及往事一众人都唏嘘不已。

    “话说,去岁大年初二,靖安帝曾颁布了御封武念亭为明镜公主的圣旨,不想被内阁驳回。虽然这道圣旨被驳回,但天下谁人不知靖安帝对那武念亭的宠爱。”

    “不说靖安帝对她的宠爱,只说那武念亭小小年纪就和靖安帝潜伏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如今更协助着靖安帝破获了一起惊天冤案两起恐怖血案一起谋逆险案。如今谁再敢反对她明镜公主的御封,我就和谁急。”

    “呵呵,不光是你急,我也会和那些上书反对的人急。”

    “还有我,还有我……”一时间,谈论的人们皆举手,生怕少了他们的份。

    那最先报料的人又道:“诸位别急,别急。我得来消息,上官郡王要处理的事便是那武府的丫头御封公主之事。他出手处理,这件事十有**便能成。也许你们不知道上官郡王为什么要插手这件事,因为那武府的丫头可是上官郡王唯一的徒弟。”

    “谁不知道?上官郡王来合州的第二天……”

    于是,议论的全部是上官澜来合州第一天的风光,以及第二天上官澜将张家二郎起死回生为小徒弟武念亭平冤的事。

    待议论之声渐小,那报料的人憨笑着摸了摸头,道:“原来你们都知道啊。知道的我就不说了,我就说你们不知道的吧。我京中的朋友得来消息,说靖安帝回了京城后,将那武念亭在江州湖州合州陪着他潜伏于民间破获数桩奇案的事告之了内阁,内阁的人在感叹武念亭智勇双全的同时,忆起去岁过年时曾驳回了武念亭御封明镜公主的圣旨,一时间内阁的人都羞愧之极,于是他们在商量后同时起草了一份奏折,奏请靖安帝御封武念亭为明镜公主。但偏偏,靖安帝将这折子给压下了。”

    众人听得精彩处,那报料的人居然闭口了。一时间,众人急了,道:“为什么?”

    “因为啊,靖安帝说武府那丫头的功劳虽然不小,但御封公主是不是也不合规矩了些。呵呵……”

    这笑明明就是笑去岁内阁的人也是以不合规矩驳回了靖安帝的谕旨的事,同时也是笑内阁的人如今是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可,可……如果内阁的人又收回奏请……”

    “急什么?这奏请只怕收不回了。”

    “为什么?”

    “上官郡王前往濯州为那百万银票疑案中受了冤的杨氏一门宣读洗冤圣旨时,随同上官郡王的还有他的小徒弟武念亭。听闻武念亭捧着杨斌的骨灰将它葬在杨老爷夫妻墓边的时候,说了一番学生敬重师长一诺千金的话,当时便感动了在场的好多父老乡亲。更感动了杨门的那个老太君,那个老太君在临死前便叮嘱杨家的二房三房连夜赶制了一把万民伞,同时以一个活了百岁的老人的最后心愿亲手写了一封请求靖安帝御封武念亭为公主的万言书,如今那万言书和万民伞都在上官郡王处。”

    “啊,是啊。万言书出自一个受尽人世间悲欢离合的一个过世了的老寿星,而万民伞又承着万民所请,这样看来靖安帝没办法不得不批准那奏折了。”

    “不但如此,上官郡王在濯州一行后,同时又去往江州湖州察看了一番,那两州的人一见上官郡王便激动得不得了,当他们看到武念亭时便更是激动了,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在那万民伞上签下名字。啧啧啧……两州数十万人,听闻那万民伞被签得密密麻麻,而湖州的人恨不得再制一把万民伞才是。”

    “这武府的丫头虽是天赐,但论出身却是出自于我们民间,算不上世族中人。可以说是寒门中首出的一位公主。不但承载着天赐的重任,更承载着我们民间众多美好的心愿,别说一把二把万民伞,便是十把百把万民伞要做出来也是有可能的。”

    “是啊,也正因了此,上官郡王便阻止了一众人的请求,只说有心便成。这不,听消息,上官郡王已拿着万言书万民伞上京去了。这一下,没有人再能反对武府的丫头公主之封的事了。便是靖安帝那不合规矩的话也得收回了。”

    “哦,等郡王爷的小徒弟御封公主之后,他便会回合州了吧。”

    “正是。”

    “啊。原来还有这许多的奇巧在里面。不论如何,我现在最希望的便是上官郡王早些处理好他小徒弟的事。然后来合州当我们的父母官。”

    于是,再次议论的皆是不知哪家的姑娘有幸会成为上官澜的妻子的事,还有好事者将合州上下能够排得上名号的有才识有家势的待字闺中的姑娘们比划了一番。一时间,酒楼茶肆是笑闹声一片啧啧声一片。

    此时,一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轿从合州朱雀大街鳞次栉比的酒楼茶肆书肆等地方走过。

    小轿内,听着外面传来的众口一致的赞美议论,上官澜看向那个坐在他身边,只顾揭着轿帘,看外面的场景听外面一众议论的小徒弟,那总如小老虎般斗志昂扬的脸上如今满满写着与有荣焉四个字。他的唇角不自觉的勾起。

    当普通的小轿出了合州城的时候,众人皆不知他们议论的主角已经离去。

    ------题外话------

    圣诞快乐
………………………………

125 师傅骗人

    东傲皇朝,靖安二十二年,春。

    东傲城。

    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河边柳树新吐嫩芽,各色花儿竟相开放,处处显示着春的生机。偶有那阴湿背阳之地的积雪仍旧顽固不化,还有那屋角重檐之地背阳之处挂着的冰柱子在滴着冰水。

    逍遥王府。

    年前,上官澜和靖安帝在合州分手时,早就说好归京之日就是武念亭的公主受封之时。靖安帝回东傲城处理一些国事外另在武念亭御封公主一事上拿拿大演演戏,而上官澜则分别前往濯州江州湖州处理一些事情。待一应事处理完毕,因想着要来合州暂任知府一事,上官澜又带着小徒弟前往合州查看一番,最后安排了几个保镖在合州及时向他传递消息后,上官澜这才和小徒弟踏上了回东傲城的路。

    一路上紧赶慢赶,二人终于在一个百花盛开的日子回到东傲城。昨天,靖安帝亲迎至东傲城外,接下了民间为武念亭请封公主一事而献上的万言书万民伞。当事时,靖安帝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向天下臣民正式宣告,今天夜间皇宫将专门摆御宴,庆祝武念亭御封公主一事,明日还会带武念亭前往太庙祭天地祭祖。

    今天是小徒弟受封公主的喜庆日子,一大早,逍遥王府也忙活起来。

    “郡王爷,有一个大业国使臣名唤东方六六的求见。”

    “大业国使臣?东方六六?”上官澜微蹩眉。

    在他的映像中,遥远的海之彼岸确实有个国家名唤大业国。八年前,曾经有个大业国的摄政王爷开着战船来到东傲国,当时东傲国还以为有人入侵,万不想是那个摄政王不过误打误撞而至。至此,东傲国才知海之彼岸有个大业国。

    于是,两国的商人们开始了前仆后继的海上航行,想打通两国的商务。

    奈何阻隔着两国的大海一片风云诡异,很多商船因在行驶过程中碰上海暴而葬身海底有去无回。痛定思痛后人们才清楚的认知到若没有那摄政王爷的大战船,要想出海且在海上航行个二三个月平安无事到底彼岸很是艰难。所以,大业国和东傲国也就在那八年前有过那一次交集,然后便没了后续。

    想当初,逍遥王府也曾想开通和大业国的商务往来,奈何商船皆沉入海底,这才让逍遥王府断了念想,不再做此方面的考量。

    只不过,逍遥王府的商船败在了大海上并不代表着其余的商家也会败在大海上。东傲国中仍旧有少许商人侥幸到达过大海彼岸后还能活着回来的。当然,那些活着回来的后来觉得来往成本太高也便不再前往。

    比如说席方平的父亲,他就是那些侥幸到达海之彼岸且能侥幸活着回来的商人之一。席方平的天马就是其父从大业国带回的。当然,那匹天马在生葡萄的时候便死去了,可以说,小徒弟的小天马葡萄是东傲国中仅存的唯一的天马了。

    如果不是因了小徒弟的天马,上官澜对大业国根本就不会再有任何映像。

    看向老管家,上官澜问道:“你可知那使臣找我何事?”

    “这位使臣来东傲已三天了。奇怪的是,除却第一日进宫拜见陛下外,这三天每日必到我王府求见。似乎有什么急事,但他又不愿意告诉我。”

    上官澜昨日才归京,忙着处理一些事,然后还要忙着处理小徒弟的事,简直可以说是分身乏术。老管家当然也就没有将大业国使臣的事告之上官澜。不想那大业的使臣今日又来求见,他这才前来禀报。

    虽然大业国和东傲国没什么往来,但一来对于大业国可以三番两次越过大海天险到达东傲十分感兴趣,二来对于那位大业使臣到底是因了什么事找他找得这么急而感兴趣,上官澜放下手中所有的活,道:“请他进来。”

    不一时,老管家领进一个人,远远看去,来人一袭紫袍,狐茸大氅披身。

    颀长的身子,轻缓的步子,眉眼俊极,唇微微向上扬起,那笑颇具邪魅的味道,给人凭添一股不可亲近的清贵之感。上官澜揣测着来人的年龄,应该和自己差不多大小。

    之于这么年青就能位居使臣之职,可想此人必不是平庸之辈。再说,上官澜看人极准,从来人清俊的眉眼便知来人心怀坦荡,觉得来人是个可值得相交之人,是以急忙相迎。

    远远的,东方六六便认定了上官澜。

    可以说,自从来到东傲城拜见了靖安帝递交了国书送上了贺礼后,东方六六因受人之托便马不停蹄的来到逍遥王府。

    奈何,上官澜并不在逍遥王府中,他只好打马回馆驿。

    这两天虽然时时拜访,但上官澜总不在王府便引起东方六六的好奇,于是带着手下开始在东傲城中转悠,这一转悠不得了,坊间都是逍遥王府的传言。

    什么逍遥王爷男女不忌,二十四妃中有十二个国色天香的女妃,有十二个倾城倾国的男妃,有十二个儿子,世人称为十二匹狼,十二少之首上官澜因其谋略深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