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集中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神集中营-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头戴乾坤圈,臂绕混天绫,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出他是谁了。对,他就是英雄少年——哪吒。哪吒的形象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封神演义》中“哪吒闹东海”的故事更是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今人所熟知的哪吒形象多是由《封神演义》所载的。那么这位可爱的小英雄的形象和故事又是如何发展形成的呢?

    很明显,“哪吒”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原来,哪吒的确是一个舶来的神名。在漫长的岁月中,伊朗人与中国人影响并控制着亚洲西部到东部的广大区域。伊朗和中国土地上的居民在各个时期相互交往、通商。毫无疑问,这种毗邻关系与相互交往对两个民族的文明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人们从各个方面来加以深入研究。

    由于文人的演义,哪吒的故事已趋近大众化完整化了。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一条,为哪吒写了一个较完整的传说:“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身长六尺,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因世间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于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与龙王战,杀九龙”……“手搭轩辕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还父,而到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遂折荷菱为骨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后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由此可见,此故事已包含了哪吒的基本的形象细节。不过各方面并不甚突出。

    哪吒的传说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取材于此,将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连缀起来,加以丰富而超现实的想象,塑造了一个生动可爱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义。其中以《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为突出。《西游记》中描写哪吒与孙悟空大战,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齐全,而且还对“析骨还父肉还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释,并且也讲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至于《封神演义》再借鉴《西游记》中关于“红孩儿”的描写,将哪吒写成一个手持火尖枪的小孩模样,就更令人喜爱了,这样就使哪吒的形象最终形成了。

    佛教溯源

    佛教相传哪吒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5'根据学者们考证,最早佛经中没有哪吒,而只有那咤,更多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如《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北凉时代翻译的《佛所行赞》中并没有哪吒之名,文中毗沙门天王之子的名字是那罗鸠婆。《佛所行赞·第一生品》中说:“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唐代及此后的佛经中多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之子或之孙。如唐代佛经《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说:“儿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阁(即毗沙门)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尔时毗沙门孙哪吒,白佛言:‘我护持佛法’。”《太平广记》卷九十二中则说:“宣律精苦之甚,常夜后行道,临阶坠堕,忽觉有人捧承其足。宣顾视之,乃一少年也。宣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子那咤太子也。以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已久矣。宣律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

    …………………………………………………………………

    李靖(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李靖,道教典籍并无此神此人。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中人物,家住陈塘关,有三子一女:李金吒、李木吒、李哪吒、李贞英。后修道成仙,晋升仙班。因为右手中常托玲珑宝塔,又被称为“托塔李天王”。

    简介:

    在中国神话中,李靖又称托塔天王,是著名的道教护法神,也是中坛元帅哪吒的父亲,协助武王克殷有功,后位列仙班。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出场。他的形象特征是: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还会使用宝剑。

    托塔天王,姓李,名靖,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陜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故死后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李靖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所生三子,长子金吒侍奉如来佛祖,二子木吒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早年因与三子哪吒反目,燃灯道人赐他一座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化解了父子前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

    托塔天王原型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了显著的中国文化特征: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塔是佛教的象征,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佛门安置经文、佛物和舍利子(得道高僧圆寂后火化的遗留物)的地方。唐僧经常训诫悟空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也特设别院供养。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记载:

    封神演义

    在《封神演义》叫李靖,是商朝末年陈塘关的总兵,育有三子,分别是金吒、木吒和哪吒。

    哪吒闹海,残忍杀死东海龙王之三子“龙王三太子”,李靖为息事宁人,逼哪吒自杀,后又阻挠哪吒三太子以秘法复活。之后,哪吒三太子在太乙真人帮助之下,以莲花化身成躯体,并找李靖复仇,李靖不敌,幸遇燃灯道人赠他玲珑宝塔,并将哪吒困于该塔内,而被熊熊的佛光所摄,父子言归于好。

    因此宝塔,李靖被称为“托塔李天王”。后来,李靖助周武王、姜子牙讨伐商纣,立有大功。功成名遂之后,退隐山林潜心修练,终于得道登天,位列仙班。

    西游记里的李靖:

    李靖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所生三子一女,长子金吒侍奉如来佛祖,二子是木吒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一女名唤贞英'2'。李家父子武艺超群,法力深厚,又对玉帝忠心耿耿,在天界享有崇高而又重要的地位。每逢大事,玉帝必先钦点李天王挂帅。两次平息孙猴子造反,都是任命他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的巨灵神、鱼肚将、哪吒三太子等十万神将天兵,均是天王所统率的精兵良将,在取经途中帮了唐僧四人度过不少劫难。李靖还有一个义女地涌夫人金鼻白毛鼠精,地涌夫人因在灵山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被李靖父子捉拿,当时饶了她性命,积此恩念,拜李靖为父,拜哪吒为兄,在下方供设牌位,侍奉香火

    佛经:

    金吒大太子是佛祖座前莲台弘法菩萨,是菩萨也,木吒二太子则是个尊者,另一说法:金吒、木吒为菩萨弟子,在李靖生两子之前世以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弟子。哪吒,在佛经中是佛教的护法神,《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谓:尔时哪吒太子,手持戟,以恶眼见四方。又载哪吒之言曰: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哪吒太子即以右手执戟、左手托宝塔、眼观四方之神姿,随侍其父毗沙门天王以护佛门。由此可见,三位太子都算是在佛、道教中有很崇高的地位。

    原型:

    托塔天王,姓李,名靖,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是陕西人,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故死后封为卫国公,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为其建庙供奉,于是到晚唐时候,李靖渐渐被神化了。

    毗沙门

    托塔天王李靖,谓系哪吒之父。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和赐福天神,管领罗刹﹑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祀之。元时建东南西北旗,绘其像于旗上。

    在中国的佛门中,北方的多闻天王,就是托塔李天王的前身。

    哪吒,在佛经中哪吒是梵文nalakuvara的音译之略。相传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是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一说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佛门中之豪门之家。

    结合体

    不过,就其神职来历和称号渊源来讲,“托塔天王”属于佛教神系中的四大天王之一,最早是印度佛教中的高层神灵。与其对应的是毗沙门天王,又叫北方多闻天王,既是财神,又负责保护北方。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个天王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其形象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李靖的故事被杂糅进来。就这样,托塔天王李靖终于诞生了。可以说,中国故事中的托塔天王是李靖其人与印度多闻天王的结合体,是中外文化融合的一个产物。

    …………………………………………………………

    雷震子(《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角色,面如青靛,发似朱砂,眼睛暴湛,牙齿横生,出于唇外;身躯长有二丈,使用一条黄金棍,是文王姬昌第一百子,也是阐教门人,云中子的徒弟,封神演义人物之一。“两枚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风雷两翅开先辈,变化千端起后昆。眼似金铃通九地,发如紫草短三髡。秘传玄妙真仙诀,炼就金刚体不昏。”雷震子在封神之后,肉身成圣,成为什么神仙,却没有交代,查找道教神仙,也不见端倪弟子,为武王伐纣立下赫赫战功。

    封神演义人物之一,文王姬昌第一百子,云中子弟子。力大无穷,身怀异术,战绩普通,然忠心为周,孝顺父亲,福缘深厚,是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其他:

    雷震子并未被封神,肉身成圣,文中有言:“炼就金刚体不昏“,与不死不灭还是有差别的,后来他归西方做金刚了。韦护是三教护法全真,哪吒是三坛海会大神,李靖降妖除魔大元帅,文中已表述了。严格按照封神逻辑,雷震子没有成为神明,但随着道教的造神运动将其化入雷部,后来世俗将其与雷公形象等化。

    雷震子救父:

    故事最后父子洒泪而别也令人感动,可惜这一别竟成永诀,文王至死也未能再见雷震子一面。

    云中子曰:“你速往临潼关救西伯侯姬昌:乃汝之父,速去速来,不可迟延!你救父送出五关,不许你同父往西岐,亦不许你伤纣王军将,功完速回终南,再传你道术;後来你兄弟自有完聚之日。”云中子吩咐:“你去罢。”雷震子出了洞府,二翅飞起,刹时间飞至临潼关,见一山冈;雷震子落将下来,立在山冈之上,看了一会,不见形迹。雷震子自思:“呀我失了打听,不曾问我师父;西伯侯文王不知怎么个样?教我如何相见?”二言未了,只见壁厢一见人粉青毡笠,穿了一件皂服号衫,乘一骑自马飞奔而来。雷震子曰:“此人莫非是吾父也。”大叫一声曰:“山下的果是西伯侯姬老爷?”文王听得有人叫他,勒马抬头观看时,又不见人,只听得声气。文王叹曰:叁日命合休!为何闻声不见人形?此必鬼神相戏。”原来雷震子面蓝,身上又是水合色,故此与山色交加,文王不曾看得明白,故有此疑。雷震子见文王住马停蹄,看一回不言而又行;又叫曰:“此位可是西伯侯姬千岁麽?”文王抬头猛见一人面如蓝靛,发如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铜铃,光华闪灼,吓的魂不附体。文王自思,若是鬼魅,必无人声,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文王打马上山叫曰:“那位杰士,为何认得我姬昌?”雷震子闻言,连忙倒身下拜,口称:“父王!孩儿来迟,致父王受惊,恕孩儿不孝之罪。”文王曰:“杰士错误了。我姬昌一向无识,为何以父子相称?”雷震子曰:“孩儿乃是燕山收的雷震子。”文王曰:“我儿你为何生得这个模样?你是终南山云中子带你上山,算将来方今七载,你为何到此?”雷震子曰:“孩儿奉师法旨,下山来救父亲出五关去,退追兵,故来到此。”雷震子见那里追兵卷地而来,旗招展,锣鼓齐鸣,喊声不息。一派征尘,遮蔽旭日。雷震子看罢,便把胁下双翅一声响,飞起空中,将一根黄金棍拿在手里,就把文王吓得一交,跌在地下不题。且说雷震子飞在追兵面前,一声响落在地下;用手把一根金棍挂在掌上,大叫曰:“不要来!”兵卒抬头看见雷震子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军卒报与殷破败、雷开曰:“启老爷!前面有一恶神阻路。凶势狰狞。”殷、雷二将大声喝退,二人纵马向前来会雷震子。

    殷破败、雷开,仗其胆气,厉声言曰:“汝是何人,敢拦住去路?”雷震子答曰:“吾乃西伯文王第一百子雷震子是也。吾父王乃仁人君子,贤德丈夫,事君尽忠,事亲尽孝,交友以信,视臣以义,治民以礼,处天下以道;奉公守法而尽臣节。无故而羁里,七载守命待时,全无怒。今既放归,为何又来追袭?反复无常,岂是天子之所为?因此奉吾师此旨,下山特来迎接我父王归国,使我父子重逢;你二人速速回去,不必言勇。我师曾吩咐:‘不可伤人间众生。’故教汝速回便了。”殷破败笑曰:“好丑匹夫!焉敢口出大言,煽惑叁军,欺吾不勇?”乃纵马舞刀来取雷震子,雷震子将手中棍架住曰:“不要来,你想必要与我定个雌雄,这也可;只是奈我父王之言,师父之命,不敢有违。且试一试与你看。”雷震子将胁下翅一声响,飞起空中,有风雷之声;脚登山头,望下看见西边有一山嘴往外扑看。雷震子说:“待我把这山嘴打一棍你看。”一声响亮,山嘴塌下一半;雷震子转身落下来,对二将言曰:“你的头可有这山结实?”二将见此凶恶,魂不附体。雷震子曰:“二将军听我之言;汝等暂回朝歌见驾,且让你回去。”

    话说殷、雷二将见雷震子这等骁勇,况且胁生双翼,遍体风雷,料知决不能取胜,免得空丧性命无益,故此将计就计,转回人马不表。且说雷震子上山来见文王。文王吓得痴了,雷震子曰:“奉父王之命,去退追兵;赶父王二将,一名殷破败,一名雷开,他二人被孩儿以好言劝回去了。如今孩儿要送父王出五关。”文王曰:“我随身自有铜符令箭,到关照验,即可出关。”雷震子曰:“父王不必如此,若照铜符,有误父王归期。如今事急势迫,恐後面又有兵来,终是不了之局。待孩儿背父王一时飞出五关,免得又有事端。”

    且说雷震子曰:“父王快些!不必久羁。”文王曰:“背着我,你仔细些。”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